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āo liáng wán kù
注音ㄍㄠ ㄌ一ㄤˊ ㄨㄢˊ ㄎㄨˋ
解释膏粱:肥肉和细粮。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怀帝》:“晋武分诸王使典兵,晋不竞矣。彼皆膏粱纨绔之子也。”
例子清·李渔《无声戏》第11回:“所以人的孝心,大半丧于膏粱纨绔。”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富贵人家。
感情膏粱纨绔是贬义词。
近义膏粱年少、膏粱纨袴
动物生肖牛,虎,蛇
膏的拼音:gāo(ㄍㄠ)
⒈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⒉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⒊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⒉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膏字UNICODE编码U+818F,10进制: 33167,UTF-32: 0000818F,UTF-8: E8 86 8F。
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ream、fat、grease、oil、ointment、paste
形声:从月、高声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详细解释◎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fat;grease;oil]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fat meat]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oil lamp]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paste;cream;ointment]。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stick]。如:润肤膏;唇膏
◎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膏剂、膏粱、膏血、膏药、膏腴、膏泽、膏子
◎ 膏的拼音: gào
〈词性:动〉
(1) 润泽,滋润 [moisten]。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paint]。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dip in(ink)]。如:膏墨
(5) 另见 gāo
粱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一枕黄粱。
⒉ 〔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红褐色,可食,亦可酿酒、制淀粉。杆可用来编席、造纸等。亦称“蜀黍”。
⒊ 精美的主食:膏粱(泛指美味的饭菜,如“粱粱子弟”,旧时指达官贵人家的子弟)。粱糗(粱制的干粮)。粱肉。
粱字UNICODE编码U+7CB1,10进制: 31921,UTF-32: 00007CB1,UTF-8: E7 B2 B1。
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fine grain
形声:从米、粱省声
better varieties of millet
详细解释◎ 粱的拼音: li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米,梁省声。本义:植物名。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子实也称粱,为细粮)
(2) 同本义 [fine strain of millet]
粱,米名也。——《说文》。按,即粟也,穈也。芑也。今小米之大而不黏者,其细而粘者谓之秫,古舂粟之率,自粝至于侍御皆言粱也。
粱,好粟也。——《三苍》
粱曰芗萁。又,大夫不食粱。——《礼记·曲礼》。注:“加食也。”
夫膏粱之性难正也。——《国语·晋语》。注:“食之精者。”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诗·小雅·黄鸟》
(3) 又如:粱糗(用稻粱制成的干粮);粱菽(米与豆)
(4) 高粱 [Chinese sorghum]
(5) 精美的饭食 [fine food,especiallay rice]
含其粱肉。——《墨子·公输》
(6) 又
此犹粱肉与糠糟也。
(7) 又如:粱米(优良的米);粱饭(精良的米煮成的饭)
粱肉
纨(紈)的拼音:wán(ㄨㄢˊ)
⒈ 细绢,细的丝织品:纨素。纨绔(旧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泛指富家子弟,如“纨纨子弟”)。
纨字UNICODE编码U+7EA8,10进制: 32424,UTF-32: 00007EA8,UTF-8: E7 BA A8。
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纨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紈
形声:从纟、丸声
white silk, fine silk; gauze
详细解释◎ 纨的拼音:
紈 wán
〈词性:名〉
(1) 细致洁白的薄绸 [pure white and fine silk]
纨,素也。从系,丸声,谓白致缯,今之细生绢也。——《说文》
下宫糅罗纨。——《战国策·齐策》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2) 又如:纨袖(白练衣袖);纨质(白皙细洁,如纨素之质。多形容妇女美质);纨绮(精美的丝织品)
(3) 纨扇,细绢扇 [fan made from fine silks]
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西游记》
◎ 纨的拼音:
紈 wán
〈词性:形〉
幼小的 [young]。如:纨牛(小牛)
纨绔、纨袴子弟、纨扇、纨素
绔(絝)的拼音:kù(ㄎㄨˋ)
⒈ 〔纨绔〕见“纨”。
⒉ 同“裤”。
绔字UNICODE编码U+7ED4,10进制: 32468,UTF-32: 00007ED4,UTF-8: E7 BB 94。
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絝
形声:从纟、夸声
trousers
详细解释◎ 绔的拼音:
絝 kù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夸声。本义:套裤)
(2) 同本义 [trouser legs worn over one's trousers;leggings]
绔,胫衣也。——《说文》。段注:“今所谓套袴也。”
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释名·释衣服》
身衣羊裘皮绔。——《后汉书·马援传》
(3) 绊络 [network]
绔白虎。——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谓绊络之也。”
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