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
注音ㄓㄨㄥˋ ㄍㄨㄚ ㄉㄜˊ ㄍㄨㄚ,ㄓㄨㄥˋ ㄉㄡˋ ㄉㄜˊ ㄉㄡˋ
解释得:得到,收获。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古人有篇偈子说得好,道是朝看释迦经,莫念华严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例子黄公《大魂》:“鄙谚有之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欲收他日之良果,必种今日之好因。”
正音“得”,不能读作“de”。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状语;指因果报应。
谜语瓜豆种植
感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中性词。
繁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近义因果报应
俄语что посеешь,то и пожнёш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种(種)的拼音:zhǒng(ㄓㄨㄥˇ)
⒈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种差(chā ),
⒉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种子。种禽。种畜。撒种。配种。
⒊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种。种族。
⒋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种种。两种人。
⒌ 指胆量或骨气:有种。没种。
种(種)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种地。栽种。
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种字UNICODE编码U+79CD,10进制: 31181,UTF-32: 000079CD,UTF-8: E7 A7 8D。
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種
grow、seed、genus、stirp、strain
类、收
seed; race, breed; to plant
详细解释◎ 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幼稚 [young;childish]
种,稚也。——《玉篇》
(2) 另见 zhǒng;zhòng
◎ 种的拼音:
種 zhǒng
〈词性:名〉
(1) 植物的种子 [seed]
诞降嘉种。——《诗·大雅·生民》
其谷宜五种。谓黍、菽、麦、稻也。——《周礼·职方氏》
种不得下。——《汉书·沟洫志》。注:“五谷之子也。”
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黄芩之种。——[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点种(点播种子);种籽(即种子);种食(谷种种粮食);种粮(谷物的种子);种实(即种子);种粒(犹种子);种子田(也叫“留种田”)
(3) 人的种族或其他生物的族类 [clan;breed;strain]
种马一物。——《周礼·校人》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4) 又如:种落(部族居住的地方);种人(同种族的人);种落(种族部落);种众(同一种族的群众);种号(种族名号);种诛(族诛);种豪(种族中的豪强);种辈(同一种族的人);种孽(对非我种族的蔑称);种界(种族的界限);种性(种属的特性)
(5) 人种 [race]
本以救国救种为志。——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
(6) 又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有色人种;蒙古人种;灭种
(7) 种类;类别 [sort;kind]
序六艺为九种。——《汉书·艺文志》
(8) 又如:剧种;兵种;工种;军种;种切(种种切切,一切的意思);种别(类别);种类(类别)
(9) 即物种 [species]。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基本单位。如:种火(火种)
(10) 另见 chóng;zhòng
种差、种畜、种蛋、种公畜、种块、种类、种麻、种马、种禽、种群、种系、种姓、种种、种子、种族
◎ 种的拼音:
種 zh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2) 同本义 [sow]
种,先种后熟也。——《说文》
黍稷种稑。——《诗·大雅·閟宫》
而生种稑之种。——《周礼·内宰》
种之黄茂,实方实苞。——《诗·大雅·生民》
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吕氏春秋·辩土》
仲秋乃劝种麦。——《礼记·月令》
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梦溪笔谈·采草药》
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书·大禹谟》
(3) 又如:种田;种子(下种);种惠(施予恩惠);种祸(埋下祸根);种福(积福);种祉(赐福);种毒(埋下毒根)
(4) 种植;栽种 [grow;plant;cultivate]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唐· 王维《送六舅归陆浑》
(5) 又如:种瓜(栽植瓜果);种菜(种植蔬菜);种栽(犹栽种);种插(插枝栽种);种殖(栽种繁殖);种瓜得瓜(比喻有其因必得其果)
(6) 繁殖;养育 [breed;bring up]
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唐· 韩愈《祭鳄鱼文》
(7) 又如:种鱼(养鱼)
(8) 移植;接种 [transplant;inoculate]
种痘而愈,遂传于世。——《医宗金鉴》
(9) 又如:种齿(镶补牙齿);种牙(修镶牙齿)
(10) 培养;培植 [foster;train]
明州江瑶柱有二种,大者江瑶,小者沙瑶,然沙瑶可种,逾年则成江瑶矣。——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11) 又如:种学(培养学识);种学积文(培养学识,积累文才);种智(佛教语。“一切种智”的省称);种觉(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12) 另见 zhǒng;chóng
种地、种痘,种牛痘、种花,种花儿、种民、种牛痘、种田、种植
瓜的拼音:guā(ㄍㄨㄚ)
⒈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儿。
瓜字UNICODE编码U+74DC,10进制: 29916,UTF-32: 000074DC,UTF-8: E7 93 9C。
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苽
melon
象形
melon, gourd, cucumber; rad. 97
详细解释◎ 瓜的拼音: guā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2) 同本义 [melon;gourd]。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诗·豳风·七月》
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诗经集注》
绵绵瓜瓞。——《诗·大雅·绵》
(3) 又如:瓜田(种瓜的田);瓜润(瓜受到灌溉后,长得更为丰美);瓜练(冬瓜的瓤);瓜瓤(瓜肉)
(4) 指形状如瓜的饰物、仪仗、兵器之类的器物 [melon-like thing]。如:瓜皮帽;瓜皮船;金瓜(简称“瓜”。一种充作仪仗的武器。长柄,上端作瓜形)
(5) 瓜州 [Gua prefecture]
(6) 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
(7) 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东
(8) 瓜洲,镇名 [Gua town]。又称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
(9) 通“蜗”( wō )。蜗牛 [snail]
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 瓜的拼音: guā
〈词性:动〉
(1) 瓜成熟 [ripen]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同“斋”,斋戒)如也。——《论语·乡党》
齐侯使 连称、 管至父戍 葵丘,瓜时而往。——《左传·庄公八年》
(2) 又如:瓜期(瓜代之期。官员任满由别人接任的日期);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同“瓜期”);瓜时(指瓜熟的时候)
(3) 分割 [cut apart]
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
(4) 又如:瓜剖(分割土地,同瓜分);瓜剖豆分(比喻国土被人侵占瓜分。也作“豆剖瓜分”)
瓜代、瓜蒂、瓜分、瓜葛、瓜果、瓜李之嫌、瓜连、瓜蔓、瓜农、瓜皮帽、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瓜子、瓜子脸、瓜子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㝵㝶䙸䙷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失
会意
详细解释◎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 得的拼音: dé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得亏
瓜的拼音:guā(ㄍㄨㄚ)
⒈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儿。
瓜字UNICODE编码U+74DC,10进制: 29916,UTF-32: 000074DC,UTF-8: E7 93 9C。
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苽
melon
象形
melon, gourd, cucumber; rad. 97
详细解释◎ 瓜的拼音: guā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2) 同本义 [melon;gourd]。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诗·豳风·七月》
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诗经集注》
绵绵瓜瓞。——《诗·大雅·绵》
(3) 又如:瓜田(种瓜的田);瓜润(瓜受到灌溉后,长得更为丰美);瓜练(冬瓜的瓤);瓜瓤(瓜肉)
(4) 指形状如瓜的饰物、仪仗、兵器之类的器物 [melon-like thing]。如:瓜皮帽;瓜皮船;金瓜(简称“瓜”。一种充作仪仗的武器。长柄,上端作瓜形)
(5) 瓜州 [Gua prefecture]
(6) 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
(7) 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东
(8) 瓜洲,镇名 [Gua town]。又称瓜埠洲。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
(9) 通“蜗”( wō )。蜗牛 [snail]
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 瓜的拼音: guā
〈词性:动〉
(1) 瓜成熟 [ripen]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同“斋”,斋戒)如也。——《论语·乡党》
齐侯使 连称、 管至父戍 葵丘,瓜时而往。——《左传·庄公八年》
(2) 又如:瓜期(瓜代之期。官员任满由别人接任的日期);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同“瓜期”);瓜时(指瓜熟的时候)
(3) 分割 [cut apart]
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唐· 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
(4) 又如:瓜剖(分割土地,同瓜分);瓜剖豆分(比喻国土被人侵占瓜分。也作“豆剖瓜分”)
瓜代、瓜蒂、瓜分、瓜葛、瓜果、瓜李之嫌、瓜连、瓜蔓、瓜农、瓜皮帽、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瓜子、瓜子脸、瓜子玉
种(種)的拼音:zhǒng(ㄓㄨㄥˇ)
⒈ 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种差(chā ),
⒉ 植物果实中能长成新植物的部分,又泛指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种子。种禽。种畜。撒种。配种。
⒊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人种。种族。
⒋ 量词,表示类别、式样:种种。两种人。
⒌ 指胆量或骨气:有种。没种。
种(種)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种地。栽种。
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种字UNICODE编码U+79CD,10进制: 31181,UTF-32: 000079CD,UTF-8: E7 A7 8D。
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種
grow、seed、genus、stirp、strain
类、收
seed; race, breed; to plant
详细解释◎ 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幼稚 [young;childish]
种,稚也。——《玉篇》
(2) 另见 zhǒng;zhòng
◎ 种的拼音:
種 zhǒng
〈词性:名〉
(1) 植物的种子 [seed]
诞降嘉种。——《诗·大雅·生民》
其谷宜五种。谓黍、菽、麦、稻也。——《周礼·职方氏》
种不得下。——《汉书·沟洫志》。注:“五谷之子也。”
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黄芩之种。——[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点种(点播种子);种籽(即种子);种食(谷种种粮食);种粮(谷物的种子);种实(即种子);种粒(犹种子);种子田(也叫“留种田”)
(3) 人的种族或其他生物的族类 [clan;breed;strain]
种马一物。——《周礼·校人》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4) 又如:种落(部族居住的地方);种人(同种族的人);种落(种族部落);种众(同一种族的群众);种号(种族名号);种诛(族诛);种豪(种族中的豪强);种辈(同一种族的人);种孽(对非我种族的蔑称);种界(种族的界限);种性(种属的特性)
(5) 人种 [race]
本以救国救种为志。——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
(6) 又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有色人种;蒙古人种;灭种
(7) 种类;类别 [sort;kind]
序六艺为九种。——《汉书·艺文志》
(8) 又如:剧种;兵种;工种;军种;种切(种种切切,一切的意思);种别(类别);种类(类别)
(9) 即物种 [species]。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基本单位。如:种火(火种)
(10) 另见 chóng;zhòng
种差、种畜、种蛋、种公畜、种块、种类、种麻、种马、种禽、种群、种系、种姓、种种、种子、种族
◎ 种的拼音:
種 zh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2) 同本义 [sow]
种,先种后熟也。——《说文》
黍稷种稑。——《诗·大雅·閟宫》
而生种稑之种。——《周礼·内宰》
种之黄茂,实方实苞。——《诗·大雅·生民》
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吕氏春秋·辩土》
仲秋乃劝种麦。——《礼记·月令》
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梦溪笔谈·采草药》
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书·大禹谟》
(3) 又如:种田;种子(下种);种惠(施予恩惠);种祸(埋下祸根);种福(积福);种祉(赐福);种毒(埋下毒根)
(4) 种植;栽种 [grow;plant;cultivate]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唐· 王维《送六舅归陆浑》
(5) 又如:种瓜(栽植瓜果);种菜(种植蔬菜);种栽(犹栽种);种插(插枝栽种);种殖(栽种繁殖);种瓜得瓜(比喻有其因必得其果)
(6) 繁殖;养育 [breed;bring up]
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唐· 韩愈《祭鳄鱼文》
(7) 又如:种鱼(养鱼)
(8) 移植;接种 [transplant;inoculate]
种痘而愈,遂传于世。——《医宗金鉴》
(9) 又如:种齿(镶补牙齿);种牙(修镶牙齿)
(10) 培养;培植 [foster;train]
明州江瑶柱有二种,大者江瑶,小者沙瑶,然沙瑶可种,逾年则成江瑶矣。——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11) 又如:种学(培养学识);种学积文(培养学识,积累文才);种智(佛教语。“一切种智”的省称);种觉(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12) 另见 zhǒng;chóng
种地、种痘,种牛痘、种花,种花儿、种民、种牛痘、种田、种植
豆的拼音:dòu(ㄉㄡˋ)
⒈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
⒉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
⒊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
⒋ 姓。
豆字UNICODE编码U+8C46,10进制: 35910,UTF-32: 00008C46,UTF-8: E8 B1 86。
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痘䇺梪荳
bean、legumina
象形
beans, peas; bean-shaped
详细解释◎ 豆的拼音:
荳 d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standing cup]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vessel]。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bean]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a weight unit]。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ean]。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豆瓣、豆瓣儿酱、豆包、豆饼、豆豉、豆粉、豆腐、豆腐脑儿、豆腐皮、豆羹、豆荚、豆浆、豆酱、豆角、豆秸、豆科、豆蔻、豆蔻年华、豆绿、豆面、豆娘、豆萁、豆青、豆蓉、豆乳、豆沙、豆芽、豆油、豆渣、豆渣脑筋、豆汁、豆子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㝵㝶䙸䙷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失
会意
详细解释◎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 得的拼音: dé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 得的拼音: dé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得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