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守约施博的意思

shǒuyuēshī

守约施博



拼音shǒu yuē shī bó

注音ㄕㄡˇ ㄩㄝ ㄕ ㄅㄛˊ

解释守:操守;博:大,广。指操守简约而影响广大。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例子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守约施博之道。”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守约施博是中性词。

繁体守約施博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ǒu   注音  ㄕㄡˇ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PFU  仓颉  JDI  郑码  WDDS  四角  30342  结构  上下电码  1343  区位  4256  统一码  5B88  笔顺  丶丶フ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守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⒉ 看管:看守。守护。

⒊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⒋ 遵照:遵守。守法。守时。

⒌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守。因循守旧。

⒍ 呆在一起:厮守。

⒎ 节操:操守。

⒏ 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⒐ 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⒑ 姓。

统一码

守字UNICODE编码U+5B88,10进制: 23432,UTF-32: 00005B88,UTF-8: E5 AE 88。

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㝊垨

汉英互译

defend、guard、keep watch、obser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寸

English

defend, protect, guard, conser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守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 同本义 [duty;post]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3) 节操;操守 [high moral principle]

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聊斋志异》

(4)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magistrate]

守者,秦置也。 秦兼天下,置三川守。 伊、 河、 洛也。—— 蔡邕《独断》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5) 又如:郡守;吴起为河西守

(6) 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government place]

维梁之西,其蔽曰某山,某守曰兴州。—— 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原则,规范,准则 [principle]。如:有为存守;喜之以验其守

词性变化

守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遵守;奉行 [observe;keep;abide by]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世说新语·识鉴》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守官箴(遵守为官之准则);守古(遵守古训);守数(恪守法规)

(3) 坚持,保持;保守 [stick to;keep]

守成上文,遭祸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汉书·公孙弘传》

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估读勤苦,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田横, 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资治通鉴》

(4) 又如:守一(执一,专一);守经(固守经典之义);守常(遵循惯例,固守常法);守义(固守义理,笃守正道);守孀(守寡。孀:寡妇);守着老一套;因循守旧;守恶(坚持邪恶);守求(坚持索求);守故(守旧;保持原状);守成(继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业绩);守阙(承继皇位);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守拙(以拙自安,不愿做官。拙:拙于应付世务)

(5) 看守,看管 [keep watch]

汤为儿守舍。——《史记·张汤传》

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水浒传》

后汉使复至 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守钱虏(守财奴;财多而吝啬者);守喜婆(接生婆);守生(守候接生);守梓(守灵);守庚申(在庚申日吃斋、静坐不眠);守制读礼(守丧并阅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7)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 [defend]

俾守我王。——《诗·小雅·十月之交》

横野将军徐晃守 江陵。——《资治通鉴》

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守把(把守;掌握);守备(明清所设武官名称,负责城堡守卫及营房粮饷等事);守政(关于防守的事务);守口(把守关口);守要(把守要隘);守境(守卫边境);守舍(看守门户)

(9) 掌管 [be in charge of]

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商君书》

(10) 收捕 [arrest]

昭应闻此,必劝 楚王益兵守 雍氏。——《战国策》

(11) 依靠;依傍 [depend on]。如:守亲(指新婚夫妇婚后一个月须在新房里,时常厮守)

(12) 请求 [ask]

数守大将军光,为 丁外人求侯。——《汉书》

(13) 守侯;守护 [guard]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14) 做郡的知州 [be governor]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用词组

守备、守兵、守财奴、守车、守敌、守法、守分、守宫、守寡、守恒、守候、守护、守节、守旧、守旧派、守军、守口如瓶、守灵、守门、守门员、守丧、守身、守时、守势、守岁、守土、守望、守卫、守孝、守业、守夜、守御、守约、守则、守职、守制、守株待兔、守株缘木、守拙

  拼音  yuē yāo   注音  ㄩㄝ 一ㄠ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XQYY  仓颉  VMPI  郑码  ZRS  四角  27120  结构  左右电码  4766  区位  5228  统一码  7EA6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约(約)的拼音:yuē(ㄩㄝ)  

⒈ 绳子。

⒉ 拘束,限制:约束。约法。制约。约定俗成。

⒊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约。条约。契约。

⒋ 事先说定:约见。约会。

⒌ 邀请:约请。约集。

⒍ 节俭:节约。俭约。

⒎ 简要,简单:由博返约。简约。

⒏ 大略:约计。约莫。约略。

⒐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约分。

其他字义

约(約)的拼音:yāo(一ㄠ)  

⒈ 用秤称:约约。约一下。

统一码

约字UNICODE编码U+7EA6,10进制: 32422,UTF-32: 00007EA6,UTF-8: E7 BA A6。

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out、agreement、arrange、make an appointment、pact

造字法

形声:从纟、勺声

English

treaty, agreement, coven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约的拼音:

yāo  

〈词性:动〉

(1) [口]∶用秤称物 [weigh]。如:给我约二斤肉

(2) 另见 yuē  

基本词义

约的拼音:

yuē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2) 同本义 [cord]

人寻约。——《左传》注

(3)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4)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agreement;appointment;pact]。如:约儿(字据;契约);和约;契约;条约如:约法三章

(5) 盟约;相期的诺言 [treaty of alliance]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7) 姓

词性变化

约的拼音:

yuē  

〈词性:动〉

(1) 缠束;环束 [bundle up;bind]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既夕礼》

约车治装。——《战国策·齐策四》

约车骑百乘。——《史记·魏公子列传》

银蒜又垂碧户中,樱桃花下约帘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又如:约指(环束于指);约臂(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

(3) 约定,以语言或文字订立共同应遵守的条件 [make an appointment;arrange]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与诸将约曰。

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必如约。——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相约(相互约定);预约(预先约定);约分鸿沟(楚汉相争,双方曾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约信(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

(5) 邀请 [ask or invite in advance]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约交(缔交);约结(结交;邀结);约从(邀约合纵)

(7) 束缚,约束 [restrain;bind]

言语之约束也。——《周礼·司约》注

约我以礼。——《论语》

(8) 又如:约己(约束自己);约身(约束自身);约礼(用礼约束自己)

(9) 阻止;阻拦 [hinder;block]。如:约拦(约栏。阻挡;阻拦);约住(止住;停住);约水(拦水)

(10) 少;省减;简约 [save;economical;frugal]——《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以约失之者鲜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约薄(刻薄);约省(减省;简约);约损(减省;俭约);约节(简约;节俭);约俭(简约省俭)

(12) 置办;配备 [prepare]。如:约车(备车)

(13) 求取 [seek]。如:约功(求取功名)

(14) 估量 [estimate]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

(15) 又如:约末(约莫);约料(估计;料想);约度(估计;衡量);约谅(料想;忖度)

(16) 涂饰 [paint]。如:约黄(涂饰黄色)

约的拼音:

yuē  

〈词性:副〉

大概 [about]。如:约有五十人;约迭(粗略估计);约计(约略计算)

约的拼音:

yuē  

〈词性:形〉

(1) 贫困 [poor]。如:约居(居于贫困)

(2) 简要 [brief]

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杂,约而不漏。——《文史通义》

(3) 又如:约简(俭约简易);约艳(简洁华丽)

(4) 卑微;卑下 [humble]。如:约辞(卑下的言辞)

常用词组

约定、约定俗成、约法、约法三章、约分、约会、约集、约计、约见、约略、约摸,约莫、约契、约请、约束、约数、约同、约言、约制

  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TBN  仓颉  YSOPD  郑码  SYMY  四角  08212  结构  左右电码  2457  区位  4209  统一码  65BD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施的拼音:shī(ㄕ)  

⒈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⒉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⒊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⒋ 姓。

统一码

施字UNICODE编码U+65BD,10进制: 26045,UTF-32: 000065BD,UTF-8: E6 96 BD。

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ly、bestow、carry out、execute、grant、use

造字法

形声:从方、人也声

English

grant, bestow; give; act; 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施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 yǎn  ),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wave]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give]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5) 设置;安放 [set up]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7) 施行;实行;推行 [put into force]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9) 散布;铺陈 [spread]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11) 加;施加 [appl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13) 判罪 [convict]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15) 陈尸示众 [display corpse]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6) 用;运用 [use]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词性变化

施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恩惠,仁慈 [kindness]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报施(报恩)

(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flag ornament]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4) 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常用词组

施不望报、施恩、施法、施放、施肥、施工、施惠、施加、施教、施救、施乐、施礼、施谋用智、施舍、施设、施施、施事、施威、施为、施洗、施行、施用、施与、施斋、施展、施诊、施政、施主、施助

  拼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FGEF  五笔98  FSFY  仓颉  JIBI  郑码  EDFD  四角  43042  结构  左右电码  0590  区位  1809  统一码  535A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博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⒉ 知道得多:博古。

⒊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⒋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赌博。

统一码

博字UNICODE编码U+535A,10进制: 21338,UTF-32: 0000535A,UTF-8: E5 8D 9A。

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ich、plentiful、win、ga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gamble, play games; wide, bro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博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十,尃(   )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large;big]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3)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4) 宽广;广搏 [extensive]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6) 众多;丰富 [abundant;plentiful;rich]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7)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8) 广泛;普遍 [extensively;generally]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9)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10) 渊博,知道得多 [profoun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词性变化

博的拼音:   

〈词性:动〉

(1) 赌,博弈 [gamble]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3) 取得 [get;win]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4)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5) 换取 [exchange sth. for;get in return]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7) 通“搏”。争斗,博斗 [struggle]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常用词组

博爱、博采、博大、博大精深、博得、博古、博古通今、博见、博览、博览会、博览群书、博洽、博取、博识、博识洽闻、博士、博士后、博士买驴、博闻多识、博闻强识、博物、博物馆、博学、博学多才、博雅、博弈、博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