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的意思

nìngjiàorén,mòjiàorén

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



拼音nìng jiào wǒ fù rén,mò jiào rén fù wǒ

注音ㄋ一ㄥˋ ㄐ一ㄠˋ ㄨㄛˇ ㄈㄨˋ ㄖㄣˊ,ㄇㄛˋ ㄐ一ㄠˋ ㄖㄣˊ ㄈㄨˋ ㄨㄛˇ

解释负:辜负;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出处《斩鬼传》第六回:“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奇方得自曹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感情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是中性词。

近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英语Better I betray the people than let the people betray m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níng nìng zhù   
注音  ㄋ一ㄥˊ ㄋ一ㄥˋ ㄓㄨˋ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PSJ  仓颉  JMN  郑码  WDAI  四角  302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37  区位  3694  统一码  5B81  笔顺  丶丶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宁(寧)的拼音:níng(ㄋ一ㄥˊ)  

⒈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⒉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⒊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⒋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⒌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其他字义

宁(寧)的拼音:nìng(ㄋ一ㄥˋ)  

⒈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⒉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⒊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⒋ 姓。

其他字义

宁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贮藏;积聚。同“贮”。

⒉ 久立。同“伫”。

⒊ 大门与屏风之间。

统一码

宁字UNICODE编码U+5B81,10进制: 23425,UTF-32: 00005B81,UTF-8: E5 AE 81。

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佇寧貯甯寍寕寜寗㝕

汉英互译

peaceful、rather、tranquil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宁的拼音:

寍、寧 níng  

〈词性:形〉

(1) (本作“寍”。从宀( mián  ),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  ,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peaceful]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stable]。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quiet]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词性变化

宁的拼音:

níng  

〈词性:动〉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visit one’s own parents]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stablize]。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mourn]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settle down]。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go back]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宁的拼音:

níng  

〈词性:名〉

(1) 南京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Nanjing]。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the short for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常用词组

宁靖、宁静、宁谧、宁日、宁帖、宁馨儿

基本词义

宁的拼音:

寕、寜、甯 nìng  

<连>

(1) 宁可;宁愿 [rather;would rather]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词性变化

宁的拼音:

nìng  

〈词性:副〉

(1) 岂;难道 [could there be]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宁的拼音:

寧、甯 nìng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níng  

常用词组

宁可、宁肯、宁缺毋滥、宁死不屈、宁愿

基本词义

宁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贮藏;积聚。本作“宁”。后作“贮” [store]

宁,办积物也。象形。——《说文》。按,与貯略同。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 李善注:“‘伫’与‘宁’同。”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stand for a long while]

天子当宁而立。——《礼记·曲礼》

位宁有官司之典。——《国语·楚语》

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江永《乡党图考》

(3) 又如:宁僚(同朝任职的官僚)

词性变化

宁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space between the throne screen and door]

门屏之间谓之宁。——《尔雅》。李注:“正门内两塾间。” 孙注:“门内屏外君视朝所宁立处也。”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礼记》

(2) 又如:宁位(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

(3) 另见 níng;nìng  

  拼音  jiào jiāo   注音  ㄐ一ㄠˋ ㄐ一ㄠ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FTBT  仓颉  JDOK  郑码  BMYM  四角  484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03  区位  2944  统一码  6559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丨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教的拼音:jiào(ㄐ一ㄠˋ)  

⒈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⒉ 使,令:风能教船走。

⒊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⒋ 姓。

其他字义

教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统一码

教字UNICODE编码U+6559,10进制: 25945,UTF-32: 00006559,UTF-8: E6 95 99。

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學敎斅

汉英互译

instruct、teach、tutor

相关字词

English

teach, cl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教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let]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常用词组

教书

基本词义

教的拼音: j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攴( pū),  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teach;instruct;give guidance]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call; let]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词性变化

教的拼音: jiào  

〈词性:名〉

(1) 宗教 [religion]。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常用词组

教案、教本、教鞭、教材、教程、教导、教导队、教导员、教范、教坊、教父、教改、教工、教官、教管、教规、教化、教皇、教会、教诲、教具、教科书、教练、教练,教练员、教龄、教令、教门,教门儿、教名、教母、教派、教师、教士、教室、教授、教授、教唆、教唆犯、教坛、教堂、教条、教条主义、教廷、教头、教徒、教务、教学、教训、教言、教研室、教研组、教养、教养所、教义、教益、教育、教育、教育方针、教谕、教员、教长、教职员、教职员工、教子、教宗

  拼音    注音  ㄨㄛˇ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TRNT  五笔98  TRNY  仓颉  HQI  郑码  MDHM  四角  235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53  区位  4650  统一码  6211  笔顺  ノ一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我的拼音:wǒ(ㄨㄛˇ)  

⒈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我们。我见(我自己的看法)。我辈。我侪(我们)。自我。我盈彼竭。

统一码

我字UNICODE编码U+6211,10进制: 25105,UTF-32: 00006211,UTF-8: E6 88 91。

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me

相关字词

人、尔、敌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ur, us, i, me, my, w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我的拼音:   

〈词性:代〉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I imy;myself]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we;our]。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词性变化

我的拼音:   

〈词性:形〉

(1) 自己的 [self]。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my dear]。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wry]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我的拼音:   

〈词性:动〉

杀 [kill]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常用词组

我见、我们、我思、我行我素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QMU  仓颉  NBO  郑码  RLO  四角  27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298  区位  2426  统一码  8D1F  笔顺  ノフ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负(負)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驮,背(bèi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⒉ 担任: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⒊ 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⒋ 遭受:负伤。负屈。

⒌ 具有,享有:久负盛誉。

⒍ 欠(钱):负债。

⒎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负数。

⒏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负电。负极。

⒐ 违背,背弃:负心。负约。忘恩负义。

⒑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负。

统一码

负字UNICODE编码U+8D1F,10进制: 36127,UTF-32: 00008D1F,UTF-8: E8 B4 9F。

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ar、tote、shoulder、suffer、minus、negative、own、rely on

相关字词

背、正、胜

造字法

会意:从刀、从贝

English

load, burden; carry, b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负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2) 同本义 [rely on]

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说文》

秦贪,负其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左传·襄公十四年》

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 汉· 贾谊《治安策》

守自负年德,易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负固(依仗地势险固);负固不悛(依凭险阻而不悔改);负宠(依仗宠爱);负学(依恃才学);负险(凭借险固的地形);负势(依仗权势)

是犹使蚊负山。——《庄子·秋水》

(4) 通“背”。背负。以背驮物。引申为负担[carry on the back]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负晋侯出诸厕。——《左传·成公十年》

(5) 又如:负羽(背负弓箭);负弩(身背弓矢);负鼓(背着鼓);负薪(背负薪柴);负戴(以背负物,以头顶物);负樵(背柴)

(6) 背倚,背靠着 [with the back for ward]

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孟子·尽心下》

背负青天而莫之千阏者。——《庄子·逍遥游》

(7) 又如:负河(依傍黄河);负暄(冬天晒太阳取暖);负立(靠墙站立);负海(背靠大海);负席(背对席位)

(8) 抱持 [hold]

徐衍负石入海。—— 邹阳《狱中上梁书》

(9) 又如:负羁手执马络头;负锡(手持禅杖);负托(抱恃)

(10) 抱有;具有 [cherish]

虚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袍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

少年负志气。——唐· 刘禹锡《学阮公体》

(11) 承担,担当 [shoulder]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又如:负责任;负输(装载运输);负舟(承载舟船);负任(担负重任);负官(身负官职)

(13) 背弃,违背 [betray]

相如度 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荣者,数负 项梁。——《史记·项羽本纪》

(14) 又

又恶负约。

(15) 又如:负诺(违背诺言);负义(背弃恩义);负心妄加(忘恩负义,反咬一口);负盟(背弃盟约);负违(违背,违反)

(16) 欠债;欠缺;缺少 [owe;lack;be short of]

仆少负不羁之才。——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通家尚负责(债)数钜万。——《汉书·邓通传》

(17) 又如:负进(欠债);负券(负债字据);负偿(欠债)

(18) 失败 [fail in]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遇敌处战则必北。——《荀子·议兵》

以决胜负。——《资治通鉴》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19) 又如:负败(失败;受挫折);负失(损失)

(20) 享有 [enjoy]。如:负名(享有盛名);负誉(享有声誉);负携(抱负提携);负愧(抱愧);负奇(胸怀奇志)

(21) 蒙受 [suffer]

且负下未易居。——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刘基《赠周宗道》

(22) 又如:负屈衔冤(受到冤屈);负讥(受到讥刺);负谤(蒙受责难);负霜(受霜;带霜);负忧(遭受忧患)

(23) 加 [add]。如:负装(装载);负衔(驾车);负驮(驮载东西);负轭(驾车);负乘(负载,乘坐)

(24) 辜负;对不起人 [be ungrateful]

是犯乃死,重负国。——《汉书·李广苏建传》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战国策·齐策四》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5) 又如:负国(对不起国家);负恩(忘恩;背恩);负负(对不起、对不起);负咎(抱愧)

(26) 通“赔”( péi  )。赔偿;补偿 [compensate]

其不备,出者负之;其赢者,入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韩非子·说林下》

(27) 失掉 [lose]。如:负职(失职);负声(失去文章的音节之美);负实(失实);负期(失期)

词性变化

负的拼音:

  

〈词性:形〉

(1) 小于零的 [minus]。如:负数

(2) 得到电子的 [negative]。如:负电;负极;负高压

常用词组

负担、负担、负电荷、负反馈、负号、负荷、负极、负荆、负荆请罪、负疚、负累、负离子、负片、负气、负气仗义、负情、负屈、负伤、负心、负薪救火、负压、负隅、负隅顽抗、负约、负载、负责、负责、负债、负值、负重、负罪、负作用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拼音  mò mù   注音  ㄇㄛˋ ㄇㄨ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AJDU  仓颉  TAK  郑码  EKGD  四角  44804  结构  上下电码  5459  区位  3610  统一码  83AB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莫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不要:莫哭。

⒉ 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⒊ 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⒋ 古同“漠”,广大。

⒌ 姓。

其他字义

莫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古同“暮”。

统一码

莫字UNICODE编码U+83AB,10进制: 33707,UTF-32: 000083AB,UTF-8: E8 8E AB。

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n't、no、no one、nothing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莫的拼音: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don’t]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perhaps;about;can it be that]。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词性变化

莫的拼音:   

〈词性:代〉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no one; nothing]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莫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membrane]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desert]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office of ancient general]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illness]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莫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谟”。谟划 [plan;consider]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pare,cut]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yearn for;be attracted toward]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1) 通“漠”。广漠 [vast]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quite]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常用词组

莫不、莫不倾动加礼、莫不然、莫不是、莫不闻、莫不逾侈、莫测高深、莫大、莫非、莫过于、莫讲、莫可名状、莫名、莫名其妙、莫逆、莫逆之交、莫如、莫斯科、莫须有、莫邪、莫衷一是

基本词义

莫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 同本义 [dusk;evening;sunset]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curtain]。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拼音  jiào jiāo   注音  ㄐ一ㄠˋ ㄐ一ㄠ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FTBT  仓颉  JDOK  郑码  BMYM  四角  484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03  区位  2944  统一码  6559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丨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教的拼音:jiào(ㄐ一ㄠˋ)  

⒈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⒉ 使,令:风能教船走。

⒊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⒋ 姓。

其他字义

教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统一码

教字UNICODE编码U+6559,10进制: 25945,UTF-32: 00006559,UTF-8: E6 95 99。

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學敎斅

汉英互译

instruct、teach、tutor

相关字词

English

teach, cl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教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let]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常用词组

教书

基本词义

教的拼音: j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攴( pū),  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teach;instruct;give guidance]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call; let]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词性变化

教的拼音: jiào  

〈词性:名〉

(1) 宗教 [religion]。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常用词组

教案、教本、教鞭、教材、教程、教导、教导队、教导员、教范、教坊、教父、教改、教工、教官、教管、教规、教化、教皇、教会、教诲、教具、教科书、教练、教练,教练员、教龄、教令、教门,教门儿、教名、教母、教派、教师、教士、教室、教授、教授、教唆、教唆犯、教坛、教堂、教条、教条主义、教廷、教头、教徒、教务、教学、教训、教言、教研室、教研组、教养、教养所、教义、教益、教育、教育、教育方针、教谕、教员、教长、教职员、教职员工、教子、教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