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挑得篮里便是菜的意思

tiǎolánbiànshìcài

挑得篮里便是菜



拼音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

注音ㄊ一ㄠˇ ㄉㄜˊ ㄌㄢˊ ㄌ一ˇ ㄅ一ㄢˋ ㄕˋ ㄘㄞˋ

解释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

用法作分句;指毫不挑剔。

感情挑得篮里便是菜是中性词。

繁体挑得籃裏便是菜

近义拾得篮里便是菜

英语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iāo tiǎo   注音  ㄊ一ㄠ ㄊ一ㄠ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IQN  五笔98  RQIY  仓颉  QLMO  郑码  DVRD  四角  52013  结构  左右电码  2176  区位  4484  统一码  6311  笔顺  一丨一ノ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挑的拼音:tiāo(ㄊ一ㄠ)  

⒈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挑土。挑夫(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⒉ 挑的东西:挑担。

⒊ 挖取:挑荠菜。

⒋ 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挑儿白菜。

⒌ 选,拣:挑选。挑拣。挑剔。挑肥拣瘦。

⒍ 古同“佻”,佻达。

其他字义

挑的拼音:tiǎo(ㄊ一ㄠˇ)  

⒈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挑起帘子。

⒉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打。

⒊ 拨弄,引动:挑拨。挑动。挑头。

统一码

挑字UNICODE编码U+6311,10进制: 25361,UTF-32: 00006311,UTF-8: E6 8C 91。

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㨄誂

汉英互译

carry on shoulder with a pole、choose、instigate、pick、raise、select、shoulder、stir up

造字法

形声:从扌、兆声

English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 to car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挑的拼音: tiāo  

〈词性:动〉

(1) (本义的挑读 tiǎo  ,挖取)

(2) 用肩膀担 [shoulder]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bear;hold]。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select]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pick]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steal]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dig]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praise or promote sb.to show favour;favour sb.]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挑的拼音: tiāo  

〈词性:量〉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挑的拼音: tiāo  

〈词性:形〉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slender]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giddy]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常用词组

挑刺,挑刺儿、挑错、挑担、挑肥拣瘦、挑夫、挑拣、挑脚、挑礼,挑礼儿、挑毛剔刺,挑毛剔刺儿、挑三拣四、挑食、挑剔、挑挑剔剔、挑选、挑眼、挑中、挑针打眼、挑字眼儿、挑子

基本词义

挑的拼音: ti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instigate;incite;provoke]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dig]。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raise]。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poke]。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expose]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make string toward the inside with backhand]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词性变化

挑的拼音: tiǎo  

〈词性: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rising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

(2) 另见 tiāo  

常用词组

挑拨、挑拨离间、挑出、挑大梁、挑灯、挑灯拨火、挑动、挑逗、挑花、挑明、挑弄、挑起、挑唆、挑三窝四、挑头,挑头儿、挑衅、挑檐、挑战、挑嘴

  拼音  dé děi de   
注音  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GF  仓颉  HOAMI  郑码  OIAD  四角  2624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9  区位  2135  统一码  5F97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㝵㝶䙸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性变化

得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的拼音: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的拼音: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得的拼音: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常用词组

得亏

  拼音  lán   注音  ㄌㄢˊ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TJTL  仓颉  HLIT  郑码  MKML  四角  88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691  区位  3226  统一码  7BEE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丨丨ノ一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篮(籃)的拼音:lán(ㄌㄢˊ)  

⒈ 用藤、竹、柳条编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网篮。藤篮。竹篮。花篮。

⒉ 架上供投球用的带网铁圈:篮球。投篮。

统一码

篮字UNICODE编码U+7BEE,10进制: 31726,UTF-32: 00007BEE,UTF-8: E7 AF AE。

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sket、basketry

造字法

形声:从竹、监声

English

bask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篮的拼音:

l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监声。本义:篮子,有提梁的竹制盛器。也有用藤条、柳条等编制而成的)

(2) 同本义 [basket]

篮,大篝也。——《说文》

篮,筐也。——《广雅·释器》

(3) 又如:篮儿(篮子);竹篮;提篮

(4) 篮球架上供投球用的带网的铁圈 [goal;basket]。如:投篮;球进了篮

(5) 竹轿 [bamboo sedan]。如:篮舁(编竹为轿)

常用词组

篮筐、篮球、篮子

  拼音    注音  ㄌ一ˇ   繁体  裏、裡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FD  仓颉  WG  郑码  KBVV  四角  60105  结构  上下电码  6849  区位  3279  统一码  91CC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里(裏)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⒉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⒊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⒋ 衣物的内层:被里。

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⒍ 姓。

统一码

里字UNICODE编码U+91CC,10进制: 37324,UTF-32: 000091CC,UTF-8: E9 87 8C。

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裏裡

汉英互译

inner、liner、lining、neighbourhood

相关字词

外、表、面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里的拼音:

裏、裡   

〈词性: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lining]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inside]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time]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used after “这”、“那”、“哪” to indicate direction of place]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词性变化

里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alley;lane]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community]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village;hometown]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 li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geographical condition]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里的拼音:   

〈词性:动〉

(1) 居住 [dwell]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calculate]。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administer;govern;manage;rule]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里的拼音:   

〈词性:形〉

通“悝”。忧伤 [distressed;worried]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里的拼音:   

〈词性:语尾助词〉

同“哩” [a formal word in Chinese]

[正旦云]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 梅香云]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常用词组

里边、里程、里程碑、里程计、里出外进、里带、里勾外连、里海、里脊、里间,里间儿、里脚手、里居、里拉、里里外外、里弄、里面、里圈、里山、里手、里挑外撅、里通外国、里头、里外、里外里、里屋、里巷、里胥、里应外合、里正、里子

便  拼音  biàn pián   注音  ㄅ一ㄢˋ ㄆ一ㄢ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GJQ  五笔98  WGJR  仓颉  OMLK  郑码  NAKO  四角  21246  结构  左右电码  0189  区位  1767  统一码  4FBF  笔顺  ノ丨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便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便当。便利。便道。便民。

⒉ 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简便。随便。便宜(适当地,看事实需要而自行处理事情)。

⒊ 便利的时候:便中请来信。

⒋ 就:说了便做。

⒌ 排泄屎尿或排泄出来的屎尿:大便。便秘。

其他字义

便的拼音:pián(ㄆ一ㄢˊ)  

⒈ 〔便便〕肚子肥大的样子,如“大腹便便”。

⒉ 〔便宜〕物价较低:这些东西都很便宜。占便宜(小利,私利。)

⒊ 〔便嬖〕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

⒋ 〔便佞〕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统一码

便字UNICODE编码U+4FBF,10进制: 20415,UTF-32: 00004FBF,UTF-8: E4 BE BF。

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venient、handy、informal、piss、shit

相关字词

即、就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更

English

convenience, ease; exped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便的拼音: biàn  

〈词性:形〉

(1) 便利,方便 [convenient;easy]

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从人,从更,会意。——《说文》

故自谓便人。——《礼记·表记》。释文:“谓便习也。”

或谓救之便。——《战国策·秦策》。注:“利也。”

恣所便只。——《楚辞·大招》。注:“犹安也。”

(2) 又如:简便(简单方便);便郵(顺便替人传送书信的人);便中(方便的时候);便宜施行(不及请示,自行斟酌情势以处理。也作“便宜行事”,“便宜从事”)

(3) 灵便;轻捷 [nimble]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便環(轻丽的样子);便辞(巧辩的言辞);便嬖(口才辩巧,善于逢迎而为人主所亲信的人)

(5) 不费事,简便 [simple;easy;informal]。如:便饭;便函;便易(简便;方便容易)

(6) 近便 [close and convenient]。如:便路(近便之路)

(7) 吉利 [lucky]。如:便时(吉利的时日)

词性变化

便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有利于;有益于 [go a long way in;go far towards;be of value to;serve the interests of]

以便事也。——《吕氏春秋·忠廉》

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

(2) 又如:便地(有利的地形地势);便家(富翁);便会(有利时机);便风(顺风)

(3) 熟习 [be practised at;have the knack of]

布便弓马。——《三国志·吕布传》

便的拼音: biàn  

〈词性:名〉

(1) 尿、屎 [excrement]

郎有醉小便殿上。——《汉书·张安世传》

(2) 又如:大便(屎);小便;粪便

(3) 有利的机会 [when you have time;when it is convenient]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悉听尊便;未得其便

便的拼音: biàn  

〈词性:副〉

(1) 即;就 [as soon as]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下 襄阳向 洛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又如:敌人还来不及逃跑,我们便抓住了他们;举手便打;提脚便踢;我去年便参加了体操队;有了油,发动机便能开动

便的拼音: biàn  

<连>

(1) 纵使;即使 [even if]

休道司马懿、 张郃,便是 曹睿亲来,有何惧哉!——《三国演义》

(2) 又如:他便来,又如何?便是(即是,就是)

(3) 另见 pián  

常用词组

便嬖、便佞、便便、便旋、便言、便宜、便宜、便宜、便宜货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JGHU  仓颉  AMYO  郑码  KAII  四角  6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2508  区位  4239  统一码  662F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是的拼音:shì(ㄕˋ)  

⒈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⒉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⒊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⒋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⒌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⒍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⒎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⒏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⒐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⒑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⒒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⒓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⒔ 姓。

统一码

是字UNICODE编码U+662F,10进制: 26159,UTF-32: 0000662F,UTF-8: E6 98 AF。

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徥昰

汉英互译

am、are、be、been、being、is、ye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日、从正

English

indeed, yes, right; to be;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th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词性变化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是的拼音: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是的拼音: shì  

〈词性: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常用词组

是非、是非不分、是非曲直、是非之地、是古非今、是故、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味儿、是以、是在

  拼音  cài   注音  ㄘㄞ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AESU  仓颉  TBD  郑码  EPF  四角  44904  结构  上下电码  5475  区位  1843  统一码  83DC  笔顺  一丨丨ノ丶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菜的拼音:cài(ㄘㄞˋ)  

⒈ 供作副食品的植物:菜市。白菜。菠菜。野菜。蔬菜。面有菜色。

⒉ 主食以外的食品:菜牛。菜畜。菜肴。菜谱。名菜。

统一码

菜字UNICODE编码U+83DC,10进制: 33756,UTF-32: 000083DC,UTF-8: E8 8F 9C。

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ish、course、food、vegetable、greens

造字法

形声:从艹、采声

English

vegetables; dish, order; fo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菜的拼音: cài  

〈词性:名〉

(1) (形声。采声。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内类、蛋 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菜)

(2) 同本义 [greens;vegetable]

菜,草之可食者。——《说文》

皮弁祭菜。——《礼记·学记》。注:“芹藻之属。”

习舞释菜。——《礼记·月令》

乃奠菜。——《仪礼·士昏礼》

古禹十年水, 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荀子·富国》

孙叔敖相 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又如:种菜;干菜(晒干的蔬菜);菜食(以食菜为主)

(4) 泛指一切菜肴 [dish]。如:菜馔(菜肴)

(5) 专指油菜 [rape]。如:菜子(专指可以榨油的油菜籽);菜子油(即菜油);菜花(油菜的花)

(6) 按特殊风味制作的食品 [dish]

饭菜精洁,醢酱调美。——《北史·胡叟传》

(7) 又如:中国菜;素菜;川菜;广东菜;荤菜

常用词组

菜场、菜单、菜刀、菜地、菜豆、菜羹、菜瓜、菜馆、菜花、菜金、菜枯、菜牛、菜农、菜圃、菜谱、菜畦、菜色、菜市场、菜蔬、菜苔、菜肴、菜油、菜园、菜籽、菜籽油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