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熬心费力的意思

áoxīnfèi

熬心费力



拼音áo xīn fèi lì

注音ㄠˊ ㄒ一ㄣ ㄈㄟˋ ㄌ一ˋ

解释耗费心神和气力。

出处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做某事费尽心力。

感情熬心费力是中性词。

繁体熬心費力

近义煞费苦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āo áo   注音  ㄠ ㄠˊ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GQTO  仓颉  GKF  郑码  CIMU  四角  58334  结构  上下电码  3581  区位  1630  统一码  71AC  笔顺  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熬的拼音:āo(ㄠ)  

⒈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熬白菜。

其他字义

熬的拼音:áo(ㄠˊ)  

⒈ 久煮:熬粥。熬药。

⒉ 忍受,耐苦支持:煎熬。熬夜。熬炼。

⒊ 古同“嗷”。

统一码

熬字UNICODE编码U+71AC,10进制: 29100,UTF-32: 000071AC,UTF-8: E7 86 AC。

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il、decoct、cook in water

造字法

形声:从灬、敖省声

English

cook down, to boil; end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熬的拼音: āo  

〈词性:动〉

(1) (词源见 áo  声) 把蔬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 [stew]。如:熬白菜;熬豆腐

(2) 另见 áo  

其它字义的拼音: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常用词组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基本词义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常用词组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拼音  fèi   注音  ㄈㄟ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JMU  仓颉  LNBO  郑码  YZNL  四角  55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16  区位  2349  统一码  8D39  笔顺  フ一フノ丨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费(費)的拼音:fèi(ㄈㄟˋ)  

⒈ 用钱财:花费。消费。

⒉ 用,消耗:费事。费时。费解。煞费苦心。

⒊ 需用的钱财:费用。学费。

⒋ 姓。

统一码

费字UNICODE编码U+8D39,10进制: 36153,UTF-32: 00008D39,UTF-8: E8 B4 B9。

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rge、cost、expense、fee、spend、tol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贝、弗声

English

expenses, expenditures, f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费的拼音:

fèi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花费 [钱财])

(2) 同本义 [cost;spend;expend]

费,散财用也。——《说文》

费,耗也。——《广雅》

非爱其费也。——《吕氏春秋·安死》。注:“财也。”

君子惠而不费。——《论语·尧曰》

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商君书·垦令》

(3) 又如:费耗(费用);费钞(花费钱钞);费钞费贯(耗贯钱财);费出(花费,支出)

(4) 耗损 [consume;waste;lose]

费神伤魂。——《吕氏春秋·禁塞》

伤形费神。——《墨子·所染》

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 又如:费眼(耗损眼力);费讲(费唇舌;难以说解);费想(费心,劳神);费损(耗费,耗损)

(6) 浪费 [lavish;spend;squander]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管子·八观》

(7) 如:费资(挥霍钱财);费设(在供设方面花费多);费捐(耗费)

(8) 通“拂”(   )。逆,违背 [transgress;violate;infringe]

君子之道费而隐。——《礼记·中庸》

(9) 又如:费民(违背民意,违逆民心)

词性变化

费的拼音:

fèi  

〈词性:名〉

(1) 钱财;费用 [fee;dues;charge]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红楼梦》

(2) 又如:道路通行费;报名费;学费;手续费;诊费

(3) 古地名 [Fei town]。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南

(4) 通“悖”( bèi  )。谬误 [mistake;error]

战而死,而子愠,而犹欲粜,籴仇则愠也,岂不费哉?——《墨子·鲁问》

(5) 又如:口费(因说话不当发生的错误)

费的拼音:

fèi  

〈词性:形〉

(1) 语句多余,言辞烦琐 [loquacious]

不辞费。——《礼记·曲礼上》

(2) 又如:费名(多余无用的文句);费辞(多费言词;饶舌);费言(多余的话)

常用词组

费唇舌、费厄泼赖、费工、费话、费解、费劲、费尽心机、费力、费神、费时、费事、费手脚、费唾沫、费心、费心劳力、费用、费嘴皮子

  拼音    注音  ㄌ一ˋ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86  LTN  五笔98  ENT  仓颉  KS  郑码  YM  四角  40027  结构  单一电码  0500  区位  3306  统一码  529B  笔顺  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力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⒉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⒊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⒋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⒌ 姓。

统一码

力字UNICODE编码U+529B,10进制: 21147,UTF-32: 0000529B,UTF-8: E5 8A 9B。

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 one's best、force、power、puissance、strength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力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merit]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soldier]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词性变化

力的拼音:   

〈词性:动〉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engage]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work;use]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力的拼音:   

〈词性:副〉

(1) 尽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常用词组

力臂、力不从心、力场、力促、力大无比、力度、力攻、力戒、力矩、力量、力偶、力排众议、力气、力求、力士、力所能及、力图、力挽狂澜、力心、力学、力学、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力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