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ú xīn qū yì
注音ㄓㄨˊ ㄒ一ㄣ ㄑㄨ 一ˋ
解释逐:追逐。指追求新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趋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逐新趋异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逐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强迫离开:逐客令。放逐。驱逐。
⒉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⒊ 追赶:逐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 )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逐字UNICODE编码U+9010,10进制: 36880,UTF-32: 00009010,UTF-8: E9 80 90。
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豚
chase、drive out、expel、pursue
会意:从辶、从豕
chase, expel; one by one
详细解释◎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chase;pursue]
逐,追也。——《说文》
丧马勿逐。——《易·暌》
良马逐。——《易·大畜》
乘白龟兮逐文鱼。——《楚辞·河伯》
遂逐齐师。——《左传·左公十年》
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简子怒,驱车逐之。——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逐逐(追逐;急于得利);逐驾(追随尊驾;跟随君主左右);逐胜(乘胜追击敌人);逐射(骑马追射以赌输赢);逐利(追逐利润);逐兔(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
(4) 驱逐 [expel;drive out;chase]
文公逐 卫侯而立 叔武。——《公羊传》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冯著《燕衔泥》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
(5) 又如:逐夫(被拼斥、放逐的人);逐客(驱逐由外国来本国游说或做官的人;指被朝廷贬谪外放的人;赶走来访的客人)
(6) 放逐;流放 [exile]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赋》
(7) 又如:逐迁(放逐贬谪)
(8) 竞争 [compete]
遂于计谋。——《韩非子·五蠹》
(9) 又如:逐兔(比喻争天下);逐势(竞逐权势);逐走(赛跑);逐争(争夺)
(10) 追求 [seek]
任君逐利轻汇海,莫把风涛似妾轻。——唐· 刘得仁《贾妇怨》
逐利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1) 又如:逐奇(追求新奇);逐文(追求辞藻文采);逐名趋势(追求名声和权势);逐利(求取好处)
(12) 流荡 [roam about]
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荀子》
(13) 随,跟随 [follow]
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唐· 储光羲《江南曲》
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又如:逐便(乘便,顺便);逐时(随时);逐队(随众而行);逐群(随群)
◎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副〉
依次,按顺序 [one by one;in order]。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一(一个一个地,逐个);逐句(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逐字(一字一字地)
逐北、逐步、逐趁、逐臭、逐处、逐队、逐个、逐寒开窍、逐渐、逐客令、逐鹿、逐年、逐日、逐条、逐一、逐字、逐字逐句
新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⒉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⒊ 不久以前,刚才:新近。
⒋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⒌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新娘。新郎。新房。
⒍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姓。
新字UNICODE编码U+65B0,10进制: 26032,UTF-32: 000065B0,UTF-8: E6 96 B0。
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薪
new、fresh、newly
旧、老、陈、故
形声:从斤、亲声
new, recent, fresh, modern
详细解释◎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动〉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fell (trees)]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3) 更新,使之新 [renew;make new]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形〉
(1)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new]
于彼新田。——《诗·小雅·采芑》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新台有洒。——《诗·邶风·新台》
谁家新燕啄春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变易新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故日新。——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新夷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新板洋钱(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新发子硎(喻初入学的学生);新文(新闻;新鲜事儿;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时文)
(3) 新洁;新鲜;清新 [fresh]
新鲜自求珍。——扬雄《太玄·务》
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如镜之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新鲜衣服(新鲜洁净的衣服);新莺出谷(形容鸟鸣悦耳);新切(清新而贴切);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新光(新鲜的光彩);新米(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5) 开始的 [original;beginning]
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6) 又如:新年下(农历新年;春节);新元(新春元旦);新吉(农历元旦);新年新岁(农历春节期间);新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新阳(初春)
(7) 结婚或结婚不久 [new-married]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 杜甫《佳人》
(8) 又如:新妇(新结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称“新官人”);新姑娘(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9) 没有用过的 [new]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佚名《古艳歌》
(10) 又如:新笔
(11) 新近;刚刚 [newly;recently]
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刘表新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新来与世界为缘。——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2) 又如:新霁(新晴);新军(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经教化);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结交的好友)
◎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the grain or vegetable harvested recently]
天子尝新。——《礼记》
(2) 朝代名 [Xin Dynasty]。汉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八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
(3) 柴薪。后作“薪” [firewood]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4) 新的人或事物 [new;new people or things]
温故而知新。——《论语》
即其新。——唐· 韩愈《原毁》
不图其新。
(5) 姓
新安江、新兵、新潮、新陈代谢、新仇旧恨、新春、新房、新风、新丰鸿门、新妇、新寡、新贵、新欢、新婚、新纪元、新记录、新技术、新加坡、新嫁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交、新居、新剧、新郎、新浪潮、新貌、新苗、新年、新娘、新篇章、新奇、新巧、新区、新人、新人新事、新任、新生、新生儿、新石器时代、新式、新事物、新手、新书、新唐书、新天地、新亭对泣、新文化运动、新文学、新闻、新禧、新鲜、新鲜事儿、新兴、新星、新型、新秀、新学、新雅、新异、新意、新颖、新雨、新月、新张、新正、新政、新知、新址、新制、新妆
趋(趨)的拼音:qū(ㄑㄨ)
⒈ 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⒉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⒊ 鹅或蛇伸头咬人。
⒋ 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趋(趨)的拼音:cù(ㄘㄨˋ)
⒈ 古同“促”,催促;急速。
趋字UNICODE编码U+8D8B,10进制: 36235,UTF-32: 00008D8B,UTF-8: E8 B6 8B。
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趨趍
hasten、hurry、tend to become、tend towards
形声:从走、刍声
hasten, hurry; be attracted to
详细解释◎ 趋的拼音:
趨 qū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 同本义 [run]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4) 步,行走 [walk]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6)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zip]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7)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8) 奔赴;趋向 [hurry off to;incline to;tend to;become]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10) 追赶,追逐 [pursue]。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11)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12) 通“促”。催促 [urge]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 趋的拼音:
趨 qū
〈词性:名〉
(1) 志趣 [inclination]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2)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3) 节奏 [rhythm]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趋避、趋奉、趋附、趋光性、趋近、趋势、趋向、趋向、趋炎附势、趋之若鹜
异的拼音:yì(一ˋ)
⒈ 不同的:异乎。异说。异常。异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异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异异邪说”)。异化。异性。异样。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⒉ 分开:离异。异居。
⒊ 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异国。异乡。异类。
⒋ 特别的:奇异。异闻。异彩。奇才异能(特殊的才能)。
⒌ 奇怪:惊异。诧异。怪异。
异字UNICODE编码U+5F02,10进制: 24322,UTF-32: 00005F02,UTF-8: E5 BC 82。
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異
different、other、separate、strange、surprise
同
会意:从巳、从艹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详细解释◎ 异的拼音:
異 yì
〈词性:形〉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 )从畀( bì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 同本义 [strange;queer;odd]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different]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 异的拼音: yì
〈词性:代〉
(1) 其他,别的 [other]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 异的拼音: yì
〈词性:动〉
(1) 护翼 [shelter]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distinguish;divide]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be surprised;be astonished]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pay attention to]。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respect]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assist]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 异的拼音: yì
〈词性:名〉
(1) 指以往,以前 [before;formerly;in the past]。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after;later;future]。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strange]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special skill;special ability]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异彩、异常、异词、异爨、异地、异动、异读、异端、异馥、异国、异花传粉、异化、异己、异军突起、异口同声、异类、异能、异曲同工、异趣、异日、异史氏、异说、异体字、异同、异图、异外、异位、异味、异文、异文鄙事、异戊橡胶、异物、异乡、异香、异想天开、异心、异形、异性、异焉、异言、异样、异议、异域、异种、异状、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