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乱七八遭的意思

luànzāo

乱七八遭



拼音luàn qī bā zāo

注音ㄌㄨㄢˋ ㄑ一 ㄅㄚ ㄗㄠ

解释见“乱七八糟”。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用法作定语、补语、状语;指混乱。

感情乱七八遭是贬义词。

繁体亂七八遭

近义乱七八糟

反义井然有序

英语be all in a tumbl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luàn   注音  ㄌㄨㄢˋ   繁体    
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DNN  仓颉  HRU  郑码  MIZ  四角  22610  结构  左右电码  0052  区位  3450  统一码  4E71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乱(亂)的拼音:luàn(ㄌㄨㄢˋ)  

⒈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⒉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⒊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⒋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⒌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

⒍ 横渡:乱流。

⒎ 治理:乱臣。

⒏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

统一码

乱字UNICODE编码U+4E71,10进制: 20081,UTF-32: 00004E71,UTF-8: E4 B9 B1。

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亂釠乿

汉英互译

in disorder、in confusion、chaos、promiscuity、random、turmoi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confusion, state of chaos, revol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乱的拼音:

luà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 同本义 [put silk in order]

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治理 [administer]

予有乱臣十人。——《论语》

(4) 又如:乱政(治理政务;干扰、败坏政治)

(5) 扰乱;打乱;使乱 [disturb; trouble]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沽名乱政。——清· 张廷玉《明史》

与江水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又如:乱行(打乱了的行列);乱目(扰乱视觉);乱神(扰乱心神)

(7) 淫乱,玩弄 [be sexually promiscuous with; dally with]

始乱之,终弃之。——元稹《会真记》

(8) 又如:乱失(淫乱放荡)

(9) 败坏;破坏 [ruin;corrupt;undermine]

坏法乱纪。——《礼记·礼运》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10) 又如:乱家(伦常败坏的家庭);乱俗(败坏风俗);乱纪(败坏法纪)

(11) 违反 [violate]。如:乱嗣(违反宗法社会谪长继承(制度))

(12) 混淆 [confuse]。如:乱实(混淆事实);乱名(混淆名称)

(13) 为丧事奔忙 [be busy rushing about]

他父亲死了,我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

(14) 烦乱 [be annoyed (vexed)]

当时曹操心乱,不能稳睡。——《三国演义》

(15) 又如:乱志(烦乱的心志)

(16) 横渡 [ferry across]

乱于河。——《书·禹贡》

(17) 昏乱;迷乱 [lose consciousness]

酒乱其神也。——《荀子》

(18) 又如:乱行(昏乱的行为);乱命(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乱性(迷乱心性);乱朝(昏乱的朝廷)

词性变化

乱的拼音:

luàn  

〈词性:形〉

(1) 混乱;无秩序 [disorderly;in confusion;confused]

视其辙乱。——《左传·庄公十年》

人影散乱。——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乱法(混乱的法令);乱纪(混乱的时代);乱哄(混乱;吵闹);乱松松(头发散乱蓬松的样子);乱人(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

(3) 混杂,杂 [mixed]

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韩非子》

(4) 又如:乱烘烘(纷杂混乱的样子);乱葬地(乱葬岗,乱葬埂。旧时埋葬无主尸体和死去的穷人的地方)

乱的拼音:

luàn  

〈词性:副〉

(1) 随意,随便;任意 [arbitrarily]

乱罚无罪,杀无辜。——《书·无逸》

(2) 又如:乱背弓空(意借债);乱开玩笑;乱吃;乱出主意;乱跑;乱说乱动

(3) 很,非常 [very]。如:乱有面子

乱的拼音:

luàn  

〈词性:名〉

(1) 叛乱;动乱;不安定 [an armed rebillion;unrest]

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禹以治, 桀以乱。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吴民之乱。——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

大阉之乱。

桀纣暴乱。——《韩非子·五蠹》

乱者四应。——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避乱江东。——《资治通鉴》

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乱邦(动乱的国家);乱危(动乱;不安定);乱法(引起国家动乱);乱萌(动乱的苗头);乱言(作乱的话);乱逆(叛乱,叛逆);乱贼(叛乱);乱谋(叛乱的阴谋);乱党(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5) 淫乱的事,男女胡乱的性交 [promiscuity]

欲与乱,以止其口。——《汉书·衡山王传》

(6) 又如:乱气(淫乱之气);乱族(家族内部的淫乱);乱孽(淫乱邪恶)

(7) 危害;祸乱 [calamity]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8) 又如:乱首(祸乱的开端);乱根(祸乱的根源);乱萌(祸乱的苗子);乱祸(祸乱)

(9) 乐章的尾声叫做乱 [codo of movement]。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

乱曰。——《楚辞·屈原·涉江》

常用词组

乱兵、乱臣、乱臣贼子、乱打、乱点鸳鸯、乱放、乱飞、乱纷纷、乱坟岗、乱搞、乱哄哄、乱乎、乱交、乱砍、乱了套、乱伦、乱麻麻、乱民、乱蓬蓬、乱七八糟、乱人耳目、乱世、乱说、乱谈、乱弹琴、乱套、乱腾、乱腾腾、乱葬岗子、乱糟糟、乱真、乱子

  拼音    注音  ㄑ一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AGN  仓颉  JU  郑码  HD  四角  4071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3  区位  3863  统一码  4E03  笔顺  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七的拼音:qī(ㄑ一)  

⒈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⒉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⒊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统一码

七字UNICODE编码U+4E03,10进制: 19971,UTF-32: 00004E03,UTF-8: E4 B8 83。

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ve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v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七的拼音:   

〈词性: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词性变化

七的拼音:   

〈词性: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常用词组

七…八…、七八成、七八成、七病八痛、七长八短、七尺之躯、七大八小、七大洲、七高八低、七绝、七拉八扯、七老八十、七零八落、七律、七略、七庙、七拼八凑、七平八稳、七七、七七事变、七巧板、七窍、七窍生烟、七情、七擒七纵、七色板、七上八下、七声、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手八脚、七夕、七弦琴、七言诗、七曜、七一、七折八扣、七嘴八舌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TY  仓颉  HO  郑码  O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60  区位  1643  统一码  516B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统一码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捌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八的拼音: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词性变化

八的拼音: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常用词组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拼音  zāo   注音  ㄗㄠ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GMAP  仓颉  YTWA  郑码  EKKW  四角  35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85  区位  5266  统一码  906D  笔顺  一丨フ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遭的拼音:zāo(ㄗㄠ)  

⒈ 遇见,碰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遭遇。遭难(nàn  )。遭受。遭殃。遭灾。遭扰(婉辞,指受招待)。

⒉ 周,圈:周遭。转了一遭。

⒊ 次:一遭生,两遭熟。

统一码

遭字UNICODE编码U+906D,10进制: 36973,UTF-32: 0000906D,UTF-8: E9 81 AD。

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eet with、suffer

相关字词

逢、遇

造字法

形声:从辶、曹声

English

come across, meet with, encoun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遭的拼音: z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曹声。本义:遇见,碰到)

(2) 同本义(多指碰到不幸的事) [meet with]

遭,遇也。——《说文》

遭先生于道。——《礼记·曲礼》。疏:“逢也。”

未既龀而遭之。——《国语·郑语》。注:“遇也。”

遭圣则兴。——《史记·孝武纪》

故遭罹而嬴缩。——班固《幽通赋》

晏子出,遭之途。——《史记·管晏列传》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遭伤(遇死;被害);遭变(遇到变故);遭坏(遇到山崖或墙壁等的崩塌);遭险(遇到危险)

(4) 受到;遭受 [meet with;suffer]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遭风雨霜露。——清· 洪亮吉《治平篇》

遭水旱疾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杜甫《遣兴》

(5) 又如:遭声气(遭受舆论谴责);遭愆(遭殃;倒霉);遭了毒手;遭诛(被杀);遭谗(受到谗害);遭谤(受到诽谤)

词性变化

遭的拼音: zāo  

〈词性:名〉

际遇,人生中的好运或坏运气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turns in life]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唐· 柳宗元文

遭遁;遭随(遭命和随命的合称)

遭的拼音: zāo  

〈词性:量〉

(1) 次,回 [time]

虚绕千万遭。——孟郊《寒地百姓吟》

(2) 又如:遭把(一两次;个把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我还是头一遭

(3) 一圈,一场 [round]

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水浒传》

(4) 又如:多绕几遭

常用词组

遭逢、遭际、遭劫、遭难、遭孽、遭受、遭瘟、遭殃、遭遇、遭灾、遭值、遭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