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èn duī shàng zhǎng líng zhī
注音ㄈㄣˋ ㄉㄨㄟ ㄕㄤˋ ㄓㄤˇ ㄌ一ㄥˊ ㄓ
解释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敢则是鸦窝里出凤凰,粪堆上长灵芝,这言语信有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粪堆上长灵芝是中性词。
繁体糞堆上長靈芝
动物生肖牛,虎,蛇
粪(糞)的拼音:fèn(ㄈㄣˋ)
⒈ 屎:粪便。粪坑。粪土。
⒉ 施肥:粪地。粪田。
⒊ 扫除:粪除。
粪字UNICODE编码U+7CAA,10进制: 31914,UTF-32: 00007CAA,UTF-8: E7 B2 AA。
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糞䆏
dung、feces、ordure、shit、turd
会意:从米、从共
manure, dung, night soil
详细解释◎ 粪的拼音:
糞 fèn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采(矢)。合起来表示双手持簸箕清除污秽。本义:扫除)
(2) 同本义 [clean up]
粪,弃除也。——《说文》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荀子·强国》
(3) 又如:粪除(扫除);粪洒(洒扫)
(4) 施肥 [apply manure]
凡粪种。——《周礼·草人》。注:“凡所以粪种者,皆谓煮取汁也。”
却是走马以粪。——《老子》。注:“粪田也。”
(5) 又如:粪治(施肥治田);粪种(古代的一种耕种方法)
◎ 粪的拼音:
糞 fèn
〈词性:名〉
(1) 屎,粪便 [excrement;dung;droppings]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粪清(粪汁);粪溷(粪坑;厕所);马粪;牛粪;粪棋(低劣的棋艺)
(3) 肥料 [manure]。如:粪壤(指拌有肥料的灰土)
粪便、粪场、粪车、粪池、粪堆、粪肥、粪坑、粪筐、粪桶、粪土
堆的拼音:duī(ㄉㄨㄟ)
⒈ 累积在一起的东西:堆栈。堆房。土堆。
⒉ 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堆积。堆放。堆垒。堆摞。堆砌。
⒊ 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堆人。
堆字UNICODE编码U+5806,10进制: 22534,UTF-32: 00005806,UTF-8: E5 A0 86。
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㕍㢈垖塠䜃
caboodle、heap、pile、stack
形声:从土、隹声
heap, pile, crowd; pile up
详细解释◎ 堆的拼音: duī
〈词性:名〉
(1) (象形。从土,隹( zhuī )声。本义:土堆)
(2)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heap pile;hillock;mound]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激堆埼。——司马相如《上林赋》
呼水中沙堆为墠。——《尔雅·释水》注
(3) 又如:堆阜(小丘);堆埼(曲折的岸边)——多用于地名。如:滟滪堆(在四川长江中);双堆集(在安徽)
(4) 常为排列的整齐有序的叠堆 [stack]。如:草堆;柴火堆;堆云(形容密集众多);堆堆(久久不动的样子;形容累积得很多的样子)
◎ 堆的拼音: duī
〈词性:动〉
(1) 堆积 [pile up;heap up]
堆,聚土。——《说文》
(2) 又如:堆堵(堆积堵塞);堆绢(堆纱花。用彩绢制成花鸟人物形状,缀附于屏障上);堆山塞海(形容财物极为丰富);堆红(漆器上所堆成的朱色花纹);堆案(累积案头。指积压很多文书)
◎ 堆的拼音: duī
〈词性:量〉
(1) 用来计量成堆的东西 [heap]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一堆垃圾;一堆谷子
堆冰、堆叠、堆垛、堆房、堆放、堆肥、堆谷场、堆焊、堆积、堆集、堆集如山、堆金积玉、堆聚、堆垒、堆内、堆砌、堆土、堆笑、堆栈
上的拼音: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⒉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进:冲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药。
⒑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⒒ 拧紧发条:上弦。
⒓ 登载,记:上账。
⒔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⒕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⒖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⒗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上的拼音:shǎng(ㄕㄤˇ)
⒈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上字UNICODE编码U+4E0A,10进制: 19978,UTF-32: 00004E0A,UTF-8: E4 B8 8A。
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丄
ascending、go to、go up、previous、submit、superior
下
指事
top; superior, highest; go up, send up
详细解释◎ 上的拼音: shǎng
—— 指上声,“上 2 ”( shàng )的又音
上声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high]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下肩(上边和下边,也指左右两边)
(4) 上天;天帝[sky]
文王在上。——《诗·大雅·文王》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上方(天上仙界;皇帝);上干天怒(惹起上天震怒);上仙(天上的神仙);上穹(上天;天帝);上皇(天帝);上神(神灵;天神);上都(指天宫)
(6)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superiors;higher-ups;higher authority]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上流(上辈);上蒸下报(晚辈男人和长辈女子通奸叫“蒸”或“烝”;反之,叫“报”);上户(富家巨室);上厅(官署);上宪(上司;上级官员);上上乘(等级最高的);上位(高位,显达的职位;特指君位,帝位);上冢(指首辅,朝廷大臣);上坐,上席(受尊敬的席位)
(8) 君主;皇帝[emperor]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上用(皇帝用的规格);上裁(皇帝裁定);上国(汉代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多指国都京城);上苑(供帝王打猎、玩耍的园林);上林(泛指帝王的园囿)
(10)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musical note do]
(11) 时间,时候 [time]
三岁上读得书,五岁上属得对。——宋·佚名《张协状元》
(12) 方位词,边,畔 [side]
送我乎淇之上矣。——《诗·鄘风·桑中》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形〉
(1)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first-class;first-rate;superior]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上色(上等;高级);上行首(色艺俱佳的妓女);上风官司(占优势能打赢的官司);上庠(古代的大学;太学);上色徒弟(高徒;出色的徒弟);上样(上等);上分(上等的福分);上厅行首(色艺最佳的官妓);上才(上等的才能;上等的材料);上卿(指大臣的最高官阶)
(3) 时间或次序在前[previous]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4) 又如:上件因依(上述因由);上项(前头);上方(前面);上宙(上古);上叶(前代;先世);上次(前次,上回);上首徒弟(入室弟子,大徒弟);上风头(风吹来的一方);上番(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5) 远;久远[faraway;distant]
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上世(远古时代);上皇(太古的帝皇)
(7) 犹正,主要意义[main]。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8) 广大[vast;broad]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9) 又如:上路(大路;通衢);上道(通衢;大路)
(10) 丰足[rich]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11) 又如:上收(上等年成,丰收);上岁(丰年);上熟(上等收成)
◎ 上的拼音: shàng
〈词性:动〉
(1) 登;上升;向上[go up;mount]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上圻(上岸);上升(升天);上高台盘(攀高位;向上爬);上仙(道家谓升天成仙);上征(上升);上假(上升,登天);上潮(涨潮)
(3) 上报;呈报[report]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上复(禀报;奉告);上控(上诉);上详(向上级呈报请示);上变(向朝廷密告谋反叛乱事件);上功(呈报功劳);上言(进呈言辞)
(5) 进献,送上[present to one’s superior]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上本(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上表(上奏章);上章(向皇帝上书)
(7) 崇尚,提倡 [advocate]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8) 上缴;交纳[pay]。如:上印(上缴官印)
(9) 增加;添补[add]。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上测(站测,施用测刑)
(10) 向前;前进 [advance]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11) 又如: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
(12) 去;到[go]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13) 又如:上地(下地耕作);上门怪人(到人家里去责怪人家);上桩(上场;赌博);上花台(戏曲俗语。逛妓院,嫖妓);上城(进城);上墓(扫墓);上冢(上坟;扫墓);上馆子(去酒楼、饭店吃喝);上边(到边远的地方去)
(14) 到任;就职[take up]。如:上任;上官(受命上任);上台
(15) 当值[be on duty]。如:上直(上班;当值);上宿(值夜);上番(上班)
(16) 放到;放进[put into]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7) 又如:上腰(装进腰包。多指赚取非分的钱财)
(18) 安装;装上 [install]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9) 陷入,遭受[fall into]。如:上了竿儿(上了钩;中了圈套);上鬼当(中圈套);上船(设圈套陷害他人)
(20) 合符[accord with]。如:上不上,下不下(犹言正好;恰恰);上时(最合适的时令)
(21) 教授;学习 [conduct;study]。如:上书(私熟先生教课);上馆(塾师到东家授课)
(22) 燃点 [fire]。如:上火(点灯);上纸(焚化冥钱;吊丧);上灶(烧饭煮菜);上香(烧香祭祀);上炎(向上燃烧);上锅(烹煮食物;把食物放入锅内烧热)
(23) 拧紧 [wind up]。如:上弦;上绳(捆绑);
(24) 敬辞,犹进用[visit]。如:上谒
(25)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如:爬上顶峰;登上飞机;考上大学;赶上队伍;种上庄稼
(26) 记住 [remember,bear in mind]。如:上心
(27) 涂;搽;敷 [paint]。如:上药;上色
(28) 另见 shǎng
上岸、上班、上半晌、上半身、上报、上辈子、上边、上标、上膘、上宾、上菜、上苍、上操、上策、上层、上层建筑、上场、上朝、上乘、上船、上床、上唇、上蹿下跳、上达、上当、上当受骗、上等、上帝、上吊、上调、上方宝剑、上房、上访、上坟、上分、上粪、上峰、上风、上浮、上纲、上告、上工、上弓、上供、上钩、上古、上官、上海、上好、上浣、上火、上货、上级、上计、上将、上交、上缴、上街、上届、上界、上进、上举、上卷、上客、上课、上口、上款、上来、上来、上了贼船、上联、上脸、上梁、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流、上路、上马、上门、上面、上命、上年、上年纪、上爬、上品、上坡、上铺、上气、上气不接下气、上切、上情、上去、上人、上任、上山、上上、上身、上升、上声、上士、上市、上世、上首、上寿、上书、上疏、上述、上闩、上水、上税、上司、上诉、上溯、上算、上锁、上台、上堂、上膛、上套、上体、上天、上天入地、上调、上头、上头、上推下卸、上屋、上西天、上下、上下打量、上下翻腾、上下浮动、上下其手、上下水、上下文、上弦、上限、上相、上校、上鞋、上心、上刑、上行下效、上学、上旬、上演、上夜、上谒、上衣、上瘾、上映、上游、上谕、上元节、上涨、上账、上阵、上冢、上装、上奏、上座
长(長)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两端的距离:长度。
⒉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⒊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长(長)的拼音:zhǎng(ㄓㄤˇ)
⒈ 生长,成长:长疮。
⒉ 增加:长知识。
⒊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⒋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⒌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
长字UNICODE编码U+957F,10进制: 38271,UTF-32: 0000957F,UTF-8: E9 95 BF。
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長仧兏仩
long、length、lasting、be good at
少、幼、消、短
象形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详细解释◎ 长的拼音:
長 cháng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of long duration;lasting]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12) 深厚 [deep]。如:恩情长
◎ 长的拼音:
長 cháng
〈词性: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 长的拼音:
長 cháng
〈词性: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sm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长安、长白山、长班、长波、长策、长城、长虫、长川、长春、长处、长此以往、长存、长大、长笛、长调、长度、长短、长短、长短句、长队、长法、长方体、长方形、长风破浪、长歌当哭、长庚、长工、长鼓、长跪、长河、长虹、长话短说、长铗、长假、长江、长江三角洲、长江三峡、长久、长句、长局、长空、长裤、长廊、长龙、长毛、长矛、长眠、长明灯、长年、长年累月、长跑、长篇、长篇大论、长篇小说、长期、长枪、长驱、长驱直入、长沙、长铩、长衫、长舌、长舌妇、长蛇阵、长生不老、长生果、长诗、长逝、长寿、长叹、长亭、长统靴、长途、长途跋涉、长物、长袖善舞、长吁短叹、长烟、长夜、长揖、长音、长吟、长缨、长于、长圆、长远、长斋、长征、长治久安、长足
◎ 长的拼音:
長 zhǎng
〈词性: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 长的拼音:
長 zhǎng
〈词性: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 长的拼音:
長 zhǎng
〈词性: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长辈、长膘、长大、长房、长官、长厚者、长进、长君、长老、长老派、长吏、长年、长亲、长上、长史、长势、长孙、长相、长者、长子
灵(靈)的拼音:líng(ㄌ一ㄥˊ)
⒈ 有效验:灵验。灵丹妙药。
⒉ 聪明,不呆滞:灵巧。机灵。灵慧。
⒊ 敏捷的心理活动:灵机。灵感。灵性。
⒋ 精神:灵魂。心灵。英灵。
⒌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精灵。
⒍ 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灵活。灵犀。灵便(biàn )。
⒎ 关于死人的:幽灵。灵魂。灵柩。
灵字UNICODE编码U+7075,10进制: 28789,UTF-32: 00007075,UTF-8: E7 81 B5。
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靈霊霛霝㦭䨩
bier、clever、effective、elf、quick
笨
形声
spirit, soul; spiritual world
详细解释◎ 灵的拼音:
靈 l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巫,靈( líng )声。本义:巫)
(2)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dancing witch;sorceress]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3) 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4) 神灵 [gods]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5)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灵霄殿(天帝的神殿);灵怪(神怪);灵圣(灵验,指神鬼显灵);灵圣儿(指神佛塑像中放置的金属作的心脏象征物);灵河(书中虚拟的仙河);灵槎(神仙乘的木筏);灵山(佛家称灵鹫山为灵山。佛祖居处。也泛指仙山)
(6) 灵魂 [soul]
经始灵台。——《诗·大雅·灵台》
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礼记·明堂位》卢注
藏之于灵室。——《素问·气交变大论》。注:“谓灵兰室,黄帝之书府也。”
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吾灵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倘有灵。——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灵爽(灵魂);灵表(仪表);灵明(指心灵);灵知(指心灵);灵界(佛家语。指云魂所住的世界)
(8) 敬辞。用以称有关鬼神的事物。对死者的敬称 [sth. retating demons or gods]
在缸内画上灵符。——清· 钱彩等《说岳全传》
(9) 又如:灵床子(人死后虚设的坐卧之具,供祭尊用;又指供在灵床上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灵幡(殡葬时所持之幡,上写有表明死者身分的文字);灵符(道士画的图形。迷信者认为可用于驱使鬼神、祭祷和治病等);灵前(灵位之前)
(10) 灵柩的简称 [coffin;bier]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植《赠白马王彪》
(11) 又如:停灵;起灵;灵榇
(12) 指人的精神状态 [spirit;intelligence]
不可内于灵台。不可入于灵府。——《庄子·德充府》。注:“皆谓心也。”
(13) 又如: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灵明(指“心”,即主观精神)
(14) 通“軨”。窗中竖木 [lattice work; window lattice]
载葱(即窗)灵,寝于其中而逃。——《左传·定公九年》。疏:“贾逵曰:‘葱灵,衣车也。’然则此车前后有蔽,两旁开葱,可以观望;忽中竖木,谓之灵。今人犹名葱木为灵子。”
(15) 指天、地、日、月等尊称及物品名 [the Heaven;sun;the earth;moon]
辰之神为灵星。——《风俗通》
灵星,火星也。——蔡邕《独断》
(16) 又如:灵景(日光);灵汉(银河);灵图(指天子的地位);灵辉(太阳的光辉)
(17) 威灵;福气,福分 [happiness]
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左传·隐公三年》
受天之祐,享鬼神之灵。——《汉书·董仲舒传》
(18) 通“苓”。茯苓 [tuckahoe]
伏灵者,千岁松根也。——《史记·策列传》
(19) 通“舲”。有窗的小船 [a small house-boat with lookout windows]
横大江兮扬灵。——《楚辞·九歌·湘君》
(20) 通“令”。命令、法令 [laws and decrees;decree]
或问循吏,曰:吏也。游侠,曰:窃国灵也。——《法言·渊骞》
(21) 姓
◎ 灵的拼音:
靈 líng
〈词性:形〉
(1) 假借为“良”。善,美好 [good]
灵,善也。——《广雅》
吊由灵。——《书·盘庚》
丕灵承帝事。——《书·多士》
灵雨既零。——《诗·鄘风·定之方中》
积仁为灵。——《说苑·修文》
(2) 又如:灵辰(良时);灵波(美妙的水波);灵姿(美好的仪表)
(3) 灵活;有灵性 [nimble;sharp]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 刘禹锡《陋室铭》
(4) 又如:机灵(聪明伶俐);灵矫(灵巧的飞翔);灵透(机灵聪明);灵变(灵活变通;灵敏轻巧);灵断(明敏的判断);灵变(灵活变通);心灵手巧;灵修(能神明远见的人。比喻国君);灵鉴(明敏的观察,英明的见解);灵主(圣明的君主)
(5) 应验;灵验 [accurate]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灵神(灵验);灵丹(灵药,神奇有效的丹药);灵砂(道家炼出的所谓长生不老药);灵异(神奇而怪异);灵武(超绝的勇武);灵芬(神奇的芬芳)
灵便、灵车、灵榇、灵床、灵丹妙药、灵动、灵幡、灵泛、灵符、灵感、灵怪、灵棺、灵光、灵盒、灵慧、灵魂、灵活、灵机、灵机一动、灵柩、灵快、灵利、灵猫、灵妙、灵敏、灵敏度、灵牌、灵棚、灵巧、灵俏、灵寝、灵清、灵台、灵堂、灵通、灵透、灵帷、灵位、灵物、灵犀、灵宪,算罔论、灵效、灵醒、灵性、灵秀、灵虚、灵虚殿、灵验、灵验、灵药、灵长目、灵芝
芝的拼音:zhī(ㄓ)
⒈ 〔灵芝〕见“灵”。
⒉ 〔芝兰〕“芝”和“兰”,古书上指两种香草,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如“芝芝之室”、“芝芝玉树”。
芝字UNICODE编码U+829D,10进制: 33437,UTF-32: 0000829D,UTF-8: E8 8A 9D。
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艹、之声
sesame; a purplish or brown mushroom thought to have miraculous powers; 'a divine and relicitous plant' (Karlgren)
详细解释◎ 芝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会意。从艸,从之,之亦声。本义:灵芝,菌类植物的一种)
(2) 同本义 [glossy ganoderma]
芝,神草也。——《说文》
采三秀兮于山间。——《楚辞·山鬼》。注:“三秀,芝草也。”
拔搴元芝兮。——《楚辞·谬谏》。注:“神草也。”
咀噍芝英兮叽琼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草蒻也。”
土气和则芝草生。——王充《论衡》
(3) 也称“木灵芝”。真菌的一种,生于枯木根际。入药,为强壮剂。《神农本草经》有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古人以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
芝生于土。…芝草延年,仙者所食。——《论衡·验符》
(4) 又如:芝草(即灵芝);芝圃(相传为仙人栽植灵芝的园圃);芝残(灵芝凋谢。比喻贤德的人凋零);芝艾(芝草和艾草。比喻贵贱、贤愚);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5) 形如菌盖的东西,多指车盖 [cover]
于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汉书·扬雄传》
(6) 又如:芝车(古天子、诸侯亲耕籍田时的乘车。也称耕车);芝盖(车盖或伞盖。芝形如盖,故名)
(7) 香草。也作“芷” [sweetgrass]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芸。——《孔子家语·在厄》
好我芳若芝兰。——《荀子·王制》
譬如芝兰玉树。——《世说新语·言语》
(8) 又如:芝桂(芝、桂皆为香类的植物,因以喻志行高洁的人);芝髓(芝草的汁液);芝草无根(比喻人的成就,全靠自己的努力,而无所凭藉);芝艾(比喻美恶)
◎ 芝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形容华美、华丽 [magnificent]。如:芝颜(美丽的容颜);芝宇(尊颜)
芝兰、芝麻、芝麻官、芝麻酱、芝麻油、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