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意思

féngrénqiěshuōsānfēnhuà,wèiquánpāopiànxīn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拼音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

注音ㄈㄥˊ ㄖㄣˊ ㄑ一ㄝˇ ㄕㄨㄛ ㄙㄢ ㄈㄣ ㄏㄨㄚˋ,ㄨㄟˋ ㄎㄜˇ ㄑㄨㄢˊ ㄆㄠ 一 ㄆ一ㄢˋ ㄒ一ㄣ

解释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例子谢觉哉《交心》:“资产阶级的心,自私自利,‘尔虞我诈’,是不可以告人的,‘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他们是心隔心。”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中性词。

近义逢人且说三分话

英语All truth must not be told at all tim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féng   注音  ㄈㄥ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DHP  仓颉  YHEJ  郑码  RSCW  四角  37305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6  区位  2374  统一码  9022  笔顺  ノフ丶一一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逢的拼音:féng(ㄈㄥˊ)  

⒈ 遇到:逢遇。久别重逢。逢凶化吉。狭路相逢。

⒉ 迎合,巴结:逢迎。逢君之恶。

⒊ 姓。

统一码

逢字UNICODE编码U+9022,10进制: 36898,UTF-32: 00009022,UTF-8: E9 80 A2。

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逄夆

汉英互译

meet

相关字词

遇、遭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ome upon, happen meet; fla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逢的拼音: fé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夆( fēng  )声。本义:遭逢,遇见)

(2) 同本义 [meet;come upon]

逢,遇也。——《说文》

魑魅罔两,莫能逢之。——《左传·宣公三年》

而亲以逢殆。——《楚辞·天问》

(3) 又

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相逢何必曾相识。——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时刻);逢会(遇到时机;相会,会合);逢场(遇到或到达某场合);逢晤(当面相遇)

(5) 迎,迎接 [meet face to face]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国语·周语上》。注:“逢,迎也。”

逢君之恶。——《孟子·告子下》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唐· 王维《与卢象集朱家》

(6) 迎合 [pander to]

逢君之恶其罪大。——《孟子·告子下》

(7) 又如:逢君(迎合君主的心意);逢意(迎合他人心意);逢合(迎合);逢恶导非(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词性变化

逢的拼音: féng  

〈词性:形〉

(1) 大的 [big]

子孙其逢。——《书·洪范》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2) 又如:逢掖(宽大的衣袖);逢长(久长);逢衣(古时儒者所穿的一种宽袖衣)

(3) 通“丰”( fēng  )

(4) 壮大,茂盛 [strengthen;lush]

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书·洪范》

(5) 又如:逢昌(壮大昌盛)

(6) 宽大 [loose]

逢衣浅带,解果其冠。——《荀子·儒效》

汝逢衣徒也。——《列子·皇帝》

逢的拼音: féng  

〈词性:名〉

通“烽”。烽火。古代边防要塞报警的烟火 [signal fire]

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汉书·司马相如传》

常用词组

逢场作戏、逢集、逢年过节、逢凶化吉、逢迎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拼音  qiě jū   注音  ㄑ一ㄝˇ ㄐㄨ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EGD  仓颉  BM  郑码  LC  四角  771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11  区位  3950  统一码  4E14  笔顺  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且的拼音:qiě(ㄑ一ㄝˇ)  

⒈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且大。尚且。况且。

⒉ 表示暂时:苟且偷安。姑且。

⒊ 表示将要、将近:城且拔矣。年且九十。

⒋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且走且说。

⒌ 表示经久:这双鞋且穿呢!

⒍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⒎ 姓。

其他字义

且的拼音:jū(ㄐㄨ)  

⒈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⒉ 多的样子。

⒊ 农历六月的别称。

⒋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且”。

⒌ 古同“趄”,趑趄。

统一码

且字UNICODE编码U+4E14,10进制: 19988,UTF-32: 00004E14,UTF-8: E4 B8 94。

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俎駔

汉英互译

even、just

造字法

象形:像神主牌位之形

English

moreover, also (post-subject); about to, will soon (pre-ver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且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狂童之狂也且。——《诗·郑风·褰裳》

(2) 另见 qiě  

基本词义

且的拼音: qiě  

〈词性:代〉

此,这;今 [this]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词性变化

且的拼音: qiě  

〈词性:副〉

(1) 将近;几乎 [almost;nearly]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将要 [be going to;will;shall]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 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且当(该当);且然(亦将如此)

(4) 暂且;姑且 [just;for the time being]

且往观乎?——《诗·郑风》

且携所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甚且心之所以清。——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你且等一下;这事且放一下;且可(犹暂且);且休(暂且休整);且自(暂且;只管);且住(暂止);且暂(犹暂且);且权(暂且;姑且);且则(姑且);且复(姑且再)

(6)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死且不怕,况困难乎

(7) 〈词性:方〉∶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for a long time]。如:这笔且用呢;他且来不了呢

且的拼音: qiě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and]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行牧且荛。——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香且甘者。——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贼能且众。——清·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贫且贱;横且直;且并(并且);且是(而且)

(3) 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 [both…and…]。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4)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or]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 齐乎”——《战国策》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moreover]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且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余悲之,且曰…——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且欲观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且夫(且况。况且)

(7)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if]

且静郭君听 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且复妄言。——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且如(假如;如果);且使(假使;倘若)

(9) 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为众人师且不敢。——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且继今以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0) 另见   

常用词组

且不说、且夫、且慢、且战且退、且说

  拼音  shuō shuì yuè   
注音  ㄕㄨㄛ ㄕㄨㄟˋ ㄩㄝˋ   繁体  說、説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UKQ  仓颉  IVCRU  郑码  SUJR  四角  38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141  区位  4321  统一码  8BF4  笔顺  丶フ丶ノ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说(説)的拼音:shuō(ㄕㄨㄛ)  

⒈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⒉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⒊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⒋ 责备:数说。

⒌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其他字义

说(説)的拼音:shuì(ㄕㄨㄟˋ)  

⒈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其他字义

说(説)的拼音:yuè(ㄩㄝˋ)  

⒈ 古同“悦”。

统一码

说字UNICODE编码U+8BF4,10进制: 35828,UTF-32: 00008BF4,UTF-8: E8 AF B4。

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說説

汉英互译

say、speak、talk、tell、explain、persuade、theory

相关字词

道、讲、谈、叙

造字法

形声:从讠、兑声

English

speak, say, talk; scold, upbra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shuì  

〈词性:动〉

(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常用词组

说客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sh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兑( duì  )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comment on;discuss;talk about]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词性变化

说的拼音:

shuō  

〈词性:名〉

(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常用词组

说白、说不得、说不定、说不过去、说不来、说不上、说长道短、说唱、说穿、说辞、说错、说大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做到、说东道西、说短论长、说法、说法、说服、说好、说好说歹、说合、说话、说黄道黑、说谎、说教、说理、说漏嘴、说媒、说明、说明书、说明文、说破、说七说八、说亲、说情、说舌、说时迟,那时快、说实话、说书、说说而已、说死、说头儿、说文解字、说戏、说闲话、说咸道淡、说项、说笑、说一不二、说嘴、说嘴郎中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tuō  

〈词性:动〉

(1) 解脱 [free oneself]

舆说辐,夫妻反目。——《易·小畜》

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降,说履,开坐,修爵无数。——《荀子·乐论》

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公羊传·定公八年》

(2) 另见 shuō;shuì;yuè  

基本词义

说的拼音:

(1) 説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 shuì;shuō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fēn fèn   注音  ㄈㄣ ㄈㄣˋ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WVB  五笔98  WVR  仓颉  CSH  郑码  OYD  四角  8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0433  区位  2354  统一码  5206  笔顺  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分的拼音:fēn(ㄈㄣ)  

⒈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⒉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⒊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⒋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⒌ 辨别:区分。分析。

⒍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⒎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其他字义

分的拼音:fèn(ㄈㄣˋ)  

⒈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⒉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⒊ 料想:“自分已死久矣”。

⒋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统一码

分字UNICODE编码U+5206,10进制: 20998,UTF-32: 00005206,UTF-8: E5 88 86。

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份瓣紛

汉英互译

cent、centavo、centimo、chon、dispart、marking、minute、rappen

相关字词

合、总

造字法

会意:从八、从刀

English

divide; small unit of time et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分的拼音: fēn  

〈词性:动〉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divide;separate]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distinguish]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distribute;assign;allot]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part;leave]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assign]。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disperse]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halve]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mediate]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enter into]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词性变化

分的拼音: fēn  

〈词性:名〉

(1) 表示分数 [fraction]。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one tenth]。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Equinox]。如:春分;秋分

分的拼音: fēn  

〈词性:量〉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minute]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minute]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1/3 centimetre]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cent]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score](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分的拼音: fēn  

〈词性:副〉

(1) 分头;分别 [respectively;separately]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分的拼音: fēn  

〈词性:形〉

(1) 分出的(部分) [branch]。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disorderly]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  

常用词组

分贝、分崩离析、分辨、分辩、分别、分别、分别、分兵把守、分拨、分布、分餐、分册、分叉、分岔、分成、分词、分寸、分担、分档、分道扬镳、分店、分段、分队、分而治之、分发、分肥、分封、分赴、分割、分割包围、分隔、分工、分管、分行、分毫不差、分号、分号、分红、分洪、分化、分化、分会、分机、分级、分家、分角器、分节、分解、分界、分界、分界线、分斤掰两、分进合击、分居、分局、分开、分科、分类、分离、分理、分理处、分力、分列、分裂、分流、分馏、分路、分路、分门别类、分米、分泌、分娩、分秒、分秒必争、分明、分母、分派、分配、分批、分期、分期分批、分清、分区、分区、分权、分散、分色、分色镜头、分设、分身、分神、分时、分手、分数、分水岭、分水线、分说、分说、分送、分摊、分庭抗礼、分头、分头、分文不取、分析、分享、分销店、分晓、分校、分心、分星掰两、分忧、分赃、分争、分支、分至点、分装、分子、分子量、分子式、分组

基本词义

分的拼音: fèn  

〈词性: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component;part]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demarcation line]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component]。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duty,what is within one's duty]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principle]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status]。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natural endowments]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lot]。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mutual affection]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词性变化

分的拼音: fèn  

〈词性:动〉

(1) 甘愿;满意 [content]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anticipate]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fēn  

常用词组

分当、分量、分内、分外、分外、分子

  拼音  huà   注音  ㄏㄨㄚ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TDG  仓颉  IVHJR  郑码  SMI  四角  32764  结构  左右电码  6114  区位  2716  统一码  8BDD  笔顺  丶フ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话(話)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话。会话。对话。情话。话题。

⒉ 说,谈论:话别。话旧。话柄(话把儿,别人谈笑的资料)。茶话会。

统一码

话字UNICODE编码U+8BDD,10进制: 35805,UTF-32: 00008BDD,UTF-8: E8 AF 9D。

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話譮諙䛡

汉英互译

saying、word

造字法

形声:从讠、舌声

English

speech, talk, language; dia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话的拼音:

話、諙 huà  

〈词性:名〉

(1)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2) 同本义 [word;remark]

话,合会善言也。——《说文》

著之话言。——《左传·文公六年》

不知话言。——《左传·文公十八年》

告之话言。——《左传·襄公元年》

出话不然。——《诗·大雅·板》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心诚之话。——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话言(话语);话差(言语纠葛;争吵);话白儿(闲话);话布口袋(比喻一肚子的话)

(4) 话题 [subject (of talk)]。如:话碴(话题;话头);不在话下

(5) 话本;故事 [story]。如:话名(话本的题目)

(6) 授意表达的言词 [message]。如:传个话;留个话儿

词性变化

话的拼音:

huà  

〈词性:动〉

(1) 说;谈 [talk about;speak about]

话,言也。——《尔雅·释诂》

乃话民之弗率。——《书·盘庚》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 告诉 [tell;report]。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话的拼音:

huà  

<语气>

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常用词组

话把儿、话白、话本、话别、话柄、话不投机、话碴儿、话锋、话旧、话剧、话口儿、话里有话、话料,话料儿、话篓子、话题、话亭、话筒、话头、话匣子、话仙、话绪、话言话语、话音、话语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