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稗官野史的意思

bàiguānshǐ

稗官野史



拼音bài guān yě shǐ

注音ㄅㄞˋ ㄍㄨㄢ 一ㄝˇ ㄕˇ

解释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例子如今我要将这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做为稗官野史,流传海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正音“稗”,不能读作“bēi”。

辨形“史”,不能写作“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

感情稗官野史是中性词。

繁体粺官野史

近义稗官小说、奇文轶事

反义官修正史

英语books containing anecdot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ài   注音  ㄅㄞˋ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RTF  仓颉  HDHWJ  郑码  MFNE  四角  26940  结构  左右电码  4458  区位  1662  统一码  7A17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稗的拼音:bài(ㄅㄞˋ)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⒉ 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统一码

稗字UNICODE编码U+7A17,10进制: 31255,UTF-32: 00007A17,UTF-8: E7 A8 97。

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稗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禾、卑声

English

darnels, weeds, tares sma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稗的拼音:

bài  

〈词性:名〉

(1) (形声。从禾,卑声。本义:稻田里的一种杂草) 稗草。一年生禾草 (Echinochloa crusgalli ),叶似稻,节间无毛,杂生于稻田中,有害于稻子的生长 [barnyard grass]

稗,禾别也。——《说文》

用秕稗也。——《左传·定公十年》。注:“草之似谷者。”

不如夷稗。——《孟子》

养稊(  一种形似稗的草)稗者伤禾稼。—— 王符《潜夫论》

(2) 又如:稗秕(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词性变化

稗的拼音: bài  

〈词性:形〉

(1) 形容小;非正统的 [small;insignificant]

稗,小也。——《广雅》

盖出于稗官。——《汉书·艺文志》。注:“偶语为稗。”按:亦别种非正之意。故小贩亦谓之稗贩。

蒙正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宋史·高若讷传》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稗官(古代的小官名。因稗官也收集民间故事小说,后沿以称小说家);稗官野史(略称稗史。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稗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常用词组

稗记、稗子

  拼音  guān   注音  ㄍㄨㄢ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PNHN  五笔98  PNF  仓颉  JRLR  郑码  WDY  四角  30777  结构  上下电码  1351  区位  2557  统一码  5B98  笔顺  丶丶フ丨フ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官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⒉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⒊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官能。

⒋ 姓。

统一码

官字UNICODE编码U+5B98,10进制: 23448,UTF-32: 00005B98,UTF-8: E5 AE 98。

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verment official、officer、orga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官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officeholder;government;official;officer]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government]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house]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officialdom]。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organ]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government position]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emperor]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词性变化

官的拼音: guān  

〈词性:形〉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government-owned;government-sponsored;official]。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public]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官的拼音: guān  

〈词性:动〉

(1) 当官,作官 [be an official]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reach the rank of]。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  )。管制,管理 [control;manage]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常用词组

官办、官报私仇、官逼民反、官兵、官舱、官差、官场、官称、官倒、官邸、官渡之战、官方、官费、官府、官复原职、官官相护、官话、官家、官价、官架子、官阶、官爵、官军、官客、官老爷、官吏、官僚、官僚政治、官僚主义、官路、官迷、官面儿、官名、官能、官派、官气、官腔、官人、官商、官身、官事、官署、官司、官厅、官衔、官样文章、官瘾、官营、官员、官运亨通、官长、官职

  拼音    注音  一ㄝˇ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JFCB  五笔98  JFCH  仓颉  WGNIN  郑码  KBXI  四角  67122  结构  左右电码  6851  区位  5016  统一码  91CE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一一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野的拼音:yě(一ㄝˇ)  

⒈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⒉ 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⒊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⒋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野蛮。粗野。

⒌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

⒍ 不受约束:心玩儿野了。

⒎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

统一码

野字UNICODE编码U+91CE,10进制: 37326,UTF-32: 000091CE,UTF-8: E9 87 8E。

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墅㙒埜壄

汉英互译

limit、not in power、open country、rude、unrestrained、unruly、wild

相关字词

家、朝

造字法

形声:从里、予声

English

open country, field; wildern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野的拼音:

埜壄   

〈词性: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open country;the open;suburb]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fiel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not in power;out of office]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boundary]。如:视野;分野

词性变化

野的拼音:   

〈词性:形〉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wild]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untamed;unrestrained]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rough;violent;boorish;rude]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unnormal]。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wrongful]。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villatic]。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常用词组

野菜、野餐、野蚕、野草、野炊、野地、野调无腔、野鸽、野合、野合、野花、野火、野鸡、野景、野郎公、野老、野驴、野麻、野马、野蛮、野猫、野牛、野炮、野葡萄、野蔷薇、野人、野生、野食儿、野史、野兽、野鼠、野兔、野外、野外工作、野外演习、野豌豆、野味、野心、野心勃勃、野心家、野性、野鸭、野营、野战、野战军、野猪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KQI  五笔98  KRI  仓颉  LK  郑码  JOS  四角  50006  结构  单一电码  0670  区位  4223  统一码  53F2  笔顺  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史的拼音:shǐ(ㄕˇ)  

⒈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⒉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⒊ 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⒋ 姓。

统一码

史字UNICODE编码U+53F2,10进制: 21490,UTF-32: 000053F2,UTF-8: E5 8F B2。

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istor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史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annals;history]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secretary]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history]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painter]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常用词组

史不绝书、史册、史抄、史官、史馆、史话、史籍、史迹、史记、史论、史诗、史实、史事、史书、史无前例、史学、史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