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o tiào rú léi
注音ㄅㄠˋ ㄊ一ㄠˋ ㄖㄨˊ ㄌㄟˊ
解释指盛怒的样子。
出处《何典》第十回:“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人的情绪。
感情爆跳如雷是中性词。
繁体爆跳如靁
近义暴跳如雷
俄语рвать и метáт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爆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猛然炸裂并发出响声:爆豆。爆花。爆竹。爆炸。爆破。爆裂。
⒉ 出人意料地出现或发生:爆发。爆满。爆冷门。
⒊ 烹调方法,快速油烹:爆鸡丁。
⒋ 鼓出来:眼睛爆出。
爆字UNICODE编码U+7206,10进制: 29190,UTF-32: 00007206,UTF-8: E7 88 86。
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㬥瀑
burst、explode、quick-fry
形声:从火、暴声
crackle, pop, burst, explode
详细解释◎ 爆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暴声。本义:炸裂发声)
(2) 同本义 [explode;burst;erupt]
爆,灼也。——《说文》
火爆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车胎爆了;爆烈(猛烈爆炸);爆响(突然而猛裂地发出声响)
(4) 燃着 [burn;sparkle off;set ablaze]
湿薪未爆先烟。——宋· 范成大《苦雨》
(5) 把食物放进沸油锅里炸 [quick-fry]。如:爆肚片;爆双脆
(6) 突出来;鼓起 [protrude;bulge;swell]
满额爆出了青筋。——茅盾《子夜》
◎ 爆的拼音: bào
<象>
火烧物声 [burst]
叵堪朋娄多,沸耳作惊爆。——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
爆肚儿、爆发、爆发性、爆花,爆花儿、爆冷门,爆冷门儿、爆裂、爆满、爆米花、爆鸣、爆破、爆破手、爆燃、爆玉米花、爆炸、爆炸性新闻、爆震、爆竹
跳的拼音:tiào(ㄊ一ㄠˋ)
⒈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⒉ 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⒊ 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跳的拼音:táo(ㄊㄠˊ)
⒈ 古同“逃”。
跳字UNICODE编码U+8DF3,10进制: 36339,UTF-32: 00008DF3,UTF-8: E8 B7 B3。
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䂽䟭逃趒
jump、leap、bounce、skip、tread
形声:从足、兆声
jump, leap, vault, bounce; dance
详细解释◎ 跳的拼音: t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2) 同本义 [jump;leap;spring]
跳,…一曰跃也。——《说文》
特跳此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狂生跳掷叫号
(3)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又如:跳蹋(由生气或着急而顿足);跳索(杂技中的一种绳技);跳鳞(跳出水面的鱼);跳踯(上下跳跃)
(5) 越过障碍 [skip over]。
(6) 如:跳墙;跳过篱笆;跳读(跳越章节读书);跳墙蓦圈(指偷盗的行为);跳门限(另换门庭);跳河(越过河;投河)
(7) 内动;一起一伏地跳 [move up and down;beat;twitch]。
(8) 如:心跳;眼皮跳;跳跃(跳动);跳踉(跳跃;跳动);跳峦(喻指起伏的山峦);跳萧(扑腾,跳动)
(9) 上冒;冒出 [emerge;send up]。
(10) 如:跳显(显露;显示);跳浪(冲动,激动);跳蹙(形容水势汹涌奔腾);跳波(翻腾的波浪);跳沫(飞沫);跳花(溅起来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头)
(11) 通“逃”。逃走 [flee]
汉王跳。——《史记·高祖纪》
(12) 又如:跳驱(疾速奔驰);跳追(疾速追逐);跳攻(快速奔袭)
跳班、跳板、跳变、跳槽、跳动、跳房子、跳高、跳行、跳火坑、跳级、跳井、跳坑、跳栏、跳踉、跳梁小丑、跳马、跳皮筋、跳伞、跳伞塔、跳伞员、跳神、跳升、跳绳、跳水、跳水池、跳台、跳腾、跳舞、跳箱、跳远、跳跃、跳越、跳蚤、跳闸、跳子
如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⒉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⒊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⒋ 到,往:如厕。
⒌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⒍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⒎ 与,和:“公如大夫入”。
⒏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⒐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⒑ 表示举例:例如。
⒒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⒓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⒔ 姓。
如字UNICODE编码U+5982,10进制: 22914,UTF-32: 00005982,UTF-8: E5 A6 82。
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ording to、as、as if、for instance、like、such as
会意:从女、从口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详细解释◎ 如的拼音: r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 如的拼音: rú
〈词性:介〉
(1) 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 如的拼音: rú
<连>
(1) 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and]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or]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but]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then]。如:如许;如是
◎ 如的拼音: rú
〈词性:助〉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如臂使指、如常、如潮涌至、如出一辙、如初、如此、如此而已、如此这般、如次、如弟、如堕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法、如法炮制、如风过耳、如故、如果、如何、如虎添翼、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画、如火如荼、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如箭在弦、如胶似漆、如今、如旧、如君、如来佛、如狼似虎、如雷贯耳、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芒在背、如梦初醒、如鸟兽散、如期、如其、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中天、如入无人之境、如若、如丧考妣、如上、如实、如使、如是、如释重负、如数家珍、如数、如汤沃雪、如同、如晤、如下、如心、如兄如弟、如许、如一、如仪、如蚁附膻、如意、如意算盘、如饮醍醐、如蝇逐臭、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鱼离水、如愿、如愿以偿、如醉如痴、如坐针毡
雷的拼音:léi(ㄌㄟˊ)
⒈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雷电。雷鸣。雷动。雷雨。雷霆。雷厉风行。
⒉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雷。鱼雷。布雷。扫雷。雷管。
⒊ 〔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雷雷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⒋ 姓。
雷字UNICODE编码U+96F7,10进制: 38647,UTF-32: 000096F7,UTF-8: E9 9B B7。
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擂㗊䨓畾靁
mine、thunder
会意:从雨、从田
thunder
详细解释◎ 雷的拼音:
靁 l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2) 同本义 [thunder]
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说文》
阴阳合为雷。——《春秋·玄命苞》
雷者,阴中之阳也。——《白虎通》
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礼记·月令》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易·说卦》
阴阳相薄为雷。——《淮南子·坠形》
天下应之如雷霆。——《荀子·儒效》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诗·大雅·常武》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杨万里《檄风伯》
(3) 又如:雷火(因雷击所起的火);雷光(闪电的光茫);雷吼(形容响声大如雷鸣);雷气(雄壮的气概);雷奋(如雷霆的振动);雷干(气候天气苦热);雷谤(比喻猛烈毁谤);雷驰(形容快如雷电闪击);雷腾云奔(如雷电风云般的奔腾)
(4) 剧响,巨大声响 [roll of thunder]。
雷霆乍起——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 [mine]。如:地雷、水雷、鱼雷
(6) 通“罍”。古酒器名 [wine vessel]
君于是造立礼器…雷、洗、觞、觚。——《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7) 姓
◎ 雷的拼音: léi
〈词性:动〉
(1) 打雷 [produce thunder]
故雷则掩耳。——《吕氏春秋·贵生》
无冬雷,地冬霆。——《管子·七臣七主》
(2) 通“擂”,敲击 [knock]
雷鼓大震。——《资治通鉴》
雷暴、雷池、雷达、雷达站、雷打不动、雷大雨小、雷电、雷电交加、雷动、雷锋、雷公、雷管、雷害、雷击、雷厉风行、雷米封、雷鸣、雷霆、雷霆万钧、雷同、雷雨、雷阵雨、雷州半岛
◎ 雷的拼音: lèi
〈词性:动〉
(1) 敲击。通“擂” [strike]。如:官家出游雷大鼓
(2) 另见 lé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