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i jiàng cán bīng
注音ㄅㄞˋ ㄐ一ㄤˋ ㄘㄢˊ ㄅ一ㄥ
解释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出处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
感情败将残兵是贬义词。
繁体敗將殘兵
近义残兵败将
反义常胜将军
英语remnant generals and soldiers after defeat
动物生肖牛,虎,蛇
败(敗)的拼音:bài(ㄅㄞˋ)
⒈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败北。败退。败绩(①连队溃败;②事业的失利)。败诉。败笔。败局。两败俱伤。
⒉ 战胜,使失败:大败敌军。
⒊ 毁坏:败坏。败露。
⒋ 解除,消散:败火。败毒。
⒌ 破旧,衰落,腐烂:败絮。败落。败兴(xìng )(情绪低落)。腐败。叶残花败。
败字UNICODE编码U+8D25,10进制: 36133,UTF-32: 00008D25,UTF-8: E8 B4 A5。
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敗贁䢙
defeat、fail、lose
成、胜、开
形声:从攵、贝声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详细解释◎ 败的拼音:
敗 b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贝,从攴。攴( pū ),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ruin;fail;spoil]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5) 损害;损伤 [damage]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6)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7) 失败;战败 [lose the battle;be defeated]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9) 打败。使…战败 [defeat]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10) 又如:败衄(战败)
(11) 解除;消散 [remove;dispel;relieve]。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12) 腐烂变质 [putrid]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 败的拼音:
敗 bài
〈词性:形〉
(1) 破旧 [worn-out]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4) 衰落;破旧;凋谢 [rotten;become worn-out;withered]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 败的拼音:
敗 bài
〈词性:名〉
(1) 灾年;荒年 [blank year]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弊端;过失 [disadvantge;fault]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3) 姓
败北、败笔、败草、败毒、败坏、败火、败绩、败家子、败将、败井颓垣、败局、败军、败军之将、败类、败柳残花、败露、败落、败损、败退、败亡、败胃、败像、败兴、败絮、败血病、败仗、败阵、败子
将(將)的拼音:jiāng(ㄐ一ㄤ)
⒈ 快要:将要。将至。将来。即将。
⒉ 带领,扶助:将雏。扶将。将军。
⒊ 拿,持:将心比心。
⒋ 把:将门关好。
⒌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⒍ 用言语刺激: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⒎ 保养:将养。将息。
⒏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⒐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⒑ 又,且:将信将疑。
⒒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⒓ 刚,刚刚:将将。将才。
⒔ 姓。
将(將)的拼音:jiàng(ㄐ一ㄤˋ)
⒈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⒉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
将字UNICODE编码U+5C06,10进制: 23558,UTF-32: 00005C06,UTF-8: E5 B0 86。
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將
hadorwould、shall、would
形声:从寸、酱省声
will, going to, future; general
详细解释◎ 将的拼音:
將 ji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 )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扶持,扶助 [support]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 [follow]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6) 送行 [send]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7)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8) 携带 [bring]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9)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10) 带领 [lead;guide]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12) 顺从;随从 [be obedient to;submit to]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14) 供养;奉养 [provide for]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5)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16) 调养;保养 [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17) 传达;表达 [express]。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18) 〈词性:方〉∶兽类生仔 [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19)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check]。如:当头炮一将
(20) 行,进 [advance;go]
日就月将。——《诗·敬之》
(21) 进用,吃 [eat]。如:将食
(22) 使用 [use]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 将的拼音:
將 jiāng
〈词性:副〉
(1) 就要;将要 [will;be going to]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衒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2)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3) 必,必定 [certainly]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4)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5) 才;乃;刚刚;正 [just]。如:将在(刚刚)
(6) 将近 [nearly]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7) 岂;难道 [Does it mean…?]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 将的拼音:
將 jiāng
〈词性:介〉
(1) 相当于“拿”、“取” [by;by means of]
将雌剑往。——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2)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3)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5) 在;于 [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 将的拼音:
將 jiāng
<连>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also]。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if]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3) 或;抑 [or]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 将的拼音:
將 jiāng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2)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3) 另见 jiàng;qiāng
将才、将次、将错就错、将功补过、将功赎罪、将计就计、将将、将近、将就、将军、将军、将来、将来式、将息、将心比心、将信将疑、将养、将要
◎ 将的拼音:
將 ji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general]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3)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4)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 [general;high-ranking military officer]。如:大将;中将;少将
(5)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commander in chief,the chief price in Chinese chess]
(6) 能手;能人 [dab]。如:乒坛老将
◎ 将的拼音:
將 jiàng
〈词性:动〉
(1) 统率;率领 [command;lead]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3) 另见 jiāng;qiāng
将官、将领、将令、将士、将尉、将校、将佐
◎ 将的拼音:
將 qiāng
〈词性:动〉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ask;request]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2) 另见 jiāng;jiàng
残(殘)的拼音:cán(ㄘㄢˊ)
⒈ 害,毁坏:残害。摧残。
⒉ 不完全,余下的:残余。残阳。残存。残废。残佚。苟延残喘。
⒊ 凶恶:残忍。残酷。凶残。
残字UNICODE编码U+6B8B,10进制: 27531,UTF-32: 00006B8B,UTF-8: E6 AE 8B。
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殘㱚
incomplete、remnant
形声:从歹、戋声
injure, spoil; oppress; broken
详细解释◎ 残的拼音:
殘 c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歹( è ),戋( jiān )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 同本义 [injure;damage]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demolish]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wither]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 残的拼音:
殘 cán
〈词性:形〉
(1) 凶恶;狠毒 [ruthless;atrocious]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disabled]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surplus;remnant]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remaining]。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 残的拼音:
殘 cán
〈词性: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ferocious person]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残败、残暴、残暴、残本、残兵败将、残部、残茶剩饭、残喘、残存、残敌、残冬腊月、残废、残羹剩饭、残骸、残害、残花败柳、残毁、残货、残疾、残疾人、残局、残酷、残留、残年、残破、残缺、残忍、残杀、残山剩水、残生、残阳、残余、残月、残渣、残渣余孽、残照、残肢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ms、soldiers
卒
会意:从丘、从八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