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ái tóng dùn fū
注音ㄞˊ ㄊㄨㄥˊ ㄉㄨㄣˋ ㄈㄨ
解释指愚昧笨拙的人。
出处清 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騃童钝夫是贬义词。
动物生肖牛
騃的拼音:sì(ㄙˋ)
⒈ 〔騃〕(兽)快跑的样子。
騃字UNICODE编码U+9A03,10进制: 39427,UTF-32: 00009A03,UTF-8: E9 A8 83。
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stupid; foolish
详细解释◎ 騃的拼音: ái
〈词性:形〉
(1) (形声。从马,矣声。( sì )本义:马行勇壮的样子)
(2) 假借为“佁”。愚,无知 [stupid]
騃,痴 也。——《广雅》
騃,无知之貌。——《苍颉篇》
内实騃,不晓政事。——《汉书·息夫躬传》。注:“愚也。”
仆虽騃,亦粗知自爱。——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
(3) 又如:騃子(愚笨的人);騃冶(娇憨美艳)
(4) 呆痴,不明事理 [idiotic]
嘉本典虞騃…其容止举动,甚蚩騃,语辄自谓“侯身”,时人以为笑。——《三国志·明悼毛皇后传》
违明诰于前修,垂蚩于后代。——《三国志·孙休传注》
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唐· 卢仝《月蚀》
童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小孩子: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
⒉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
⒊ 没有结婚的:童男。童女。童贞。
⒋ 未长成的:童牛(没长角的小牛)。
⒌ 秃: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童童齿豁”)。
⒍ 古同“瞳”,瞳孔。
⒎ 姓。
童字UNICODE编码U+7AE5,10进制: 31461,UTF-32: 00007AE5,UTF-8: E7 AB A5。
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hild、virgin
形声:从立、重声
child, boy, servant boy; virgin
详细解释◎ 童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形声。重省声。( qiān ),罪。本义:男奴仆)
(2) 同本义 [boy servant]
得童仆贞。——《易·旅》
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
小童持斧。——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
(4)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child]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成童舞象。——《礼记·内则》
童寄者。——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童微伺其睡。
将杀童。
持童抵主人所。
(5) 又如: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儿童);童角(一种儿童发式);童蒙(指无知的儿童;指童年);童稚(儿童;小孩);童趣(儿童的情趣)
(6)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virgin]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元·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7) 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8) 眼珠。通“瞳” [pupil]
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 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
(9) 又如: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10) 姓
◎ 童的拼音: tóng
〈词性:形〉
(1)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young]。如: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无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孙(幼小的孙子);童竖(未成年的宦官);童龀(幼小;童年);童羁(指童年)
(2) 愚昧;浅陋[stupid]。如:童观(幼稚而浅陋的观察);童昧(犹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无知);童顽(年幼无知);童稚(幼稚)
(3) 面容红艳貌[red]。如:童颜(红润如儿童的容颜);童颜鹤发
(4)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hornless]
童牛之告。——《易·大畜》
(5) 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6) 山岭,田地无草木[bare]。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7)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bare]。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8) 头秃;没有头发[bald]。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童騃、童便、童儿、童工、童话、童婚、童恋、童男、童男童女、童年、童牛角马、童女、童趣、童仆、童山、童生、童声、童叟无欺、童心、童心未泯、童言无忌、童颜、童颜鹤发、童养媳、童谣、童贞、童稚、童子、童子痨、童子试
钝(鈍)的拼音:dùn(ㄉㄨㄣˋ)
⒈ 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钝。成败利钝。
⒉ 笨,不灵活:钝滞(a.迟钝呆滞;b.不锋利)。迟钝。愚钝。拙嘴钝舌。
钝字UNICODE编码U+949D,10进制: 38045,UTF-32: 0000949D,UTF-8: E9 92 9D。
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钝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鈍䤜
blunt、dull、obtuse、pointless
快、利、锐
形声:从钅、屯声
blunt, obtuse; dull; flat; dull-witted
详细解释◎ 钝的拼音:
鈍 dùn
〈词性:形〉
(1) (形声。从金,屯声。本义:不锋利)
(2) 同本义 [blunt]
兵不钝锋。——《文选·檄吴将校部曲》
庶竭驽钝。——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钝刀(钝兵。不锋利的兵刃)
(4) [指几何图形的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 [obtuse]。如:钝角
(5) 呆;笨拙 [dull-witted;stupid;mentally slow]
钝,迟也。——《广雅·释诂四》
俗谓愚为钝椎。——《史记·周勃世家》注
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衰颓)。——宋· 苏轼《教战守策》
(6) 又如:钝愚(愚笨;迟钝);钝货(蠢货,笨蛋);钝皮老脸(厚脸皮);钝兵(士气不壮盛)
钝化、钝涩、钝态、钝头笔、钝响、钝滞、钝重、钝拙
夫的拼音:fū(ㄈㄨ)
⒈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⒉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⒊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⒋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夫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⒉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⒊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
夫字UNICODE编码U+592B,10进制: 22827,UTF-32: 0000592B,UTF-8: E5 A4 AB。
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伕趺
husband、sister-in-law、goodman
妇、妻
象形:像站着的人形
详细解释◎ 夫的拼音: fū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 ),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man]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husband]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working man]。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true man]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sleeve of a sword]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instep]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 夫的拼音: fū
〈词性:副〉
(1) 通“复”。再,又一次 [again;once more]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fú
夫倡妇随、夫君、夫妻、夫妻店、夫权、夫人、夫子
◎ 夫的拼音: fú
〈词性:代〉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he,she,it,they]——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that,those]——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this,these]——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all]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 夫的拼音: fú
〈词性:助〉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f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