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ūn zhūn gào jiè
注音ㄓㄨㄣ ㄓㄨㄣ ㄍㄠˋ ㄐ一ㄝˋ
解释见“谆谆告戒”。
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云南护国起义》:“各省长官,皆能力保治安,军人尤深明大义,均任守卫地方之责,务望各以爱国勤勉,恪尽厥职,用副予视民如伤,谆谆诰诫之至意。此令。”
繁体諄諄誥誡
动物生肖牛,虎,蛇
谆(諄)的拼音:zhūn(ㄓㄨㄣ)
⒈ 恳切,诚恳:谆复(反复地说)。谆嘱。谆谆。
⒉ 佐,辅助。
谆字UNICODE编码U+8C06,10进制: 35846,UTF-32: 00008C06,UTF-8: E8 B0 86。
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諄
形声:左形右声
详细解释◎ 谆的拼音:
諄 zhūn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
(2) 同本义。多叠用,也单用 [earnestly and sincerely]
谆,告晓之熟也。——《说文》。字亦作訰。
诲尔谆谆。——《诗·大雅·抑》
不必谆谆。——《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告之丁宁也。”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孟子》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再再谆托。——《镜花缘》
(3) 又如:谆谆醇醇(恳切淳厚);谆谆教导;谆谕(谆谆告谕);谆熟(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
(4) 诚恳;忠诚 [sincere;loyal]
谆谆忠谨之貌也。——《后汉书·卓茂传》注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韩愈《送惠师》
(5) 又如:谆笃(诚恳笃实);谆朴(忠厚朴实);谆问(恳切询问);谆托(恳切相托);谆切(诚实恳切)
◎ 谆的拼音:
諄 zhūn
〈词性:动〉
辅佐 [assist]
曾孙蒯聩以谆 赵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昭考 灵公。——《国语·晋语》
谆谆、谆谆告诫、谆谆善诱
谆(諄)的拼音:zhūn(ㄓㄨㄣ)
⒈ 恳切,诚恳:谆复(反复地说)。谆嘱。谆谆。
⒉ 佐,辅助。
谆字UNICODE编码U+8C06,10进制: 35846,UTF-32: 00008C06,UTF-8: E8 B0 86。
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諄
形声:左形右声
详细解释◎ 谆的拼音:
諄 zhūn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
(2) 同本义。多叠用,也单用 [earnestly and sincerely]
谆,告晓之熟也。——《说文》。字亦作訰。
诲尔谆谆。——《诗·大雅·抑》
不必谆谆。——《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告之丁宁也。”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孟子》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再再谆托。——《镜花缘》
(3) 又如:谆谆醇醇(恳切淳厚);谆谆教导;谆谕(谆谆告谕);谆熟(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
(4) 诚恳;忠诚 [sincere;loyal]
谆谆忠谨之貌也。——《后汉书·卓茂传》注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韩愈《送惠师》
(5) 又如:谆笃(诚恳笃实);谆朴(忠厚朴实);谆问(恳切询问);谆托(恳切相托);谆切(诚实恳切)
◎ 谆的拼音:
諄 zhūn
〈词性:动〉
辅佐 [assist]
曾孙蒯聩以谆 赵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昭考 灵公。——《国语·晋语》
谆谆、谆谆告诫、谆谆善诱
诰(誥)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诰命。诰封。
⒉ 告诫,勉励:自诰。诰诫。
⒊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诰敕(官吏受封的文书)。
诰字UNICODE编码U+8BF0,10进制: 35824,UTF-32: 00008BF0,UTF-8: E8 AF B0。
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诰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誥
形声:从讠、告声
inform, notify, admonish, order
详细解释◎ 诰的拼音:
誥 g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告声。本义:告诉)
(2) 同本义,上告下曰诰 [tell;inform]
诰,告也。——《说文》。段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则用告字。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
按,上告下之义,古用诰,秦复造诏安当之。——《说文通训定声》
伊尹申诰于王。——《书·太甲下》
后以施命诰四方。——《易·姤》
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列子·杨朱》注
雅告奥义。——《书·序》
诰誓不及五帝。——《荀子·大略》。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
至秦又造诏字以当之。——《书·大诰》释文
(3) 又如:诰命夫人(特指受封赠的夫人);诰授(以诰命授与);诰文(帝王的祷告文字)
(4) 告诫;劝勉 [admonish]
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国语·楚语上》
(5) 又如:诰毖(告诫);诰教(告诫教育)
◎ 诰的拼音:
誥 gào
〈词性:名〉
(1) 告诫之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imperial mandate]。古者上下有诰,秦废古制称制、诏。唐称制不称诰。宋始以诰命庶官,凡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不宜于廷者,皆用诰,通谓之制
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清会典事例》
(2) 又如:诰敕(旧制官吏受封的文书);诰券(皇帝任命和封赠的文书);诰策(诰令策书);诰章(诏令)
颁诰
诰令
诰命
诫(誡)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警告,劝人警惕:告诫。
⒉ 文告。
⒊ 文体名:诫敕。
诫字UNICODE编码U+8BEB,10进制: 35819,UTF-32: 00008BEB,UTF-8: E8 AF AB。
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誡䛺
commandment、warn
形声:从讠、戒声
warn, admonish; warning
详细解释◎ 诫的拼音:
誡 j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戒声。本义:告诫,警告)
(2) 同本义 [warn]
誡,敕也。——《说文》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
(3) 规劝 [admonish]
宾临终,诫其二子 速侯、 回题,令善事帝。——《北史》
◎ 诫的拼音:
誡 jiè
〈词性:名〉
(1) 警诫 [warning]
发诫布令而敌退。——《荀子·彊国》
讥恶为诫。——《越绝书篇叙外传记》
(2) 又如:引以为诫
(3) 规劝告诫之文 [commandments]。如:摩西十诫;女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