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
注音ㄍㄜˋ ㄖㄣˊ ㄗˋ ㄙㄠˇ ㄇㄣˊ ㄑ一ㄢˊ ㄒㄩㄝˇ,ㄇㄛˋ ㄍㄨㄢˇ ㄊㄚ ㄖㄣˊ ㄨㄚˇ ㄕㄤˋ ㄕㄨㄤ
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出处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例子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感情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贬义词。
繁体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近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英语Look after number one.
德语Jeder kehrt Schnee nur vor seiner eigenen Tür,verschlieβt aber die Augen vor dem Rief auf Dach
动物生肖牛,虎,蛇
各的拼音:gè(ㄍㄜˋ)
⒈ 每个,彼此不同:各别。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有千秋。各自为政。
各的拼音:gě(ㄍㄜˇ)
⒈ 〔自各儿(gěr )〕自己,亦作“自个儿”。
⒉ 方言,特别:这个人真各。
各字UNICODE编码U+5404,10进制: 21508,UTF-32: 00005404,UTF-8: E5 90 84。
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piece
会意
each, individually, every, all
详细解释◎ 各的拼音: gě
〈词性:形〉
(1) 特别,与众不同 [particular]
各,异词也。从口攵,会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说文》
各,词也。——《广雅》
亦各,不一之辞。——《诗·载驰》疏
(2) 又如:这人很各
(3) 另见 gè
◎ 各的拼音: gè
〈词性:代〉
(1) 每个,各自 [each;every;different]
各守尔典。——《书·汤浩》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又如:各有所长;各个;各自;各众(梵语。各位);各行其志(各人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
◎ 各的拼音: gè
〈词性:副〉
(1) 皆 [all]
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书·盘庚下》
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春秋繁露》
(2) 另见 gě
各半、各奔前程、各别、各持己见;各执所见、各处、各得其所、各个、各个、各个击破、各行各业、各级、各界、各尽所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各人、各色、各式各样、各抒己见、各位、各行其是、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各执一词、各种、各种各样、各自、各自为政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亻儿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己、我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自的拼音:zì(ㄗˋ)
⒈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⒉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⒊ 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⒋ 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自字UNICODE编码U+81EA,10进制: 33258,UTF-32: 000081EA,UTF-8: E8 87 AA。
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自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from、since、oneself、self
象形像鼻形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详细解释◎ 自的拼音: zì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nose]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beginning]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origin]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代〉
(1) 自己,自我;本身 [self;oneself;one’s own]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 )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介〉
(1) 由;从 [from;since]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at;in]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副〉
(1) 自然,当然 [naturally]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remain the same;as before]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personally;in person]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besides;in addition]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自的拼音: zì
<连>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if]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even if]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but]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because]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动〉
(1) 用 [use;employ]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be;really]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自爱、自傲、自拔、自白、自报公议、自报家门、自暴自弃、自卑、自卑感、自备、自贬、自便、自播、自不量力、自裁、自惭、自惭形秽、自测、自称、自成一家、自乘、自持、自吹自擂、自从、自打、自大、自得、自动、自渎、自发、自费、自焚、自封、自奉、自负、自负盈亏、自甘堕落、自高自大、自告奋勇、自割、自个儿、自耕农、自供、自豪、自后、自毁、自毁、自激、自己、自己个儿、自己人、自给、自给自足、自家、自家人、自荐、自交、自矜、自禁、自尽、自刭、自净、自救、自疚、自咎、自居、自觉、自觉性,自我意识性、自决、自绝、自掘坟墓、自控、自苦、自夸、自郐以下、自愧不如、自来、自来红、自来水、自理、自力、自力更生、自立、自恋、自量、自料、自流、自流井、自留、自留畜、自留地、自律、自卖自夸、自满、自明、自鸣得意、自命、自命不凡、自欺欺人、自弃、自洽、自谦、自遣、自谴、自强不息、自轻自贱、自取灭亡、自取其咎、自然、自然地理学、自然对数、自然而然、自然科学、自燃、自认、自如、自若、自杀、自伤、自上而下、自身、自生自灭、自食其果、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始至终、自适、自视、自恃、自是、自首、自赎、自说自话、自述、自私、自讼、自诉、自讨苦吃、自投罗网、自外、自为、自卫、自慰、自刎、自问、自我、自习、自下而上、自相残杀、自相矛盾、自小,自小儿、自新、自信、自行、自行车、自省、自修、自诩、自序、自炫、自旋、自选、自寻、自言自语、自养、自以为然、自以为是、自缢、自营、自用、自由、自由下落、自由主义、自娱、自愈、自圆其说、自愿、自怨自艾、自在、自赞、自责、自找、自知、自知之明、自治、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州、自制力、自重、自主、自主权、自助、自助餐、自专、自传、自转、自装、自足、自罪、自尊、自作多情、自作自受、自尊心
扫(掃)的拼音:sǎo(ㄙㄠˇ)
⒈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扫地。
⒉ 清除,消灭:扫雷。扫盲。扫荡。一扫而空。
⒊ 全,尽,尽其所有:扫数(shù )。
⒋ 低落,丧失:扫兴(xìng )。
⒌ 描画:扫描。扫眉。
⒍ 迅速横掠而过:扫射。扫视。
⒎ 结束,了结:扫尾。
⒏ 祭奠:扫墓。祭扫。
扫(掃)的拼音:sào(ㄙㄠˋ)
⒈ 〔扫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扫字UNICODE编码U+626B,10进制: 25195,UTF-32: 0000626B,UTF-8: E6 89 AB。
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掃
besom、clear away、sweep、whisk
会意:从手、从帚
sweep, clear away; exterminate
详细解释◎ 扫的拼音:
掃、埽 sǎo
〈词性:动〉
(1) (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 同本义 [clean up;sweep]
埽,弃也。——《说文》。字亦作掃。
埽,除也。——《广雅》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诗·唐风·山有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 杜甫《客至》
(3) 又如:扫径(清洁路径);扫尘(扫去尘垢;比喻扫荡残敌,平定乱事);扫脑儿(秃子);扫道(踩出来的路);扫桃(扫面子);扫花以待(表示主人待客的诚意);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4) 掠过[sweep away]
千骑飚扫,万乘雷奔。——李白《大猎赋》
(5) 又如:扫望(扫视);扫射
(6) 清除,消灭 [eliminate]
扫项军于 垓下。—— 张衡《东京赋》
(7) 又如:扫白(除去白发);扫穴(清除巢穴);扫穴擒渠(扫荡巢穴,擒拿贼首);扫殄(消灭);扫清(平定廓清);扫定(平定):扫难(平定患难)
(8) 画,染 [paint]
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
(9) 又如:扫黛(画眉;用黛描画);扫眼(描眼)
(10) 祭扫 [sacrifice and renovate]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清· 袁枚《祭妹文》
(11) 又如:扫墓
(12) 飞快地书写 [write]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李白《草书歌行》
◎ 扫的拼音:
掃 sǎo
〈词性:形〉
(1) 尽,全部 [total]。如:扫土(举境,全境);扫数(扫除。全部);扫境(倾其境内全力)
(2) 另见 sào
扫除、扫除机、扫除天下、扫荡、扫地、扫地出门、扫地俱尽、扫地无余、扫地以尽、扫房、扫坟、扫轨器、扫黄、扫祭、扫雷、扫雷舰、扫脸、扫盲、扫眉、扫眉才子、扫描、扫灭、扫墓、扫平、扫清、扫射、扫视、扫数、扫榻、扫榻以待、扫听、扫网、扫尾、扫兴
◎ 扫的拼音:
(1) 掃 sào
(2) 另见 sǎo
扫把、扫帚、扫帚星
门(門)的拼音:mén(ㄇㄣˊ)
⒈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⒉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⒊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⒋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⒌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⒍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⒎ 量词:一门大炮。
⒏ 姓。
门字UNICODE编码U+95E8,10进制: 38376,UTF-32: 000095E8,UTF-8: E9 97 A8。
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門閅
door、gate、gateway、ostium、phylum
象形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详细解释◎ 门的拼音:
門 m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door]。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exits and entrances;exit]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an outpost of the tax office]。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entrance;doorway]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port;strategic pass]。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switch;valve]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way to do sth.;key to a problem;knack]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family;pedigree]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school]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catalogy]。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phylum]。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master;lord]。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factin]。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 门的拼音:
門 mén
〈词性:动〉
(1) 守门 [be on duty at the door or gate]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attack door]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 门的拼音:
門 mén
〈词性:量〉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门把、门板、门边框、门鼻儿、门钹、门插关儿、门齿、门当户对、门道、门道、门第、门吊、门吊儿、门丁、门斗、门对、门阀、门房、门扉、门风、门岗、门馆、门户、门户开放、门户之见、门环、门奖、门阶、门捷列夫、门禁、门警、门径、门臼、门槛、门可罗雀、门客、门口、门扣、门框、门类、门帘、门联、门脸、门铃、门路、门楣、门面、门牌、门票、门墙、门人、门扇、门上、门神、门生、门市部、门闩、门帖、门厅、门庭、门庭若市、门徒、门外汉、门卫、门下、门者、门限、门诊、门诊部、门轴、门柱、门卒、门子
前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⒉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⒊ 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⒋ 向前行进:勇往直前。
前字UNICODE编码U+524D,10进制: 21069,UTF-32: 0000524D,UTF-8: E5 89 8D。
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偂歬剪
former、forward、front、preceding、restrain
后
会意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详细解释◎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动〉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go forward;go ahead]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guide;lead]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call on (sb.holding high office)]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cut;trim]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ahead;forward;front]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ago;before;former]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in advance;beforehand]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present]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China-cane]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形〉
(1) 从前的 [former;previous]。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future]。如:前景;前程;前途
前摆、前半晌、前半天、前半夜、前辈、前臂、前不久、前部、前舱、前车之鉴、前尘、前程、前程万里、前仇、前此、前导、前导、前灯、前敌、前定、前额、前伐、前帆、前方、前锋、前夫、前俯后合、前赴后继、前功尽弃、前汉、前后、前呼后拥、前肩、前脚、前脚、前脚后脚、前襟、前进、前景、前科、前例、前烈、前路、前茅、前门、前面、前年、前排、前仆后继、前妻、前期、前前后后、前清、前情、前驱、前儿,前儿个、前人、前任、前日、前哨、前哨战、前身、前生、前世、前事、前所未闻、前所未有、前所未知、前台、前提、前体、前天、前厅、前庭、前头、前途、前途渺茫、前途未卜、前往、前桅、前卫、前夕、前嫌、前线、前胸、前言、前沿、前仰后合、前夜、前一阵子、前因、前因后果、前院、前月、前站、前兆、前者、前肢、前置、前置词、前缀、前奏
雪的拼音:xuě(ㄒㄩㄝˇ)
⒈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⒉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⒊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⒋ 姓。
雪字UNICODE编码U+96EA,10进制: 38634,UTF-32: 000096EA,UTF-8: E9 9B AA。
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䨮彐
grue、snow
形声:从雨、彗省声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详细解释◎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 )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snow]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词性:形〉
(1) 借喻白色 [white]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词性:形〉
(1)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illied]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动〉
(1) 下雪 [snow]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wipe out;rehabilitate]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wipe]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雪白、雪豹、雪暴、雪崩、雪冰、雪车、雪尘、雪耻、雪堤、雪貂、雪堆、雪盖、雪糕、雪恨、雪花、雪茄、雪晶、雪镜、雪卷、雪壳、雪栏、雪里红,雪里蕻、雪亮、雪盲、雪泥鸿爪、雪片、雪橇、雪桥、雪青、雪山、雪上加霜、雪水、雪松、雪线、雪冤、雪原、雪照云光、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