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

jīngchéngsuǒjiā,jīnshíwéikāi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拼音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

注音ㄐ一ㄥ ㄔㄥˊ ㄙㄨㄛˇ ㄐ一ㄚ,ㄐ一ㄣ ㄕˊ ㄨㄟˊ ㄎㄞ

解释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是中性词。

繁体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近义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英语Faith can move mountain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部首  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OGEG  仓颉  FDQMB  郑码  UFCQ  四角  959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37  区位  3011  统一码  7CBE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精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上好的白米:“食不厌精”。

⒉ 细密的,与“粗”相对:精密。精细。精确。精制。精读。精选。精心。精研。精雕细镂。

⒊ 聪明,思想周密:精悍。精敏。精明。

⒋ 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精华。精英。精神(a.指人主观世界,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b.内容实质,主要的意义;c.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⒌ 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精力。聚精会神。无精打采。

⒍ 专一,深入:精诚。精忠。精炼。精湛。精严。

⒎ 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精子。

⒏ 很、极:精湿。精瘦。精光。

⒐ 完美,最好:精美。精妙。精益求精。

⒑ 明朗,清明:“天精而见景星”。

⒒ 神话传说中的妖怪:精灵(a.鬼怪;b.机灵)。妖精。

⒓ 古同“菁”,花。

统一码

精字UNICODE编码U+7CBE,10进制: 31934,UTF-32: 00007CBE,UTF-8: E7 B2 BE。

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晴䊒

汉英互译

extract、extractive

相关字词

粗、傻

造字法

形声:从米、青声

English

essence; semen; spir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2) 同本义 [polished rice]

精,择也。——《说文》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食不厌精。——《论语》

(3) 又如:精凿(舂过的净米);精粲(精米)

(4) 精气 [essence and energy]

祓除其心精也。——《国语·周语》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管子·内业》

天地之精。——《吕氏春秋·慎行论》

二者用精至矣。——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精秀(精华灵秀之气);精气命脉神(生命与血汗。比喻辛苦);精血(精气和血液);精胆(精气);精耀(精气)

(6) 精神;精力 [spirit;energy;vigor]

人死精亡而形存。——《论衡·论死》

(7) 又如:精采(精神,有活力);精舍(学舍、书斋,聚徒讲学的地方);精思(精力和思虑)

(8) 精液 [seminal fluid;semen]

男女构精。——《易·系辞》

(9) 又如:精子;精虫

(10) 精灵;灵魂 [spirit;soul]

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荀子·赋》

精交接以来往兮。——宋玉《神女赋》

(11) 又如:精爽(灵魂);精魄(精神魂魄);精胆(魂魄,胆量)

(12) 妖怪 [demon;goblin]。如:精人(巫人);精魅(妖精鬼怪)

(13) 指瘦肉 [lean meat]。如:精浇(精肉浇头)

(14) 通“菁”。花 [flower]

将击芙蓉之精。——《文选·宋玉·风赋》

(15) 通“晶”

(16) 星 [star]

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张衡《东京赋》

(17) 日月之光 [sunshine;moon light]

精行四时。——《吕氏春秋·圜道》。高诱注:“精,日月之光明也。”

(18) 水晶 [crystal]

哀牢国出水精琉璃。——《后汉书·西南夷传》

(19) 通“情”

(20) 实情 [thetrue state of affairs]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

瑕适皆见,精也。——《管子·水地》

(21) 性情 [disposition]

术顺墨而精杂汙,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荀子·修身》

心精好恶,于事验,谓之性。——《潜夫论·梦列》

词性变化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1) 细致,精密 [fine;precise]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范晔《后汉书》

(2) 又如:精切(精确切当);精造(精工制造);精敏(精细敏捷);精鉴(精细鉴别);精审(精确详实);精的(精确);精备(精密详尽)

(3) 纯洁;纯净 [pure]

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精楚(精美,精致漂亮);精比(精纯细密);精真(精粹纯真);精诣(精到。谓学养精粹)

(5) 精诚,专一 [sincere]

中不精者心不治。——《管子·心术》

心意不精。——《淮南子·修务》

夫精念存想。——汉· 王充《论衡》

(6) 又如:精勤(专心勤奋);精虔(精心虔诚;诚心诚意);精志(至诚的心志);精信(精诚信实)

(7) 清朗;光明 [clear;bright]

日月光精。——《汉书·李寻传》

(8) 又如:精芒(光芒);精晃晃(形容光亮);精朗(明亮);精全美玉(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精剋(廉明克己);精廉(清廉);精息(明白);精色(鲜明的色泽);精沐(清明。清察明审);精尽(明察详尽)

(9) 锐利 [sharp]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兵精足用。

精兵皆在。——《资治通鉴·唐纪》

(10) 又如:精手(精锐的兵卒);精甲(精锐的军队);精劲(精良锐利;精悍勇猛);精勇(精强勇敢;精锐的士兵);精强(精明高强);精刻(精明能干);精乖(聪明乖觉);精记(精明强记)

(11) 精妙,隐微奥妙 [profound]

其知弥精。——《吕氏春秋》

精思附会。(精思:精妙构思。傅会:即附会,铺排开进行组织结构文章。)——《后汉书·张衡传》

(12) 又如:精阐(精妙的阐发);精通;精言(精妙的言辞);精理(精微的义理);精趣(精妙的意趣);精义入神(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副〉

(1) 甚,很 [extremely;very]

自蔽之精者。——《吕氏春秋·勿躬》。注:“甚也。”

(2) 又如:精湿(很湿,湿得很厉害);精熟(十分熟练)

(3) 全,皆 [all]。如:精乌账(骂人话。真混账;光胡闹);精攮气(光受气);精打光(精光;全无)

精的拼音: jīng  

〈词性:动〉

(1) 深到;精通 [proficient]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习无不精。

(2) 又如:精习(精深,熟悉);精博(精深广博);精究(精心研究);精洽(精深广博)

(3) 光,袒露着 [be bare]。如:精加精(浑身精光);精腿(光着的腿);精拳(精拳头。空拳,空拳头)

(4) 舂捣使精 [husk rice with pestle or mortar]。如:精凿(舂去谷物的皮壳)

常用词组

精白、精薄、精兵、精兵简政、精彩、精巢、精诚、精诚团结、精赤、精赤条条、精虫、精纯、精粹、精打光、精打细算、精当、精雕细刻、精读、精干、精耕细作、精工、精怪、精管、精光、精悍、精核、精华、精魂、精甲、精简、精进、精警、精矿、精力、精力充沛、精炼、精良、精料、精灵、精馏、精美、精米、精密、精密度、精妙、精明、精明强干、精辟、精品、精奇、精奇古怪、精气、精气神儿、精强力壮、精巧、精窍、精切、精确、精确度、精肉、精锐、精舍、精深、精神、精神病、精神抖擞、精神焕发、精神文明、精审、精湿、精瘦、精熟、精髓、精通、精微、精卫填海、精细、精细入微、精娴、精详、精心、精修、精选、精雅、精严、精研、精盐、精要、精液、精液蛋白、精一、精义、精益求精、精英、精于、精湛、精制、精致、精忠、精装、精壮、精子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YDNT  五笔98  YDNN  仓颉  IVIHS  郑码  SHV  四角  33750  结构  左右电码  6134  区位  1947  统一码  8BDA  笔顺  丶フ一ノ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诚(誠)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真心:诚恳。诚朴。诚实。诚挚。忠诚。心悦诚服。

⒉ 实在,的确:诚然。诚有此事。

统一码

诚字UNICODE编码U+8BDA,10进制: 35802,UTF-32: 00008BDA,UTF-8: E8 AF 9A。

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成声

English

sincere, honest; true, re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诚的拼音:

chéng  

〈词性:形〉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sincere;honest]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real]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词性变化

诚的拼音:

chéng  

〈词性:副〉

(1) 确实,的确 [indeed]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actually]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常用词组

诚笃、诚服、诚惶诚恐、诚恳、诚朴、诚然、诚实、诚心、诚意、诚挚

  拼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简体部首  户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戶部  
五笔  RNRH  仓颉  HSHML  郑码  PDXP  四角  72221  结构  左右电码  2076  区位  4389  统一码  6240  笔顺  ノノフ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所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⒉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⒊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⒋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⒌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⒍ 姓。

统一码

所字UNICODE编码U+6240,10进制: 25152,UTF-32: 00006240,UTF-8: E6 89 80。

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lace、that、those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place, location; numerary adjun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名〉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本义:伐木声)

(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place]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道理;方法 [reason]。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5) 地方 [place]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6)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institute]。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7) 着落;结果 [result]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 黄宗羲《原君》

词性变化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助〉

(1) 表示结构 [used before a verb or a V-C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被 or 为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

(2)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4)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5)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列子》

(6)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 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8)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9)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量〉

(1)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2)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3)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副〉

(1) 尚,还 [yet]

江陵去 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2) 大约 [about]。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代〉

(1) 这,此 [this]。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what]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所的拼音: suǒ  

<连>

若,如果 [if]。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所的拼音: suǒ  

〈词性:形〉

(1) 一切,所有 [all]。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fit]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 许多的,多种的 [various]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 可以的 [permissible]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常用词组

所部、所长、所到之处、所得、所得税、所费不资、所及、所见所闻、所属、所图不轨、所谓、所向风靡、所向披靡、所向无敌、所以、所有、所有权、所有制、所有主、所在、所在地、所知、所致、所作所为

  拼音  jiā   注音  ㄐ一ㄚ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LKG  五笔98  EKG  仓颉  KSR  郑码  YMJ  四角  46000  结构  左右电码  0502  区位  2851  统一码  52A0  笔顺  フ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加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⒉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⒊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⒋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⒌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⒍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⒎ 姓。

统一码

加字UNICODE编码U+52A0,10进制: 21152,UTF-32: 000052A0,UTF-8: E5 8A A0。

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dding、addition、plus、to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力、从口

English

add to, increase, aug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动〉

(1)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 同本义 [make a false report;slander]

加,语相增加也。——《说文》

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左传·襄公十三年》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

弗敢加也。——《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加叶添枝(加油添醋,加油加醋,加油添酱。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述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加诸(诬谤;凌驾于;乱说);加诬(虚构诬陷)

(4) 增加[increase;add]

臂非加长。——《荀子·劝学》

声非加疾。

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

加其土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加注解;加符号;加一钱(收到本金十分之一的高利贷);加二(二成);加绪含容(增加功绩,包含宽容。绪:功绩);加纳(加官受职);加年(年龄增长);加兵(增加兵力)

(6) 放在上面,加上 [put on]

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

加以金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三缢加别械。——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加额(把手放在额头,表示庆幸或敬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著冠);加笄(以簪束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表示成年)

(8) 施加;强加 [impose;exert]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加诸彼。——《孟子·梁惠王上》

加兵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9) 又如:加功(施工);加惠(施加恩惠)

(10) 参加;加与 [take part in]。如:加盟(参加某一团体或组织)

(11) 凌驾,侵凌 [bully]

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more]

山不加增。——《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加二(—   方言。更加;加倍);加丰(更加丰富);加损(愈加减少);加顺灵祗(更加顺应神灵的意思)

加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益处;好处 [benefit;good]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姓

常用词组

加班、加倍、加车、加车、加尔各答、加法、加封、加盖、加工、加固、加冠、加官、加官进禄、加害、加号、加急、加价、加减乘除、加紧、加劲、加剧、加快、加勒比海、加里曼丹、加料、加料、加仑、加码、加密、加冕、加农炮、加派、加气、加强、加热、加入、加深、加速、加速度、加速器、加添、加温、加薪、加压、加演、加以、加意、加油、加油站、加重、加重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金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QQQ  仓颉  C  郑码  PA  四角  80109  结构  上下电码  6855  区位  2980  统一码  91D1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金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⒉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⒊ 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⒋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⒌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⒍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⒎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⒏ 中国朝代名:金代。

⒐ 姓。

统一码

金字UNICODE编码U+91D1,10进制: 37329,UTF-32: 000091D1,UTF-8: E9 87 91。

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d、golden、aurum、yellow met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metal]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metal ware]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gold]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money]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gong]。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copper]。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moon]。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sun]。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Jin 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Jin prefecture]。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词性变化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形〉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golden]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respectful;noble]。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impregnable]。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shows voice is nice]

(6) 富贵 [rich and noble]。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imperial]。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常用词组

金榜、金榜题名、金笔、金币、金碧辉煌、金不换、金灿灿、金蝉脱壳、金城、金疮、金达莱、金殿、金饭碗、金风、金刚、金刚砂、金刚石、金刚钻、金戈铁马、金工、金瓜、金光灿烂、金龟子、金贵、金华、金黄、金婚、金匠、金交椅、金经、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库、金块珠砾、金矿、金兰、金莲、金镂鞍、金缕玉衣、金牛山遗址、金瓯无缺、金牌、金钱、金钱豹、金人、金融、金融寡头、金融机构、金融家、金融资本、金嗓子、金色、金沙江、金闪闪、金圣叹、金石、金石为开、金石之交、金属、金丝猴、金汤、金田起义、金条、金童玉女、金柝、金文、金屋藏娇、金无足赤、金溪、金星、金言、金钥匙、金银首饰、金银台、金鱼、金玉良言、金元、金圆券、金针、金针度人、金枝玉叶、金子、金字塔

  拼音  shí dàn   注音  ㄕˊ ㄉㄢ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GTG  仓颉  MR  郑码  GA  四角  1060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258  区位  4215  统一码  77F3  笔顺  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石的拼音: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其他字义

石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统一码

石字UNICODE编码U+77F3,10进制: 30707,UTF-32: 000077F3,UTF-8: E7 9F B3。

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䂖䄷鉐

汉英互译

rock、stone、lap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石的拼音: dàn  

〈词性: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词性: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基本词义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mineral element in medicine]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如:胆石;排石

(11) 姓

词性变化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常用词组

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沉大海、石城汤池、石担、石雕、石碓、石墩、石方、石坊、石舫、石膏、石弓、石工、石鼓、石鼓文、石棺、石磙、石灰石、石灰水、石灰岩、石火、石家庄、石匠、石刻、石窟、石块、石蜡、石料、石林、石流、石笼、石锚、石棉、石棉瓦、石墨、石女、石破天惊、石青、石笋、石头、石投大海、石罅、石盐、石印、石英、石英钟、石油、石子儿、石作

  拼音  wéi wèi   注音  ㄨㄟˊ ㄨㄟˋ   繁体  為、爲  
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YLYI  五笔98  YEYI  仓颉  IKSI  郑码  UDYS  四角  34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34  区位  4610  统一码  4E3A  笔顺  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其他字义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统一码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為爲

汉英互译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为的拼音: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为的拼音: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常用词组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