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白龙微服的意思

báilóngwēi

白龙微服



拼音bái lóng wēi fú

注音ㄅㄞˊ ㄌㄨㄥˊ ㄨㄟ ㄈㄨˊ

解释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

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例子清·黄遵宪《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用法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感情白龙微服是中性词。

繁体白龍微服

近义白龙鱼服

英语A nobleman makes his tour in disguis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ái   注音  ㄅㄞˊ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RRRR  仓颉  HA  郑码  NK  四角  26000  结构  单一电码  4101  区位  1655  统一码  767D  笔顺  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统一码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伯㿟

汉英互译

white

相关字词

黑、文、红、皂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词性变化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常用词组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拼音  lóng   注音  ㄌㄨㄥˊ   繁体    
部首  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DXV  五笔98  DXYI  仓颉  IKP  郑码  GM  四角  43014  结构  单一电码  7893  区位  3390  统一码  9F99  笔顺  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龙(龍)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统一码

龙字UNICODE编码U+9F99,10进制: 40857,UTF-32: 00009F99,UTF-8: E9 BE 99。

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龍竜龒㡣䮾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龙的拼音:

ló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dragon]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imperial]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fine horse]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vigorous]。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词性:方〉∶[瓦圈] 歪扭不圆 [not round]。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常用词组

龙船、龙胆、龙胆紫、龙灯、龙洞、龙飞、龙宫、龙骨、龙骨车、龙虎、龙井、龙卷风、龙君、龙口夺食、龙脉、龙门、龙门刨、龙门吊车、龙脑、龙蟠、龙蟠凤逸、龙袍、龙湫、龙沙、龙舌兰、龙蛇、龙潭虎穴、龙套、龙腾虎跃、龙体、龙庭、龙头、龙头蛇尾、龙王、龙虾、龙涎香、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行虎步、龙须菜、龙眼、龙跃凤鸣、龙钟、龙舟、龙子幡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MGT  仓颉  HOUNK  郑码  OIQM  四角  282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1792  区位  4602  统一码  5FAE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丨一ノフ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微的拼音:wēi(ㄨㄟ)  

⒈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⒉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tiáo   )。

⒊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⒋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⒌ 隐约;不明:微茫。微词(隐晦的批评)。

⒍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亡”。

⒎ 暗中察访:微行。

⒏ 无,非:“微斯人,吾谁与归”。

⒐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统一码

微字UNICODE编码U+5FAE,10进制: 24494,UTF-32: 00005FAE,UTF-8: E5 BE AE。

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cline、profound、tin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会意。从彳( chì  );--( wēi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walk clandestinely]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hide]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spy]。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decline]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have not]。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no,not]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词性变化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1) 微小;轻微 [minute;tiny]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humble]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dim]。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wane]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elegant;exquisite]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副>;

(1) 秘密,偷偷 [clandestinely]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slightly]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but for;if it were not fo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微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古单位名 [wei,measure unit]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secret]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Wei state]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拼音  fú fù   注音  ㄈㄨˊ ㄈㄨ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EBCY  仓颉  BSLE  郑码  QYXS  四角  77247  结构  左右电码  2591  区位  2394  统一码  670D  笔顺  ノフ一一フ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服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衣裳:服装。制服。

⒉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⒊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⒋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⒌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⒍ 吃(药):内服。

⒎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⒏ 姓。

其他字义

服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统一码

服字UNICODE编码U+670D,10进制: 26381,UTF-32: 0000670D,UTF-8: E6 9C 8D。

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convinced、dress、serve、tak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lothes; wear, d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服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obey;submit (oneself) to]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be convinced;convice]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use]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be engaged in]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take]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serve as]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admit]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put on]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wear]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engrave on one’s mind;always remember]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appoint]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carry out]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hold]。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get]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be accustomed to]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刑役] [serve]。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comply with]。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负荷;驾驶 [drive]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遮盖,掩蔽 [overspread;cover]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词性变化

服的拼音:   

〈词性:名〉

(1) 衣服,服装[clothes]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thing]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mourning]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two horses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four for driving a carrige in ancient times]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quiver]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a kind of bird]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常用词组

服从、服法、服服帖帖、服软,服软儿、服丧、服饰、服侍、服输、服务、服务行业、服务员、服刑、服药、服役、服用、服装

基本词义

服的拼音:   

〈词性:名〉

(1) 车厢 [well]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load]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量词]——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dossage]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