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宏儒硕学的意思

hóngshuòxué

宏儒硕学



拼音hóng rú shuò xué

注音ㄏㄨㄥ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解释指学问渊博的人。

出处

例子像孙老先生那样宏儒硕学的人,在学术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已退休了。

繁体宏儒碩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óng   注音  ㄏㄨㄥˊ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PDCU  仓颉  JKI  郑码  WDGZ  四角  3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1347  区位  2674  统一码  5B8F  笔顺  丶丶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宏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广大,博大:宏大。宏伟。宏图。宏愿。宏论。宏丽。宏亮。宏观。宽宏。

⒉ 姓。

统一码

宏字UNICODE编码U+5B8F,10进制: 23439,UTF-32: 00005B8F,UTF-8: E5 AE 8F。

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䆖厷吰宖

汉英互译

great、grand、magnificent、macro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wide, spacious, great,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宏的拼音: 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厷( gōng  )声。本义:屋子宽大而深)

(2) 同本义 [spacious]

宏,屋深响也。——《说文》。段玉裁注:“屋深也。各本深下衍响字,此因下文‘屋响’而误,今依《韵会》、《集韵》、《类篇》正。…屋深者,其内深广也。”

宏我邦我家。——《毛公鼎》

宏,按:深大之屋凡声如有应响。——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大;宏大 [grand;great]

宏,大也。——《尔雅·释诂》

若保宏父。——《书·酒诰》

举其宏纲。——《书·序》

其器宏以弇。——《吕氏春秋·孟冬》

(4) 又如:宏才(大才);宏硕(大儒硕学。指有学问的人);宏纲(大纲);宏宏(广大的样子)

(5) 宏伟 [magnificent]。如:宏构(宏伟的建筑);宏整(宏伟整齐;宏伟严谨);宏盛(宏伟美盛);宏规(宏伟的规模)

(6) 博大 [extensive]。如:宏达(才智广达博通);宏洽(博洽);宏通(博大通彻);宏贯(博大贯通)

(7) 广泛 [wide]。如:宏扬(广泛宣扬);宏溥(普遍,遍及);宏敷(广布);宏览(广泛浏览)

(8) 远大,深远 [long-range;profound and lasting]。如:宏规(远大的规划;深远的谋略);宏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词性变化

宏的拼音: hóng  

〈词性:动〉

(1) 扩大;光大 [glorify]

宏兹九德。——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宏大;宏肆(谓发扬光大)

常用词组

宏辩、宏博、宏达、宏大、宏富、宏观、宏阔、宏朗、宏亮、宏论、宏儒、宏赡、宏图、宏伟、宏愿、宏旨

  拼音    注音  ㄖ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FDJ  仓颉  OMBB  郑码  NFGL  四角  21227  结构  左右电码  0320  区位  4069  统一码  5112  笔顺  ノ丨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儒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⒊ 古同“懦”,懦弱。

统一码

儒字UNICODE编码U+5112,10进制: 20754,UTF-32: 00005112,UTF-8: E5 84 92。

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㐵偄

造字法

形声:从亻、需声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儒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3) 又如:儒师;儒仙

(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Confucianism]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

(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Confucianist]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

(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scholar]

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词性变化

儒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懦”。懦弱 [cowardly]

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

(3) 愚昧无知的 [ignorant]

儒,愚也。——《广雅》

(4) 通“濡”。缓慢 [slow]

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

(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常用词组

儒家、儒家经书、儒将、儒教、儒林、儒生、儒士、儒术、儒雅、儒雅风流、儒医

  拼音  shuò shí   注音  ㄕㄨㄛˋ ㄕˊ   繁体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DDMY  仓颉  MRMBO  郑码  GGO  四角  11682  结构  左右电码  4311  区位  4322  统一码  7855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硕(碩)的拼音:shuò(ㄕㄨㄛˋ)  

⒈ 〔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⒉ 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其他字义

硕(碩)的拼音:shí(ㄕˊ)  

⒈ 古同“石”,形容坚固。

统一码

硕字UNICODE编码U+7855,10进制: 30805,UTF-32: 00007855,UTF-8: E7 A1 95。

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rge

造字法

形声:从页、石声

English

great, eminent; large, bi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硕的拼音:

shuò  

〈词性:形〉

(1) (形声。从页( xié  ),石声。页,头。本义:头大)

(2) 同本义 [big-headed]

硕,头大也。——《说文》

(3) 引申为大 [big]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硕果不食。——《易·剥》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诗·唐风·椒聊》

(4) 又如:壮硕;肥硕;硕德(大德);硕见(高见);硕大;硕画;硕望;硕量;硕谋(远大的谋略);硕虑(深远的思虑)

(5) 通“石”。比喻坚固 [solid]

孤与将军,恩如骨肉…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6) 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 [erudite;broad and profound]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南史·顾越传》

(7) 又如:硕老(年高望重的博学之士);硕彦(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名流);硕隽(学识渊博、俊拔出众的人才)

常用词组

硕大无朋、硕果、硕果仅存、硕丽、硕士、硕学、硕壮

  拼音  xué   注音  ㄒㄩㄝˊ   繁体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PBF  仓颉  FBND  郑码  VDWY  四角  9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31  区位  4907  统一码  5B66  笔顺  丶丶ノ丶フ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学(學)的拼音:xué(ㄒㄩㄝˊ)  

⒈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⒉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⒊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⒋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统一码

学字UNICODE编码U+5B66,10进制: 23398,UTF-32: 00005B66,UTF-8: E5 AD A6。

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學斈

汉英互译

study、lear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学的拼音:

壆、斈 xué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儿]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speak]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give lectures]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学的拼音:

xué  

〈词性:名〉

(1) 学校 [school]。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learning]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常用词组

学报、学步、学步邯郸、学部、学潮、学程、学而不厌、学阀、学房、学费、学分、学风、学府、学工、学好、学会、学会、学籍、学监、学界、学究、学科、学理、学力、学历、学龄、学名、学年、学派、学期、学舌、学生、学识、学时、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田、学童、学徒、学位、学问、学习、学校、学业、学以致用、学艺、学艺、学员、学院、学长、学制、学子

宏儒硕学: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