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意思

xiūzhīxīn,rénjiēyǒuzhī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拼音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

注音ㄒ一ㄡ ㄨˋ ㄓ ㄒ一ㄣ,ㄖㄣˊ ㄐ一ㄝ 一ㄡˇ ㄓ

解释羞:羞愧;恶:耻。羞耻的心情,人人都会有的。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中性词。

英语All men have a sense of sham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ū   注音  ㄒ一ㄡ   
简体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UDNF  五笔98  UNHG  仓颉  TQNG  郑码  UCXE  四角  8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5026  区位  4863  统一码  7F9E  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羞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感到耻辱:羞耻。羞辱。羞恶。

⒉ 难为情,害臊:害羞。羞惭。羞臊(sào   )。羞愧。含羞。羞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羞怯。羞涩。

⒊ 使难为情:羞人。你别羞我。

⒋ 进献:“羞玉芝以疗饥”。

⒌ 同“馐”。

统一码

羞字UNICODE编码U+7F9E,10进制: 32670,UTF-32: 00007F9E,UTF-8: E7 BE 9E。

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ashamed、shame、shy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羊、从丑、丑亦声

English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offer]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recommend]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shame]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be shy;abash]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mock;poke fun at;insult]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fear]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词性变化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常用词组

羞惭、羞耻、羞答答、羞愧、羞明、羞恼、羞怯、羞人、羞辱、羞辱、羞臊、羞涩、羞恶、羞与为伍

  拼音  è wù ě wū   
注音  ㄜˋ ㄨˋ ㄜˇ ㄨ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GOGN  五笔98  GONU  仓颉  MCP  郑码  AKWZ  四角  10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921  区位  2281  统一码  6076  笔顺  一丨丨丶ノ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恶的拼音:è(ㄜˋ)  

⒈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⒉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⒊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其他字义

恶的拼音:wù(ㄨˋ)  

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恶。厌恶。好(hào  )恶。

其他字义

恶(噁)的拼音:ě(ㄜˇ)  

⒈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⒉ (噁)

其他字义

恶的拼音:wū(ㄨ)  

⒈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⒉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统一码

恶字UNICODE编码U+6076,10进制: 24694,UTF-32: 00006076,UTF-8: E6 81 B6。

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噁惡悪僫

汉英互译

badness、evil、ferocity、vice

相关字词

好、美、爱、善

造字法

形声:从心、亚声

English

evil, wicked, bad, f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恶的拼音:

(1) 惡、噁 ě  

(2) 另见 è;wū;wù  

常用词组

恶心、恶心

基本词义

恶的拼音:

è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 同本义 [fault]

恶,过也。——《说文》

恶上安西。——《颜氏家训》

吾以志前恶。——《左传·定公五年》

君子之遏恶扬善。——《易·象传》

(3) 又如:恶恶从短(对于人的过失,不十分苛责,适可而止)

(4) 泛指一般罪恶 [evil]

恶积祸盈。——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恶逆(奸恶逆乱。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恶障(佛语。指杀生、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恶头儿(罪名);恶心钱儿(干坏事得来的钱财);恶孽(罪恶;弊病)

(6) 恶人;坏人 [evil person;villain]

元恶不待教而诛。——《荀子·王制》

(7) 又如:恶杀都来(刽子手在刑场上逞威风而发出的叫喊声。恶杀:即凶神恶煞)

(8) 为一项罪行被控告的人;犯罪的人 [culprit]。如:首恶必办,协从不问

词性变化

恶的拼音:

è  

〈词性:形〉

(1) 丑陋 [ugly]

五曰恶。——《书·洪范》。传:“丑陋也。”

人莫知其子之恶。——《礼记·大学》

恶者美之充也。——《管子·枢言》

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 纣, 纣以为恶。——《战国策·赵策》

昔贾大夫恶,取妻而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 又如:恶丈夫(丑陋汉子);恶女(容貌丑陋之女)

(3) 粗劣 [coarse]。如:恶食(粗劣的食物);恶衣(粗劣的衣服);恶札(柮劣的书札。多指书法不善,字迹欠佳)

(4) 坏;不好 [bad]

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恶衣恶食,陋车驽马。——《汉书·王莽传上》

岁恶不入。——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恶宾(不受欢迎的客人。即恶客);恶逆(不善,不顺)

(6) 凶暴;凶猛 [fierce]。如:恶狞(凶恶狰狞);恶茶白赖(恶叉白赖。凶恶刁钻,无理取闹);恶赖富丽(无理贪求富有豪华。恶赖:无理取闹,耍无赖)

(7) 污秽;肮脏 [dirty]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论语·乡党》

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恶路(恶露。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液体);恶水(泔水);恶水缸儿(泔脚水缸)

(9) 令人难堪 [discomfiting]。如:恶戏(恶作剧);恶剧(恶作剧);恶谑(令人难堪的嘲弄)

(10) 恶毒 [venomous]。如:恶歆歆(凶狠恶毒的样子);恶支沙(恶支杀。恶狠狠地,十分凶恶的样子);恶势煞(凶恶的样子)

(11) 庸俗 [vulgar]。如:恶辞(庸俗之词);恶谈(庸俗不堪的话);恶字(不堪入目的字眼)

(12) 贫瘠 [(of land) barren]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齐民要术·耕田》

(13) 又如:恶郡(贫瘠荒远的州郡);恶处(贫瘠的地方)

恶的拼音:

è  

〈词性:动〉

害;伤害或损害 [harm]。如:恶说(说话触犯);恶讪(得罪);恶事(做坏事);恶款(作恶犯法的条款);恶尽人(把人都得罪了)

恶的拼音:

è  

〈词性:副〉

(1) 甚;很 [very] 表示程度。如:恶烦(非常烦恼)

(2) 另见 ě;wū;wù  

常用词组

恶霸、恶报、恶病质、恶补、恶叉白赖、恶臭、恶德、恶斗、恶毒、恶恶实实、恶妇、恶感、恶贯满盈、恶鬼、恶棍、恶果、恶狠、恶狠狠、恶化、恶疾、恶迹、恶口、恶辣、恶浪、恶劣、恶骂、恶梦、恶梦、恶名,恶名儿、恶魔、恶癖、恶气、恶人、恶煞、恶少、恶舌、恶声、恶事、恶事传千里、恶誓、恶水、恶俗、恶岁、恶损、恶徒、恶习、恶相、恶行、恶性、恶性循环、恶凶凶、恶言、恶意、恶语、恶语伤人、恶语中伤、恶运、恶战、恶仗、恶作剧

基本词义

恶的拼音:

  

〈词性:代〉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what]

恶,安也。——《广韵》

恶识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左传·桓公十六年》

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词性变化

恶的拼音:

  

<叹>

(1) 表示惊讶 [wu]

恶,是何言也?——《孟子》

恶,是何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另见 ě;è;wù  

基本词义

恶的拼音:

  

〈词性:动〉

(1) 讨厌;憎恶 [loathe;hate]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荀子·天论》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怨恶其君。

(2) 又如:甚恶(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恶忌(厌恶猜忌);恶生(厌生);恶不去善(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恶杀(厌恶杀生);恶紫夺朱(厌恶以邪代正);恶嫌(讨厌);恶惮(厌恶畏惧);恶识(冒犯;得罪);恶上(憎恶长上);这人真可恶;憎恶(憎恨;厌恶);深恶痛绝;恶恶(憎恨邪恶)

(3) 嫉妒 [be envious;be green with envy]

[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4) 诽谤;中伤 [slander]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太子痤美而狠,合佐师畏而恶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比而恶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人有恶苏秦于 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战国策》

(5) 又如:恶讪(诽谤)

(6) 忌讳 [taboo]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礼记》

词性变化

恶的拼音:

  

〈词性:形〉

(1) 羞耻,羞愧 [ashamed]

无盖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恶囊(窝囊)

(3) 另见 ě;è;wū  

常用词组

恶湿居下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拼音  jiē   注音  ㄐ一ㄝ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XRF  仓颉  PPHA  郑码  RRRN  四角  22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05  区位  2952  统一码  7686  笔顺  一フノフ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皆的拼音:jiē(ㄐ一ㄝ)  

⒈ 全,都:皆大欢喜。人人皆知。放之四海而皆准。

统一码

皆字UNICODE编码U+7686,10进制: 30342,UTF-32: 00007686,UTF-8: E7 9A 86。

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

相关字词

都、全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ll, every, everybod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皆的拼音: jiē  

〈词性:副〉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all;every]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together]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常用词组

皆除、皆大欢喜

  拼音  yǒu yòu   注音  一ㄡˇ 一ㄡ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EF  仓颉  KB  郑码  GDQ  四角  4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2589  区位  5148  统一码  6709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有的拼音: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⒊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学问。

⒍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⒎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⒏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义

有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统一码

有字UNICODE编码U+6709,10进制: 26377,UTF-32: 00006709,UTF-8: E6 9C 89。

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相关字词

无、没

造字法

会意:从又(手)

English

have, own, possess; ex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get;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词性变化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有的拼音: yǒu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常用词组

有案可查、有板有眼、有备无患、有偿、有成、有翅难飞、有待、有道、有道之士、有德者、有的是、有底、有的放矢、有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根、有骨头、有关、有光纸、有轨电车、有国有家者、有害、有恒、有悔、有奇、有机、有机玻璃、有机合成、有机化学、有机可乘、有机酸、有机体、有机物、有机质、有及、有几分、有奸、有间、有教无类、有劲,有劲儿、有旧、有救、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赖、有劳、有理、有理方程、有理分式、有理函数、有理式、有理数、有力、有利、有利、有两下子、有门,有门儿、有苗、有名、有名无实、有目共睹、有奶便是娘、有年、有盼儿、有气、有气无力、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有情、有请、有顷、有求必应、有趣、有人家儿、有日子、有色金属、有色人种、有身、有神论、有生、有生力量、有声有色、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有恃无恐、有事、有数、有数、有司、有所益、有蹄类、有条不紊、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有望、有为、有味,有味儿、有…无…、有喜、有戏、有隙可乘、有限、有效、有些、有心、有心力、有心人、有形、有幸、有序、有血有肉、有言在先、有眼不识泰山、有要于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得一、有一手儿、有益、有意、有意思、有勇无谋、有用、有…有…、有余、有缘、有朝一日、有志者事竟成、有种、有嘴没舌、有嘴无心、有子存焉、有作其芒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