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按劳取酬的意思

ànláochóu

按劳取酬



拼音àn láo qǔ chóu

注音ㄢˋ ㄌㄠˊ ㄑㄨˇ ㄔㄡˊ

解释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分配。

感情按劳取酬是中性词。

繁体按勞取詶

近义按劳分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àn   注音  ㄢ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PVG  仓颉  QJV  郑码  DWZM  四角  53044  结构  左右电码  2174  区位  1620  统一码  6309  笔顺  一丨一丶丶フ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按的拼音:àn(ㄢˋ)  

⒈ 用手或手指压:按铃。按键。按钮。按脉。按摩。

⒉ 止住:按捺。按耐。按压。

⒊ 依照:按照。按理。按例。按说。按质论价。

⒋ 考查,研求:按验(审查验证)。按察(稽查审察)。

⒌ (编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按语。编者按。

统一码

按字UNICODE编码U+6309,10进制: 25353,UTF-32: 00006309,UTF-8: E6 8C 89。

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press、according to、control、leave asid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安声

English

put hand on, press down with h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按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2) 同本义 [press down]

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说文》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项王按剑而跽曰。——《史记·项羽本记》

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4) 控制;抑止 [control;restrain]

以按徂旅。——《诗·大雅·皇矣》

按强助弱。——《管子·霸言》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何不按兵束甲。——《资治通鉴》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不行。——《三国演义》

(5) 又如:按下此事不提;按不住心头怒火

(6) 考察,考验 [examine]

按诛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影胡公按部。——《明史·海瑞传》

(7) 又如:按杀(查实处死);按讨(查验究治)

(8) 打 [strike]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9) 又如:按曲(击节唱曲);按键;按拍(打拍子);按板(拍击板眼);按鼓;按丝竹;按乐;按风琴

(10) 按摩,用手在人身上推、捏、揉 [massage]

其治导引按蹻。——《素问·异法方宜论》

按金驹,立长沟,枇杷落尽茱萸秋。——袁宏道《拟古乐府》

(11) 又如:按跷(抚摩导引)

(12) 巡视 [perambulate]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3) 又如:按察(巡行视察);巡按(官名);按察司(官名。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明、清时一省的司法和检察机关);按临(按察考核;巡行到达)

(14) 通“安”。安置;安定 [emplace;resettle;arrange for]

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汉书·高帝纪》

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三国志·郭淮传》

词性变化

按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按语 [note]。如:编者按

(2) 姓

按的拼音: àn  

〈词性:介〉

(1) 依据;依照;按照 [according to]

各按行伍。——《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按理(按照常理);按章;按期;按说(按照情理来说)

常用词组

按兵不动、按部就班、按键、按酒、按理、按铃、按摩、按耐、按期、按时、按说、按图索骥、按蚊、按压、按语,案语、按照

  拼音  láo   注音  ㄌㄠˊ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APLB  五笔98  APER  仓颉  TBKS  郑码  EWYM  四角  44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25  区位  3245  统一码  52B3  笔顺  一丨丨丶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劳(勞)的拼音:láo(ㄌㄠˊ)  

⒈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⒉ 辛苦,辛勤: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⒊ 劳动者的简称: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

⒋ 用力: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

⒌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劳。劳军(慰劳军队)。

⒍ 姓。

统一码

劳字UNICODE编码U+52B3,10进制: 21171,UTF-32: 000052B3,UTF-8: E5 8A B3。

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勞労

汉英互译

fatigue、put sb. to the trouble of、service、work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bor, toil, do manual wo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  ),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2) 同本义 [work hard]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 烦劳;麻烦 [put sb. into the trouble of]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 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 慰劳[辛苦的人] [express one's appreciation]

公劳之日。——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 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 耗损 [exhaust]。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 忧愁;愁苦 [worried]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 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 通“捞”。夺取 [capture;seize;wrest;take by force]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词性变化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形〉

(1) 劳累,疲劳 [fatigue]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五蠹》

(2) 又如:劳碌(劳苦忙碌);劳佚(劳苦与安佚);劳倦(劳累疲倦);劳烦(劳累麻烦);劳竭(疲劳枯竭)

(3) 辛苦;费力 [industrious]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劳谦(勤劳谦虚);劳谦日昃(恭谨勤劳,直到太阳偏西);劳劳扰扰(忙忙碌碌)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名〉

(1) 劳绩,小功 [meritorious deed]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又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劳伐(功劳,功绩);劳效(功效;功绩);劳烈(劳绩;功业)

(3) 泛称一般的操作,工作 [work]。如:劳作(劳动;工作);劳事(劳动操作之事);劳烈(劳绩;功业)

(4) 劳动者 [labor]。如:劳资关系;劳歌(劳动者之歌)

(5) 疾病 [ill;deases]。如:劳复(大病初愈,气血尚虚,若劳累过度,容易复发)

(6) 通“耢”。摩田农具 [farm implement used to level the ground]

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常用词组

劳保、劳瘁、劳动、劳动力、劳动模范、劳动强化、劳动者、劳顿、劳而无功、劳乏、劳改、劳改农场、劳工、劳绩、劳驾、劳教、劳军、劳苦、劳苦功高、劳劳、劳累、劳力、劳力、劳民伤财、劳模、劳神、劳师、劳务、劳心、劳役、劳逸、劳之、劳资、劳作

  拼音    注音  ㄑㄨ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CY  仓颉  SJE  郑码  CEXS  四角  17440  结构  左右电码  0648  区位  4001  统一码  53D6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取的拼音:qǔ(ㄑㄨˇ)  

⒈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⒉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⒊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⒋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⒌ 消去:取消。取缔。

统一码

取字UNICODE编码U+53D6,10进制: 21462,UTF-32: 000053D6,UTF-8: E5 8F 96。

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opt、aim at、assume、choose、fetch、get、take

相关字词

与、予、去、存、弃、舍、送

造字法

会意:从耳、从又

English

take, receive, obtain; se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取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cut off left-ear]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3)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behead]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4) 拿 [take;fetch;get]

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对面取人物。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6) 通“娶”。娶妻 [marry]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勿用取女。——《易·蒙》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必相迎取。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7)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8) 选取;选拔 [adopt;choose;select]

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9)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10) 招致 [incur]

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11)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12) 得到;取得 [seek;get]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于人也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3)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14) 博取 [curry]。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15) 攻取,夺取 [attack and seize]

必取宋。——《墨子·公输》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16) 通“聚”。

(17) 会合,集合 [assemble;flock together]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18) 积畜 [accumulate]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9) 通“趋”。

(20) 跑,疾走 [run]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21) 趋向 [tend to;incline to;hurry off]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词性变化

取的拼音:   

〈词性:副〉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only]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取的拼音:   

〈词性:助〉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常用词组

取保、取材、取长补短、取代、取道、取缔、取而代之、取法、取回、取经、取精用弘、取景、取决、取乐、取名、取闹、取暖、取平、取齐、取巧、取舍、取胜、取士、取土坑、取向、取消、取笑、取信、取样、取予、取悦、取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拼音  chóu   注音  ㄔㄡˊ   
部首  酉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SGYH  仓颉  MWILL  郑码  FDVN  四角  12600  结构  左右电码  6804  区位  1974  统一码  916C  笔顺  一丨フノフ一一丶ノ丶丨丶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酬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劝酒:酬酢。

⒉ 用财物报答:酬劳。酬谢。酬金。报酬。

⒊ 交际往来:应(yìng   )酬。酬对。酬和(  )(用诗词应答)。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⒋ 实现愿望:壮志未酬。

统一码

酬字UNICODE编码U+916C,10进制: 37228,UTF-32: 0000916C,UTF-8: E9 85 AC。

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詶酧醻

汉英互译

fulfil、reward

造字法

形声:从酉、州声

English

toast; reward, recompen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酬的拼音:

詶、酧、醻 chóu  

〈词性:动〉

(1)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2) 同本义 [exchange of toast]

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3) 又如:酬献(相互劝酒);酬劝(劝酒)

(4) 酬答,报答 [reciprocate]

主人酬宾。——《仪礼·士冠礼》。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交酬好货皆厚。——《国语·周语》。注:“交酬相酬之币也。”

吾无以酬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将以酬长厚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酬知(酬报知己者);酬赏(报答他人而赏给财物)

(6) 应对;对答 [answer;reply]

可与酬酢。——《易·系辞》。注:“犹应对也。”

(7) 又如:酬抗(酬对;对答);酬决(应对决断);酬奉(旧时奉召应对诗文)

(8) 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 [present each other]。如:酬寄(以诗文酬和寄赠);酬赓(指诗词应和)

(9) 赏赐 [grant a reward]。如:酬偿(报偿;偿还);酬赎(以钱偿值赎回);酬庸(酬劳)

(10) 筹划 [plan and prepare]。如:酬想(想像,设想);酬款(筹划借款)

(1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酬阻(因报复而加阻止)

(12) 酹祭 [offer a sacrifice to]。如:酬酒(以酒酹祭);酬神(祭谢神灵);酬地(以酒祭地)

词性变化

酬的拼音: chóu  

〈词性:名〉

报酬 [reward;payment]。如:计酬(计算报酬);同工同酬

常用词组

酬报、酬宾、酬唱、酬答、酬对、酬和、酬金、酬劳、酬劳、酬谢、酬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