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爱口识羞的意思

àikǒushíxiū

爱口识羞



拼音ài kǒu shí xiū

注音ㄞˋ ㄎㄡˇ ㄕˊ ㄒ一ㄡ

解释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

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用法作谓语、补语;指怕羞。

感情爱口识羞是中性词。

繁体愛口識羞

近义碍口识羞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ài   注音  ㄞˋ   繁体    
部首  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EPDC  仓颉  BBKE  郑码  PVGX  四角  2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947  区位  1614  统一码  7231  笔顺  ノ丶丶ノ丶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爱(愛)的拼音:ài(ㄞˋ)  

⒈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爱。爱慕。爱情。爱戴。爱抚。爱怜。爱恋。爱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爱。挚爱。仁爱。厚爱。热爱。

⒉ 喜好(hào   ):爱好(hào  )。爱唱歌。

⒊ 容易:铁爱生锈。

⒋ 重视而加以保护:爱护。爱惜。

⒌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统一码

爱字UNICODE编码U+7231,10进制: 29233,UTF-32: 00007231,UTF-8: E7 88 B1。

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愛㤅

汉英互译

love、affection、like

相关字词

恨、恶、憎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love, be fond of, l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爱的拼音:

ài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旡(  )声。本义:亲爱;喜爱)

(2)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love]

惠,爱也。——《尔雅》

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丛》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公夫人甚爱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非疏骨肉爱过客。——《韩非子·五蠹》。

(3) 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4) 男女间有情 [love]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

(5) 又如:爱色(喜欢女色)

(6) 喜好 [like;be fond of]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8) 爱护 [care for]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方伎传》。

(9) 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10)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be apt to;be in the habit of]。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11) 爱惜,珍惜 [treasure;cherish]

爱莫助之。——《礼记·表记》。注:“犹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苏轼《留侯论》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不爱死,义也。——柳宗元《驳复仇议》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2) 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13) 舍不得;吝惜 [stint grudge]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14) 又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15) 又如:爱吝(爱惜,吝啬)

(16) 贪 [be greedy for]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

(17) 友爱 [friendly affect]

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

(18) 怜悯、怜恤、同情 [take pity on]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词性变化

爱的拼音:

ài  

〈词性:名〉

(1) 惠;仁爱 [favor;kindheartedness]

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2) 又如:爱惠(仁慈恩惠)

(3)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 [daughter]

(4) 姓

常用词组

爱不忍释、爱不释手、爱称、爱宠、爱答不理、爱戴、爱抚、爱国、爱国主义、爱好、爱河、爱护、爱克斯光、爱怜、爱恋、爱侣、爱美、爱面子、爱莫能助、爱慕、爱昵、爱情、爱人、爱人、爱人儿、爱屋及乌、爱惜、爱悦、爱憎、爱重、爱滋病

  拼音  kǒu   注音  ㄎㄡ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KKKK  仓颉  R  郑码  JA  四角  6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656  区位  3158  统一码  53E3  笔顺  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统一码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词性变化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常用词组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拼音  shí zhì   注音  ㄕˊ ㄓ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KWY  仓颉  IVRC  郑码  SJO  四角  36780  结构  左右电码  6221  区位  4222  统一码  8BC6  笔顺  丶フ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识(識)的拼音:shí(ㄕˊ)  

⒈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⒉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⒊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其他字义

识(識)的拼音:zhì(ㄓˋ)  

⒈ 记住:博闻强识。

⒉ 标志,记号。

统一码

识字UNICODE编码U+8BC6,10进制: 35782,UTF-32: 00008BC6,UTF-8: E8 AF 86。

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讠、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识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  )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5)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

(6) 赏识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识拔同郡 王经于民户之中,卒为民士。—— 陈寿《三国志》

(7)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举(赏识并举用);识遇(赏识知遇)

(8)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 又如:识宝太师(受贿的贪官);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

词性变化

识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见识;知识 [knowledge]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谊论》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识面(世面);识野(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识远(见识远大)

(3)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sense]。如:识神(心识,心灵)

(4)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

(5) 思想或意识 [thought]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颜延年《五君咏》

(6)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

(7) 姓

识的拼音:

shí  

〈词性:副〉

(1) 通“适”。刚才 [just now]

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2) 另见 zhì  

常用词组

识别、识才、识才尊贤、识度、识多才广、识货、识荆、识荆恨晚、识力、识量、识破、识趣、识时达务、识时通变、识时务者为俊杰、识途老马、识文断字、识相、识羞、识字

基本词义

识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旗帜。后作“帜” [flag]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2)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

(3) 通“帜”。标记 [mark;sign]

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

(4) 又如:标识(标志)

词性变化

识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加上标记。后作“志” [put a mark]

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

(2)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

(3) 通“志”。记住 [remember]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文镂无款哀。——《史记·孝武纪》

以计识其人众畜牧。——《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识亦记也。”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4)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

(5) 另见 shí  

  拼音  xiū   注音  ㄒ一ㄡ   
简体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UDNF  五笔98  UNHG  仓颉  TQNG  郑码  UCXE  四角  8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5026  区位  4863  统一码  7F9E  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羞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感到耻辱:羞耻。羞辱。羞恶。

⒉ 难为情,害臊:害羞。羞惭。羞臊(sào   )。羞愧。含羞。羞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羞怯。羞涩。

⒊ 使难为情:羞人。你别羞我。

⒋ 进献:“羞玉芝以疗饥”。

⒌ 同“馐”。

统一码

羞字UNICODE编码U+7F9E,10进制: 32670,UTF-32: 00007F9E,UTF-8: E7 BE 9E。

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ashamed、shame、shy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羊、从丑、丑亦声

English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offer]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recommend]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shame]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be shy;abash]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mock;poke fun at;insult]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fear]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词性变化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常用词组

羞惭、羞耻、羞答答、羞愧、羞明、羞恼、羞怯、羞人、羞辱、羞辱、羞臊、羞涩、羞恶、羞与为伍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