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的意思

zhīcè,qǐrónghānshuì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拼音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

注音ㄨㄛˋ ㄊㄚˋ ㄓ ㄘㄜˋ,ㄑ一ˇ ㄖㄨㄥˊ ㄏㄢ ㄕㄨㄟˋ

解释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出处宋·杨亿《谈苑》:“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势力范围内不允许别人插足。

感情卧榻之侧,岂容鼾睡是中性词。

繁体臥榻之側,豈容鼾睡

近义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英语How can one tolerate people snoring at one's besid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ㄨㄛˋ   
部首  卜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AHNH  仓颉  SLY  郑码  HID  四角  73700  结构  左右电码  5257  区位  4652  统一码  5367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フ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卧的拼音:wò(ㄨㄛˋ)  

⒈ 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卧槽。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

⒉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卧个鸡子儿。

统一码

卧字UNICODE编码U+5367,10进制: 21351,UTF-32: 00005367,UTF-8: E5 8D A7。

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or sleeping in、l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臣

English

lie down; crou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卧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2) 同本义 [lie prone upon]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躺;卧而不眠 [lie]

弛然而卧。——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又如:

(5)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故事);

(6) 卧碑(规矩。原指明清两代在明伦堂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约束生员的条文);

(7) 卧佛(横卧的佛像。即释迦的涅槃像);

(8) 卧治(躺着治事。指无为而治);

(9) 卧理(躺着理事。同“卧治”);

(10) 卧苫枕块(卧于草垫上,以土块作枕头。指人子守父母之丧而言。同“寝苫枕块”);

(11) 卧甲(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12) 眠,睡 [sleep]

暮卧则梦闻。——《论衡·订鬼》

(13) 又如: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卧处(指睡卧起居;寝卧之所);卧起(寝卧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诸事);卧榻之侧(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14) 倒伏;横陈 [fall]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15) 又如:卧辙(卧于道路上阻止行车。后用作挽留去职官吏的用语);卧骨(谓死于沙场);卧翻(将牲兽翻倒)

(16) 舍弃 [abandon]。如:卧鼓(将战鼓弃置不用,使之废卧地上,表示时局清平无战事)

(17) 燠,暖 [heat]

屈木为棬,以张生绢袋子,滤热乳,著瓦瓶子中卧之。——《齐民要术》

(18) 又方言,专指用开水煮熟鸡蛋。如:卧个鸡子儿

(19) 隐居 [live in the seclution]。如:卧云(卧于高山云海深处。比喻隐居);卧隐(隐居);卧龙(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指诸葛亮与庞统。后引申指未为世用的英才)

(20) 伏藏 [hide]。如:卧虎(伏藏的虎);卧龙(卧睡之龙);卧蛋(替强盗提供线索的人)

(21) 停息 [stop]。如: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22) 趴伏 [crouch down]

卧右膝。——明· 魏学洢《核舟记》

词性变化

卧的拼音:   

〈词性:名〉

寝室 [bedroom]。如: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地盘不容许别人插足);卧内(卧室、内室)

常用词组

卧病、卧不安、卧车、卧床、卧倒、卧底、卧房、卧轨、卧果儿、卧具、卧龙、卧内、卧铺、卧室、卧榻、卧薪尝胆、卧游、卧鱼

  拼音    注音  ㄊㄚ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SJNG  仓颉  DASM  郑码  FKYY  四角  46927  结构  左右电码  2840  区位  7329  统一码  69BB  笔顺  一丨ノ丶丨フ一一フ丶一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榻的拼音:tà(ㄊㄚˋ)  

⒈ 狭长而较矮的床,亦泛指床:竹榻。藤榻。卧榻。下榻(客人住宿)。

统一码

榻字UNICODE编码U+69BB,10进制: 27067,UTF-32: 000069BB,UTF-8: E6 A6 BB。

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榻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㯓闒闟

汉英互译

couch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cot, couch, b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榻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   )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2) 同本义 [couch;long,narrow and low bed]

移我琉璃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汉书·徐稚传》

一榻。——清· 周容《芋老人传》

对坐榻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喜置围榻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榻登(厚毯。置于大床前,上榻上,用以登床);榻布(质料粗厚的布);竹榻;藤榻

(4) 几案 [long large table]

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三国志·鲁肃传》

词性变化

榻的拼音:   

〈词性:动〉

睡 [sleep]

舍间离此不远,何不草榻一宵?——《镜花缘》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cè zè zhāi   
注音  ㄘㄜˋ ㄗㄜˋ ㄓㄞ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MJH  仓颉  OBON  郑码  NLKD  四角  2220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0258  区位  1864  统一码  4FA7  笔顺  ノ丨丨フ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侧(側)的拼音:cè(ㄘㄜˋ)  

⒈ 旁:侧面。侧影。侧门。侧室。侧翼。侧记(关于某些活动的侧面的报道)。

⒉ 斜着:侧重(zhòng   )(偏重)。侧射。侧卧。侧枝。侧芽。辗转反侧。

⒊ 卑陋:侧陋(a.偏僻简陋;b.指地位低下)。

其他字义

侧(側)的拼音:zè(ㄗㄜˋ)  

⒈ 同“仄”。

其他字义

侧(側)的拼音:zhāi(ㄓㄞ)  

⒈ 〔侧歪〕倾斜,如“你看那人侧侧着走”。

⒉ (側)

统一码

侧字UNICODE编码U+4FA7,10进制: 20391,UTF-32: 00004FA7,UTF-8: E4 BE A7。

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側夨

汉英互译

sid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则声

English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侧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side]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edge]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词性变化

侧的拼音:

  

〈词性:动〉

(1) 向旁边歪斜 [incline;lean]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near;close to]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侧的拼音:

  

〈词性:形〉

(1) 不正,邪辟 [askew;aslant;crooked]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常用词组

侧棱、侧歪

  拼音  qǐ kǎi   注音  ㄑ一ˇ ㄎㄞˇ   繁体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NB  仓颉  USU  郑码  LLYY  四角  22717  结构  上下电码  6259  区位  3881  统一码  5C82  笔顺  丨フ丨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岂(豈)的拼音:qǐ(ㄑ一ˇ)  

⒈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岂敢”,“岂堪”,“岂可”,“岂有此理”;b.难道,如“岂非”,“岂不”,“岂有意乎”)。

其他字义

岂(豈)的拼音:kǎi(ㄎㄞˇ)  

⒈ 古同“恺”,快乐。

⒉ 古同“凯”,胜利的。

统一码

岂字UNICODE编码U+5C82,10进制: 23682,UTF-32: 00005C82,UTF-8: E5 B2 82。

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how? wh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岂的拼音:

  

〈词性:形〉

同“恺”( kai  )。安乐 [comfort;joy]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鱼藻》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蓼萧》

词性变化

岂的拼音:

  

〈词性:副〉

(1) (形声。从壴( zhù  )省,微省声。壴,陈列乐器。( kǎi  )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2) “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3) 相当于“难道”,“怎么” [how]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岂若吾乡邻。——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明· 刘基《卖柑者言》

岂独一琴哉。——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4) 又如:岂奈(何奈,无奈);岂不尔思(怎能不思念你);岂有他哉(表示没有其他原因)

(5) 相当于何况 [much less;let alone]。如:岂况(何况)

(6) 其

(7) 表示祈使[would]。如:岂不可(怎么不可以)

(8) 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 [perhaps;maybe]

将军岂有意乎。——《战国策·燕策》

(9) 又

荆卿岂无意哉。

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10) 又

将军岂有意乎。

(11) 又如:岂有(也许有)

常用词组

岂不、岂但、岂非、岂敢、岂肯、岂能、岂有此理、岂止

  拼音  róng   注音  ㄖㄨㄥˊ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WWK  仓颉  JCOR  郑码  WOOJ  四角  30608  结构  上下电码  1369  区位  4061  统一码  5BB9  笔顺  丶丶フノ丶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容的拼音:róng(ㄖㄨㄥˊ)  

⒈ 包含,盛(chéng  ):容器。容量(liàng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

⒉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⒊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⒋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

⒌ 或许,也许:容或。

⒍ 姓。

统一码

容字UNICODE编码U+5BB9,10进制: 23481,UTF-32: 00005BB9,UTF-8: E5 AE B9。

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㝐㣑頌

汉英互译

allow、appearance、contain、hold、looks、tolerate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looks, appearance; figure, for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2) 同本义 [hold;contain]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4) 宽容 [tolerate]

则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容庶(宽容饶恕);容物(度量宽大,能够容人);容谅(宽容原谅);容借(宽容);容宽(宽容,宽恕);容覆(宽容涵纳);容纵(宽容放纵)

(6) 允许,许可 [permit;allow;admit;endure]

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水浒传》

(7) 又如:容耐(容忍);一首不容轻易解释的诗;容止(允许栖止);详情容后函告;此事不容耽搁

(8) 收留 [take sb.in]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9) 打扮;装饰 [decorate]。如:容饰(装饰,打扮)

(10) 悦,欢喜 [please]。如:容溺(溺爱)

(11) 应当 [ought]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词诠引》

(12) 等待,待 [wait]

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宣和遗事》

(13) 需要 [need]

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韩非子》

(14) 假借为“用”。使用[apply;employ]

兵无所容其刃。——《老子·五十章》

词性变化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名〉

(1) 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appearance]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

孔德之容。——《老子》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明史·海瑞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整容;遗容;音容;容颜(脸色);笑容可掬;愁容;怒容;病容;容冶(容貌美艳);容华(容貌,容颜);容辉(仪容风采);容质(容仪与资质);容表(仪表,风采);容妆(容貌妆饰)

(3) 可容纳的空间;容纳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度量;所容纳的量 [capacity]。如:库容;电容

(4) 模式,样式 [pattern]

凡为甲,必先为容。——《周礼·考工记·匠人》

(5) 法则,规律 [rule]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韩非子》

(6) 礼仪;礼法 [rite]

容台振而掩覆。——《淮南子·览冥》

(7) 又如:容典(礼容之法则);容则(容典);容台(行礼之台)

(8) 一种佩饰用的刀 [mate knife]

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释名》

(9) 古州名 [Rong prefecture]。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0) 通“榕”。常绿乔木[banyan]

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管子·地员》

(11) 姓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形〉

(1) 从容 [unhurried]。如:容裕(从容大度)

(2) 适宜,合宜 [suitable]

因势合变,遇时之容。——《文选 》

容的拼音: róng  

〈词性:副〉

(1) 或许;大概;也许 [perhaps]。如:容或

(2) 表示反问。难道;岂 [make an emphatic rhetorical question]

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三国志》

常用词组

容光、容光焕发、容华、容或、容积、容量、容谅、容留、容貌、容纳、容器、容情、容让、容人、容忍、容身、容膝、容臭、容许、容颜、容仪、容易、容与、容止、容姿

  拼音  hān   注音  ㄏㄢ   
部首  鼻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THLF  仓颉  HLMJ  郑码  NLAE  四角  21240  结构  左右电码  7867  区位  8793  统一码  9F3E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丨フ一丨一一ノ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鼾的拼音:hān(ㄏㄢ)  

⒈ 熟睡时粗重的鼻息声:打鼾。鼾声如雷。鼾睡。

统一码

鼾字UNICODE编码U+9F3E,10进制: 40766,UTF-32: 00009F3E,UTF-8: E9 BC BE。

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鼾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nore

造字法

形声:从鼻、干声

English

snore loud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鼾的拼音: h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鼻,干声。本义:酣睡时粗重的鼻息声) 同本义 [grunt;snore]

鼾睡床上。——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打鼾;鼾息(熟睡时的打鼾声);鼾呼(睡觉打呼噜);鼾鼻(打呼噜);鼾鼾(熟睡时的呼噜声。);鼾眠(鼾卧、鼾咍、鼾寝、鼾睡。都指熟睡时发出鼾声)

常用词组

鼾声、鼾睡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