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ān shēn zhī chù
注音ㄢ ㄕㄣ ㄓ ㄔㄨˋ
解释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例子能够找到职业,找到安身之处,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杨沫《青春之歌》第三章)
用法作宾语;指栖身的地方。
谜语屋
感情安身之处是中性词。
繁体安身之處
近义安身之地
动物生肖牛,虎,蛇
安的拼音:ān(ㄢ)
⒈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⒉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⒊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⒋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⒌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⒍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⒎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⒏ 姓。
安字UNICODE编码U+5B89,10进制: 23433,UTF-32: 00005B89,UTF-8: E5 AE 89。
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侒
quiet、clam、safe、set、peaceful、tranquil、be satisfied、secure
危
会意:从宀、从女
详细解释◎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peaceful;quiet;calm;tranquil]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easy]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composed]。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peaceful]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slowly]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动〉
(1) 使安定 [stabilize]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appease]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arrange]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be content with]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install;fix]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某种不好意图] [harbor]。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副〉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how]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名〉
(1) “安培”的简称 [ampere]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代〉
(1) 谁;何;什么 [who;how;what]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where]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安安心心、安邦定国、安步当车、安瓿、安插、安厝、安定、安定、安定团结、安顿、安放、安分、安分守己、安抚、安好、安家、安家费、安家落户、安检、安静、安居、安居乐业、安康、安乐、安乐死、安乐椅、安乐窝、安理会、安陵君、安谧、安眠药、安民告示、安宁、安排、安排、安培、安贫乐道、安琪儿、安寝、安全、安全玻璃、安全岛、安全帽、安全门、安然、安然无恙、安如磐石、安如泰山、安设、安身、安身立命、安适、安泰、安土重迁、安妥、安危、安慰、安稳、安息、安釐王、安闲、安详、安心、安逸、安营扎寨、安葬、安之若素、安置、安装
身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⒉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⒊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⒋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
⒌ 孕,娠:身孕。
⒍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身字UNICODE编码U+8EAB,10进制: 36523,UTF-32: 00008EAB,UTF-8: E8 BA AB。
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
象形:像女人怀孕腹大之形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详细解释◎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量〉
用于衣服 [suit]。如:一身衣服
身败名裂、身板,身板儿、身不由己、身材,身才、身长、身段、身法、身分、身分不明、身分证、身怀六甲、身高、身个儿、身故、身后、身家、身家性命、身价、身价百倍、身价倍增、身架,身架儿、身教、身经百战、身量,身量儿、身临其境、身名俱灭、身前、身强力壮、身轻言微、身躯、身上、身世、身势学、身手、身受、身态、身体、身体力行、身条,身条儿、身外之物、身亡、身无分文、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形、身腰、身影、身孕、身在曹营心在汉、身重、身姿、身子、身子骨儿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处(處)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居住:穴居野处。
⒉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⒊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⒋ 决定,决断:处理。
⒌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⒍ 止,隐退:处暑。
处(處)的拼音:chù(ㄔㄨˋ)
⒈ 地方:处处。处所。
⒉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⒊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处字UNICODE编码U+5904,10进制: 22788,UTF-32: 00005904,UTF-8: E5 A4 84。
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処處䖏
deal with、get along with、locate、departmentalism
形声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详细解释◎ 处的拼音:
處、処 ch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 hū )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 hù )”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2) 同本义 [stop]
処,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系辞上》
处者处。——《礼记·射义》。注:“犹留也。”
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国语·楚语》。注:“止也。”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
(3) 居住;生活 [dwell]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靁》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淖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释文:“在室女也。”按,凡士或女未用皆称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穴居野处;处妇(居家的妇女);处处(居其所当居的地方);处势(居于有权势的高位);处逸(生活在安逸之中);处安思危(居安思危)
(5) 居家不仕,隐居 [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处士横议。——《孟子》
处人以誉尊。——《淮南子·主术》。谓有道艺在家隐居不仕者。
(6) 又如:处人(居家不出之人;隐士);处家(居家;在家里)
(7) 惩罚 [punish]
议罪处罚。——《汉书·师丹传》
(8) 又如:处制(处罚);处斩(执行斩决)
(9) 治理;办理 [manage]
德以处事。——《左传·文公十八年》
(10) 又如:处制(处理;办理);处断(处理决断);处方(给病人开药方)
(11) 决断;定夺 [judge]
臣愚不能处也。——《汉书·谷永传》。注:“断决也。”
(12) 又如:处正(犹裁决);处变(处置事变)
(13) 主持;执掌[take charge of;preside over]。如:处位(居位);处势(所处的地位);处馆(在私塾中教书;做私熟先生);处实(务实)
(14) 对待 [treat]
何以处我?——《礼记·檀弓下》
(15) 又如:处待(处置;对待);处物(对待人和事物)
(16) 相交,交往 [get along;have social intercourses with]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7) 又如:处不来;处常(长远相处);处交(结交,社交)
◎ 处的拼音:
處 chǔ
〈词性:形〉
(1) 定,常 [steady]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处罚、处方、处分、处境、处决、处理、处女、处世、处暑、处死、处心积虑、处刑、处于、处之泰然、处置
◎ 处的拼音:
處、処 chù
〈词性: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location;place]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part;point]。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department;section]。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 chǔ
处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