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的意思

shēnzàijiānghǎi,xīnchíwèiquè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拼音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

注音ㄕㄣ ㄗㄞˋ ㄐ一ㄤ ㄏㄞˇ,ㄒ一ㄣ ㄔˊ ㄨㄟˋ ㄑㄩㄝˋ

解释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出处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感情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是中性词。

繁体身在江海,心馳魏闕

近义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MDT  仓颉  HXH  郑码  NC  四角  27400  结构  单一电码  6500  区位  4177  统一码  8EAB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身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⒉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⒊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⒋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

⒌ 孕,娠:身孕。

⒍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统一码

身字UNICODE编码U+8EAB,10进制: 36523,UTF-32: 00008EAB,UTF-8: E8 BA AB。

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

造字法

象形:像女人怀孕腹大之形

English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词性变化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量〉

用于衣服 [suit]。如:一身衣服

常用词组

身败名裂、身板,身板儿、身不由己、身材,身才、身长、身段、身法、身分、身分不明、身分证、身怀六甲、身高、身个儿、身故、身后、身家、身家性命、身价、身价百倍、身价倍增、身架,身架儿、身教、身经百战、身量,身量儿、身临其境、身名俱灭、身前、身强力壮、身轻言微、身躯、身上、身世、身势学、身手、身受、身态、身体、身体力行、身条,身条儿、身外之物、身亡、身无分文、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形、身腰、身影、身孕、身在曹营心在汉、身重、身姿、身子、身子骨儿

  拼音  zài   注音  ㄗㄞ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HFD  仓颉  KLG  郑码  GDIB  四角  4021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961  区位  5258  统一码  5728  笔顺  一ノ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在的拼音:zài(ㄗㄞˋ)  

⒈ 存,居:存在。健在。青春长在。

⒉ 存留于某地点:在家。在职。在位。

⒊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在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在乎。事在人为。

⒋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在种地。

⒌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在逃。在望。在握。在理。在朝(cháo   )。在野。在世。

⒍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在所不辞。无所不在。

统一码

在字UNICODE编码U+5728,10进制: 22312,UTF-32: 00005728,UTF-8: E5 9C A8。

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depend on、exist、at、in

相关字词

正在

造字法

形声:从土、才声

English

be at, in, on; consist in, re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be living;exist]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3)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4) 居于,处于 [be at;be on]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春秋·昭公三十年》

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平原不在。——《世说新语·自新》

人在室中。——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其在一室。

(5) 又如:文件在桌上;在侍(儿女在父母身旁);在室(女子未婚);在丧(居丧)

(6) 在于;决定于 [depend on;rest with;be in]

山不在高。——唐·刘禹锡《陋室铭》

水不在深。

不在他人。——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全在我少年。

(7) 又如:贵在坚持;这事在你自己;要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在道(在于正道)

(8) 留在[某团体],属于[某团体][be a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join or belong an organization]。如:在党不在党?在籍(在官籍上注名);在官(在职为官);在服(在职,居官);在事(居官任事);在栋(官居高位);在势(当权)

(9) 省视;观察 [inspect]

存往者,在来者。——《大戴礼记》

(10) 存问,问候 [greet]

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到 [arrive]

把橹一摇,那小船早荡在江心里去。——《水浒传》

词性变化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介〉

(1) 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 [in;on;at]

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便在前发。

在药则未为良时。(在药就药材来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在研究所工作;在梦中;在夜里;在某种情况下;在斯(在这里);在道(正在途中);在里(在军中;在里);在假(在假期中);在官言官(官:古地存放档案的机构。引申为地方。在什么地方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在堂(在屋里)

(3) 从 [from]

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不肯放。——《水浒传》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副〉

(1) 才;正在 [just;be in]?

(2) 又如:在建造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相当于“得”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表示一定的语气

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王安石《华严院此君亭》

(3) 相当于“着”

料想双亲像,他每留在。——《琵琶记》

在的拼音: zài  

〈词性:名〉

(1) 地方;处 [place]

吾犹不能之(到)在。——王充《论衡》

无日不营,无在不卫。——《辽史·营卫志上》

(2) 姓

常用词组

在案、在帮、在编、在场、在朝、在党、在乎、在即、在家、在教、在劫难逃、在理、在理会、在内、在前、在世、在数、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难免、在逃、在天之灵、在途、在外、在望、在位、在握、在下、在写、在心、在学、在押、在野、在野党、在业、在一起、在意、在于、在在、在职、在座

  拼音  jiāng   注音  ㄐ一ㄤ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AG  仓颉  EM  郑码  VBI  四角  31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068  区位  2913  统一码  6C5F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江的拼音:jiāng(ㄐ一ㄤ)  

⒈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ān  )(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⒉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⒊ 姓。

统一码

江字UNICODE编码U+6C5F,10进制: 27743,UTF-32: 00006C5F,UTF-8: E6 B1 9F。

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iver

造字法

形声:从氵、工声

English

large river; yangzi;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江的拼音: ji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2) 同本义 [Changjiang River]

江,江水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river]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苏省的简称 [Jiangsu province]。如:江浙

(7) 中国古国名 [Jiang state]。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Jiang prefecture]。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

常用词组

江北、江表、江盗、江东、江都、江防、江干、江河、江河日下、江湖、江湖骗子、江湖医生、江湖艺人、江郎才尽、江轮、江门、江米、江米酒、江南、江宁、江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江苏、江天、江天一色、江西、江心补漏、江右、江猪、江左

  拼音  hǎi   注音  ㄏㄞ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TXU  五笔98  ITXY  仓颉  EOWY  郑码  VMZY  四角  3815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9  区位  2603  统一码  6D77  笔顺  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统一码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词性变化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常用词组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chí   注音  ㄔˊ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BN  五笔98  CGBN  仓颉  NMPD  郑码  XYI  四角  7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7459  区位  1959  统一码  9A70  笔顺  フフ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驰(馳)的拼音:chí(ㄔˊ)  

⒈ 车马等奔跑,快跑:驰驱。驰骋。风驰电掣。

⒉ 向往:神驰。心驰神往。驰念。驰思。

⒊ 传播,传扬:驰名。驰誉。

⒋ 驱车马追逐:“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统一码

驰字UNICODE编码U+9A70,10进制: 39536,UTF-32: 00009A70,UTF-8: E9 A9 B0。

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馳䮈

汉英互译

gallop、speed、spread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go quickly or swiftly; hur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驰的拼音:

chí  

<动

(1) (形声。从马,也声。本义:车马疾行)

(2) 同本义 [speed;gallop]

驰,大驱也。——《说文》

弗驰弗驱。——《诗·唐风·山有枢》

车驰卒奔。——《左传·宣公十二年》

好驰马试剑。——《孟子·滕文公上》

啬夫驰。——《左传·昭公十七年》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3) 又驱使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

(4) 又如:驰车(古代战场上快速奔走的马车、轻车;驾车行走);驰马(骑马快跑);驰道(为帝王行驶马车所筑的马路);驰报(疾驰传报);驰夫(骑马送信的差役)

(5) 疾行 [run;rush to]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6) 又如:风驰电掣;驰说(往来劝说);驰求(奔走追求);驰兵(迅速进兵)

(7) 追逐 [pursue]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左传·庄公十年》

(8) 又如:驰竞(追逐,竞争)

(9) 向往 [look forward to]

抑志而弥节兮,神高驰之邈邈。——《楚辞·离骚》

身在边隅,情驰魏阙。——《隋书·史祥传》

(10) 又如:驰结(挂念,想念);驰义(向往忠义而奔驰来归;归义,臣服)

(11) 消逝迅速 [pass]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诸葛亮《诫子书》

(12) 又如:驰年(快速流逝的岁月);驰晖(疾驰的日光)

(13) 传播 [spread]

名驰三江外,峻节贯云霄。——李白《赠从孙义与宰铭》

驰东皋之素谒。——《北山移文》。注:“犹宣布也。”

(14) 又如:驰芳(散播芳香);驰声(声誉远播)

常用词组

驰骋、驰名、驰驱、驰思、驰思遐想、驰骛、驰誉、驰逐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简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TVRC  仓颉  HVHUI  郑码  MFZN  四角  26413  结构  左右电码  7614  区位  4626  统一码  9B4F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フノ一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魏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⒊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

⒋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⒌ 姓。

统一码

魏字UNICODE编码U+9B4F,10进制: 39759,UTF-32: 00009B4F,UTF-8: E9 AD 8F。

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魏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鬼、委声

English

kingdom of Wei;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魏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阙宫门的台观 [the two lookout towers in front of the palace gate]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 班固《典引》

(2)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3) 古国名 [Wei state]

(4)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5)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谋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韩魏灭亡。

(6) 三国之一 [the Kingdom of Wei (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魏晋氏以下。——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朝代名 [the Wei Dynasty]

(8) 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公元386年为鲜卑族拓跋珪所建,据长江以北,史称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所废。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废。如:魏碑

(9)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所建国号

(10) 古郡名 [Wei prefecture]

魏郡,县十八。——《汉书》

(11) 今县名 [Wei county]。在河北省南部有魏县

(12) 姓

词性变化

魏的拼音: wèi  

〈词性:形〉

高大。也作“巍” [tall and big]。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常用词组

魏碑、魏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