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i là míng jīng
注音ㄅㄞˊ ㄌㄚˋ ㄇ一ㄥˊ ㄐ一ㄥ
解释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用法作宾语;比喻屡试不中。
感情白蜡明经是中性词。
繁体白蠟明經
近义名落孙山
反义金榜题名
英语to fail in civil examination again and again
动物生肖牛,虎,蛇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伯㿟
white
黑、文、红、皂
象形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蜡(蠟)的拼音:là(ㄌㄚˋ)
⒈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蜡。蜂蜡。蜡版。蜡笔。蜡疗。蜡染。蜡人。蜡纸。蜡烛。蜡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蜡丸。
蜡字UNICODE编码U+8721,10进制: 34593,UTF-32: 00008721,UTF-8: E8 9C A1。
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䖳蛆䄍蠟蝋䗶
cere、wax
形声:从虫、昔声
wax; candle; waxy, glazed; maggot; as a non-simplified form sometimes used as an equivalent to U+410D (?), meaning imperial harvest
详细解释◎ 蜡的拼音:
蠟 là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 liè )声。本义: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如:蜂蜡)
(2) 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能燃能熔,不溶于水,是一羟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wax]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 又如:蜡圆(蜡丸);蜡弹(蜡丸,用蜡封裹的密件);蜡查(蜡埚,蜡滓。白蜡(虫蜡)或黄蜡(蜂蜡)的渣滓)
(4) 蜡烛的简称 [candle]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又如:蜡火(蜡烛火);蜡烟(蜡烛的烟);蜡红(烛花);蜡香(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蜡光(烛光)
◎ 蜡的拼音:
蠟 là
〈词性:动〉
(1) 用蜡涂抹 [wax;polish]。如:蜡引(涂蜡于纸张或布帛上,以防水湿);蜡本(用蜡涂绢上,所临摹的画本);蜡纸(表面涂蜡的纸)
(2) 另见 zhà
蜡白、蜡版、蜡笔、蜡光纸、蜡黄、蜡刻、蜡泪、蜡疗、蜡染、蜡人,蜡人儿、蜡蹋、蜡台、蜡纸、蜡烛
◎ 蜡的拼音: zhà
〈词性:动〉
(1)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 [a sacrifice offered at end of the year]
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性》
(2) 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宾(年终祭祀的助祭人);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3) 另见 là
明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⒉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⒊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⒋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⒌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⒍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⒎ 视觉,眼力:失明。
⒏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⒐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⒑ 中国朝代名:明代。
⒒ 姓。
明字UNICODE编码U+660E,10进制: 26126,UTF-32: 0000660E,UTF-8: E6 98 8E。
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朙眀
bright、clear、clear-sighted、honest、immediately、Ming
亮、灭、暗
会意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详细解释◎ 明的拼音:
朙 míng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 ),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brilliant;light;bright]
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
(4) 明白,清楚 [plain;explicit]
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名实已明。——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扬之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5) 又如:明切(明白深切);明言(明白的话);明悉(详细清楚);明标着册历(标,写。册历,指账本)
(6) 圣明,明察,明智 [perceived;sage]
耀明于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智而忠信。——汉· 贾谊《过秦论》
幸遇明主。——南明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明后(圣明的君主);明主(英明的君主);明上(圣上,尊称君主);明王(贤明的君主);明公(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8) 明显,明确 [clear;obvious]
君法明,伦有常。——《荀子·成相》
(9) 又如:明分(明确的本分);明刑(明确的法令);明效(明显的效果)
(10) 明艳, 鲜明 [bright and beautiful]。 如:明服(鲜艳的服饰);明姿(明艳的姿态);明绚(明丽绚烂)
(11) 明慧,聪明 [clever]。如:明明(聪明敏察的样子。多用来歌颂帝王、神明;明亮的样子);明秀(聪明秀美);明果(聪颖果决);明俊(明慧俊异)
(12) 心地光明 [purehearted]。如:明人(心地光明的人)
(13) 严明 [strict and impartial]。如:明刑(严明的刑罚);明法(使法律严明);明辟(严明法律)
(14) 清明,修明 [sober and calm]。如: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明制(清明的法制);明治(修明政事);明政(清明的政治)
(15) 高明 [brilliant;wise]。如: 明哲(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明见万里(识见高明,对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能了解得十分清楚)
(16) 强盛, 旺盛 [powerful and prosperous]。如:明昌(昌盛发达,昌明);明盛(昌明兴盛;旺盛,兴盛)
(17) 洁净(祭供品) [pure]。如:明水(祭祀用的净水);明衣(在斋戒期穿用的干净内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明酌(清酒,用于祭祀)
(18)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如:明月(下一个月);明旦(下一个早晨,明晨;明天);明岁(明年);明当(明天);明后(以后)
(19) 明快,爽直 [frank;candid]。如:明坦(明快坦直);明烈(爽朗刚正);明朗(乐观,开朗)
◎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照亮 [light]
火尚足以明。——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3) 点燃,点亮 [fire;light]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4)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5) 懂得,了解 [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清· 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 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7) 阐明,表明 [make 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9) 明确 [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10)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11) 分辨,区分 [distinguish]。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12) 通“盛”。受 [ladle;fill]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13) 通“盟”。结盟 [become allies;form an 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松明 [pine torches]。如:明子(松明)
(2) 白昼,白天 [day]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3) 又如:明夜(昼夜)
(4) 人世,阳世 [man’s world]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5)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6) 眼睛,视力 [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7)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8) 神,神灵 [God]。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9) 明朝 [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11) 通“名”。声名、名誉 [fame;reputation;renown]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12)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social status of a person]
收陵、 婴之明分,绝 信、 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13) 姓
◎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副〉
(1) 公开 [overt;open]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
明白、明白、明白人、明摆着、明辨是非、明察、明察秋毫、明澈、明处、明窗净几、明达、明珰、明道、明德、明灯、明断、明矾、明告、明沟、明光瓦亮、明晃晃、明火执仗、明鉴、明胶、明教、明洁、明净、明镜、明快、明来暗往、明朗、明里、明理,明理儿、明丽、明亮、明了、明了、明伦堂、明码、明媒正娶、明媚、明灭、明明、明明白白、明眸、明眸善睐、明目、明目张胆、明年、明盘、明器、明枪暗箭、明抢、明情、明区、明渠、明确、明确、明儿、明人不作暗事、明日、明日黄花、明锐、明若观火、明升暗降、明闪闪、明示、明誓、明说、明堂,明唐、明天、明瓦、明瓦天棚、明文、明晰、明细、明细账、明显、明线、明信片、明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艳、明于治乱、明喻、明月、明月珰、明月珠、明朝、明哲、明哲保身、明争暗斗、明睁大眼、明正典刑、明证、明知、明知故犯、明知故问、明智、明珠、明珠投暗、明烛天南
经(經)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⒊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
⒋ 治理,管理: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
⒌ 通过: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
⒍ 禁受:经受。经风雨,见世面。
⒎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经常。经费。荒诞不经。
⒏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经脉。经络。
⒐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经。曾经。
⒑ 缢死,上吊:自经。
⒒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经。经血。
⒓ 古同“京”,数目。
⒔ 姓。
经字UNICODE编码U+7ECF,10进制: 32463,UTF-32: 00007ECF,UTF-8: E7 BB 8F。
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經坕経
after、by、classics、scripture、constant、endure、manage、deal in、by way、by way of、via
形声:从纟、声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详细解释◎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warp]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longitude]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principle]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classics]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menses;menstruation]。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channels]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Confucianist classics]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Jing town]。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footpath;road]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动〉
(1) 治理 [administer]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go through]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manage;run]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measure;plan]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hang]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形〉
(1) 正常;经常 [normal;regular;ordinary]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经办、经编、经部、经产妇、经常、经典、经度、经费、经风雨见世面、经管、经过、经籍、经纪、经纪人、经济、经济犯罪、经济规律、经济合同、经济基础、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久、经久不衰、经久不息、经卷、经理、经历、经略、经略、经纶、经络、经年、经年累月、经期、经纱、经商、经师、经始、经世、经手、经首、经受、经售、经书、经水、经天纬地、经痛、经纬、经纬度、经纬仪、经文、经线、经销、经心、经行、经学、经血、经验、经义、经意、经营、经用、经由、经院、经传、经子
◎ 经的拼音:
經 jìng
〈词性:动〉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spin]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词性: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comb the yarn in order to make it warp threads]。如:经纱
(3) 另见 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