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膏梁锦绣的意思

gāoliángjǐnxiù

膏梁锦绣



拼音gāo liáng jǐn xiù

注音ㄍㄠ ㄌ一ㄤˊ ㄐ一ㄣˇ ㄒ一ㄡˋ

解释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出处

例子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繁体膏樑錦繡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āo gào   注音  ㄍㄠ ㄍㄠˋ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YPKE  仓颉  YRBB  郑码  SJJQ  四角  0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5221  区位  2464  统一码  818F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膏的拼音:gāo(ㄍㄠ)  

⒈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⒉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⒊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他字义

膏的拼音:gào(ㄍㄠˋ)  

⒈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⒉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统一码

膏字UNICODE编码U+818F,10进制: 33167,UTF-32: 0000818F,UTF-8: E8 86 8F。

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ream、fat、grease、oil、ointment、paste

造字法

形声:从月、高声

English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fat;grease;oil]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fat meat]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oil lamp]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paste;cream;ointment]。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stick]。如:润肤膏;唇膏

词性变化

膏的拼音: gāo  

〈词性: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常用词组

膏剂、膏粱、膏血、膏药、膏腴、膏泽、膏子

基本词义

膏的拼音: gào  

〈词性:动〉

(1) 润泽,滋润 [moisten]。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paint]。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dip in(ink)]。如:膏墨

(5) 另见 gāo  

  拼音  liáng   注音  ㄌ一ㄤ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VWS  仓颉  ECD  郑码  VYOF  四角  33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33  区位  3326  统一码  6881  笔顺  丶丶一フノ丶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梁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⒉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⒊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⒋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⒌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⒍ 姓。

统一码

梁字UNICODE编码U+6881,10进制: 26753,UTF-32: 00006881,UTF-8: E6 A2 81。

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irder

造字法

形声:从木、水、刃声

English

bridge; beam; rafter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从水,刅( chuāng  )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 同本义 [bridge]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3)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缘(为得到好的报应而做的修桥补路之类的好事);梁头(桥头);梁津(桥梁与渡口);梁栈(桥梁)

(4) 房梁 [girder;roof beam]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横梁;悬梁(在房梁上上吊);梁楹(屋“梁和大柱);梁倚(如屋梁一般的相依附、倚靠);梁木其坏(以梁木的折毁来比喻贤哲的死亡)

(6) 稻粱。通“粱” [millet]

养以刍豢黍梁。——《淮南子·人间》

(7) 又如:梁肉(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8)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ridge]。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9) 堤堰;鱼堰 [dam]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隄谓之梁。——《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

梁,水隄也。——《水经注·济水注》

掌以时渔为梁。——《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10) 又如:梁笱(泛指捕鱼具。梁,水中所筑的捕鱼之坝)

(11) 国名 [Liang state]

(12) 周时诸侯国

(13)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14) 又

梁使三反。

(15) 朝代名 [Liang Dynasty]

(16)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7)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 又

背晋以归 梁。

函梁君臣之首。

(19) 古九州之一 [Liang prefecture]。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20) 姓

梁弘御戎。(梁弘给他驾驶兵车。御,驾御;戎,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词性变化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架桥、修桥 [make a bridge over]

令尹斗祁、 莫敖屈重除道梁 溠。——《左传·庄公四年》

常用词组

梁父吟、梁启超、梁山伯、梁上君子

  拼音  jǐn   注音  ㄐ一ㄣˇ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QRMH  仓颉  OPHAB  郑码  PNLI  四角  86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930  区位  2985  统一码  9526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丨フ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锦(錦)的拼音:jǐn(ㄐ一ㄣˇ)  

⒈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锦山河”、“锦锦前程)”。锦上添花。

⒉ 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统一码

锦字UNICODE编码U+9526,10进制: 38182,UTF-32: 00009526,UTF-8: E9 94 A6。

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ight and beautiful、brocade

造字法

形声:从帛、金声

English

brocade, tapestry; embroid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锦的拼音:

jǐn  

〈词性:名〉

(1)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brocade]

锦,襄邑织文。——《说文》。 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 汉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絅。——《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3)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4) 古指锦袍 [brocade gown]。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5)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your]。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词性变化

锦的拼音:

jǐn  

〈词性:形〉

(1) 比喻鲜艳华美的 [bright and beautiful]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3) 在锦上绣花的 [embroidered on brocade]。如:锦字

常用词组

锦标、锦标赛、锦缎、锦鸡、锦纶、锦囊妙计、锦披、锦旗、锦上添花、锦西、锦绣、锦绣河山、锦衣卫、锦衣玉食、锦州

  拼音  xiù   注音  ㄒ一ㄡˋ   繁体  綉、繡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XTEN  五笔98  XTBT  仓颉  VMHDS  郑码  ZMYM  四角  22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836  区位  4869  统一码  7EE3  笔顺  フフ一ノ一丨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绣(綉)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绣字。绣花。刺绣。

⒉ 绣成的物品:粤绣。苏绣。湘绣。锦绣山河。锦心绣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统一码

绣字UNICODE编码U+7EE3,10进制: 32483,UTF-32: 00007EE3,UTF-8: E7 BB A3。

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綉繡

汉英互译

embroider、embroidery

造字法

形声:从纟、秀声

English

embroider; embroidery; orna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绣的拼音: xiù  

綉、繍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   )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embroider]。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

绣,五采备也。——《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

絺绣。——《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

妾自绣腰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著我绣夹裙。

朝绣夹裙。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绣幌(乡花的帷幔,窗帘);绣鹄(锦绣的飞禽图梆);绣鹄(绣花的头巾);绣佛(用彩色的丝刺绣成的佛像);绣被(绣有彩色花纹的衾被)

词性变化

绣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绣花的衣服 [embroidered clothing]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之夜行,谁知之者?——《史记》

(2) 又如:绣文(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绣衣、绣服(用彩线刺绣的丝绸衣服);绣裳(绣衣)

(3) 绣花的物品 [embroidered article]

绣十匹,锦三十匹。——《史记·匈奴列传》

(4) 如:湘绣;苏绣

绣的拼音: xiù  

〈词性:形〉

(1) 绘饰华美的 [rich and bright colors]

文绣有常。——《礼记·月令》

黼衣绣裳。——《诗·秦风·终南》

(2) 又如:绣毬(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绣错(色彩错杂如绣)

(3) 华丽,精致如绣 [gorgeous]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行我无缘。——杜甫《草堂诗笺》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

(4) 又如:绣口锦心(形容辞句华丽、文思优美);绣阁琼楼(精美秀丽的楼舍);绣闼(雕绘华美的宫中小门);绣草(沿阶草)

常用词组

绣房、绣阁、绣花、绣花鞋、绣球、绣像、绣鞋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