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àng pì xié chǐ
注音ㄈㄤˋ ㄆ一ˋ ㄒ一ㄝˊ ㄔˇ
解释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例子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宋 程颐《上仁宗皇帝书》)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肆意作恶。
感情放辟邪侈是贬义词。
近义肆无忌惮、为非作歹、放僻邪侈
英语indulge in evidoing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放的拼音:fàng(ㄈㄤˋ)
⒈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⒉ 散(sàn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⒊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⒋ 驱逐到远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⒌ 到基层去: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
⒍ 发出:放电。放毒。放光。发放。
⒎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放债。放贷。
⒏ 扩展:放大。放宽。
⒐ 花开:百花齐放。心花怒放。
⒑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
⒒ 至: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放字UNICODE编码U+653E,10进制: 25918,UTF-32: 0000653E,UTF-8: E6 94 BE。
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匚紡
expand、give out、put、set、set free、discharge
搁、置、捉、拿
形声:从攵、方声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详细解释◎ 放的拼音: f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 同本义 [banish]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abandon]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free;release]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exempt from]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let oneself go;indulge]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do]。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provide;grant]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put;place;dispose of]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appoint]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家畜]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unpen]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behave]。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show film]。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let out;expand]。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leave alone]。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put in;add]。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readjust one's speed,attitude,etc.]。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blossom;open]。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lift]。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side by side with ships]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emit;disharge]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fire]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stop]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fáng )。阻碍 [block;obstruct]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
(38) 模拟 [simulate;imitate]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similar;resemble]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 放的拼音: fàng
〈词性:副〉
通“方”。正当 [just the time for;just when]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放暗箭、放达、放大、放贷、放胆、放诞、放荡、放刁、放毒、放飞、放风、放高利贷、放告、放歌、放工、放虎归山、放火、放假、放箭、放空炮、放空气、放宽、放款、放赖、放冷箭、放量、放疗、放马后炮、放慢、放牧、放排、放炮、放屁、放泼、放弃、放青、放晴、放权、放任、放任自流、放哨、放射、放射线、放射性、放生、放声、放手、放肆、放松、放汤、放下、放下包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心、放行、放学、放血、放烟幕弹、放眼、放焰口、放养、放映、放债、放置、放之四海而皆准、放逐、放恣、放纵、放纵、放走
辟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君主:复辟。
⒉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⒊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⒋ 古同“睥”,睥睨。
辟(闢)的拼音:pì(ㄆ一ˋ)
⒈ 开发建设:开辟。
⒉ 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⒊ 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⒋ 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辟字UNICODE编码U+8F9F,10进制: 36767,UTF-32: 00008F9F,UTF-8: E8 BE 9F。
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嬖避闢
break、keep away
会意:从尸、从辛、从口
law, rule; open up, develop
详细解释◎ 辟的拼音: bì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 ,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 同本义 [law]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 君主 [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 又如:复辟
(5) 古称官吏 [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 罪,罪行 [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 辟的拼音: bì
〈词性:动〉
(1)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2)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3) 征召来授予官职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4) 另见 pì
其它字义的拼音:
◎ 辟的拼音: pì
〈词性:动〉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open]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open up]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refute]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reclaim]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get rid of;remove;drive out]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词性变化的拼音:
◎ 辟的拼音: pì
〈词性:形〉
开阔;宽广 [wide]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 辟的拼音: pì
〈词性:形〉
(1)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 邪僻 [evil]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 另见 bì
辟设、辟谣
邪的拼音:xié(ㄒ一ㄝˊ)
⒈ 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 )。邪念。邪说。
⒉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⒊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 )邪。
⒋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⒌ 古同“斜”。
邪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古同“玡”,琅玡山。
邪的拼音:yé(一ㄝˊ)
⒈ 古同“耶”,疑问词。
邪的拼音:yú(ㄩˊ)
⒈ 古同“餘”。
邪的拼音:xú(ㄒㄨˊ)
⒈ 古同“徐”,缓慢。
邪字UNICODE编码U+90AA,10进制: 37034,UTF-32: 000090AA,UTF-8: E9 82 AA。
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斜耶衺铘釾
evil、irregular
正
形声:从阝、牙声
wrong, evil, depraved, vicious, perverse, heterodox
详细解释◎ 邪的拼音: xié
〈词性:形〉
(1)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2)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3) 不正当,不正派 [evil]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无疑。——《尚书》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辟邪说。——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又如: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5) 异常。妖异怪诞 [heretical]
性不信巫邪。——《南史》
(6) 又如: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 邪的拼音: xié
〈词性:名〉
(1) 品行不正的人 [crafty and evil person]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书·大禹谟》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3) 中医指邪气 [pathogenic factor]。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4) 又如: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5)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demon]。如:中邪;妖邪;邪魅
(6) 另见 yé
邪道,邪道儿、邪恶、邪乎、邪路、邪门儿、邪门儿、邪门歪道、邪念、邪气、邪曲、邪说、邪心、邪行、邪行
◎ 邪的拼音: yé
(1) 见“莫邪”( mòyé )
(2) 古同疑问词“耶”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何预我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资治通鉴·汉纪》
此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真邪。
(3) 另见 xié
邪揄
侈的拼音:chǐ(ㄔˇ)
⒈ 浪费,用财物过度:侈糜。奢侈。穷奢极侈。
⒉ 夸大:侈谈。
⒊ 邪行:“放辟邪侈”。
侈字UNICODE编码U+4F88,10进制: 20360,UTF-32: 00004F88,UTF-8: E4 BE 88。
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哆奓伳
形声:从亻、多声
luxurious, extravagant
详细解释◎ 侈的拼音: chǐ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多声。本义: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2) 同本义 [arrogant;selfconceited]
侈,掩胁也。——《说文》。段注:“掩者,掩盖其上;胁者,胁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义也。”
侈兮哆兮。——《诗·小雅·巷伯》
(3) 又如:侈慢(自大傲慢);侈满(骄纵);侈然(骄纵貌;自大貌);侈傲(骄纵);侈邪(言行放肆)
(4) 奢侈,追求过分的享受 [luxurious;extravagant]
侈,一曰奢也。——《说文》
于臣侈矣。——《左传·昭公三年》
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荀子·王霸》
多费谓之侈。——《韩非子·解老》
以侈自败者多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侈服(华丽的衣服);侈饰(奢华的服饰)
(6) 过分;过度 [excessive]
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战国策·楚策》
关市之征侈之。——《管子·大匡》。注:“谓过常也。”
(7) 又如:侈欲(过分的欲望);侈务(过度的徭役);侈言(夸大不实的言辞);侈论(夸大不实的言论)
◎ 侈的拼音: chǐ
〈词性:动〉
(1) 夸大,吹牛 [brag]
莽为人侈口。——《汉书·王莽传》
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左思《三都赋序》
(2) 又如:侈言(夸大其辞);侈口(夸口)
(3) 放纵 [indulge]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侈伪(放纵僭为);侈意(放纵之心)
(5) 扩大 [事物] [enlarge;aggravate;extend;broaden]
侈苑囿之大。——《淮南子·本经训》
妇人以众多为侈也。——《公羊传·成公十年》
以广侈吴王之心。——《国语·吴语》
伯父秉德已侈大哉!——《国语·吴语》
有节有侈。——《吕氏春秋·古乐》
侈靡、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