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案甲休兵的意思

ànjiǎxiūbīng

案甲休兵



拼音àn jiǎ xiū bīng

注音ㄢˋ ㄐ一ㄚˇ ㄒ一ㄡ ㄅ一ㄥ

解释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停战。

感情案甲休兵是中性词。

近义按甲休兵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VSU  仓颉  JVD  郑码  WDZF  四角  3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14  区位  1624  统一码  6848  笔顺  丶丶フ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案的拼音:àn(ㄢˋ)  

⒈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⒉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⒊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⒋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⒌ 同“按”。

统一码

案字UNICODE编码U+6848,10进制: 26696,UTF-32: 00006848,UTF-8: E6 A1 88。

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e、desk、file、law case、record、tab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安声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2)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3)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4)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5)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7)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8)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9)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10)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11)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2) 又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13)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14)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15)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

案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3)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4)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5)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6)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7) 又

出有案问。

(8) 又

案之罪立具。

(9) 又

案验甚急。

(10)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

案板、案秤、案牍、案犯、案件、案卷、案例、案情、案头、案语、案子

  拼音  jiǎ   注音  ㄐ一ㄚˇ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LHNH  仓颉  WL  郑码  KIB  四角  6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3946  区位  2855  统一码  7532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甲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⒉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⒑ 古同“胛”,肩胛。

统一码

甲字UNICODE编码U+7532,10进制: 30002,UTF-32: 00007532,UTF-8: E7 94 B2。

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呷鉀

汉英互译

armour、first、nail、shell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skin]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armor]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weapons]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soldier]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shell]。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nail]。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A uni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irst of Ten Celestial Stems]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sixty years]。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substitute word for an indefinite person]。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词性变化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居第一;冠于 [occupy first place]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put on armor]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第一的,上等的 [first]。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拼音  xiū xǔ   注音  ㄒ一ㄡ ㄒㄨ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SY  仓颉  OD  郑码  NFVV  四角  24290  结构  左右电码  0128  区位  4861  统一码  4F11  笔顺  ノ丨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休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歇息:休整。休假。休闲。离休。

⒉ 停止:休业。

⒊ 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⒋ 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休妻。

⒌ 不要:休想。休提。

⒍ 吉庆,美善,福禄:休咎(吉凶)。

⒎ 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归休。

⒏ 辞去官职:休官。

其他字义

休的拼音:xǔ(ㄒㄨˇ)  

⒈ 通“煦”,温和,温暖。

统一码

休字UNICODE编码U+4F11,10进制: 20241,UTF-32: 00004F11,UTF-8: E4 BC 91。

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庥烋茠

汉英互译

cease、don't、rest、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木

English

rest, stop; retire; do n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休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rest]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岳飞《五岳祠盟记》

休于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命士少休。——《资治通鉴·唐纪》

将士更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劝以少休。

既暮,休于旅舍。——《聊斋志异》

(3) 又如:休日(休息的日子,假日);休舍(休息);休士(使士卒休息);休坐(坐下休息)

(4) 停止、中止或结束 [cease]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大雅·瞻卬》

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

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吾生之行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水浒传》

若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西游记》

(5) 又如:休粮(停止饮食);休罢(罢休;停止);休驾(使马车停歇);休务(停止公务);休已(停止);休囚(死);休偢(不理睬);休息(平息;止息)

(6) 辞去 [resign]

屡疏乞休。——清· 张廷玉《明史》

(7) 又如:退休(职工因年老或因公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休退(官吏辞职赋闲);休居(辞官家居);休官(辞官);休归(退休)

(8)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cast off]

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里去?——《元曲选·佚名·渔樵记剧》

(9) 又如:休离(休弃;离弃);休妻;休书;休亲(离弃妻子)

(10) 休假 [have a holiday]

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后汉书》

(11) 又如:休沐(例假);休下(官吏休假);公休(星期日、纪念日等集体的休假);轮休;休告(官员呈请休假);休暇(休假)

词性变化

休的拼音: xiū  

〈词性:形〉

(1) 美好,美善 [good;fine]

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

亦孔之休。——《诗·豳风·斧》

休徵。——《书·洪范》

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累仕所至,必获休声。——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函论陆卓启》

(2) 又如:休声(美好的名声);休咎(善恶);休明(美好清明);休名(美名);休明(美善而光明);休光(盛美光耀)

(3) 吉庆 [auspicious]

无不受休。——《国语·楚语》。注:“庆也。”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三国演义》

(4) 又如:休咎(吉凶);休应(吉兆);休证(吉祥的证验);休符(吉祥的征兆);休福(吉庆)

(5) 喜悦的,欢乐的 [happy]

为晋休戚。——《国语·周语》。注:“喜也。”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诗·小雅·菁菁者莪》

(6) 又如:休戚(欣悦与忧患)

(7) 悠闲;安闲 [leisurely]。如:休休有容(安闲自得);休休(安闲的样子);休逸(安闲超逸)盛大、壮大的 [magnificent]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8) 又如:休烈(盛大的事业)

休的拼音: xiū  

〈词性:副〉

(1) 勿;不要;别 [don’t]

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2) 又如:休得(不得,不要)

休的拼音: xiū  

语气

(1) 哎呀,唉,呜呼 [alas]——用以表示惋惜、关切或不耐烦等感叹。如:休!休!够了!

(2) 语气助词。罢;了

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

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清平山堂话本》

休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1) 树荫 [shade of a tree]

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2) 福禄 [happiness]

以礼承天之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常用词组

休班,休班儿、休兵、休耕地、休会、休假、休刊、休克、休眠、休眠、休戚、休戚相关、休戚与共、休憩、休书、休息、休闲、休闲、休想、休休、休学、休养、休养生息、休业、休战、休整、休止、休止符

  拼音  bīng   注音  ㄅ一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RGWU  五笔98  RWU  仓颉  OMC  郑码  PDAO  四角  72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5  区位  1788  统一码  5175  笔顺  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统一码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s、soldier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丘、从八

English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词性变化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常用词组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