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èng tuó suī xiǎo yā qiān jīn
注音ㄔㄥˋ ㄊㄨㄛˊ ㄙㄨㄟ ㄒ一ㄠˇ 一ㄚ ㄑ一ㄢ ㄐ一ㄣ
解释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秤砣虽小压千斤是中性词。
繁体秤砤雖小壓千斤
英语The sliding weight of a steelyard,though small in volume,may hold down a thousand catti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秤的拼音:chèng(ㄔㄥˋ)
⒈ 衡量轻重的器具:市秤。磅秤。秤砣。
秤字UNICODE编码U+79E4,10进制: 31204,UTF-32: 000079E4,UTF-8: E7 A7 A4。
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稱
balance、steelyard
balance, scale, steelyard
详细解释◎ 秤的拼音: chēng
〈词性:动〉
(1) 用秤量物之轻重 [weigh]。如:秤量(用秤衡计物体重量);秤薪量水(谓勤俭持家)
(2) 权衡;衡量 [weigh;measure]。如:秤停(衡量斟酌)
(3) 另见 chèng
◎ 秤的拼音: chèng
〈词性:名〉
(1) 同“称”。利用杠杆原理量物体轻重的器具 [steelyard]。如:秤权(秤锤);秤等(用秤或戥子测量轻重,掂量);秤心(谓心无偏私,公平如秤);杆秤;市秤;磅秤;弹簧秤
(2) 同“称”。中国古代重量单位。十五斤为一秤 [7.5 kilogram]
俺有敕命一道,封宋江为镇国大将军,总领 辽兵大元帅,赐与金一提,银一秤,权当信物。——《水浒传》
(3) 另见 chēng
秤锤、秤房、秤杆、秤钩、秤毫、秤纽、秤盘子
砣的拼音:tuó(ㄊㄨㄛˊ)
⒈ 碾盘上的石轮:碾砣。
⒉ 秤锤:秤砣。
⒊ 打磨玉器的砂轮,称“砣子”。
⒋ 用砣子打磨玉器:砣一个玉环。
砣字UNICODE编码U+7823,10进制: 30755,UTF-32: 00007823,UTF-8: E7 A0 A3。
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砣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堶砤碢
形声:从石、它声
详细解释◎ 砣的拼音:
砤 tuó
〈词性:名〉
(1) (形声。从石,它声。砖。也作“堶”)
(2) 秤锤 [the sliding weight of a steelyard]。如:秤砣
(3) 碾砣,碾盘上的石轮 [stone roller]
砣,碾轮石也。——《字汇》
(4) 古时用作抛掷游戏的砖块[brick]
◎ 砣的拼音: tuó
〈词性:动〉
用砣子打磨玉器[cut or polish jade with an emery wheel]
◎ 砣的拼音: tuó
〈词性:量〉
计量成团或成块状物体的单位 [piece]。如:几砣石头;三砣肉
砣子
虽(雖)的拼音:suī(ㄙㄨㄟ)
⒈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虽然。虽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字UNICODE编码U+867D,10进制: 34429,UTF-32: 0000867D,UTF-8: E8 99 BD。
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雖
although、though
原为形声
although, even if
详细解释◎ 虽的拼音:
雖 suī
<连>
(1) (形声。从虫,唯声。古读 ( huī )。本义:虫,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 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燕策》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虽故(虽然);他虽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
(3) 即使…也;纵使 [even if]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先王之法,经手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4) 仅,只 [only]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
(5) 原本,本 [originally]
你那里休夸口,你虽是一人为害,我与那陈州百姓每分忧。——《陈州粜米》
虽然、虽说、虽死犹荣、虽死犹生、虽则
小的拼音:xiǎo(ㄒ一ㄠˇ)
⒈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⒉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⒊ 时间短:小坐。小住。
⒋ 年幼小,排行最末:小孩。
⒌ 谦辞:小弟。小可。小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⒍ 妾:小房。
小字UNICODE编码U+5C0F,10进制: 23567,UTF-32: 00005C0F,UTF-8: E5 B0 8F。
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mall、little、smallness
大、老
象形:像沙粒形
small, tiny, insignificant
详细解释◎ 小的拼音: xiǎo
〈词性:形〉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small;little;minor]。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young]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slightly;a little]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nearly]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young brother]。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narrow-minded;narrow]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humble]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bad]。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for a short time]。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 小的拼音: xiǎo
〈词性: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young]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concubine]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small matters]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mean man]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 小的拼音: xiǎo
〈词性:代〉
自称的谦词 [I]。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 小的拼音: xiǎo
〈词性:动〉
轻视,小看 [look down upon]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小把戏、小白菜[儿]、小白脸儿、小百货、小班、小半、小半活、小报、小报告、小杯、小辈、小本经营、小便、小便池、小辫儿、小辫子、小不点儿、小菜、小餐馆、小舱、小册子、小差、小产、小肠、小抄儿、小潮、小车、小乘、小吃、小吃部、小齿、小翅、小丑、小船、小窗、小春、小葱拌豆腐、小聪明、小错、小打小闹、小打扮儿、小大人儿、小袋、小旦、小刀、小刀会起义、小道、小道消息、小弟、小点、小调、小东西、小动作、小肚鸡肠、小肚子、小队、小恩小惠、小儿、小儿科、小贩、小房、小纺、小费、小分队、小妇人、小腹、小钢炮、小格、小工、小恭、小姑、小姑子、小广播、小鬼、小孩儿、小寒、小号、小合唱、小花脸、小话儿、小汇报、小惠、小活儿、小伙子、小集团、小家碧玉、小家庭、小家子、小家子气、小建、小将、小角、小脚、小脚女人、小轿车、小节、小结、小姐、小解、小金库、小襟、小径、小九九,小九九儿、小舅子、小句、小开、小楷、小看、小康、小康、小考、小可、小客车、小坑、小筐、小来小去、小老虎、小老婆、小礼、小吏、小两口、小量、小令、小流氓、小瘤、小绺、小龙、小炉、小炉儿匠、小路、小旅馆、小轮、小萝卜头、小麦、小卖、小卖部、小满、小毛、小毛头、小帽,小帽儿、小米、小米面,小米面儿、小绵羊、小民、小名[儿]、小命儿、小拇指、小脑、小妮子、小年、小娘、小娘子、小妞儿、小农、小农经济、小女子、小爬虫、小派别、小跑、小朋友、小品、小品文、小气、小气鬼、小气候、小器、小器、小前提、小钱、小瞧、小巧、小巧玲珑、小青年、小秋、小秋收、小区、小曲、小曲儿、小圈子、小犬、小人、小人、小人书、小人物、小日子、小儒、小商贩、小商品、小生、小生产、小时、小时候,小时候儿、小食、小市民、小世界、小事、小叔子、小暑、小竖子、小数、小数点、小说、小说家、小睡、小厮、小苏打、小溲、小算盘、小提琴、小题大作、小天地、小天使、小帖儿、小艇、小童、小偷、小偷小摸、小偷小摸、小头目、小头小脑、小腿、小玩意儿、小王子、小我、小巫见大巫、小五金、小息、小媳妇,小媳妇儿、小戏、小虾、小先生、小相、小小不然、小小不言、小小说、小小子,小小子儿、小鞋,小鞋儿、小写、小心、小心、小心谨慎、小心眼儿、小心翼翼、小信未孚、小行星、小型、小性儿、小兄弟、小修、小婿、小学、小学而大遗、小学生、小雪、小阳春、小样、小妖精、小咬、小业主、小夜曲、小衣、小姨儿、小姨子、小意思、小意思、小引、小鱼、小雨、小月、小月、小灶[儿]、小站、小照、小镇、小指、小注、小传、小篆、小资产阶级、小子、小字、小字辈、小卒、小组
压(壓)的拼音:yā(一ㄚ)
⒈ 从上面加力:压住。压碎。压缩。泰山压顶。
⒉ 用威力制服、镇服:镇压。压服。压迫。
⒊ 控制,使稳定,使平静:压价。压住阵脚。
⒋ 搁置:积压。
⒌ 逼近:大兵压境。
⒍ 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压宝(亦作“押宝”)。
压(壓)的拼音:yà(一ㄚˋ)
⒈ 〔压根儿〕根本,从来,如“我压压压就不理解这件事”。
⒉ (壓)
压字UNICODE编码U+538B,10进制: 21387,UTF-32: 0000538B,UTF-8: E5 8E 8B。
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壓圧
press、push down、hold down、pigeonhole、keep under control、shelve、suppress
原为形声:从土、厌声
press; oppress; crush; pressure
详细解释◎ 压的拼音:
壓 yā
〈词性:动〉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collapse]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press]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restrain;force;coerce;compel]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kill]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approach;be getting near]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surpass]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cover]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peacify]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keep with]。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seal]。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pay in advance]。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赌注] [risk money on;stake]。如:压宝
◎ 压的拼音:
壓 yā
〈词性:名〉
(1) 压力 [pressure]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yà
压宝,押宝、压差、压场、压场、压秤、压船、压倒、压顶、压队、压服、压感、压港、压货、压价、压惊、压境、压卷、压块、压力、压力锅、压路机、压平、压迫、压气,压气儿、压强、压青、压舌板,压舌器、压岁钱、压缩、压缩机、压台、压条、压痛、压头、压蔓,压蔓儿、压型、压延、压抑、压韵、压榨、压寨夫人、压阵、压制
◎ 压的拼音:
(1) 壓 yà
(2) 另见 yā
压板、压根儿
千(韆)的拼音:qiān(ㄑ一ㄢ)
⒈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⒉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①喻多次斗争考验;②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⒊ 见“秋”字“秋千”。
⒋ 姓。
千字UNICODE编码U+5343,10进制: 21315,UTF-32: 00005343,UTF-8: E5 8D 83。
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仟阡韆
kilo、millenary、thousand
形声
thousand; many, numerous; very; (Cant.) a cheater, swindler
详细解释◎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数〉
(1)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thousand]
千,十百也。——《说文》
(2)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形〉
(1)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many]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2)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众多的帆船);千和(多种原料合成的香);千指(形容人多);千品(多种品物);千度(次数多);千衲(众僧);千骑(人马很多);千颦(多愁)
◎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名〉
通“阡”。田间小路 [foot path between fields]
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管子·四时》
坏井田,开千伯。——《汉书·食货志上》
千变万化、千遍万遍、千差万别、千仇万恨、千疮百孔、千锤百炼、千村万落、千刀万剐、千吨、千恩万谢、千儿八百、千方百计、千分尺、千夫、千夫所指、千伏、千古、千呼万唤、千回百转、千娇百态、千斤、千斤顶、千斤重担、千金、千金难买、千金一诺、千金一掷、千军万马、千钧一发、千钧重负、千卡、千克、千里、千里马、千里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足、千了百当、千伶百俐、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米、千难万难、千年万载、千篇一律、千奇百怪、千千万万、千秋、千秋万代、千秋之后、千人所指、千山万水、千乘之国、千乘之王、千思万想、千岁、千岁爷、千头万绪、千妥万当,千妥万妥、千瓦、千万、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载难逢、千张、千真万确、千周
斤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斤。斤斤(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如“斤斤计较”)。
⒉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斤。
斤字UNICODE编码U+65A4,10进制: 26020,UTF-32: 000065A4,UTF-8: E6 96 A4。
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䤺釿觔
a unit、half a kilogramme
会意
a catty (approximately 500 g); an axe; keen, shrewd; KangXi radical number 69
详细解释◎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2) 同本义 [axe]。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釿锯制焉。以釿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4)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small hoe]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砍削,砍杀 [cut]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桥赋》
横斤山木。——《南史·宋测传》
(2) 又如:斤削(砍削);斤迹(斧头削砍的痕迹);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如:斤正(斤斧,斤削。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3) 过分计较 [be too calculating]。如:斤斤较量(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量〉
(1) 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catty]
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四十斤金椎。——《史记·魏公子列传》
千余斤。——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肉二斤。——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斤两(计算重量的单位);斤重(重量)
斤斗、斤斤、斤斤计较、斤两
◎ 斤的拼音: jin
(1) ——如“千斤”( qiānjin ):起重的工具
(2) 另见 j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