成语

拿班做势的意思

bānzuòshì

拿班做势



拼音ná bān zuò shì

注音ㄋㄚˊ ㄅㄢ ㄗㄨㄛˋ ㄕˋ

解释装模作样,摆架子。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四回:“有人不信邪,把笔一丢,拿班做势想拍屁股走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拿班做势是贬义词。

繁体拿班做勢

近义装模作样、拿腔作势

英语put on airs(strike grand pos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ㄋㄚˊ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GKR  仓颉  ORQ  郑码  ODJM  四角  80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169  区位  3635  统一码  62FF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拿的拼音:ná(ㄋㄚˊ)  

⒈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

⒉ 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

⒊ 挟(xié  )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⒋ 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

⒌ 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

⒍ 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

⒎ 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

⒏ 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统一码

拿字UNICODE编码U+62FF,10进制: 25343,UTF-32: 000062FF,UTF-8: E6 8B BF。

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㧱拏挐搻

汉英互译

be able to do、fetch、have、hold、seize、t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合、从手

English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拿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hold;take]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arrest;catch]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put on]。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sb.]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grasp;be sure of]。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capture]。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bring]。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wield]。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lift]。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词性变化

拿的拼音:   

〈词性:介〉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with]。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equivalent to]。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for example]。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常用词组

拿办、拿不出手、拿不准、拿大、拿大顶、拿顶、拿斗、拿获、拿架子、拿捏、拿乔、拿权、拿人、拿手、拿印把儿、拿主意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YTG  仓颉  MGILG  郑码  CUC  四角  11114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803  区位  1664  统一码  73ED  笔顺  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班的拼音:bān(ㄅㄢ)  

⒈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⒉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⒊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⒌ 定时开行(xíng  )的:班车。班机。班期。

⒍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⒎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⒏ 古同“斑”,杂色。

⒐ 姓。

统一码

班字UNICODE编码U+73ED,10进制: 29677,UTF-32: 000073ED,UTF-8: E7 8F AD。

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ass、team、shift、squa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lass, group, grade; squad; jo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2)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divide equally]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3)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4) 分开;离群 [separate;part]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5) 又如:班马

(6) 赏赐;分给 [reward]

晋侯执 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7)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8) 分布;铺开 [distribute;spread]

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9) 又如:班卖(摊开出卖);班荆

(10) 颁布。后作“颁” [promulgate]

周公…制礼乐,班度量,而下大服。——《汉书·翟方进传》

(11) 又如:班政(颁布政令);班论(颁布);班布(犹公布)

(12) 返回 [call back]

请班师。——《左传·襄公十年》。注:“还也。”

(13) 又如:班军(回师,撤军);班旋(犹班师)

(14) 排列 [arrange;put in order]

班位于天下。——《韩非子·存韩》

词性变化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名〉

(1) 职位等次,位次;等级 [order]

班在九人。——《左传·文公六年》。注:“位也。”

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隋书·百官志》

(2) 又如:班秩(官员的品级);班禄(班位和俸禄);班资(官阶和资格)

(3) 序列;排列等级 [sequence]

班,次也。——《小尔雅》

班,列也。——《方言三》

班,序也。——《广雅》

(4) 又如:按部就班;班次(补授或提升官职的先后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5) 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队列 [line]

班朝治军。——《礼记·曲礼》

使鲁为其班。——《左传·桓公六年》

(6) 又如:班部(大臣在朝见时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7) 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 [team;group]。也指旧时对剧团的称呼。如:班首(班头;为首的);班本(指戏文本);戏班;文班;武班

(8) 按时在教员指导之下学习同一学科、听教员讲授或进行有指导的讨论或演习的一群学生的组织 [class]。如:西班牙语班

(9) 现行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squad]。如:三连六班冲上去!

(10) 一天之内按工作时间划分的段落 [duty;shift]。如:三班倒;上夜班

(11) 指妓院 [brothel]。如:班子(方言。指妓院)

(12) 姓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形〉

(1) 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 [varicolored]

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屈原《离骚》

有妇人出于室者,发班白,衣缁布之衣。——《晏子春秋·外篇》

班白者不徒行。——《韩非子·外储说左》

(2) 又如:班衣戏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莱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儿童状以取悦双亲);班驳(杂色,色彩斑斓)

(3) 定时开行的 [regular]。如:班机;班车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量〉

(1) 用于人群 [group]

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儒林外史》

(2) 又如:一班人马

(3) 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 [class] 。如:头班船;二班车

常用词组

班辈,班辈儿、班禅喇嘛、班车、班次、班房、班固《两都》、班机、班级、班荆道故、班马、班门弄斧、班配、班师、班长、班主任、班子、班组

  拼音  zuò   注音  ㄗㄨㄛ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TY  仓颉  OJRK  郑码  NEJM  四角  282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0254  区位  5586  统一码  505A  笔顺  ノ丨一丨丨フ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做的拼音:zuò(ㄗㄨㄛˋ)  

⒈ 进行工作或活动:做活。做事。做工。做手脚(暗中进行安排)。

⒉ 写文:做诗。做文章。

⒊ 制造:做衣服。

⒋ 当,为:做人。做媒。做伴。做主。做客。看做。

⒌ 装,扮:做作。做功。做派。

⒍ 举行,举办:做寿。做礼拜。

⒎ 用为:芦苇可以做造纸原料。

⒏ 结成(关系):做亲。做朋友。

统一码

做字UNICODE编码U+505A,10进制: 20570,UTF-32: 0000505A,UTF-8: E5 81 9A。

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o、does、doing、make out、perpetra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work, make; a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做的拼音: zuò  

〈词性:动〉

(1) (“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2) 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do]

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水浒全传》

(3) 又如:做道路(做生意;从事拦路抢劫、偷盗活动);做夫(服劳役;作劳动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干什么)

(4) 制作,制造 [make]

此处最好,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做一个来。——《红楼梦》

(5) 又如:做妖撒妖(做出妖形怪状的样子);做势(做出表面竟向的动作);做弊(作弊,舞弊);做衣服;这种糖是甜菜做的

(6) 充当 [act as]

马二先生做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儒林外史》

(7) 如:做大头(当傻瓜);做中(充当交易、借贷等关系中的中间证明人);做虎豹(充当恶人);做厂(当工人);做线(打听消息,充当耳目)

(8) 假装 [pretend]。如:做神做鬼(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做腔(装腔作势,摆架子);做嘴脸(装模作样);做好做恶(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做声分(装腔作势);做意(装假,做意)

(9) 结成某种关系 [become(a relationship)]。如:做一处(在一起;在一处);做亲家;做朋友;做一路(结成一伙);做人情(以某种行动或东西结好于人);做相识(交朋友)

(10) 摆〔架子,阔气] [put on]。如:做张做势(装模作样;装腔做势);做模样(摆架子;装模做样);做天气(摆架子;做出得意的样子 );做格(摆架子);做大老(摆架子,妄自尊大)

(11) 举行,举办 [hold]。如:做孝(办丧事);做祃(举行祭礼);做场(演出);做庆贺筵席;做七十大寿:做生(庆祝生日)

(12) 为吃而烧制食物 [prepare]。如:宁愿饿死也不吃这种火上做的饭食

(13) 成为,当 [become]。如:做线的(当侦探的);做演员;做保育员

(14) 写作 [write]。如:做一首诗

(15) 打,揍 [beat]。如:不走,等做不成;做他一顿

(16) 斗,争斗 [struggle]

你使这等见识,我拼的和你做一场。——《桃花女》

(17) 杀害,谋害 [murder]

难道他们竟串通一气,来做我们的。——《官场现形记》

(18) 用作 [use as]。如:这部分可以做教材;沼气可以做燃料

(19) 代,替 [replace]

见公公时,做我传语他,只教他今夜小心则个。——《古今小说》

你们做老拙传话谏议,道张公教送这瓜来。——《喻世明言》

(20) 定价;算作 [calculate;figure]

他那一路上的人恐怕旁边人有不帮衬的,打破头屑,做张做智的圆成着,做了五十两银子,卖了。——《醒世姻缘传》

常用词组

做爱、做伴,做伴儿、做大、做东、做法、做饭、做工、做工夫,做功夫、做功、做官、做鬼、做鬼脸,做鬼脸儿、做好做歹、做活,做活儿、做绝、做客、做礼拜、做脸、做买卖、做满月、做眉做眼、做媒、做梦、做派、做亲、做情、做人、做人情、做声、做生日、做生意、做事、做手、做寿、做文章、做戏、做小、做学问、做眼、做眼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贼心虚、做张做智、做针线、做主、做作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RVYL  五笔98  RVYE  仓颉  QIKS  郑码  DQSY  四角  55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28  区位  4238  统一码  52BF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势(勢)的拼音:shì(ㄕˋ)  

⒈ 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⒉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统一码

势字UNICODE编码U+52BF,10进制: 21183,UTF-32: 000052BF,UTF-8: E5 8A BF。

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勢埶㔟

汉英互译

circumstances、force、influence、potential

造字法

形声:从力、执声

English

power, force; tendenc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势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

(2) 同本义 [power and authority;power and influence]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force;influence]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situation]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posture]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form]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a natural object]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male genitals]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potential]。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tendency;trend;opportunity]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常用词组

势必、势不可当、势不两立、势成骑虎、势降、势阱、势均力敌、势利、势利眼、势如破竹、势要、势在必行、势子、势族

拿班做势: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