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liú yǒng tuì
注音ㄐ一 ㄌ一ㄡˊ ㄩㄥˇ ㄊㄨㄟˋ
解释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五章:“田福军一回来,他就激流勇退,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及时引退。
感情激流勇退是中性词。
近义急流勇退
英语make a quick retreat before crisi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激的拼音:jī(ㄐ一)
⒈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冲激。激荡。激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⒉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激酸菜。
⒊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刺激。激励。
⒋ 感情冲动:感激。激动。激昂慷慨。
⒌ 急剧的,强烈的:激烈。激进。
⒍ 过分直率:激厉。激切。
⒎ 〔激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
⒏ 〔激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
⒐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
⒑ 鲜明:唇如激丹。
激字UNICODE编码U+6FC0,10进制: 28608,UTF-32: 00006FC0,UTF-8: E6 BF 80。
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徼滶
arouse、dash、fierce、sharp、stimulate、surge、swash、violent
形声:从氵、敫声
arouse, excite, incite; quickly
详细解释◎ 激的拼音: jī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2) 同本义 [surge]
激,水碍袤疾波也。——《说文》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势》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激激(急流声;水势湍急的样子);激浪(怒涛);激射(喷射,冲击)
(4) 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excite]
激而发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激于义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激烦(麻烦);激作(振奋激励);激拔(激励提拔);激奖(激励劝勉);激聒(嘟囔);激激聒聒(嘟嘟囔囔)
(6) 抑制 [restrain]。如:激贪(抑制贪婪);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7) 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fall ill from getting wet]。如:他被雨水激着了
(8) 快速变冷 [chill]。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激一激
◎ 激的拼音: jī
〈词性:形〉
(1) 迅疾;猛烈 [rapid;acute;fierce]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史记·游侠列传》
(2) 又如:激水(湍急的水流);激矢(急飞的箭);激合(迅速集合);激迫(急迫);激辞(激烈的言辞)
(3) 高亢;激昂 [resoundirg;reverating;aroused]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激卬(振奋昂扬);激楚(声音高亢凄凉;又为古代歌曲名);激抗(高亢);激壮(激昂雄壮);激宕(激越跌荡)
激昂、激变、激辩、激潮、激磁、激刺、激荡、激动、激发、激奋、激愤、激光、激化、激活、激将、激进、激进派、激剧、激浪、激励、激烈、激流、激恼、激怒、激起、激切、激情、激赏、激使、激素、激醒、激扬、激涌、激越、激增、激战、激子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㳅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淌、源
形声:左形右声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
勇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有胆量,敢做:勇敢。勇毅。勇气。勇士。英勇。奋勇。
⒉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勇。劲勇。募勇。
⒊ 姓。
勇字UNICODE编码U+52C7,10进制: 21191,UTF-32: 000052C7,UTF-8: E5 8B 87。
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㦷勈恿
brave、courageous、valiant
怯
形声:从力、甬声
brave, courageous, fierce
详细解释◎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形〉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yǒng )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 同本义 [brave]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bold and powerful]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名〉
(1) 勇气,勇力 [courage;courage and power]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soldier]。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勇敢、勇决、勇力、勇略、勇猛、勇气、勇士、勇往直前、勇武、勇于
退的拼音:tuì(ㄊㄨㄟˋ)
⒈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⒉ 离开,辞去: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⒊ 送还,不接受,撤销:退还。
⒋ 脱落:退色。退毛。减退。
⒌ 和柔的样子:退然。
⒍ 迟缓,畏缩:“求也退”。
退字UNICODE编码U+9000,10进制: 36864,UTF-32: 00009000,UTF-8: E9 80 80。
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褪
cancel、fade、move back、quit、recede、withdraw
进
会意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详细解释◎ 退的拼音: tuì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 chì ),小步。攵( suī ),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2) 同本义 [retreat;move back]
退,卻也。——《说文》
宾三退负序。——《仪礼·聘礼》
主人少退。——《仪礼·乡射礼》
待坐则必先退席。——《礼记·玉藻》
不可以退而谓之退。——《孙子·谋政》
暑为之退。——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攻一时敌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乃纷退。
(3) 又如: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后退,回缩);退生(后退以求生);退厅(退堂。旧指官吏问案完毕,退出公堂);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退殿(君王视朝完毕而退出殿堂);退出战斗;退罢(退兵罢 战);退散(后退溃散;撤退疏散);退军(撤退军队)
(4) 退却;打退 [flinch;hang back;retreat]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
(5) 又如:退敌(打退敌军);退败(退却失败);退远(斥退疏远);退阵(临阵脱逃);退送(把作祟的鬼神驱退送走);退负(败退);退鬼(驱鬼);退舍(退却;退避)
(6) 引申为减退;下降 [decline;fade;go down]
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周礼·小司寇》。注:“犹损益也。”
退食自公。——《诗·召风·羔羊》
(7) 又如:退财白虎(使人家消耗钱财,由富变穷的凶神);退色;退烧;退潮;退率(几个相关数递减的比率);退责(减免债务);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退味(兴致减退)
(8) 退还 [return]。如:退钱;退款;退婚;退斋(退归斋戒);退税(退还多征的税款);退过(收回);退账(还账;抵债);退卒(退伍的兵士)
(9) 辞去官职;退隐 [resign;retire]
夫子践位而退。——《国语·楚语》
退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数记》
(10) 又如:退听谢事(放弃权力,摆脱事务);退休(辞官家居);退老(退休养老);退征(辞退官职);退食(臣子退朝后在家就食休息);退黜(废免;罢退;退落);退隐(辞官隐居;后退隐没);退废(黜退不用);退闲(退职闲居)
(11) 离去,退出 [walk out;leave]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礼记·少仪》
(12) 又如:退值(下班);退伍(军人服兵役年期届满退出队伍);退席(离开座位);退朝(古代帝王或诸侯每天早上在朝廷会见大臣商讨大事,退朝就是散会后退出朝廷);退院(僧人脱离寺院);退迹(退归;退居);退相(退居的宰相)
(13) 谦让 [modestly decline]
毅撝退辞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14) 又如:退让(谦逊;礼让);退听(退让顺从);退静(退让静默。不谋进用);退逊(退让;谦逊);退损(退让谦抑);退淡(退素。谦退淡泊);退恕(退让;退避)
(15) 懦弱,畏缩 [fear;shrink]。如:退懦(畏缩懦弱);退挠(退缩;退败);退惰(退缩怠惰);退屈(退缩屈服);退怯(畏缩,不敢向前)
(16) 除下,脱落 [fall;drop]。如:退磨(擦洗);退笔(指掉了毛的秃笔);退犀(自动退脱的犀牛角);退萎(衰退萎靡)
(17) 改悔 [repent]
虽欲有退,众将责焉。——《国语·晋语二》
(18) 脱去 [take off ]
解下腰上的宽皮带,退下鞋子,盘腿坐在炕桌前边。——于敏《头一天》
(19) 返回,归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退而思其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敬亭退而凝神。——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退的拼音: tuì
〈词性:名〉
天文学上称天体自东向西运行为“退” [regression]
交道每月退一度余,凡二百四十九交而一期。——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退避、退避三舍、退兵、退步、退步、退场、退朝、退潮、退出、退磁、退党、退佃、退耕、退后、退化、退还、退换、退回、退婚、退伙、退居、退路、退毛、退赔、退票、退坡、退亲、退却、退让、退热、退色、退烧、退守、退缩、退位、退伍军人、退席、退闲、退省、退休、退休金、退学、退押、退养、退役、退赃、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