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的意思

yángqúnpǎochūluòtuólái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拼音yáng qún lǐ pǎo chū luò tuó lái

注音一ㄤˊ ㄑㄨㄣˊ ㄌ一ˇ ㄆㄠˇ ㄔㄨ ㄌㄨㄛˋ ㄊㄨㄛˊ ㄌㄞˊ

解释比喻在寻常的人或事物中出现了个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如今你还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羊群里跑出骆驼来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yáng xiáng   注音  一ㄤˊ ㄒ一ㄤˊ   
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UDJ  五笔98  UYTH  仓颉  TQ  郑码  UC  四角  80501  结构  单一电码  5017  区位  4982  统一码  7F8A  笔顺  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羊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⒉ 姓。

其他字义

羊的拼音:xiáng(ㄒ一ㄤˊ)  

⒈ 古同“祥”,吉祥。

统一码

羊字UNICODE编码U+7F8A,10进制: 32650,UTF-32: 00007F8A,UTF-8: E7 BE 8A。

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eep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heep, goat; KangXi radical 12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羊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2) 同本义 [sheep]。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羊群蚁阵(形容众多而聚集);羊酒花红(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羊耳风(羊角风);羊脏(调侃语。指好胃口);羊羔(酒名;羊羔酒,一种汾州产的糯米制白酒);羊儿风(羊角风)

(4) 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sheep]

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论衡》

(5) 姓

词性变化

羊的拼音: yáng  

〈词性:形〉

(1) 吉利。后作“祥” [lucky]

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墨子》

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王孝渊碑》

(2) 又如:羊枣(果名,俗称“软枣。表示吉祥);吉羊

(3) 细密;完备。后作“详” [meticulous;detailed]

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马王堆汉墓帛书》

常用词组

羊肠线、羊肠小道、羊齿、羊癫风、羊羔、羊羹、羊工、羊倌、羊毫、羊狠狼贪、羊角、羊角风、羊圈、羊羚、羊毛、羊毛疔、羊毛帽、羊毛衫、羊毛袜、羊毛衣、羊膜、羊皮纸、羊绒衫、羊肉串、羊水、羊桃、羊痫风、羊音、羊左

  拼音  qún   注音  ㄑㄨㄣˊ   
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VTKD  五笔98  VTKU  仓颉  SRTQ  郑码  XMAU  四角  18651  结构  左右电码  5028  区位  4026  统一码  7FA4  笔顺  フ一一ノ丨フ一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群的拼音:qún(ㄑㄨㄣˊ)  

⒈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岛。群山。群书。群芳。群居。群落(luò  )。群集。群雕。群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

⒉ 众人:群众。群情。群雄。群策群力。群威群胆。

⒊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一群孩子。

统一码

群字UNICODE编码U+7FA4,10进制: 32676,UTF-32: 00007FA4,UTF-8: E7 BE A4。

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羣䭽

汉英互译

bevy、caboodle、clot、cluster、covey、f lock、gang、group、horde、knot、swarm、throng、troop

造字法

形声:从羊、君声

English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crowd;group]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friends]。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common people]。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group]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majority]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词性变化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量〉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herd;group;flock]。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动〉

(1) 聚集;会合,联合 [assemble;gather together]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comply with covention]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形〉

(1) 众多 [in crowds;in flocks;in groups]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常用词组

群策群力、群丛、群岛、群芳、群芳争艳、群飞、群婚、群集、群架、群居、群聚、群口词、群龙无首、群氓、群魔乱舞、群牧判官、群起攻击、群轻折轴、群情、群情激昂、群山、群生、群书、群体、群雄、群言堂、群英会、群众、群众团体、群众运动、群众组织

  拼音    注音  ㄌ一ˇ   繁体  裏、裡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FD  仓颉  WG  郑码  KBVV  四角  60105  结构  上下电码  6849  区位  3279  统一码  91CC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里(裏)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⒉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⒊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⒋ 衣物的内层:被里。

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⒍ 姓。

统一码

里字UNICODE编码U+91CC,10进制: 37324,UTF-32: 000091CC,UTF-8: E9 87 8C。

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裏裡

汉英互译

inner、liner、lining、neighbourhood

相关字词

外、表、面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里的拼音:

裏、裡   

〈词性: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lining]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inside]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time]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used after “这”、“那”、“哪” to indicate direction of place]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词性变化

里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alley;lane]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community]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village;hometown]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 li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geographical condition]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里的拼音:   

〈词性:动〉

(1) 居住 [dwell]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calculate]。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administer;govern;manage;rule]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里的拼音:   

〈词性:形〉

通“悝”。忧伤 [distressed;worried]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里的拼音:   

〈词性:语尾助词〉

同“哩” [a formal word in Chinese]

[正旦云]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 梅香云]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常用词组

里边、里程、里程碑、里程计、里出外进、里带、里勾外连、里海、里脊、里间,里间儿、里脚手、里居、里拉、里里外外、里弄、里面、里圈、里山、里手、里挑外撅、里通外国、里头、里外、里外里、里屋、里巷、里胥、里应外合、里正、里子

  拼音  pǎo páo   注音  ㄆㄠˇ ㄆㄠˊ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KHQN  仓颉  RMPRU  郑码  JIRY  四角  67112  结构  左右电码  6410  区位  3760  统一码  8DD1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跑的拼音:pǎo(ㄆㄠˇ)  

⒈ 奔,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跑步。奔跑。赛跑。

⒉ 很快地移动:跑动。

⒊ 逃:跑出笼子。

⒋ 漏泄:跑电。跑气。

⒌ 为某种事物奔走:跑买卖。跑外的。跑堂。跑码头。跑单帮。

其他字义

跑的拼音:páo(ㄆㄠˊ)  

⒈ 走兽用脚刨地:跑糟(牲口用蹄糟根)。虎跑泉(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统一码

跑字UNICODE编码U+8DD1,10进制: 36305,UTF-32: 00008DD1,UTF-8: E8 B7 91。

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iddyap、leg、lob along、run

造字法

形声:从足、包声

English

run, flee, leave in hur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跑的拼音: p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包声。本义:兽用足刨地) 同本义 [beasts's digging of soil]

滕公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定,以足跑地久之。——《西京杂记》

跑,足跑地也。——《广韵》

(2) 另见 pǎo  

常用词组

跑槽

基本词义

跑的拼音: pǎo  

〈词性:动〉

(1) 急走 [run]

跑,趵也。——《广雅·释言》

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唐· 马戴《边将》

(2) 又如:长跑(长距离跑步);跑解马(表演马术);跑冰(滑冰;溜冰);跑竹马(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种);跑搭(奔走,奔忙);跑路(奔走);跑踏(奔走;奔忙)

(3) 逃走;躲避 [escape]

你当真叫他回去,跑不了一顿饱打。——《老残游记》

(4) 又如:逃跑(逃走);别让特务跑了;跑走(逃走;走掉)

(5) 走;走路 [walk;go]。如:跑凌(从不很厚的河水上走过去);跑走(行走;走路;走动);跑路(走路);跑腿(步行;行走)

(6) 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 [run about doing sth.]。如:跑海(到处奔走);跑山(来往于山中做买卖);跑合(旧时指说合生意);跑坡(在野地里跑。意在打猎);跑差(为公家奔走干事);跑船(在船上干活谋生);跑媒(为做媒而奔走)

(7) 丢掉;失去 [lose]。如:跑气(漏气);跑风(漏风;漏气);跑躁(指精神失去控制的症状);跑掉(夭亡;夭折);跑燥(发脾气;燥热)

(8) 走运;走红 [be lucky]。如:跑起来(走运)

(9) 另见 páo  

常用词组

跑表、跑步、跑车、跑单帮、跑道、跑电、跑动、跑肚、跑光、跑旱船、跑江湖、跑警报、跑龙套、跑马、跑马场、跑马卖解、跑码头、跑买卖、跑跑颠颠、跑跑跳跳、跑坡、跑墒、跑生意、跑堂儿的、跑题、跑腿儿、跑外、跑味、跑鞋、跑圆场、跑账、跑辙

  拼音  chū   注音  ㄔㄨ   
部首  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BMK  仓颉  UU  郑码  ZIZI  四角  22772  结构  单一电码  0427  区位  1986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山  统一码  51FA  笔顺  フ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出(齣)的拼音:chū(ㄔㄨ)  

⒈ 从里面到外面: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⒉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⒊ 离开:出发。出轨。出嫁。

⒋ 产生,生长:出产。出品。出人才。

⒌ 发生:出事。

⒍ 显露:出现。出名。

⒎ 超过: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⒏ 来到:出席。出勤。

⒐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出处(chù  )。语出《孟子》。

⒑ 显得量多:这米出饭。

⒒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出问题。

⒓ 传(chuán  )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统一码

出字UNICODE编码U+51FA,10进制: 20986,UTF-32: 000051FA,UTF-8: E5 87 BA。

出字由两个山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㞮岀齣

汉英互译

come out、exceed、go

相关字词

入、没、进、纳、落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出的拼音: chū  

〈词性:动〉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grow up]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go out]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appear;show]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produce]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exceed;go beyond;surpass]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bring out;take out]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issue]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publish;put up]。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become an official]。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escape]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marry]。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give vent to;diffuse]。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bear]。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drive out]。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divorce]。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clear away]。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throw away;abandon]。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separate oneself from;release]。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sell]。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set out;turn out]。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kill]。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absolve sb.from guilt or blame]。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pass]。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happen]。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词性变化

出的拼音:

chū  

〈词性:量〉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a dramatic piece]。如:一出《白蛇传》

常用词组

出版、出版社、出版物、出版者、出榜、出奔、出殡、出兵、出操、出岔子、出差、出差、出产、出厂、出场、出超、出车、出丑、出处、出处、出错、出点子、出动、出尔反尔、出发、出发点、出饭、出访、出份子、出风头、出伏、出官、出港、出阁、出格、出工、出恭、出轨、出国、出海、出汗、出航、出乎意料、出活、出击、出继、出家、出家人、出价、出嫁、出尖,出尖儿、出借、出界、出境、出境、出局、出圈、出口、出口、出口成章、出来、出来、出类拔萃、出力、出列、出猎、出溜、出笼、出漏子、出路、出乱子、出落、出马、出卖、出毛病、出门、出面、出苗、出名、出没、出谋划策、出纳、出纳、出品、出品、出奇、出奇制胜、出其不意、出气、出气筒、出勤、出去、出去、出圈儿、出缺、出让、出人命、出人头地、出人意外、出任、出入、出入、出丧、出赛、出塞、出色、出山、出身、出神、出神入化、出声、出生、出生率、出生入死、出师、出使、出示、出世、出仕、出事、出手、出手、出售、出水、出水芙蓉、出台、出逃、出题、出庭、出头、出头、出头露面、出头鸟、出土、出土文物、出脱、出外、出亡、出席、出息、出险、出现、出线、出新、出行、出血、出巡、出牙、出芽、出言、出言不逊、出演、出洋、出洋相、出迎、出游、出狱、出院、出战、出账、出账、出诊、出阵、出征、出证、出众、出资、出走、出租、出租汽车

  拼音  luò   注音  ㄌㄨㄛˋ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CTKG  五笔98  CGTK  仓颉  NMHER  郑码  XRJ  四角  77164  结构  左右电码  7482  区位  3470  统一码  9A86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骆(駱)的拼音:luò(ㄌㄨㄛˋ)  

⒈ 黑鬃的白马。

⒉ 〔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⒊ 姓。

统一码

骆字UNICODE编码U+9A86,10进制: 39558,UTF-32: 00009A86,UTF-8: E9 AA 86。

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马、各声

English

a white horse with black mane; a cam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骆的拼音:

l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马,各声。本义: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

(2) 同本义 [white horse with a black mane]

骆,马白色黑鬣尾也。——《说文》

白马朱鬣骆。——《广雅》

驾彼四骆。——《诗·小雅·四牡》

(3) 又

哔哔骆马。

驾白骆。——《礼记·月令》

夏后氏骆马黑鬣。——《礼记·明唐位》

骆驿道路。——《汉书·王莽传》。注:“言不绝。”

(4) 又如:骆马(身白鬣黑的马)

(5) 骆驼 [camel]。如:骆驼坐(佛家语。指两膝相并如骆驼而蹲踞。僧人不能坐此相)

(6) 姓

词性变化

骆的拼音:

luò  

〈词性:动〉

通“络”。络绎不绝 [continuous;in an endless stream]

骆驿道路。——《汉书·王莽传下》

常用词组

骆宾王、骆驼

  拼音  tuó   注音  ㄊㄨㄛˊ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CPXN  五笔98  CGPX  仓颉  NMJP  郑码  XWRR  四角  73112  结构  左右电码  7474  区位  4553  统一码  9A7C  笔顺  フフ一丶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驼(駝)的拼音:tuó(ㄊㄨㄛˊ)  

⒈ 指“骆驼”:驼峰(骆驼背部高起的肉峰)。驼毛。驼铃。双峰驼。

⒉ 身体前曲,背脊突起像驼峰:驼背。

统一码

驼字UNICODE编码U+9A7C,10进制: 39548,UTF-32: 00009A7C,UTF-8: E9 A9 BC。

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駝驝駞

汉英互译

camel、crookback、humpback

造字法

形声:从马、它声

English

a camel; humpbacked; to carry on the b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驼的拼音:

tuó  

〈词性:名〉

(1) (形声。从马,它声。从马,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本义:骆驼)

(2) 同本义。也单用作“驼” [camel]。如:驼茸(骆驼细毛织成的纺织物。即驼绒);明驼;单峰驼;驼囊(用骆驼皮革做的袋子);驼蹄(骆驼的蹄子);驼褐(用驼毛制的衣服);驼裘(驼绒服);驼队(骆驼队)

(3) 成块的东西。也作“坨” [lump]。如:驼橐(驮垛)

(4) [量词]∶相当于“坨”、“块”

你没看见,退油丹都使了两驼!——《大波》

词性变化

驼的拼音:

tuó  

〈词性:形〉

人身体背部向后成拱形的 [hunchbacked]。如:驼腰(腰弯背驼);驼钩(弯钩);驼曲(弯曲)

驼的拼音:

tuó  

〈词性:动〉

(1) 用牲口负物。也作“驮” [to carry burden on back]

其兽则麒驎角端,騊騟橐驼。——《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橐驼者,言其可负橐囊而驼物。故以名云。

他有一匹马,背驼三将,入水如踏平地,日行千里流星马,此乃是无敌之骑。——明· 黄元吉《黄廷道夜走流星马》

(2) 泛指背负。如:驼骑(驮运东西的牲畜);驼价(用骆驼运货的价钱);驼载(驮载)

(3) 〈词性:方〉∶取物 [take]

凡取物,吴下曰担, 江阴曰挐, 丹阳等处曰捉, 宁波、 浙东曰驼。—— 明· 李翊《俗呼小录》

常用词组

驼背、驼峰、驼鹿、驼绒、驼色、驼员、驼子

  拼音  lái   注音  ㄌㄞ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OI  五笔98  GUSI  仓颉  DT  郑码  BDKV  四角  5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171  区位  3220  统一码  6765  笔顺  一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来(來)的拼音:lái(ㄌㄞˊ)  

⒈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⒉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⒊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⒋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⒌ 做某个动作:胡来。

⒍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⒏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⒐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⒑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⒒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⒓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⒔ 姓。

统一码

来字UNICODE编码U+6765,10进制: 26469,UTF-32: 00006765,UTF-8: E6 9D A5。

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來逨

汉英互译

arrive、come、come round、ever since、next

相关字词

去、回、往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future;next;incoming]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词性变化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动〉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come;arrive]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make a round trip;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incur;give rise]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一群人] 中 [join]。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需要] [let’s do]。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crop up]。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happen;begin;start]。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derive]。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do]。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词性:方〉∶在 [in;at]。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bestow;grant]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bestow;grant]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代〉

(1) 你的;你们的 [your]。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this]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来的拼音:

lái  

〈词性:助〉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about]。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around]。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over the past]。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ever since]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来的拼音:

lái  

<语气>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2) 另见 lài  

常用词组

来宾、来不得、来潮、来到、来得、来得、来得及、来得早、来电、来犯、来访、来稿、来稿、来归、来函、来回、来火,来火儿、来件、来今、来劲、来客、来历、来历不明、来临、来龙去脉、来路、来路不明、来路货、来年、来去、来去匆匆、来人、来日、来日方长、来生、来使、来事、来世、来势、来头、来往、来信、来信、来意、来由、来源、来者、来者不拒、来着、来自

基本词义

来的拼音:

來、勑 lài  

〈词性:动〉

(1) 慰劳 [appreciate sb.'s services and present gifts]

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说文》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

劳俫有意者。——《汉书·平当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莫我肯勑。——《诗·魏风·硕鼠》

贤者勑其材。——《韩非子·王道》

(2) 另见 lái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