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ú lóng zhī jì
注音ㄊㄨˊ ㄌㄨㄥˊ ㄓ ㄐ一ˋ
解释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例子屠龙之技,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唐 刘禹锡《何卜赋》)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感情屠龙之技是贬义词。
繁体屠龍之技
近义屠龙之伎
英语an art of a high order but of little value(the art of butchering dragons)
俄语отличное умение,не имеющее практического значения
动物生肖牛,虎,蛇
屠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宰杀牲畜,引申为大量残杀:屠宰。屠刀。屠户。屠夫。屠杀。屠戮。屠城。屠龙之技(喻高超而不实用的技艺)。
⒉ 〔屠苏〕a.古书上说的一种草;b.草庵;c.古代一种酒名。
⒊ 姓。
屠字UNICODE编码U+5C60,10进制: 23648,UTF-32: 00005C60,UTF-8: E5 B1 A0。
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massacre、slaughter
形声:从尸、者声
butcher, slaughter, massacre
详细解释◎ 屠的拼音: tú
〈词性:动〉
(1)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2) 同本义 [slaughter]
屠,刳也。——《说文》
屠,刳剥畜牲也。——《六书故》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樊哙列传》
进自屠羊。——《后汉书·何进传》
屠者朱亥。——《史记·魏公子列传》
鼓刀屠者。
(3) 又如:屠沽(杀猪卖酒);屠狗(杀狗;称操贱业的人);屠杀(屠宰杀戮);屠肆(肉铺,宰杀牲畜的地方);屠工(屠子,屠夫。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牛(以宰牛为职业的人)
(4) 大屠杀,残杀 [massacre]
何勤子屠母。——《楚辞·天问》。注:“裂剥也。”
今屠沛。——《汉书·高帝纪》。注:“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5) 又如:屠灭(残杀灭绝);屠烂(杀戳碎烂);屠剔(杀戮);屠尽(杀尽;摧毁);屠剿(诛杀剿灭);屠绝(灭绝);屠人(杀人);屠噬(残杀吞并);屠刘(屠杀);屠溃(因畏诛杀而溃逃);屠馘(屠杀);屠破(屠杀破坏);屠毒(杀害;毒害)
(6) 分裂 [separate]
屠裂天下。——《后汉书·仲长统传》
国孤国屠。——《逸周书》
◎ 屠的拼音: tú
〈词性:名〉
(1) 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 [butcher]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
(2) 又如:屠沽小辈(屠夫和卖酒者一类的小人物);屠钓(屠夫与钓者);屠贩(屠夫与商贩);屠沽(屠夫与卖酒的人);屠牧(屠夫和牧人);屠儿(对屠户的蔑称)
(3) 古地名 [Tu town]。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韩侯出祖,出宿于 屠。——《诗·大雅·韩奕》
(4) 姓
屠伯、屠场、屠城、屠刀、屠毒、屠毒笔墨、屠夫、屠户、屠戮、屠杀、屠苏、屠宰、屠宰场
龙(龍)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龙字UNICODE编码U+9F99,10进制: 40857,UTF-32: 00009F99,UTF-8: E9 BE 99。
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龍竜龒㡣䮾
dragon、imperial
原为形声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详细解释◎ 龙的拼音:
龍 ló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词性: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龙骨车、龙虎、龙井、龙卷风、龙君、龙口夺食、龙脉、龙门、龙门刨、龙门吊车、龙脑、龙蟠、龙蟠凤逸、龙袍、龙湫、龙沙、龙舌兰、龙蛇、龙潭虎穴、龙套、龙腾虎跃、龙体、龙庭、龙头、龙头蛇尾、龙王、龙虾、龙涎香、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须菜、龙眼、龙跃凤鸣、龙钟、龙舟、龙子幡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技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才能,手艺:技术。技巧。技艺。技能。技法。黔驴技穷。雕虫小技。
技字UNICODE编码U+6280,10进制: 25216,UTF-32: 00006280,UTF-8: E6 8A 80。
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bility、skill、trick
形声:从扌、支声
skill, ability, talent, ingenuity
详细解释◎ 技的拼音: jì
〈词性:名〉
(1) (形声。从手,支声。本义:技艺,技巧,才艺)
(2) 同本义 [artistry;ability;skill;art;technique]
技,巧也。——《说文》
尚技而贱车。——《礼记·坊记》。注:“犹艺也。”
无他抚。——《大学》
他技,奇巧异端也。——《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注
人多技巧。——《老子》。注:“工匠之巧也。”
能有所艺者技也。——《庄子·天地》
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技盖至于此。——《庄子·养生主》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技之奇妙。——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技亦灵怪。——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技量(本事;能耐);技穷(方法用尽,本领使完);技擅穿杨(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技俩(技能;手段);技法(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歌舞。亦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 [actress]
名姝异技,虽禁中不逮。——《新唐书·元载传》
天下之善技。——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李伶为绝技。
(5) 又如:技和(宋代杂剧的散段);技人(表演歌舞的艺人);技乐(善于吹弹歌舞的人)
(6) 工匠,从事一些行业或手工业的人 [craftsman]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荀子·富国》
(7) 又如:百技(各种行业的人)
技工、技工学校、技击、技能、技巧、技师、技士、技术、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技术员、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