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思

mángxiéméichù,déláiquánfèigōng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拼音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

注音ㄊㄚˋ ㄆㄛˋ ㄇㄤˊ ㄒ一ㄝˊ ㄇㄟˊ ㄇ一ˋ ㄔㄨˋ,ㄉㄜˊ ㄌㄞˊ ㄑㄨㄢˊ ㄅㄨˋ ㄈㄟˋ ㄍㄨㄥ ㄈㄨ

解释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感情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中性词。

近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英语find something accidentally after tracking miles in vain for i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ㄊㄚˋ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KHIJ  仓颉  RMEA  郑码  JIKK  四角  62169  结构  左右电码  6431  区位  4404  统一码  8E0F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丨フ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踏的拼音:tà(ㄊㄚˋ)  

⒈ 用脚踩:踏步。踏板。踏青(春天到郊外散步。亦称“踏春”)。踏雪。踏月。践踏。糟踏。脚踏实地。

⒉ 亲自到现场去:踏看。踏勘。踏查。踏访。

统一码

踏字UNICODE编码U+8E0F,10进制: 36367,UTF-32: 00008E0F,UTF-8: E8 B8 8F。

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蹋蹹

汉英互译

hoof、step、trea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足、沓声

English

step on, trample, tread on, wal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踏的拼音:   

〈词性:动〉

(1) 落下 [fall]。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hang]。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常用词组

踏实、踏踏实实

基本词义

踏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

(2) 同本义 [step on;tread]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beat time]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survey]。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take a step]。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swallow]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follow]。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tour and enjoy]。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kick]。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press down with the foot]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词性变化

踏的拼音:   

〈词性: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footstool]。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shoes]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常用词组

踏板、踏步、踏步不前、踏查、踏春、踏访、踏歌、踏勘、踏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青、踏雪、踏月

  拼音    注音  ㄆㄛ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DHCY  五笔98  DBY  仓颉  MRDHE  郑码  GXI  四角  14647  结构  左右电码  4275  区位  3838  统一码  7834  笔顺  一ノ丨フ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破的拼音:pò(ㄆㄛˋ)  

⒈ 碎,不完整:碗打破。破灭。破旧。破败。破落。破陋。破颜(转为笑容)。破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破。

⒉ 分裂:破裂。破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破土。

⒊ 使损坏:破坏。破损。

⒋ 超出:破例。破格。

⒌ 花费,耗费:破费。破财。破产。

⒍ 打败,打垮:破阵。破门。攻破。

⒎ 揭穿:破案。破译。破获。

统一码

破字UNICODE编码U+7834,10进制: 30772,UTF-32: 00007834,UTF-8: E7 A0 B4。

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k、breakable、broken、cleave、damaged、defeat、destroy、torn、worn-ou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石、皮声

English

break, ruin, destroy; r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破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2) 同本义 [burst;crack;break]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块(敲碎土块)

(4) 破坏;损坏 [destroy;damage]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疏:“谓破败。”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5) 又如:破折(破坏折断);破禁(破坏或违反禁令戒条);破盘(祭祀后吃祭奠的菜肴);破质(破坏质体;改变本质);破亲(破坏别人的婚姻);破击(破坏和袭击);破斗(破坏和战斗);破没(破损覆没)

(6) 破亡;衰败;毁灭 [ruin;decay]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7) 又如:破亡(破败灭亡);破凶(破其国,杀其身);破走(击破败走);破殄(破灭;消灭);破家(毁灭家庭;使国家破灭);破巢(破毁了的鸟巢);破残(毁坏;破损;破败残缺)

(8) 击溃;攻破 [defeat;capture]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破城(攻破城邑);破沮(因战败而丧失士气);破阵(击破敌阵);破屋(击穿房屋);破军(击破敌军);破却(击退);破逐(击破并驱逐);破陷(攻破;攻克);破坚摧刚(谓攻破摧毁强敌);破胜(击破战胜);破敌(击败敌军);破关(攻克险阻难关)

(10) 破除;解除 [get rid of;break with]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破邪(破除邪恶);破妄(破除妄念);破执(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破恶(破除邪恶);破惑(解惑;破除疑惑);破弃(破除;抛弃);破结(破除结念);破滞(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12) 违背;废弃 [violate;abandon]。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13) 花费;消耗 [spend;exhaust]。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14) 透;穿;揭穿 [penetrate;pierce]

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儿女英雄传》

(15) 又如:破云(穿透云层);破空(划破长空);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

(16) 剖析;分析解释 [analyze]。如:破二作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破解(分析;解释);破示(剖析昭示);破调(判析调侃);破合(剖析综合);破析(剖析)

(17) 剖开;冲开;分开[cut apart;divide]。如:破竹(剖开竹子。比喻顺利无阻);破眼(睁开眼睛);破理(剖开纹理。喻剖析事理);破浪(船冲开波浪前进)

(18) 绽开;开放 [crack]。如:破萼(破蕾);破蕾(花蕾绽开;开花);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破朵(谓花蕾初放)

(19) 放开;放大 [open;magnify]。如:破口(相骂);破言(破口骂人);破笑(放声大笑)

(20) 射中 [hit]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

(21) 如:破帖(射穿箭靶)

(22) 突破; 超出 [break through]。如:破分(破例;破格)

(23) 拼;豁出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如:破着(豁出);破死拉活(拼命);破死忘生(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一切)

(24) 改变;翻转 [change;turn]。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25) 化整为零,不再保持整数 [break up the whole into parts]。如:破钱(整钱折零钱);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6) 揭穿,使真相露出 [expose the truth of]。如:一语道破;说破

(27) 敲;打 [beat;hit]

刽子手左右服侍,军校在前,招旗在后,一起破锣,一起破鼓,出了钱塘门。——《岳飞传》

(28) 过,过去 [past]。如:破腊(残腊;岁末);破五(指农历正月初五);破午(中午);破老(年满六十岁,进入老年)

(29) 开始;进入 [begin;start]。如:破暝(傍晚);破题儿(开始;开头);破蒙(启蒙,教小孩子开始认字);破天亮(破晓);破白(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的荐举状);破春(入春);破夏(入夏);破秋(入秋);破冬(入冬)

(30) 助词。了

怎生出的这恶气?我则题破这庙宇,便是我生之愿。——元· 马致远《荐福碑》

词性变化

破的拼音:   

〈词性:形〉

(1) 尽;遍 [all]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

(2) 碎裂;不完整 [broken;worn-out;damage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破不剌(破烂不堪);破丢不答(破破烂烂);破句(不完整的句子);破陆续(破破烂烂);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破设设(破杀杀。破破烂烂);破家破伙(破烂家当);破零二落(破烂零散)

(4) 散乱;分散 [in disorder]。如:破零三乱(零碎散乱貌)

(5) 糟;劣 [with low quality]。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6) 不吉利 [unlucky]。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常用词组

破案、破败、破敝、破壁、破冰、破冰船、破财、破产、破钞、破除、破胆、破胆寒心、破的、破读、破费、破釜沉舟、破格、破工夫、破罐子破摔、破耗、破坏、破毁、破获、破击、破季度、破记录、破家、破解、破戒、破镜、破镜重圆、破旧、破旧立新、破句、破口,破口儿、破口大骂、破烂、破烂、破烂货、破浪、破例、破脸、破裂、破陋、破露、破落、破落户、破门、破门而入、破谜儿、破灭、破片、破伤风、破身、破声、破说、破碎、破损、破题、破题儿第一遭、破体字、破涕为笑、破天荒、破土、破瓦寒窑、破碗破摔、破亡、破相、破晓、破鞋、破颜、破译、破约、破绽、破绽百出、破折号、破竹建瓴、破竹之势

  拼音  máng   注音  ㄇㄤ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YNB  仓颉  TYV  郑码  ESH  四角  44710  结构  上下电码  5345  区位  3502  统一码  8292  笔顺  一丨丨丶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芒的拼音:máng(ㄇㄤˊ)  

⒈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⒉ 像芒的东西:光芒。

⒊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统一码

芒字UNICODE编码U+8292,10进制: 33426,UTF-32: 00008292,UTF-8: E8 8A 92。

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笀杧䅒

汉英互译

arista、awn

造字法

形声:从艹、亡声

English

Miscanthus sinens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芒的拼音: m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2) 同本义 [awn]

芒,草耑也。——《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

种之芒种。——《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

芒之为言萌也。——《白虎通·五行》

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潘岳《射雉赋》

(3) 又如:芒茅(茅草的一种);芒履(芒屣,芒屦,芒鞋);芒鞋(用芒茎外皮编成的鞋。亦泛指草鞋);芒刺(草木茎叶和果谷上的小刺。比喻使人极度不安的感觉);芒角(植物的尖叶)

(4) 一种多年生大草本植物 [Chinese silvergrass],秋天开花,黄褐色。如:芒草(又名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

(5) 光芒 [ray]

扬芒熛而绛天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6) 又如:芒炎(星星的光芒);芒彩(光彩;光芒)

(7) 通“铓”。毫末;锋刃 [blade]

芒刀不顿。——《汉书·贾谊传》

莫不衄锐挫芒。——左思《吴都赋》

(8) 又如:芒锷(锋芒。比喻人的锐气);芒刃(刀剑锐利处。俗称刀尖、刀口)

词性变化

芒的拼音: máng  

〈词性:形〉

(1) 广大;众多 [vast;numerous]

芒芒其稼。——束晳《补亡诗·华黍》

(2) 又如:芒芒(通茫茫。广大辽远的样子;形容众多);芒洋(也作茫洋。浩翰无边际的样子);芒荒(大荒。辽阔的荒野)

(3) 通“茫”。模糊不清 [dim]

目芒然无见。——《庄子·盗跖》

(4) 又如:芒昧(混沌不明的样子);芒芠(混沌的样子);芒然(茫然);芒然自失(茫然自失)

常用词组

芒刺在背、芒果、芒硝、芒种

  拼音  xié   注音  ㄒ一ㄝˊ   
部首  革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AFFF  仓颉  TJGG  郑码  EEBB  四角  44514  结构  左右电码  7256  区位  4812  统一码  978B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丨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鞋的拼音:xié(ㄒ一ㄝˊ)  

⒈ 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皮鞋。鞋袜。鞋帮。鞋面。鞋底。鞋油。鞋匠。

统一码

鞋字UNICODE编码U+978B,10进制: 38795,UTF-32: 0000978B,UTF-8: E9 9E 8B。

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oes

造字法

形声:从革、圭声

English

shoes, footwear in gener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鞋的拼音:

xié  

〈词性:名〉

(1) (形声。从革,圭声。皮革鞋的材料。“圭、鞋”古音相近。本义:鞋子) 同本义 [shoes]

鞵,生革醍也。——《说文》。字亦作鞋

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说郛》引 唐· 留存《事始·鞋》

(2) 又如:鞋扇(鞋面);鞋脚(小妾第一次拜见长妻时所敬赠的见面礼:亲手做的针线活;也指鞋袜);鞋脚钱(跑腿钱);雨鞋;皮鞋;布鞋;鞋鞢(造鞋时所用的木制鞋型)

常用词组

鞋拔、鞋帮、鞋带、鞋底、鞋跟、鞋后跟、鞋匠、鞋口、鞋扣、鞋里、鞋脸、鞋面、鞋楦、鞋样、鞋油、鞋子

  拼音  méi mò   注音  ㄇㄟˊ ㄇㄛˋ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IMCY  五笔98  IWCY  仓颉  EHNE  郑码  VQX  四角  37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093  区位  3527  统一码  6CA1  笔顺  丶丶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没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

⒉ 不曾,未:没有来过。

⒊ 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其他字义

没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

⒉ 隐藏,消失:埋没。没落。

⒊ 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

⒋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

⒌ 终,尽:没世。没齿不忘。

⒍ 同“殁”。

统一码

没字UNICODE编码U+6CA1,10进制: 27809,UTF-32: 00006CA1,UTF-8: E6 B2 A1。

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殁圽沒

汉英互译

absence、confiscate、disappear、no、overflow、sink、there is a lack of、wanting、without

相关字词

出、有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ot, have not, none; drown, sin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动〉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be without;have not;there isn't]

恐怕没来由走去撞在乱兵之手,死了也没说处。——《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没谱(没有标准);没根蒂(没有根据);没脚手(没有雨具);没个了局(没有了结;没完没了);没个道理(没有办法);没仁没义(没有一点情义);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没有内患,引不来外敌);没事(无端;无缘无故);没对(无敌;无与匹敌);没来历(无缘由);没空生有(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3) 不及;不到 [not as good as;inferior to]。如:哥哥没弟弟胖;他回家没两天又走了

词性变化

没的拼音: méi  

〈词性:副〉

(1) 没有,不曾,未 [not,no]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对过去的行为、动作或状态的否定。如:没大(没有怎么);没巧不成话(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没走完的路;没等你请,我自个来了;天还没亮,我们就上路了

(3) 用在选择问句末,代表选择问句的否定方面。如:你吃饭没?这本书你看完没?

(4) 另见   

常用词组

没边儿、没出息、没词儿、没多少、没法儿、没关系、没关系、没好气,没好气儿、没劲,没劲儿、没救、没空儿、没来由、没脸、没脸没皮、没门儿、没命、没命、没命、没皮没脸、没谱儿、没趣、没日没夜、没上没下、没深没浅、没什么、没事儿、没头没脸、没完没了、没味、没戏、没心没肺、没羞、没意思、没影儿、没用、没有、没有说的、没辙、没治

基本词义

没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submerge;drown]

没,沉也。——《说文》

其子没于渊。——《庄子·列御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

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大宗师》

或浮或没。——《世说新语·自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不没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没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沉没(没入水中);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没胫(没过脚胫);没不煞(方言。沉没不了);没溺(沉没);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淹没冲荡);没石(暗礁)

(4) 潜游水中 [dive]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庄子·达生》

南方多没人。——苏轼《日喻》

(5) 又如:没人(熟知水性能潜水的人);没水(潜水);没头蹲(扎猛子,以头朝下钻入水中)

(6) 消失,不见;隐没 [disappear]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马中锡《中山狼传》

未闻刃没而利存。——范缜《神灭论》

(7) 覆灭;败亡 [destroy]

遂没其军。——《史记》

(8) 沉迷。糊涂 [indulge in]。如:没没(沉迷不醒);没汩(糊涂,不明事理)

(9) 没收 [confiscate]

财产没官。——《三国志》

(10) 又如:没官(没收入官);没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没有(犹没收)

(11) 通“殁”。死 [die]

庖牺氏没。——《易·系辞下》

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墨子·明鬼下》

圣王已没。——《荀子·正论》

以没其身。——《国语·晋语》

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孝公既没。—— 汉· 贾谊《过秦论》

(12) 又如:没化(死亡);没世(终身;一辈子);没地(人死埋葬于地下);没命(舍命。丧身,死亡);没陈(阵亡);没寿(谓死)

(13) 沦没,落入 [fall]

侯没胡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14) 隐没 [conceal;hide under cover]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周密《观潮》

(15) 又如:出没(出现和隐藏);没矢(谓箭射进石头后隐没不见)

词性变化

没的拼音: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 [not]。如:没来;没说;没揣(不意,出人意料)

(2) 决不,丝毫不 [never]。如:没想到

没的拼音:   

〈词性:形〉

(1) 〈词性:方〉∶满 [full]

一面没口应承道…。——《林家铺子》

(2) 又如:没口(没口子。满口);一朵乌云盖没天

(3) 尽;终 [all]。如:没世(终身,永远);没代(世代;永远);没身(终身);没后(末后,最后);没振(终兴,一直振兴);没齿(终身)

(4) 另见 méi  

常用词组

没齿、没齿不忘、没落、没落、没奈何、没入、没收、没药

  拼音    注音  ㄇ一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EMQB  仓颉  BBHU  郑码  PVLR  四角  20212  结构  上下电码  6017  区位  3557  统一码  89C5  笔顺  ノ丶丶ノ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觅(覓)的拼音:mì(ㄇ一ˋ)  

⒈ 找,寻求:觅食。觅取。寻觅。搜觅。

⒉ 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统一码

觅字UNICODE编码U+89C5,10进制: 35269,UTF-32: 000089C5,UTF-8: E8 A7 85。

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觅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覓覔

汉英互译

look for

相关字词

寻、找

造字法

会意:从爪、从见

English

seek; sear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觅的拼音:

覓、覔   

〈词性:动〉

(1) (会意。从爪,从见。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2) 同本义 [seek;look for]

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晋书·武帝纪》

自行搜觅。——《聊斋志异·促织》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觅汉(雇工);觅举(士人到处请托人,求人荐举);觅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觅食(寻找食物);觅死(求死,寻死);觅取(求取);觅活(求活命);觅婚(求婚)

(4) 偷窃 [steal]

我觅得禁魂张员外的一包儿细软,我将归客店里去,安在头边,枕着头。你觅着我的时,你便去上 东京。——《喻世明言》

(5) 雇 [hire;employ]。如:觅车子(雇车子);觅轿(雇轿子)

常用词组

觅取、觅食

  拼音  chǔ chù   注音  ㄔㄨˇ ㄔㄨˋ   繁体    
部首  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THI  仓颉  HEO  郑码  RSID  四角  23400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5710  区位  2006  统一码  5904  笔顺  ノフ丶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处(處)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居住:穴居野处。

⒉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⒊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⒋ 决定,决断:处理。

⒌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⒍ 止,隐退:处暑。

其他字义

处(處)的拼音:chù(ㄔㄨˋ)  

⒈ 地方:处处。处所。

⒉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⒊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统一码

处字UNICODE编码U+5904,10进制: 22788,UTF-32: 00005904,UTF-8: E5 A4 84。

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処處䖏

汉英互译

deal with、get along with、locate、departmentalism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处的拼音:

處、処 ch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   )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   )”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2) 同本义 [stop]

処,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系辞上》

处者处。——《礼记·射义》。注:“犹留也。”

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国语·楚语》。注:“止也。”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

(3) 居住;生活 [dwell]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靁》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淖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释文:“在室女也。”按,凡士或女未用皆称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穴居野处;处妇(居家的妇女);处处(居其所当居的地方);处势(居于有权势的高位);处逸(生活在安逸之中);处安思危(居安思危)

(5) 居家不仕,隐居 [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处士横议。——《孟子》

处人以誉尊。——《淮南子·主术》。谓有道艺在家隐居不仕者。

(6) 又如:处人(居家不出之人;隐士);处家(居家;在家里)

(7) 惩罚 [punish]

议罪处罚。——《汉书·师丹传》

(8) 又如:处制(处罚);处斩(执行斩决)

(9) 治理;办理 [manage]

德以处事。——《左传·文公十八年》

(10) 又如:处制(处理;办理);处断(处理决断);处方(给病人开药方)

(11) 决断;定夺 [judge]

臣愚不能处也。——《汉书·谷永传》。注:“断决也。”

(12) 又如:处正(犹裁决);处变(处置事变)

(13) 主持;执掌[take charge of;preside over]。如:处位(居位);处势(所处的地位);处馆(在私塾中教书;做私熟先生);处实(务实)

(14) 对待 [treat]

何以处我?——《礼记·檀弓下》

(15) 又如:处待(处置;对待);处物(对待人和事物)

(16) 相交,交往 [get along;have social intercourses with]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7) 又如:处不来;处常(长远相处);处交(结交,社交)

词性变化

处的拼音:

chǔ  

〈词性:形〉

(1) 定,常 [steady]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常用词组

处罚、处方、处分、处境、处决、处理、处女、处世、处暑、处死、处心积虑、处刑、处于、处之泰然、处置

基本词义

处的拼音:

處、処 chù  

〈词性: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location;place]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part;point]。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department;section]。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 chǔ  

常用词组

处处、处所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