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嚎啕大哭的意思

háotáo

嚎啕大哭



拼音háo táo dà kū

注音ㄏㄠˊ ㄊㄠˊ ㄉㄚˋ ㄎㄨ

解释大声哭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例子张贤亮《青春期》:“又是我们一向畏惧的老师居然跟我们一样也会嚎啕大哭。”

用法作谓语;指哭叫。

感情嚎啕大哭是贬义词。

近义抱头痛哭、号啕痛哭

英语wail (cry one's eyes ou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áo   注音  ㄏㄠ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KYPE  仓颉  RYRO  郑码  JSWG  四角  60032  结构  左右电码  8195  区位  2631  统一码  568E  笔顺  丨フ一丶一丨フ一丶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嚎的拼音:háo(ㄏㄠˊ)  

⒈ 大声叫或哭喊:长嚎。鬼哭狼嚎。嚎啕(亦作“号啕”)。嚎叫。嚎哭。嚎丧。

统一码

嚎字UNICODE编码U+568E,10进制: 22158,UTF-32: 0000568E,UTF-8: E5 9A 8E。

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号豪號

汉英互译

howl、wail

造字法

形声:从口、豪声

English

cry loudly, yell, screa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嚎的拼音: h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豪声。本义:吼叫;鸣叫)

(2) 同本义 [howl;roar]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3) 又如:嚎啸(呼啸);鸡嚎天欲白

(4) 大声哭喊。同“号” [howl;wail]

终日嚎而嗌不嗄。——《老子》

(5) 又如:嚎呼(大声哭叫呼唤);嚎咷(嚎啕。大声哭);嚎嚷(号哭叫嚷);嚎天动地(嚎天喊地。大声哭叫)

常用词组

嚎叫、嚎哭、嚎丧、嚎啕大哭

  拼音  táo   注音  ㄊㄠ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KQRM  五笔98  KQTB  仓颉  RPOU  郑码  JREZ  四角  67020  结构  左右区位  6391  统一码  5555  笔顺  丨フ一ノフノ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啕的拼音:táo(ㄊㄠˊ)  

⒈ 〔嚎啕〕见“嚎”。

统一码

啕字UNICODE编码U+5555,10进制: 21845,UTF-32: 00005555,UTF-8: E5 95 95。

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䛬䛌咷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wai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啕的拼音: táo  

——如“嚎啕”( háotáo  )

  拼音  dà dài tài   
注音  ㄉㄚˋ ㄉㄞˋ ㄊㄞˋ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DDD  仓颉  K  郑码  GD  四角  4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1129  区位  2083  统一码  5927  笔顺  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大的拼音:dà(ㄉㄚˋ)  

⒈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⒉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⒊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⒋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⒌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⒍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⒎ 时间更远:大前年。

⒏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⒐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其他字义

大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⒉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其他字义

大的拼音:tài(ㄊㄞˋ)  

⒈ 古通“太”。

⒉ 古通“泰”。

统一码

大字UNICODE编码U+5927,10进制: 22823,UTF-32: 00005927,UTF-8: E5 A4 A7。

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大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g、great、bigness、greatnes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大的拼音: dài  

〈词性: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generation]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常用词组

大城、大夫、大黄、大王

基本词义

大的拼音: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big;large;great]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senior;eldest]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important;main]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heavy;strong;loud]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general;main;major]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serious]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your]。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词性变化

大的拼音:   

〈词性:副〉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greatly;fully]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very]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often]——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not often]。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further ahead or behind]。如:大前天;大后天

大的拼音:   

〈词性:名〉

(1) 大人 [adult;grown-up]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size]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词性:方〉∶父亲 [father]。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词性:方〉∶指伯父或叔父 [uncle]。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大的拼音:   

〈词性:动〉

(1) 长大 [be brought up]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surpass]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dài  

常用词组

大阿哥、大安、大巴、大把、大坝、大白、大白菜、大白话、大白鼠、大伯、大伯子、大败、大班、大班、大半、大半、大半天、大包大揽、大包干、大宝、大杯、大本营、大笔、大笔、大便、大别山、大兵、大饼、大伯、大脖子病、大不过、大不敬、大部、大部分、大部头、大步流星、大材,大才、大材小用、大插屏、大吵大闹、大车、大澈大悟、大臣、大城市、大吃八喝、大吃大喝、大吃一惊、大处落墨、大处着眼、大吹大擂、大慈大悲、大错特错、大打出手、大大咧咧、大胆、大刀会、大刀阔斧、大盗、大道、大道理、大德、大纛、大敌、大敌当前、大抵、大地、大帝、大典、大殿、大调、大东亚共荣圈、大动干戈、大动肝火、大动脉、大豆、大都、大都、大肚子、大度、大端、大多、大多数、大恩大德、大儿、大而化之、大而无当、大发慈悲、大发雷霆、大发议论、大凡、大饭店、大方、大方、大方之家、大放悲声、大放厥辞、大粪、大风、大风、大风大浪、大佛阁、大夫、大府、大父、大副、大腹便便、大概、大哥、大哥大、大个子、大个子、大公无私、大功、大功告成、大恭、大姑子、大家、大鼓、大故、大褂、大观、大官、大管家、大闺女、大锅饭、大过、大过、大海、大海捞针、大寒、大河、大壑、大喊大叫、大好、大号、大亨、大哄大嗡、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吼、大后方、大后年、大后天、大户、大花脸、大哗、大话、大换班、大换血、大患、大荒、大会、大伙、大祸临头、大惑不解、大吉大利、大计、大家、大家、大家畜、大家风范、大家闺秀、大家庭、大家族、大驾、大江、大将军、大将、大匠、大脚、大叫、大较、大教堂、大街、大街小巷、大节、大劫、大捷、大姐、大解、大襟、大惊失色、大惊小怪、大酒大肉、大舅、大舅子、大局、大举、大举、大决、大军、大郡、大楷、大考、大客车、大口、大块头、大块文章、大快人心、大款、大魁、大括号、大浪、大捞一把、大牢、大老板、大老粗、大老婆、大老爷、大礼、大礼拜、大礼堂、大理石、大吏、大力、大力士、大连、大殓、大梁、大量、大林寺、大龄、大楼、大陆、大陆、大路、大卵石、大乱、大吕、大略、大略、大伦、大妈、大麻、大麦、大忙、大忙季节、大帽子、大媒、大门、大米、大面、大面儿上、大名、大名鼎鼎、大命、大谬不然、大模大样、大漠、大母、大男大女、大难不死、大难临头、大内、大逆不道,大逆无道、大年、大娘、大娘子、大炮、大批、大辟、大片、大破大立、大起大落、大企业、大气、大气层、大器、大器晚成、大千世界、大钱、大前儿、大前年、大墙、大巧若拙、大秦珠、大青年、大晴天、大庆、大庆、大秋、大曲、大去、大权、大权独揽、大权旁落、大权在握、大人、大人物、大仁、大肉、大儒、大扫除、大嫂、大杀风景、大厦、大少爷、大少爷作风、大赦、大婶儿、大声疾呼、大失所望、大师、大师傅、大使、大使馆、大事、大事记、大事夸张、大是大非、大势、大势所趋、大势已去、大手大脚、大手笔、大手术、大寿、大书、大书特书、大暑、大数、大帅、大率、大水、大肆、大肆攻击、大苏、大堂、大题小作、大体、大体、大田、大厅、大庭广众、大同、大同、大同小异、大统、大头,大头儿、大头针、大团结、大团圆、大碗茶、大腕、大王、大尉、大汶口文化、大无畏、大悟、大西洋、大媳妇、大喜、大喜、大喜过望、大戏、大仙、大弦、大贤、大显身手、大显神通、大宪、大限、大相径庭、大小、大小姐、大小子、大校、大笑、大笑、大写、大昕、大兴、大兴安岭、大兴土木、大猩猩、大刑、大型、大行、大行星、大行政区、大幸、大姓、大兄弟、大熊猫、大熊座、大修、大选、大学、大学生、大丫头、大雅之堂、大烟、大烟鬼、大言、大言、大言不惭、大雁、大洋、大洋洲、大样、大摇大摆、大爷、大业、大姨、大姨子、大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大意、大意、大印、大用、大有、大有可为、大有人在、大有文章、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大愚、大雨如注、大狱、大员、大院、大约、大月、大跃进、大运河、大杂烩、大杂院、大灶、大斋、大战、大张旗鼓、大张声势、大张挞伐、大丈夫、大杖则走、大旨、大志、大治、大致、大致、大智、大智若愚、大中丞、大众、大洲、大轴子、大主教、大专、大专院校、大篆、大字、大字报、大自然、大宗、大总统、大作

  拼音    注音  ㄎㄨ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KKDU  仓颉  RRIK  郑码  JJGS  四角  66804  结构  上下电码  0770  区位  3162  统一码  54ED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哭的拼音:kū(ㄎㄨ)  

⒈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哭喊。哭泣。哭诉。哭腔。啼哭。长歌当哭。

统一码

哭字UNICODE编码U+54ED,10进制: 21741,UTF-32: 000054ED,UTF-8: E5 93 AD。

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ry、laugh on the wrong side of one's mouth、weep

相关字词

泣、笑

造字法

会意:从犬、从口

English

weep, cry, wai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哭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 xuān  ),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 同本义(有声有泪) [cry;weep;sob]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3)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condole]

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5) 又如:哭先祖

(6) 歌 [sing]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常用词组

哭鼻子、哭哭啼啼、哭脸、哭灵、哭泣、哭穷、哭秋风、哭丧、哭丧棒、哭丧着脸、哭诉、哭诉、哭天抹泪、哭笑不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