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ǎn pǔ guī zhēn
注音ㄈㄢˇ ㄆㄨˇ ㄍㄨㄟ ㄓㄣ
解释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例子当代青年喜欢把自己弄成奇特的样子,孰不知其返朴归真自然的形态才是美丽的。
正音“朴”,不能读作“piáo”、“pō”。
辨形“返”,不能写作“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
感情返朴归真是中性词。
繁体返朴歸真
近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英语return to nature
动物生肖牛,虎,蛇
返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回,归:往返。返航。返工。返青(某些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转绿并恢复生长)。返销。返修。返还(huán )。流连忘返。
返字UNICODE编码U+8FD4,10进制: 36820,UTF-32: 00008FD4,UTF-8: E8 BF 94。
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反
return
往
形声:从辶、反声
return, revert to, restore
详细解释◎ 返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本义:回归,返回)
(2) 同本义 [return;go back]
返,还也。——《说文》
返,归也。——《广雅》
祖伊返。——《书·西伯勘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返字本作“反”
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而反其侵地。——《国语·齐语》
(3) 又如:返命(办完事情后,回来复命);返书(回信);返棹(船只返回)
(4) 归还 [return]
其子长而返其璧。——《吕氏春秋·观表》
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搜神记》
(5) 又如:返璧(送还别人馈赠的礼品);返金(退钱,还钱)
(6) 更换 [change]
返瑟而弦。——《吕氏春秋·慎人》
(7) 又如:返瑟而弦(换瑟而弹奏);返嘴(反口,改口);返易(倒换,掉换)
(8) 通“反”。违反 [violate]。如:返倒(违逆,抗拒)
返本还源、返潮、返工、返还、返航、返回、返老还童、返里、返青、返销、返祖现象
朴(樸)的拼音:pǔ(ㄆㄨˇ)
⒈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朴的拼音:pò(ㄆㄛˋ)
⒈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朴的拼音:pō(ㄆㄛ)
⒈ 〔朴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朴的拼音:piáo(ㄆ一ㄠˊ)
⒈ 姓。
朴字UNICODE编码U+6734,10进制: 26420,UTF-32: 00006734,UTF-8: E6 9C B4。
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樸檏
plain、simple
形声:从木、卜声
simple, unadorned; sincere; surname; a tree
详细解释◎ 朴的拼音: Piáo
〈词性:名〉
(1) 姓(明代有朴素)
(2) 另见 pō;pò;pǔ
◎ 朴的拼音: pō
另见 piáo;pò;pǔ
朴刀
◎ 朴的拼音: pò
〈词性:名〉
(1)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 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2) 树木的皮,木皮 [bark]。如:厚朴
(3)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hackberry]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4) 大木材 [big timber]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楚辞·屈原·九章》
(5) 没有晾干的鼠肉 [rat's meat]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朴。——《战国策·秦策三》
◎ 朴的拼音: pò
〈词性:形〉
(1) 质朴。通“樸” [simple]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胠箧》
(2) 壮大 [big;stout;sturdy]。如:朴牛(大牛;公牛);朴忠(质朴忠实);朴厚(朴实忠厚);朴茂(朴实优秀)
(3) 另见 piáo;pō;pǔ
朴硝
◎ 朴的拼音:
樸 pǔ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2) 同本义 [timber]
朴,木素也。——《说文》
既勤朴斫。——《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
朴散则为器。——《老子》
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论衡·量知》
(3) 本质;本性 [nature]
尚素朴。——张衡《东京赋》。注:“质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4) 货物的成本 [cost]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商君书·垦令》
◎ 朴的拼音:
樸 pǔ
〈词性:动〉
(1) 砍伐整理 [fell]
朴桷不斫。——《淮南子·精神》。注:“采也。”
(2) 又如:朴斫(砍斫,削治)
(3) 通“扑”。击,打 [beat;strike]
举筑朴秦皇帝。——《史记·刺客列传》
…水衡阎奉朴击卖请。——《史记·酷吏列传》
◎ 朴的拼音:
樸 pǔ
〈词性:形〉
(1) 淳朴;朴实 [simple;natural;plain]
敦兮其若朴。——《老子》
浇淳散朴。——《汉书·黄霸传》
民敦而俗朴。——《孔子家语·王言》
(2) 又如: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质朴(朴实;不矫饰);诚朴(诚恳朴实);俭朴(俭省朴素);朴秀(朴实而秀美);朴质(朴素纯真);朴讷(朴实而口才不好);朴散(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朴愚(质朴愚拙);朴鄙(质朴鄙野);朴涩(质朴迟钝);朴辞(质朴而不文饰之辞);朴赡(质朴而丰富);朴木(质朴厚重);朴索(质朴无华);朴野(质朴无华)
(3) 另见 piáo;pō;pò
朴厚、朴陋、朴茂、朴讷、朴实、朴实无华、朴素、朴学、朴雅、朴直、朴质、朴拙
归(歸)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⒉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⒊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⒋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⒌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⒍ 结局:归宿(sù )。
⒎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⒏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⒐ 自首。
归字UNICODE编码U+5F52,10进制: 24402,UTF-32: 00005F52,UTF-8: E5 BD 92。
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歸帰㱕䢜
go back to、return、turn over to
原为形声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详细解释◎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of a woman) get 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go back;return]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 )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return sth. to;give sth. back to;restore sth. to]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resign]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pass away]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surrender]。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put togethe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tend]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settle accounts]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 )。饷,赠送 [give as a gift]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digit divisor]。如:九归
◎ 归的拼音:
歸 guī
〈词性:形〉
羞惭 [ashamed;abashed]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归案、归并、归程、归除、归档、归队、归服、归附、归根、归根结蒂、归公、归国、归航、归化、归还、归回、归结、归结、归咎于、归口、归来、归类、归理、归里包堆、归拢、归路、归谬法、归纳、归纳、归宁、归期、归齐、归侨、归去、归趣、归人、归山、归属、归顺、归思、归宿、归天、归田、归途、归西、归降、归向、归心、归心如箭、归省、归依、归依、归因于、归隐、归于、归葬、归赵、归着、归真返璞、归整、归置、归终、归舟、归总、归罪
◎ 归的拼音:
歸 kuì
〈词性:动〉
(1) 通“馈”。赠送 [present]。如:归示(赠送嘉示);归赈(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
(2) 惭愧 [feel ashamed]。如:归色(愧色)
(3) 另见 guī
真的拼音:zhēn(ㄓㄣ)
⒈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⒉ 确实,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⒊ 清楚,显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⒋ 本性,本原:纯真。天真。
⒌ 人的肖像:传(chuán )真。写真。
⒍ 汉字的楷书:真字。真书。真草隶篆。
⒎ 姓。
真字UNICODE编码U+771F,10进制: 30495,UTF-32: 0000771F,UTF-8: E7 9C 9F。
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眞
clearly、indeed、really、verily
实、伪、假
会意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详细解释◎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 ),从目,从乚( yǐn ),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the Immortal (in Taoism)]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natural property]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body]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portrait]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regular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Zhen prefecture]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形〉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real;true]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true;real;genuine]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right]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pure]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proper]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absolute;sincerity]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clearly;unmistakably]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副〉
(1) 实在;的确 [really;truly;indeed]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真才实学、真诚、真谛、真分数、真格、真个、真怪、真迹、真际、真金不怕火来烧、真金不怕火炼、真菌、真空、真空泵、真空管、真理、真亮、真面目、真命、真皮、真切、真情、真情实意、真确、真人、真人真事、真容、真善美、真身、真实、真实感、真是、真事、真释、真书、真数、真率、真髓、真伪莫辨、真相大白、真心、真心实意、真性、真言、真意、真真、真正、真知、真知灼见、真挚、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