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意思

tǎnbáicóngkuān,kàngcóngyán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拼音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

注音ㄊㄢˇ ㄅㄞˊ ㄘㄨㄥˊ ㄎㄨㄢ,ㄎㄤˋ ㄐㄨˋ ㄘㄨㄥˊ 一ㄢˊ

解释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出处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例子王朔《橡皮人》:“我知道不必对你讲什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一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对犯罪嫌疑人。

感情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中性词。

繁体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英语Leniency to confessors, severity to resisters.

俄语к признáвшим свою вину подхоить снисходительно,к сопротивляющим

日语自白(じはく)すれば寛大(かんだい)に,拒否(きょひ)すれば厳(きび)しくす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ǎn   注音  ㄊㄢˇ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FJGG  仓颉  GAM  郑码  BKA  四角  46110  结构  左右电码  0982  区位  4425  统一码  5766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坦的拼音:tǎn(ㄊㄢˇ)  

⒈ 宽而平:平坦。坦荡。坦直(a.平坦笔直;b.坦率)。坦途。

⒉ 心地平静,没有隐瞒:坦白。坦然。坦挚。坦诚。坦率(shuài   )。

⒊ “坦腹”的简称,指女婿:坦床。令坦。

统一码

坦字UNICODE编码U+5766,10进制: 22374,UTF-32: 00005766,UTF-8: E5 9D A6。

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m、candid、smooth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lat, smooth; self-possess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坦的拼音: t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土,旦声。本义:平而宽广)

(2) 同本义 [even;level]

坦,安也。——《说文》

道坦坦。——《易·履》

坦坦,平也。——《广雅》

坦气修通。——《管子·板法》。注:“平也。”

(3) 又如: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坦夷(土地开阔平坦);坦坦(平宽的样子);坦迤(地势平缓而连绵不断);坦途(平坦的路)

(4) 心安,宽舒 [composed]。如:坦笑(泰然自若地笑);坦气(心平气静);坦步(安闲自在地步行)

(5) 坦率,显明 [frank]

君子坦荡荡。——《论语》

(6) 又如:坦挚(坦率而真诚);坦怀(开诚相见;胸怀坦荡);坦衷(襟怀坦率);坦易(坦率平易);坦直(坦白直率);坦夷(坦率平易)

(7) 平易 [modest]。如:坦遂(平易而畅达);坦朴(平易质朴)

词性变化

坦的拼音: tǎn  

〈词性:名〉

(1) 旧称女婿为“坦”。常尊称人之婿曰“令坦” [son-in-law]。如:坦腹东床(做女婿);坦床(女婿)

(2) 姓

坦的拼音: tǎn  

〈词性:动〉

(1) 敞开 [open]

坦腹江亭暖,长呤野望时。——杜甫《江亭》

(2) 又如:坦怀(敞开胸怀)

(3) 露出;吐露 [reveal;show;tell]

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 老舍《龙须沟》

常用词组

坦白、坦承、坦诚、坦荡、坦噶尼喀湖、坦缓、坦克、坦然、坦然自若、坦率、坦途、坦直

  拼音  bái   注音  ㄅㄞˊ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RRRR  仓颉  HA  郑码  NK  四角  26000  结构  单一电码  4101  区位  1655  统一码  767D  笔顺  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统一码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伯㿟

汉英互译

white

相关字词

黑、文、红、皂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词性变化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常用词组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WY  仓颉  OO  郑码  ODOD  四角  8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83  区位  205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人  统一码  4ECE  笔顺  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其他字义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统一码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從縱䢨

汉英互译

frae、from

相关字词

自、主、违

造字法

会意:从二人

English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词性变化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常用词组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拼音  kuān   注音  ㄎㄨㄢ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AMQ  仓颉  JTBU  郑码  WDEL  四角  3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1401  区位  3177  统一码  5BBD  笔顺  丶丶フ一丨丨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宽(寬)的拼音:kuān(ㄎㄨㄢ)  

⒈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宽广。宽阔。宽绰。宽敞。宽度。宽旷。宽窄。

⒉ 使松缓:宽心。宽衣。宽解。宽慰。

⒊ 不严厉,不苛求:宽待。宽宏。宽厚。宽松。宽容。宽恕。宽仁。宽赦。

⒋ 富裕:宽裕。

⒌ 姓。

统一码

宽字UNICODE编码U+5BBD,10进制: 23485,UTF-32: 00005BBD,UTF-8: E5 AE BD。

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寬寛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road, wide; spacious,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房屋有关,苋( kuān  )声。本义:房屋宽敞)

(2) 同本义 [spacious]

宽,屋宽大也。——《说文》

府寺宽敞。——《后汉书·刘般传》

(3) 又如:宽厂(宽敞);宽空(宽畅,不阻塞);宽转(宽敞有余地)

(4) 广阔;面积大。与“狭”相对 [broad;wide]

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5) 横的距离大[wide]

阶庭宽窄才容足。——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

(6) 又如:宽乡(指地广人稀之地);宽平(指宽阔平坦之处);宽衍(宽阔平坦)

(7) 度量宽宏;宽厚 [lenient]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传:“宽能容众。”

言宽以居之。——《易·文》

宽而栗。——《书·皋谟》。郑注:“谓度量宽宏。”

文帝宽,不忍罚。——《汉书·吴王刘濞传》

宽哉,不被于利。——《韩非子·说林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陈明选宽厚呕煦。——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宽洪(心胸宽阔器量大);宽猛相济(指施政时要宽严相辅而行);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宽泽(宽仁有恩德);宽绰(宽弘广大。多指器量)

(9) 舒缓;延缓 [relieve]。如:宽延(宽缓,延缓);宽柔(宽缓和柔);宽快(畅快,舒服;衣服肥大);宽缓(委婉和缓)

(10) 宽坐(多坐一会儿。留坐的敬词)宽松;松弛。紧的反义词 [loose]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上》

(11) 又如:宽余(肥大,宽松);宽褪(过分肥大);宽衫(古人穿在外面的长袍,具有普通礼服的性质)

(12) 多;富裕 [abundant]

以二人居室十间,公田一顷,宽然有余矣。——洪亮吉《治平篇》

(13) 又如:宽饮(劝酒之词。表示请人多喝些酒)

词性变化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名〉

宽度,广度 [breadth;width]。如:这条河有一里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球场的宽和长都有严格规定

宽的拼音:

kuān  

〈词性:动〉

(1) 放松;放宽 [loose;relieve]

则械系不稍宽。——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

终亦稍宽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3) 又如:宽制(放宽法制);宽律(放宽刑律);宽放(放宽);宽限(宽延期限)

(4) 宽免;宽恕 [mitigate and annul;pardon]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宽贳(宽恕;宽赦);宽护(宽恕庇护);宽减(从宽减免);宽缓(宽容而不急迫)

(6) 减轻 [lighten;relax]

宽徭役。——《盐铁论·诛秦》

(7) 又如:宽征(减轻或缓征赋税);宽痛(减轻痛苦);宽徭(减轻徭役)

(8) 宽慰;宽解 [console]。如:宽勉(宽解勉励);宽譬(劝慰宽解,使人消解愁闷)

(9) 卸脱;解开 [take off]。如:宽衣(旧时敬辞。请人脱去衣服);宽章(请客人脱掉外面袍褂的敬辞)

常用词组

宽畅、宽敞、宽绰、宽绰、宽打窄用、宽大、宽大、宽大为怀、宽待、宽贷、宽度、宽泛、宽斧、宽广、宽宏,宽洪,宽弘、宽宏大量,宽洪大量,宽宏大度,宽洪大度、宽厚、宽缓、宽假、宽解、宽口、宽旷、宽阔、宽阔、宽亮、宽免、宽饶、宽容、宽赦、宽舒、宽恕、宽爽、宽松、宽慰、宽心、宽心、宽心丸,宽心丸儿、宽衣、宽银幕电影、宽影片、宽宥、宽余、宽裕、宽窄、宽展

  拼音  kàng   注音  ㄎㄤ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YMN  五笔98  RYWN  仓颉  QYHN  郑码  DSQD  四角  50017  结构  左右电码  2123  区位  3125  统一码  6297  笔顺  一丨一丶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抗的拼音:kàng(ㄎㄤˋ)  

⒈ 抵御: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

⒉ 拒绝:抗议。抗上。抗命。抗税。

⒊ 对等: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统一码

抗字UNICODE编码U+6297,10进制: 25239,UTF-32: 00006297,UTF-8: E6 8A 97。

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扛伉杭

汉英互译

contradict、counterplea、demur、demurrer、resist、repel

造字法

形声:从扌、亢声

English

resist, oppose, defy, rej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抗的拼音: k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resist;combat;fight]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defy;refuse]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contend with]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raise]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 [present]。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词性变化

抗的拼音: kàng  

〈词性:形〉

(1) 高;大。通“亢” [high; great]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noble]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 [loud and sonorous]。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常用词组

抗癌、抗暴、抗辩、抗辩、抗词、抗干扰、抗旱、抗衡、抗洪、抗击、抗拒、抗捐、抗菌素、抗涝、抗礼、抗命、抗日救亡运动、抗水、抗税、抗诉、抗体、抗性、抗言、抗颜、抗药性、抗议、抗御、抗灾、抗战、抗震、抗争、抗直

  拼音    注音  ㄐㄨ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RANG  仓颉  QSS  郑码  DHX  四角  51017  结构  左右电码  2147  区位  3060  统一码  62D2  笔顺  一丨一一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拒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⒉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⒊ 古同“矩”,方阵。

统一码

拒字UNICODE编码U+62D2,10进制: 25298,UTF-32: 000062D2,UTF-8: E6 8B 92。

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fuse、reject、repel、resist

造字法

形声:从扌、巨声

English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 同本义 [repel;resist]

其不可者拒之。——《论语》

拒敌也。——《荀子·仲尼》注

内以固城,外以拒难。——《荀子·君道》

(3) 又如:拒御(抵御);拒敌(抵御敌人;匹敌,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马(古代的一种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使人马止步,不得跨越)

(4) 拒绝,抵制 [decline;deny;refuse]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5) 又如:拒谏(不肯接受别人的规劝);拒物(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拒却(拒绝,推却);拒闭(闭门拒绝)

(6) 违抗 [disobey]。如:拒违(违抗);拒逆(违抗)

(7) 据守 [guard]。如:拒抗(拒守险狭之地);拒塞(扼守边关);拒隘(犹拒险)

(8) 占据 [occupy]

不即安分,却来拒吾之公厅,此又不知耻也。——《清平山堂话本》

(9) [树枝] 向外岔出,横生 [fork]

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韩非子》

〈词性:名〉

通“矩”。方形阵势 [square array]

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

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 蔡人, 卫人;为右拒,以当 陈人。——《左传·恒公五年》

常用词组

拒捕、拒付、拒绝、拒收、拒之门外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WY  仓颉  OO  郑码  ODOD  四角  8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83  区位  205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人  统一码  4ECE  笔顺  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其他字义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统一码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從縱䢨

汉英互译

frae、from

相关字词

自、主、违

造字法

会意:从二人

English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词性变化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常用词组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