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的意思

yóufèidǐng,yàncháofēi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拼音yú yóu fèi dǐng,yàn cháo fēi mù

注音ㄩˊ 一ㄡˊ ㄈㄟˋ ㄉ一ㄥˇ,一ㄢˋ ㄔㄠˊ ㄈㄟ ㄇㄨˋ

解释沸:开水;鼎:古代锅类器皿;巢:筑巢。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方当系颈蛮邸,悬首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处境非常危险。

感情鱼游沸鼎,燕巢飞幕是中性词。

近义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ㄩˊ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GF  仓颉  NWM  郑码  RA  四角  27106  结构  上下电码  7625  区位  5167  统一码  9C7C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鱼(魚)的拼音:yú(ㄩˊ)  

⒈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⒉ 姓。

统一码

鱼字UNICODE编码U+9C7C,10进制: 40060,UTF-32: 00009C7C,UTF-8: E9 B1 BC。

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rracuda、fish

造字法

象形:像鱼形

English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鱼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fish]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horse with white eyes]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fish]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copper-fish 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wooden-fish 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词性变化

鱼的拼音:

  

〈词性:动〉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fish]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常用词组

鱼白、鱼白、鱼鳔、鱼饼、鱼舱、鱼池、鱼翅、鱼唇、鱼刺、鱼肚、鱼肚白、鱼饵、鱼粉、鱼肝油、鱼缸、鱼狗、鱼贯、鱼花、鱼际、鱼胶、鱼雷、鱼梁、鱼龙混杂、鱼笼、鱼篓、鱼米之乡、鱼目混珠、鱼漂、鱼肉、鱼水、鱼水情、鱼松、鱼塘、鱼网、鱼鲜、鱼汛、鱼盐、鱼雁、鱼秧子、鱼鹰、鱼游釜中、鱼跃、鱼子、鱼子酱

  拼音  yóu   注音  一ㄡ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YTB  仓颉  EYSD  郑码  VSMY  四角  3814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266  区位  5146  统一码  6E38  笔顺  丶丶一丶一フノノ一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游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水。

⒉ 不固定: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⒊ 河流的一段:上游。中游。下游。

⒋ 交往,来往:交游。

⒌ 从容地行走: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  )。游记。游说(shuō  )。游山玩水。

⒍ 姓。

统一码

游字UNICODE编码U+6E38,10进制: 28216,UTF-32: 00006E38,UTF-8: E6 B8 B8。

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旒㳺汓

汉英互译

swim、travel、wand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

(2) 同本义 [flag’s streamer]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reach]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a call bird]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You River]。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词性变化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swim]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wander about]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游的拼音:

遊、邎 yóu  

〈词性:动〉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travel]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associate with]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stroll]。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move about]。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go about selling an idea]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investigate;learn]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visit]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游的拼音: yóu  

〈词性:形〉

虚浮不实 [groundless]。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常用词组

游伴、游标,游标尺、游标卡尺、游程、游船、游春、游荡、游冬、游动、游动、游动哨、游斗、游惰、游方、游逛、游宦、游魂、游击、游击队、游击区、游记、游街、游客、游览、游廊、游乐、游离、游离、游历、游民、游目、游牧、游气,游气儿、游憩、游人、游刃有余、游散、游僧、游山玩水、游赏、游食、游手、游手好闲、游耍、游水、游说、游丝、游艇、游玩、游嬉、游戏、游戏场、游隙、游侠、游侠儿、游侠骑士、游仙诗、游乡、游行、游兴、游学、游医、游移、游弋、游艺、游艺会、游泳、游于三辅、游转、游子、游踪、游走

  拼音  fèi   注音  ㄈㄟ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XJH  仓颉  ELLN  郑码  VYND  四角  35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10  区位  2348  统一码  6CB8  笔顺  丶丶一フ一フ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沸的拼音:fèi(ㄈㄟˋ)  

⒈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人声鼎沸。

⒉ 波涌的样子:沸郁(a.翻涌的样子;b.愤懑不平的样子)。

统一码

沸字UNICODE编码U+6CB8,10进制: 27832,UTF-32: 00006CB8,UTF-8: E6 B2 B8。

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il

造字法

形声:从氵、弗声

English

boil, bubble up, gu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gushing out]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3)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4) 水波翻涌的样子 [surgent]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6)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 [big-name]。如:沸传(盛名远扬)

(7) 杂乱,纷乱 [disordered]。如:沸乱(纷乱;烦乱);沸羹(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词性变化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动〉

(1) 把水烧开;沸腾 [boil;bubble]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2) 又如:沸煎(沸滚,沸腾翻滚);沸溢(水翻滚漫出);沸动(翻动)

(3) 声音喧闹或嘈杂 [be noisy]

沸乎暴怒。——司马相如《上林赋》

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晋书·刘曜载记》

(4) 又如:沸喧(沸激。像滚水一样喧闹);沸耳(声音喧腾);沸聒(喧腾,嘈杂);沸闹(喧闹);沸稠(繁密喧腾)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名〉

沸水 [boiling water]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常用词组

沸点、沸鼎、沸反盈天、沸沸扬扬、沸滚、沸水、沸腾

  拼音  dǐng   注音  ㄉ一ㄥˇ   
简体部首  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HNDN  仓颉  BUVML  郑码  LZNX  四角  2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844  区位  2206  统一码  9F0E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鼎的拼音:dǐng(ㄉ一ㄥˇ)  

⒈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⒉ 锅:鼎罐。鼎锅。

⒊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⒋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⒌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⒍ 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

统一码

鼎字UNICODE编码U+9F0E,10进制: 40718,UTF-32: 00009F0E,UTF-8: E9 BC 8E。

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㫀鐤鼑

汉英互译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tripod caldron]。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emperor]。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prime minister]。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high official]。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state]。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词性变化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形〉

(1) 显贵 [important]。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great]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tripartite]。如:鼎分(三分)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动〉

变革 [change;reformation]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常用词组

鼎铛玉石、鼎鼎、鼎沸、鼎革、鼎力、鼎盛、鼎食、鼎新、鼎峙、鼎助、鼎足、鼎足之势、鼎族

  拼音  yàn yān   注音  一ㄢˋ 一ㄢ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86  AUKO  五笔98  AKUO  仓颉  TLPF  郑码  EARU  四角  4433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3601  区位  4964  统一码  71D5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一ノフ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燕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  )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⒉ 轻慢:“燕朋逆其师”。

⒊ 古同“宴”,安闲,安乐。

⒋ 古同“宴”,宴饮。

其他字义

燕的拼音:yān(一ㄢ)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⒉ 姓。

统一码

燕字UNICODE编码U+71D5,10进制: 29141,UTF-32: 000071D5,UTF-8: E7 87 95。

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宴㷼䴏觾郾鷰

汉英互译

swallow

造字法

象形:像燕子形

English

swallow (bird); comfort, enjo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燕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古国名 [Yan state]

(2) 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燕赵韩魏。——《战国策·齐策》

欲亡赵走 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畏 赵。

燕赵之君。—— 宋· 苏洵《六国论》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互文,收藏、经营、精英均指金玉珍宝。)—— 唐· 杜牧《阿房宫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代燕国,这里指北京地区。)——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4) 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燕王,吾所立。(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仁恭。)—— 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河北省的别称 [Hebei province]。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6) 山名,燕山 [Yanshan mountain],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7) 姓

(8) 另见 yàn  

常用词组

燕山

基本词义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2) 同本义 [swallow]

燕燕于飞。——《诗·邶风·燕燕》

来降燕乃睇。——《夏小正》

燕雁代飞。——《淮南子·地形》

燕巢于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和美);燕贺(燕雀相贺。用作新屋落成及升官等喜事的贺词);燕子(家燕的通称);燕户(燕巢);燕儿(雏燕;燕子);燕尾(燕子的尾羽);燕雨(有燕子绕飞其间的小雨);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燕巢上的泥;燕子衔泥筑巢);燕室(燕巢。比喻家国);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 白颈鸦 [white-neck duck]

燕,白颈鸟。——《尔雅》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小尔雅》。按,大于雅鸟而小于慈鸟。

词性变化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形〉

(1) 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peaceful and carefree;easy]

虞吉有它不燕。——《易·中孚》

燕笑语兮。——《诗·小雅·蓼萧》

吉甫燕喜。——《诗·小雅·六月》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燕户(闲君之室);燕休(闲居;休息);燕令(帝王退朝闲居时所发的命令);燕宇(供休息用的屋宇);燕安(安宁太平;心神安定);燕安鸩毒(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燕私(闲居休息);燕坐(安坐;闲坐);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燕安(安适满足);燕祉(安乐幸福);燕笑(犹欢笑);燕尔新婚(和谐的新婚);燕适(安适);燕燕(安适的样子;和乐的样子);燕誉(安乐)

(3) 接近;亲近 [close;intimate]。如:燕好(友好);燕狎(亲近);燕昵(亲昵;亲热);燕会(亲昵相会);燕语(亲切交谈);燕诲(谓亲近之而加以教诲);燕莺(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燕的拼音: yàn  

〈词性:动〉

(1) 亵渎;轻慢 [slight;profane]

宋音燕女溺志。——《礼记·乐志》

燕朋逆其师。

(2) 又如:燕诬(信口开河,说话轻慢);燕朋(轻慢朋友);燕辟(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燕亵(亲昵猥亵)

(3) 通“宴”。宴饮;宴请 [entertain (to dinner)]

嘉宾式宴以敖。——《诗·小雅·鹿鸣》

燕乐之钟磬。——《仪礼·燕礼》

则王以息燕。——《考工记·梓人》

(4) 又如:燕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燕狎(宴饮);燕客(宴请宾客);燕俎(宴饮。亦宴席)

(5) 另见 yān  

常用词组

燕尔、燕颔虎颈、燕好、燕鴴、燕乐、燕侣、燕麦、燕麦粥、燕雀、燕雀处屋、燕雀乌鹊、燕尾服、燕窝、燕饮、燕语莺声、燕乐、燕子

  拼音  cháo   注音  ㄔㄠˊ   
部首  巛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VJSU  仓颉  VVWD  郑码  ZDKF  四角  22904  结构  上下电码  1560  区位  1918  统一码  5DE2  笔顺  フフフ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巢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巢。蜂巢。巢窟。匪巢。巢穴。

⒉ 姓。

统一码

巢字UNICODE编码U+5DE2,10进制: 24034,UTF-32: 00005DE2,UTF-8: E5 B7 A2。

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漅巣窼

汉英互译

nest、den of robber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est, living quarter in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巢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2) 同本义 [birds' nests]

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说文》

鸟之所乳谓之巢。——《小尔雅》

夏则居橧巢。——《孔子家语·问礼》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3) 又泛指其他动 物的巢穴 [nest]

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汉书·五行志》

(4) 又泛指蜂、蚁、兽的窝。如:巢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以瞭望敌军。车上有用辘轳升降的瞭望台,人在台中,如鸟在巢,故名);巢聚(谓聚集在巢穴中)

(5) 古人住的巢穴 [house]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

(6) 敌人或盗贼盘踞的地方 [den]。如:巢窠(盘踞之地);巢薮(指盗匪或敌人盘踞之地)

(7) 姓

词性变化

巢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筑巢 [build nest]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巢幕(筑巢于帷幕之上。喻处境危险)

(3) 居住;栖息 [dwell]。如:巢居子(泛指隐士);巢栖(指隐居)

常用词组

巢毁卵破、巢窟、巢穴

  拼音  fēi   注音  ㄈㄟ   繁体    
部首  飞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UI  仓颉  NO  郑码  YDAT  四角  12013  结构  单一电码  7378  区位  2341  统一码  98DE  笔顺  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飞(飛)的拼音:fēi(ㄈㄟ)  

⒈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⒉ 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⒊ 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⒋ 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⒌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⒍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⒎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统一码

飞字UNICODE编码U+98DE,10进制: 39134,UTF-32: 000098DE,UTF-8: E9 A3 9E。

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飛蜚亴

汉英互译

fly、swiftl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ly; go quickly; dart; hi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 同本义 [(bird) fly]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4) 泛指飞翔 [fly]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5)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6)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hover or flutter in the air]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8)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skim off]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词性变化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疾速 [swiftly]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飞风(迅速;飞快);飞云掣电(形容迅疾);飞骑(像飞一般奔驰的马);飞报(迅速报告);飞递(迅速递送);飞札(飞速写成的信件或诗笺)

(3) 没有根据的 [groundless;unfounded]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4)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5) 不具姓名的 [anonymous]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注

(6)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7) 意外的 [unexpected;accidental]。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8) 凌空,高 [high]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10) 通“肥”( féi  )。肌肉丰满 [be fat and plump]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bird and insect]。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2) 奔驰的马 [quick horse]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3) 飞星,流星的一种 [fly star]

彗孛飞流。——《汉书》

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very]。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常用词组

飞奔、飞驰、飞船、飞弹、飞刀、飞地、飞碟、飞短流长、飞蛾投火、飞红、飞黄腾达、飞机、飞机场、飞溅、飞快、飞来飞去、飞来横祸、飞灵、飞龙乘云、飞毛腿、飞跑、飞禽、飞禽走兽、飞沙走砾、飞沙走石、飞升、飞逝、飞速、飞腾、飞舞、飞翔、飞行、飞行员、飞絮、飞檐走壁、飞眼,飞眼儿、飞扬、飞扬跋扈、飞跃、飞越、飞涨、飞针走线、飞舟、飞转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