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i fà xié lǎo
注音ㄅㄞˊ ㄈㄚˋ ㄒ一ㄝˊ ㄌㄠˇ
解释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用法作谓语;用于夫妻。
感情白发偕老是中性词。
繁体白發偕老
近义白头偕老、白头到老
反义白头不终
英语to stick to each other till the hair turns grey
动物生肖牛,虎,蛇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伯㿟
white
黑、文、红、皂
象形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发(發)的拼音:fā(ㄈㄚ)
⒈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⒉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⒊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⒋ 散开,分散:发散。
⒌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⒍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⒎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⒏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⒐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⒑ 开始动作:发动。
⒒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⒓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⒔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髮)的拼音:fà(ㄈㄚˋ)
⒈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发字UNICODE编码U+53D1,10进制: 21457,UTF-32: 000053D1,UTF-8: E5 8F 91。
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發髮
hair、issue、send out、deliver、utter、develop、discover
收、领
issue, dispatch, send out; hair
详细解释◎ 发的拼音:
發 fā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 放箭)
(2) 同本义 [shoot an arrow]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4) 出发;上路 [set out;start off]
发,去也。——《广雅》
履我发兮。——《诗·齐风·东方之日》
朝发枉诸。——《楚辞·离骚·涉江》
顷之未发。——《战国策·燕策》
卿与子敬、 程公便前发。——《资治通鉴》
兰舟催发。——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发足(起程,出发)发程(起程,上路;动身启程);发逐(出发追逐);发迈(出发远行)
(6) 打开;开启 [open]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发日(公文的启封日期);发书(拆开诏书或书信)
(8) 征发;征调 [call up;requisition]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西门豹治邺》
(9) 又如:发召(征调);发调(征调);发徭(征派徭役)
(10) 发生;发出 [happen;occur;take place]
使人发书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发念(萌生念头);发意(产生某种意念);发兴(发生)
(12) 发布;宣告 [publish;declare]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发政(发布政令)
(14) 抒发;发泄 [give vent to;let off]
发狂吟。——《三国演义》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又如:发郁(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发忿(发泄愤恨的情绪);发挥(抒发)
(16) 派遣 [dispatch;send]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二世元年四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17) 又如:发师(派遣军队、出兵);发导(派遣向导)
(18) 挖掘 [dig]
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发冢(掘墓);发硎(发掘整理);发揭(发掘,揭开)
(20) 花开放 [flower;bloom]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发秀(开花);发彩(指开花)
(22) 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send out;deliver]
发五十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3) 又如:发电报
(24) 因得到大量财富而兴旺 [get rich;make a fortune]。如:暴发(突然发财得势)
(25) 发酵,膨胀 [(of foodstuffs)rise or expand when fermented or soaked]。如:面发了;发一发干菜
(26) 卖出 [sell]。如:发兑(批发;卖出);发脱(卖出;打发;除去)
(27) 繁育;生长 [sprout;grow]。如:发孚(发芽);发鲜(发芽);发荣滋长(草木繁茂的萌发生长)
(28) 施行;开始 [carry out;start]。如:发头(开始;起头);发讲(开始讲解);发始(开始);发严(开始严阵待命)
(29) 阐发 [elucidate]。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发义(阐发义理);发题(阐发题意);发蕴(阐发奥秘之情)
(30) 显现;显露 [appear;show;become visible]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宋· 欧阳修《秋声赋》
(31) 又如:发色(呈现色彩);发迷(显现迷惘的神情);发梦(显现梦境)
(32) 表现 [show;display]。如:发华(表现出文彩);发威(显示威风);发藻(显示文采)
(33) 散发;发给 [distribute;issue]。如:发越(散发,播散);发辉(散发光辉)
(34) 举事;发难 [rise in revolt]。如:发谪(举发;谴责);发衅(挑起争端);发举(兴起,举事)
(35) 倡始;提出 [propose;sponsor]。如:发端
(36) 启发;开导 [enlighten]。如:发悟(启发使领悟);发机(启发机杼。多指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37) 提拔;举荐 [promote;recommend]。如:发困(举荐处于困境的人);发荐(发迹,被荐举)
(38) 传扬;张扬 [spread]。如:发闻(传播;显扬;传扬名声);发德(使道德显扬)
(39) 揭露;暴露 [expose;lay bare]
(40) 又如:发奸(揭发坏人坏事);发潜(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发举(揭发,检举)
(41) 点燃;燃烧起来 [ignite;fire]褺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42) 又如:发爨(烧火做饭);发薪(点燃柴草)
(43) 疾病发作 [attack;break out]。如:发脾寒(患疟疾病);发痧(患中暑或霍乱等急性病)
(44) 制作;拟定 [make;elaborate]。如:发天葩(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45) 歌唱;表演;演奏 [sing;play]。如:发调(发出曲调);发猛(高亢清扬的乐声);发梁(歌声绕梁不绝)
(46) 感到 [feel; have a feeling]。如:发虚(饿得发慌);发软;发晕
(47) 行动 [act]。如:发止(行止;进退);发乔(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48) 发源;发端 [rise;originate]。如:发轸(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发岁(一年起始)
(49) 发性,使性子 [get angry;lose one's temper]。如:发业(发怒;作孽);发村(撒野;发脾气);发野(撒野;蛮不讲理)
(50) 流露感情 [reveal;betray]。如:发中(发自内心)
(51) 通“拨( bō )”。除去;错乱 [cast away;clean;mix up]
居干之道,菑栗不迤,则弓不发。——《周礼·考工记·弓人》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52) 通“法”。效法,遵守 [follow the example of;imitate;go by]
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管子·任法》
◎ 发的拼音:
發 fā
〈词性:量>
(1) 在小武器打靶比赛中每个射手规定的发射次数 [string]。如:一次20发
(2) 计算子弹、炮弹的单位。如:一发炮弹
(3) 另见 fà;fèi
发案、发白、发榜、发报、发变、发表、发兵、发病、发布、发财、发车、发痴、发愁、发出、发怵、发达、发达、发达国家、发呆、发电、发电厂、发电机、发动、发动机、发抖、发端、发端词、发凡、发放、发奋、发奋图强、发愤、发疯、发福、发付、发高烧、发稿、发给、发光、发汗、发狠、发红、发花、发话、发坏、发还、发慌、发挥、发昏、发火、发货、发急、发迹、发家、发奖、发酵、发窘、发觉、发掘、发刊词、发狂、发困、发牢骚、发冷、发愣、发利市、发亮、发聋振聩、发落、发麻、发毛、发霉、发蒙、发蒙、发面、发面、发面点心、发明、发明、发明家、发木、发难、发怒、发牌、发胖、发配、发脾气、发票、发起、发气、发情、发球、发热、发人深省、发散、发散、发丧、发烧、发射、发身、发神经、发生、发声、发市、发誓、发售、发送、发送、发酸、发条、发文、发问、发物、发现、发祥、发祥地、发饷、发笑、发泄、发薪、发信、发行、发硎、发芽、发言、发言、发炎、发扬、发扬光大、发痒、发音、发音、发语词、发育、发源、发愿、发晕、发展、发展中国家、发颤,发战、发胀、发怔、发作
◎ 发的拼音:
髮 fà
〈词性:名〉
(1) 头发,人头上的毛 [hair]?
巽为寡发。——《易·说卦》
其华在发。——《素问·大节藏象论》
穷发之下。——《庄子·逍遥游》
束发而就大学。——《大戴礼记·保傅》
结发成夫妻。——《苏武古诗》。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理发;脱发;怒发冲冠(形容怒极)
(3) 草木 [grass and tree]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
山以草木为发。——《地理书》
(4) 通“旆( pèi )”。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lag]
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荀子·议兵》
(5) 另见 fā;fèi
发辫,发辫儿、发鬓、发菜、发短心长、发际、发髻、发廊、发妻、发乳、发式、发屋、发型、发指、发指眦裂
◎ 发的拼音:
發 fèi
〈词性:动〉
(1) 通“废”。崩坏;停止 [collopse;stop]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
君夜发不可以朝。——《晏子春秋》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
(2) 又如:发药(停止用药)
(3) 另见 fā;fà
偕的拼音:xié(ㄒ一ㄝˊ)
⒈ 共同,在一起:偕老(夫妇同居到老,如“白头偕偕”)。偕行(xíng )。偕同。偕乐(lè )。
⒉ 和谐:“五字诗成卷,清诗少得偕”。
偕字UNICODE编码U+5055,10进制: 20565,UTF-32: 00005055,UTF-8: E5 81 95。
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皆
in the company of、together with
形声:从亻、皆声
together; be in order
详细解释◎ 偕的拼音: xié
〈词性:动〉
(形声。从人,皆声。本义:共同在一起)同本义[be together with;be in the company of]
偕,俱也。——《说文》
与雨偕也。——《左传·庄公七年》
夙夜必偕。——《诗·魏风·陟岵》
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孟子·公孙丑上》
俄人偕 英、 法、 美三国合兵犯 天津。——《清史稿·奕山传》
偕数友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即偕洋商。——《广东军务记》
◎ 偕的拼音: xié
〈词性:副〉
(1) 一同;一起 [together]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诗·郑风·女日鸡鸣》
与子偕行。——《诗·秦风·无衣》
客不得已与偕行。——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偕隐(同居山林,不求官禄);偕作(一起行动);偕适(同趋一个方向);偕生之疾(与生俱来的病)
偕老、偕同、偕行
老的拼音:lǎo(ㄌㄠˇ)
⒈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⒉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⒊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⒋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有所为(wéi )。
⒌ 晚年:老年。老境。
⒍ 敬老,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⒎ 总是,经常:老是生病。
⒏ 原来的:老地方。
⒐ 与“嫩”相对:黄瓜长老了。
⒑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老大。老鹰。老倭瓜。
⒒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⒓ 死的讳称:老了。
⒔ 〔老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⒕ 姓。
老字UNICODE编码U+8001,10进制: 32769,UTF-32: 00008001,UTF-8: E8 80 81。
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耂
aged、always、old、outdated、tough、very
小、少、幼、新、嫩
象形
old, aged; experienced
详细解释◎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old;aged]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3)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家);老行(老年男子);老姐(年老的女仆);老杜(指杜埔。与后来的杜牧相对而言);老羸(年老瘦弱);老口(年老的人;亦指牲口年龄老)
(4) 历时长久 [long-standing]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老工厂,老房子;老亲(多年的或世代的姻亲关系);老晴(天晴得牢,不会很快转阴);老酒(陈年的酒);老桧(老刺柏);老牧(旧称久任地方官者);老相识(相识已久的人)
(6) 娴熟,富有经验,阅历深 [experienced]。如:老辣(老练而有锋芒);老落(成熟,老练);老道(老练);老粉嘴(老驴。即在拉磨时老是偷吃面粉的驴)
(7) 厚 [thick]。如:老脸皮(老面皮。脸皮厚);老着脸(厚着脸皮);老趼(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
(8) 大 [great]。如:老大小(偌大;老大的);老汗(大汗);老劲(很大的气力)
(9) 排行在最后的 [youngest]
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西游记》
(10) 又如:老生女儿(最后的一个女儿);老女儿(最小的女儿)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名〉
(1) 老年;晚年 [old age]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
独与老翁别。
欲言国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老生(老年之人);老况(老年的景况);老耋(老迈)
(4) 老年人 [old people;the aged]。如:男女老幼;敬老院;老儿(老人家);老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先(对年长者的尊称,老先生);老老头(老头儿)
(5) 对先辈、年长者的尊称 [your]
(6) 对老人的尊称。如:老太(老太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官(尊称年长的人);老底(父亲);老阿妈(女真语称祖父);老郎(对前辈艺人的尊称;教头;老练);老先儿(老先。老先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7) 敬词。多不表示年岁。如:老办(老板);老先生(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老大人(尊称年老位尊的人);老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老男子的敬称)
(8) 自称 [I]。如:老妾(年老妇女的谦称);老媳妇(老妇人的谦称);老爹(自称是对方父亲。詈词)
(9) 古时对某些臣僚的尊称 [term of honor and respect for some feudal officials]
(10) 指上公
(11) 指上卿
(12) 指大夫
(13) 指大夫的家臣
(14) 指群吏之尊者
(15) 指父母或兄长 [parents or brothe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朱熹注:“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
(16) 又如:老母(年老的母亲);老子娘(指父母双亲);老亲(年老的父母)
(17) 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 [Lao zi ]。如:老氏(指老子);老生(指老子);老易(老子与周易的并称);老庄(老子与庄子的并称)
(18) 姓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动〉
(1) 死的讳称 [die]
老于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红楼梦》
(2) 又如:老去(死去);老家(指阴间。俗语以“回老家”比喻死亡)
(3) 敬爱,敬重 [respect and love;hono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第一个老。)——《孟子》
(4) 告老 [retire from age]
余将致政焉…乃老。——《国语》
范武子将老。——《左传·宣公十七年》
(5) 变老;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醉汉歌》
(6) 衰老;衰颓 [old and feeble;senil;decrepit]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
(7) 又如:老色(衰老之色);老拙(老朽愚拙);老气(暮气);老背悔(老背晦。老胡涂);老货(骂老人的话)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副〉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一直持续不断发生或时常重复出现,有“经常”、“时常”的意思;有时“老”和“是”连用,有强调的意味 [always]。如: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你老说这些,有啥用!
(2) 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极” [very]。如:老早;老长;老咎晚(很晚);老大(极,甚。如今俗语老大不愿意、老大不甘心);老咱晚(很晚);老大无成(年岁已很大,毫无建树)
(3) 很久 [for a long time]。如:老没见你啊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前缀〉
(1) 加在姓、名和某些称谓的前面。如:哎呀!原来是老弟;老杨,快走哇!
(2) 加在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上。如:老二去了哪里?;老大还没回来
(3) 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前面。如:老虎;老鼠;老玉米
◎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后缀〉
代指人(含有轻视意)。也作“佬”。如:庄稼老;外国老
老八辈子、老白干儿、老百姓、老板、老板娘、老伴、老保守、老鸨、老本、老鼻子、老表、老兵、老伯、老伯伯、老财、老残游记、老巢、老臣、老成、老成持重、老处女、老粗、老搭档、老大、老大难、老大娘、老大爷、老旦、老当益壮、老到、老道、老底、老弟、老雕虫、老调、老掉牙、老爹、老豆腐、老儿子、老佛爷、老夫、老父、老妇、老疙瘩、老庚、老公、老公公、老姑娘、老古板、老古董、老闺女、老汉、老好人、老糊涂、老虎、老花眼、老化、老皇历、老黄牛、老火、老伙伴、老几、老骥伏枥、老家、老监、老奸巨猾、老茧、老将、老交情、老景、老境、老酒、老君、老客、老来俏、老辣、老来少、老老、老脸、老练、老路、老妈子、老马识途、老迈、老毛病、老面子、老谋深算、老姥、老奶奶、老年、老年人、老娘、老牛破车、老牛舐犊、老农、老牌、老派、老婆、老婆婆、老婆子、老气、老气横秋、老前辈、老腔、老亲、老秋、老拳、老人、老人斑、老人家、老人山、老弱残兵、老少、老身、老生、老生常谈、老师、老师傅、老实、老实巴脚、老实疙瘩、老式、老视、老手、老鼠、老鼠尾巴、老叟、老太公、老太婆、老太太、老太爷、老态龙钟、老饕、老套、老套子、老天、老天爷、老头儿、老头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外、老顽固、老问题、老翁、老乡、老相好、老相识、老小、老兄、老朽、老秀才、老学究、老鸦、老眼光、老幺、老爷、老爷爷、老爷子、老一套、老鹰、老油条、老油子、老于世故、老妪、老玉米、老早、老账、老丈、老者、老着脸皮、老拙、老资格、老子、老子、老总、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