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百炼之钢的意思

bǎiliànzhīgāng

百炼之钢



拼音bǎi liàn zhī gāng

注音ㄅㄞˇ ㄌ一ㄢˋ ㄓ ㄍㄤ

解释炼:用加热的方法提纯。指久经烤炼、坚强不屈的人。

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例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萧若百炼之钢,不可屈抑。”

用法作宾语;指坚强不屈的人。

感情百炼之钢是中性词。

繁体百煉之鋼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ǎi   注音  ㄅㄞˇ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JF  仓颉  MA  郑码  ANK  四角  1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02  区位  1657  统一码  767E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百的拼音:bǎi(ㄅㄞˇ)  

⒈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⒉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统一码

百字UNICODE编码U+767E,10进制: 30334,UTF-32: 0000767E,UTF-8: E7 99 BE。

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ndred、all kind of

造字法

会意:从一、从白

English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百的拼音: bǎi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hundred]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numerous]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词性变化

百的拼音: bǎi  

〈词性:形〉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all kinds of]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all]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名]∶姓

百的拼音: bǎi  

〈词性:动〉

(1) 增为百倍 [increase a hundredfold]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2) 另见   

常用词组

百般、百般无赖、百宝箱、百弊丛生、百不失一、百步穿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堵皆作、百端、百端待举、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废俱举、百分比,百分率、百分数、百分之百、百感交集、百舸、百工、百官、百合、百合花、百花齐放、百货商店、百家、百家争鸣、百家姓、百科全书、百孔千疮,百孔千创、百口莫辩、百老汇、百里挑一、百炼成钢、百炼千锤、百灵鸟、百侣、百米、百米赛跑、百衲、百衲本、百衲衣、百年、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年树人、百年之好、百年之后、百千、百日、百日咳、百日维新、百十、百世、百事可乐、百事通、百司、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解,百思莫解、百岁之后、百听不厌、百万、百万雄师,百万雄兵、百闻不如一见、百无禁忌、百无聊赖、百戏、百姓、百叶窗、百依百顺,百顺百依,百依百随、百越、百战百胜、百战不殆、百折不回、百折不挠、百褶裙、百纵千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拼音  liàn   注音  ㄌ一ㄢˋ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OANW  仓颉  FKVC  郑码  UOYO  四角  95894  结构  左右电码  3550  区位  3322  统一码  70BC  笔顺  丶ノノ丶一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炼(煉)的拼音:liàn(ㄌ一ㄢˋ)  

⒈ 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炼钢。炼焦。炼油。炼乳。炼狱。锤炼。

⒉ 用心琢磨使精练:炼字。炼句。

统一码

炼字UNICODE编码U+70BC,10进制: 28860,UTF-32: 000070BC,UTF-8: E7 82 BC。

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煉鍊

汉英互译

refine、smelt、temper with fire

造字法

形声:从火、柬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炼的拼音:

煉、鍊 l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柬声。本义:提炼)

(2) 同本义。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溶化并趋于纯净或坚韧 [smelt;refine]

炼,铄冶金也。——《说文》。王筠曰:“煉鍊同字。”

鍊药瞩虚幌。——江淹《杂体诗·王征君》

公宫令舍之堂,皆以炼铜为柱质。——《韩非子·十过》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3) 又如:提炼(用理化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精炼(提炼精华,除去杂质);炼石(烧炼丹石);炼金(炼丹);炼汞(道家烧炼金石药物,以制成丹药)

(4) 修炼;锻炼;造就 [cultivate and temper oneself]

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抱朴子·金丹》

(5) 又如:炼丹(以气功修炼人体精、气、神,谓之内丹);炼性(道教谓之修炼心性);炼养(修炼养生)

(6) 比喻下苦功以求其精 [polish]。如:炼贫(精于耍贫嘴)

常用词组

炼丹、炼钢、炼焦、炼焦炉、炼句、炼乳、炼铁、炼油、炼油厂、炼狱、炼珍、炼字、炼之未定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gāng gàng   注音  ㄍㄤ ㄍㄤ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QMQY  五笔98  QMRY  仓颉  OPBK  郑码  PLD  四角  8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6921  区位  2454  统一码  94A2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钢(鋼)的拼音:gāng(ㄍㄤ)  

⒈ 经过精炼,不含磷砂等杂质的铁,含碳0.15钢1.7%,比熟铁更坚硬更富于弹性,是工业上极其重要的原料:钢板。钢笔(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钢铁(“钢”和“铁”,喻坚强,如“钢钢的意志”)。轧钢。

其他字义

钢(鋼)的拼音:gàng(ㄍㄤˋ)  

⒈ 把刀在布、皮、石、或缸沿上用力摩擦几下,使锋利些:把刀钢一钢。

⒉ 在刀口上加点儿钢(gāng  ),重新打造,使更锋利:这口铡刀该钢了。

统一码

钢字UNICODE编码U+94A2,10进制: 38050,UTF-32: 000094A2,UTF-8: E9 92 A2。

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鋼鎠

汉英互译

steel

造字法

形声:从钅、冈声

English

steel; hard, strong, t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钢的拼音:

g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冈声。本义:铁和碳的合金。比生铁坚韧,比熟铁质硬) 同本义 [steel]。含碳(作为主要合金化成分)不超过1.7%的工业铁。如:钢版(文具名。或指钢质的版片,表面粗糙有细点纹,置于蜡纸下,以针形钢笔在纸上书写,即现透明的笔迹,用以油印。或指钢质电镌的印刷底版,可使文字花纹极细密,多用于印刷票据)

(2) 另见 gàng  

常用词组

钢鏰儿、钢板、钢包、钢笔、钢鞭、钢材、钢尺、钢刀、钢锭、钢骨水泥、钢管、钢轨、钢花、钢化玻璃、钢结构、钢筋、钢筋混凝土、钢精、钢锯、钢盔、钢缆、钢炮、钢坯、钢钎、钢琴、钢砂、钢水、钢丝、钢丝锯、钢丝绳、钢条、钢铁、钢印、钢硬、钢渣、钢针、钢纸

基本词义

钢的拼音:

gàng  

〈词性:动〉

(1) 把刀在石、布、皮等上面用力磨擦几下使锋利些 [sharpen;strop]。如:钢菜刀;钢镰刀;钢剃刀

(2) 另见 gāng  

常用词组

钢刀布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