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jìn néng suǒ
注音ㄓˋ ㄐ一ㄣˋ ㄋㄥˊ ㄙㄨㄛˇ
解释索:竭尽。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例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3回:“中国专使陆征祥等,智尽能索,不得再向和会提出抗议,申明意见。”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智尽能索是贬义词。
繁体智儘能索
近义江郎才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智的拼音:zhì(ㄓˋ)
⒈ 聪明,见识: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智字UNICODE编码U+667A,10进制: 26234,UTF-32: 0000667A,UTF-8: E6 99 BA。
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知
wisdom、wit
愚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
wisdom, knowledge, intelligence
详细解释◎ 智的拼音: zhì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resourceful;wise]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二人均为汉、楚时代智囊人物。意为聪明经顶,灵活异常);智数(才智;见识)
◎ 智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智慧,智谋 [intelligence wisdom;resourcefulness]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
(2) 又如:智着(智慧;知识);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
(3) 计谋;策略 [stratagem]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
(4) 又如:智计(计谋;智谋);智术(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计策,计谋);智算(谋划,计算);智虑(智谋;谋划)
(5) 知识 [knowledge]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
(6) 智士。有智慧的人 [sage]
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
(7) 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
(8) 春秋时晋国地名 [Zhi town],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9) 姓
◎ 智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通“知”( zhī )。知道,认识[know]
狗犬不智其名也。——《墨子·经说下》
而不智也。——《墨子·号令》
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管子·法法》。王念孙云:“智与知同。”
智齿、智慧、智力、智谋、智囊、智囊团、智能、智取、智商、智士、智勇双全、智育、智障、智者、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尽(盡)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⒉ 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
⒊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⒋ 都,全:尽然。尽是白的。尽收眼底。尽释前嫌。
尽(儘)的拼音:jǐn(ㄐ一ㄣˇ)
⒈ 极,最:尽底下。
⒉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量(liàng )。尽管。
尽字UNICODE编码U+5C3D,10进制: 23613,UTF-32: 00005C3D,UTF-8: E5 B0 BD。
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儘盡侭
all、exhauste、to the greatest extent、try one's best、within the limits of
指事
exhaust, use up; deplete
详细解释◎ 尽的拼音:
儘 jǐn
〈词性:副〉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to the greatest extent]。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always]。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always]。如:尽子(总是;老是)
(5) 〈词性: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keep on doing sth.]。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 尽的拼音:
儘 jǐn
〈词性:动〉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within]。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first;give priority to]。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no matter]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4)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5) 另见 jìn
尽管、尽可能、尽快、尽量、尽先、尽自
◎ 尽的拼音:
盡 jìn
〈词性:形〉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empty]
盡,器中空也。——《说文》
(2)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 尽的拼音:
盡 jìn
〈词性:动〉
(1) 竭;完;没有了 [exhaust;finish]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3) 达到极限 [within the limits of;no more than]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4)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to the greatest extent]。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6) 死 [die]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7)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8) 努力完成 [use up;do one’s most]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9)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10) 追问 [question closely;make a detailed inquiry]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11) 消灭;消失 [annihilate;eliminate;perish]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 尽的拼音:
盡 jìn
〈词性:介〉
(1) 到…底;到…尽头 [all;whole;to the end]。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2) 姓
◎ 尽的拼音:
盡 jìn
〈词性:副〉
(1) 全部,都 [all;completely;exhaustive]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2)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3) 另见 jǐn
尽瘁、尽欢、尽节、尽力、尽力而为、尽量、尽其所能、尽情、尽全力、尽然、尽人皆知、尽如人意、尽善尽美、尽是、尽收眼底、尽数、尽态极妍、尽头、尽夕、尽孝、尽心、尽兴、尽性、尽言、尽意、尽责、尽职、尽致、尽忠
能的拼音:néng(ㄋㄥˊ)
⒈ 才干,本事:能力。能耐。才能。
⒉ 有才干的:能人。能手。贤能。能工巧匠。能者为师。
⒊ 胜任,善于:能够。能柔能刚。力所能及。欲罢不能。能动。
⒋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能走路了。
⒌ 应该:你不能这样说他。
⒍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能。热能。
⒎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⒏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⒐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能的拼音:nài(ㄋㄞˋ)
⒈ 古同“耐”,受得住。
能字UNICODE编码U+80FD,10进制: 33021,UTF-32: 000080FD,UTF-8: E8 83 BD。
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螚竜䏻而耐熊
ability、able、be able to、can、capable、energy、skill
象形:象熊形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详细解释◎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bear-like beast]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ability]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a talented person]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物理]∶作功的本领 [energy]
(9) 能量的简称 [power]。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form;shape]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动〉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can;be able to;be capable of]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 嗢 wà 噱 jué )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be good at]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able;talented]。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amicable;cordial]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be able to bear]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代〉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so]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能动、能否、能干、能工巧匠、能够、能彀、能见度、能力、能量、能耐、能人、能上能下、能伸能屈、能事、能手、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源、能者多劳、能者为师、能征惯战
索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⒉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⒊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⒋ 尽,毫无:索然无味。
⒌ 单独:离群索居。
⒍ 姓。
索字UNICODE编码U+7D22,10进制: 32034,UTF-32: 00007D22,UTF-8: E7 B4 A2。
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䌇
ask、cable、demand、dull、large rope、search
会意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to demand, to exact; to search, inquire; isolated
详细解释◎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名〉
(1)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 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 同本义 [large 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4) 人的发辫 [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5) 法度 [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左传·定公四年》。 杜预注:“索,法也。”
(6) 链条 [chain]。如:索桥
(7) 中国古地名 [Suo 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8) 索县 [Suo 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动〉
(1) 搜索 [search;try to find 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 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3) 寻求;探索 [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5) 挑选 [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6)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7) 求取,讨取 [demand;ask 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 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9) 须,应,得 [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选·梧桐树》
(10)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11) 捻绳使紧 [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12) 又如:索绳(紧绳)
(13) 搓;绞 [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14) 娶妻曰索 [marry(a woman)]。如:索妇(娶妻)
◎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形〉
(1) 独自,孤单 [all 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 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 庾信《拟咏怀》
(2)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3) 涕泪流出貌 [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4)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5) 索性;干脆 [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 朱熹《与魏之履书》
(6)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7) 煞是。确是;真是 [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8) 尽;空 [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9)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量〉
(1) 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2)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如:种粟千百索
(3)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如:受贿三千索
索道、索贿、索解、索尽枯肠、索居、索具、索寞、索赔、索桥、索求、索取、索然、索索、索梯、索喜、索性、索要、索引、索诈、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