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诘屈聱牙的意思

áo

诘屈聱牙



拼音jí qū áo yá

注音ㄐ一ˊ ㄑㄨ ㄠˊ 一ㄚˊ

解释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例子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诘屈聱牙的古语了。(朱自清《尚书第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章与说话。

感情诘屈聱牙是贬义词。

繁体詰屈聱牙

近义诘曲聱牙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é jí   注音  ㄐ一ㄝˊ ㄐ一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FKG  仓颉  IVGR  郑码  SBJ  四角  34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113  区位  5821  统一码  8BD8  笔顺  丶フ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诘(詰)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追问:反诘。盘诘。诘究。

⒉ 谴责,问罪:诘责。诘让。诘难(nàn  )。

⒊ 〔诘朝(zhāo  )〕早晨,亦指次日早晨。

其他字义

诘(詰)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诘屈〕曲折。亦作“佶屈”。

⒉ 〔诘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统一码

诘字UNICODE编码U+8BD8,10进制: 35800,UTF-32: 00008BD8,UTF-8: E8 AF 98。

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诘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sely question、interrogate

English

question, interrog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诘的拼音:

jié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吉声。本义:询问,追问)

(2) 同本义 [question;interrogate;cross-examine;call sb. to account]

诘,问也。——《说文》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周礼·大宰》

毅诘之曰。—— 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终不敢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反诘(反问);究诘(追问究竟);诘询(追问,询问);诘辩(刨根问底)

(4) 责备;质问 [blame;interrogate]

诘,责也。——《广雅》

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

(5) 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6) 查究;究办 [investigate and ascertain;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诘诈(查究奸诈之事);诘诛(问罪并惩罚);诘盗(究办强盗);诘禁(按禁令查办)

(8) 整治 [renovate;repair]

制军诘禁。——《周礼·大司马》。注:“犹穷治也。”

子盍诘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9) 又如:诘戎治兵(整治军事);诘武(治兵);诘兵(整治兵器)

词性变化

诘的拼音:

jié  

〈词性:名〉

(1) 明[天];翌[日] [next]

诘,《小尔雅》:“诘朝,旦明也。”——清· 王玉树《说文拈字》

(2) 又如:诘旦(明天早晨);诘晨(明朝,明晨)

  拼音    注音  ㄑㄨ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NBMK  仓颉  SUU  郑码  XMZZ  四角  7727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48  区位  3992  统一码  5C48  笔顺  フ一ノフ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屈的拼音:qū(ㄑㄨ)  

⒈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  )。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⒉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⒊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⒋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⒌ 姓。

统一码

屈字UNICODE编码U+5C48,10进制: 23624,UTF-32: 00005C48,UTF-8: E5 B1 88。

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bow、injustic、subdue、submit、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尸、出声

English

bend, flex; bent, crooked; crou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屈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bend]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feel wronged;put sb. to great inconvenience]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subdue;yield]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administer]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force]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constrain]。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twine]。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be in the wrong]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词性变化

屈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邑名 [Qu town]。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2) 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唐昌黎人。后居长安。唐时官至兵部尚书。后平定王世充有功,拜右仆射,封蒋国公);屈突(复姓);屈宋(屈原与宋玉。二人都以辞赋见称)

屈的拼音:   

〈词性:形〉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towering]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stubborn;unbending]

常用词组

屈才、屈从、屈打成招、屈法、屈服、屈光度、屈己、屈驾、屈节、屈就、屈居、屈理、屈曲、屈戌儿、屈辱、屈死、屈膝、屈原、屈指、屈指可数、屈尊

  拼音  áo   注音  ㄠˊ   
简体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GQTB  仓颉  GKSJ  郑码  CIMC  四角  58401  结构  上下电码  9043  区位  8190  统一码  8071  笔顺  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聱的拼音:áo(ㄠˊ)  

⒈ 话不顺耳:聱牙(语句念着不顺口)。

⒉ 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彼诮以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

统一码

聱字UNICODE编码U+8071,10进制: 32881,UTF-32: 00008071,UTF-8: E8 81 B1。

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聱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耳、敖声

English

bent and twisted; too complic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聱的拼音: áo  

〈词性:形〉

(1) (形声。从耳敖声。本义:不接受意见)

(2) 同本义 [perverse]

聱,不入人语也。——《广雅》

彼诮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元结《自释》

(3) 又如:聱牙(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4) 文词艰涩 [involved and abstruse]。如:聱牙戟口(聱牙诎曲,聱牙诘曲,聱牙诘屈。都形容文辞艰涩难读);聱屈(拗口难读)

常用词组

聱牙

  拼音    注音  一ㄚˊ   
部首  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AHTE  仓颉  MVDH  郑码  HI  四角  71240  结构  单一电码  3660  区位  4932  统一码  7259  笔顺  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牙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⒉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⒊ 特指象牙:牙雕。

⒋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⒌ 姓。

统一码

牙字UNICODE编码U+7259,10进制: 29273,UTF-32: 00007259,UTF-8: E7 89 99。

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伢齖芽衙

汉英互译

tooth、tooth-like thin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牙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tooth]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tooth-like thing]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ivory]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broker]。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headquarters]。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bud;sprout;shoot]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child]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词性变化

牙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smart]。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deputy;assistant]。如:牙将

常用词组

牙碜、牙城、牙齿、牙床、牙雕、牙粉、牙缝,牙缝儿、牙膏、牙垢、牙关、牙机巧制、牙行、牙花、牙慧、牙祭、牙具、牙口、牙侩、牙列、牙瘤、牙轮、牙牌、牙婆、牙签、牙色、牙石、牙刷、牙痛、牙牙、牙炎、牙医、牙龈、牙质、牙周炎、牙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