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à jiān dié bèi
注音一ㄚˋ ㄐ一ㄢ ㄉ一ㄝˊ ㄅㄟˋ
解释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群拥挤的场面。
感情亚肩叠背是中性词。
繁体亞肩曡背
近义压肩叠背
动物生肖牛,虎,蛇
亚(亞)的拼音:yà(一ㄚˋ)
⒈ 较差:他的体力不亚于你。
⒉ 次一等:亚军。亚圣。
⒊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亚铁。
⒋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亚。
亚字UNICODE编码U+4E9A,10进制: 20122,UTF-32: 00004E9A,UTF-8: E4 BA 9A。
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亞亜䢝
second、inferior、sub-
象形
详细解释◎ 亚的拼音:
亞 yà
〈词性:形〉
(1)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2) 同本义 [ugly]
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
亚,丑也。——《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
(3) 次;次于。表示时间或空间的先后 [second]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本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龟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亚献(古代祭祀举行三次供物仪式,第二次叫“亚献”);亚元(名列第二);亚父(仅次于父);亚帅(副帅);亚相(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亚将(次将,副将);亚饭(古代天子、诸侯第二次进食时奏乐佐食的乐师;古代天子、诸侯的第二次进食);亚圣(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亚魁(古代泛指科举考试第二名)
(5) 低于;低。表示等级的高低 [inferior;lower than]
圭妫之班,亚 宋子而相亲也。——《左传·襄公十九年》。 杜预注:“亚,次之。”
◎ 亚的拼音:
亞 yà
〈词性:动〉
(1) 垂;低垂 [hang down]
松装粉穗临窗亚,水结冰锤簇溜悬。——前蜀· 韦庄《对雪献薛常侍》
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鲁迅《野草》
(2) 俯,偃俯 [bend]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唐·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易·系辞》荀李
亚旅。——《书·牧誓》
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为亚卿焉。——《左传·文公六年》
鱼亚之。——《仪礼·士虞礼》
亚身受取白玉羁,开口衔将紫金勒。——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
(3) 又如:亚地(俯于地;倒于地)
(4) 压;低压 [press down]
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西游记》
叶重如将青玉亚,花轻疑是红绡挂。——宋· 欧阳修《渔家傲》
(5) 又如:亚地(满地;遍地);亚腰葫芦(细腰葫芦。亚:压;挤紧)
(6) 挨着,靠近 [be near to]
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水浒传》
(7) 又如:亚肩叠背(压肩叠背)
(8) 掩,闭 [close]
花笼淡月,重门深亚。——蔡伸《丑奴儿慢》
(9) 通“压”。垂压 [heavily press]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杜甫《入宅三首》
◎ 亚的拼音:
亞 Yà
〈词性:名〉
亚洲的简称 [Asia]。如:欧亚大陆;亚运会
亚当、亚得里亚海、亚父、亚军、亚麻、亚马孙河、亚热带、亚洲
肩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肩膀。肩胛。并肩。
⒉ 担负:肩负。肩荷(hè )。肩舆(轿子)。
肩字UNICODE编码U+80A9,10进制: 32937,UTF-32: 000080A9,UTF-8: E8 82 A9。
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low-necked、shoulder
会意:从月、从户
shoulders; to shoulder; bear
详细解释◎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2) 同本义 [shoulder]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4) 动物的腿根部 [leg]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5) 担子 [load]。如:歇肩;息肩
◎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担荷 [bear;shoulder;carry]。如:身肩重任;肩舆(两人抬的小轿子);肩舆入内(准予坐小轿入宫);肩位(承担;敢任);肩承(担当)
(2) 任,任用 [appoint]
肩,胜也。——《尔雅》
朕不肩好货。——《书·盘庚》。传:“任也。”
永肩一心。——《书·盘庚下》。注:“长任一心以示。”
(3) 相提并论或等齐 [catch up]。如:肩随(跟上,比得上);肩差(肩相差次。指并立)
◎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量〉
用于比喻重量、负担 [a shoulder]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了一口气。——鲁迅《祝福》
肩膀、肩部、肩带、肩峰、肩负、肩拱、肩胛、肩宽、肩摩踵接、肩披、肩起、肩墙、肩头、肩痛、肩舆、肩章、肩注
叠的拼音:dié(ㄉ一ㄝˊ)
⒈ 重复,累积:重(chǒng )叠。层见叠出。叠罗汉。叠韵。叠嶂。叠翠。
⒉ 摺:摺叠。铺床叠被。
⒊ 乐曲的重复演奏:阳关三叠。
叠字UNICODE编码U+53E0,10进制: 21472,UTF-32: 000053E0,UTF-8: E5 8F A0。
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疊畳疂曡㬪
pile up、repeat、fold、furl
会意
pile; be piled up; fold up
详细解释◎ 叠的拼音:
曡、疊 dié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2) 同本义 [pile(up);overlap]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4)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fold]。如:叠被子;叠衣服
(5) 振作 [bestir]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6) 轻击 [鼓] [knock at]。如:叠鼓(轻轻地连续击鼓)
(7) 惧怕 [fear]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 叠的拼音: dié
〈词性:副〉
连续;接连 [on end;in succession]。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 叠的拼音: dié
〈词性:量〉
(1)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pile]。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sheaf]。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叠层、叠床架屋、叠叠、叠加、叠句、叠梁、叠岭、叠罗汉、叠片、叠印、叠韵、叠置
背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⒉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⒊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⒋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⒌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⒍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⒎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⒏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
⒐ 偏僻:背静。
⒑ 听觉不灵:耳背。
背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人用背驮(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背字UNICODE编码U+80CC,10进制: 32972,UTF-32: 000080CC,UTF-8: E8 83 8C。
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倍偝北揹褙
back、recite、violate、unlucky
负、向、腹
形声:从月、北声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详细解释◎ 背的拼音:
揹 bēi
〈词性:动〉
(1) 人用脊背驮 [东西] [have on one's shoulder]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bear]。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背包、背本就末、背不住、背部、背场儿、背城借一,背城一战、背驰、背搭子、背褡、背道儿、背道而驰、背地里、背篼、背恩忘义、背风、背风港、背风面、背旮旯儿、背光、背后、背脊、背井离乡、背景、背静、背靠、背靠背、背离、背理、背篓、背面、背谬、背叛、背气、背弃、背人、背山起楼、背生芒刺、背时、背书、背熟、背水一战、背水阵、背诵、背向、背心、背信、背信弃义、背兴、背眼、背阴儿、背影儿、背约、背运、背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