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白云亲舍的意思

báiyúnqīnshè

白云亲舍



拼音bái yún qīn shè

注音ㄅㄞˊ ㄩㄣˊ ㄑ一ㄣ ㄕㄜˋ

解释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出处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例子清·孔尚任《桃花扇·赚将》:“水驿山城烟霭,花村酒肆尘埋。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老莱,从军心事乖。”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指思念亲人。

感情白云亲舍是中性词。

繁体白雲親捨

近义白云孤飞

英语the sight of white clouds reminds that one's parents are returning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ái   注音  ㄅㄞˊ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RRRR  仓颉  HA  郑码  NK  四角  26000  结构  单一电码  4101  区位  1655  统一码  767D  笔顺  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白的拼音: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⒓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⒔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⒖ 姓。

统一码

白字UNICODE编码U+767D,10进制: 30333,UTF-32: 0000767D,UTF-8: E7 99 BD。

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伯㿟

汉英互译

white

相关字词

黑、文、红、皂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2) 同本义 [white] 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4) 纯洁;代表清流贤正 [pure;stainless]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 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6) 亮;明亮。与“暗”相对 [light]

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7) 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8) 一无所有 [plain]

白手起家成业。——《杂纂新录》

(9) 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10) [汉字的] 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inese character]。如:念白字;写白字

(11) 显著 [remarkable;marked;notable;outstanding]

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荀子·天论》

(12) 真诚;坦白 [honest;frank]

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13) 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 [reactionary]。如:白军;白匪

词性变化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名〉

(1) 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wine cup]

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虞初新志》

飞觞举白。——左思《吴都赋》

(2) 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 [spoken part in opera]。如:独白;对白

(3) 地方话 [dialect]。如:苏白

(4)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 [vernacular]。如:文白夹杂

(5) 姓

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动〉

(1) 清楚,明白 [know;realize;understand]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高启《书搏鸡者事》

(2) 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3) 表明;说明 [demonstate;show;explain]

吾将以死白之。——《吕氏春秋·士节》

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4) 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5) 禀告;报告 [report]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6) 上告;控告 [appeal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accuse;charge]

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7) 使…白 [turn white]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满江红》

白的拼音: bái  

〈词性:副〉

(1) 白白,平白 [in vain;for no reason]

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红楼梦》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睢景臣《高祖还乡》

(2) 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3) 单单;只是 [only]

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红楼梦》

(4) 竟。与“不”连用 [just;simply]。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常用词组

白皑皑、白案,白案儿、白白、白班、白璧微瑕、白璧无瑕、白菜、白草、白苍苍、白吃、白痴、白炽灯、白搭、白带、白道、白道、白地、白丁、白发、白发苍苍、白发红颜,白发朱颜、白匪、白费、白费口舌、白费蜡、白干儿、白宫、白骨精、白鹳、白果、白鹤、白喉、白狐、白圭之玷、白花花、白鹤晾翅、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白话、白话诗、白话文、白桦、白晃晃、白灰、白货、白货、白芨浆、白金、白金汉宫、白晶晶、白净、白酒、白驹过隙、白居易、白卷,白卷儿、白开水、白口,白口儿、白兰、白兰地、白梨、白厉厉、白莲教、白脸、白亮亮、白鹭、白露、白马王子、白鹿、白茫茫、白毛女、白濛濛、白米、白面、白面儿、白面书生、白描、白木耳、白内障、白嫩、白妞、白蘋洲、白皮书、白婆、白旗、白酋、白区、白饶、白热化、白人、白刃、白日、白日见鬼、白日梦、白日升天、白润、白沙堤、白色、白色恐怖、白衫儿、白山黑水、白闪闪、白生生、白事、白手、白手起家、白首穷经、白首为功名、白刷刷、白送、白糖、白天、白条、白条、白厅、白头、白头宫女、白头如新、白头翁、白头偕老,白头到老、白头吟、白文、白皙、白细胞、白下、白相、白絮、白血病、白血球、白眼、白杨、白药、白夜、白衣、白衣冠、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白彝、白蚁、白翳、白银、白玉璧、白无瑕、白云苍狗、白云青舍、白斩鸡、白章、白种人、白昼、白昼、白专、白术、白字、白族

  拼音  yún   注音  ㄩㄣˊ   繁体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CU  仓颉  MMI  郑码  BDZS  四角  1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1  区位  5238  统一码  4E91  笔顺  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统一码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u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词性变化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常用词组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

  拼音  qīn qìng   注音  ㄑ一ㄣ ㄑ一ㄥˋ   繁体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SU  仓颉  YTD  郑码  SUF  四角  00904  结构  上下电码  6024  区位  3955  统一码  4EB2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亲(親)的拼音:qīn(ㄑ一ㄣ)  

⒈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⒉ 婚姻:亲事。

⒊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⒌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⒍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⒎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其他字义

亲(親)的拼音:qìng(ㄑ一ㄥˋ)  

⒈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统一码

亲字UNICODE编码U+4EB2,10进制: 20146,UTF-32: 00004EB2,UTF-8: E4 BA B2。

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親媇

汉英互译

benignity、for oneself、parent、relati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形〉

(1) (形声。从见,亲( shēn  )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dear;beloved;intimate]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close;intimate]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accurate]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renew;replace]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bitter;intensive]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词性变化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parent]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blood or marriage relation]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close person]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副〉

(1) 亲自,亲身 [in person]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亲的拼音:

qīn  

〈词性:动〉

(1) 亲近;接近 [be close to]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kiss]。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常用词组

亲爱、亲本、亲笔、亲兵、亲串、亲代、亲丁、亲房、亲故、亲和力、亲驾、亲近、亲旧、亲眷、亲口、亲历、亲邻、亲临、亲密、亲睦、亲昵、亲朋、亲戚、亲切、亲热、亲如手足、亲善、亲上成亲、亲身、亲生子女、亲事、亲手、亲疏、亲疏贵贱、亲属、亲体、亲痛仇快、亲王、亲吻、亲狎、亲信、亲兄弟、亲眼、亲谊、亲迎、亲友、亲缘、亲在、亲征、亲知、亲炙、亲自、亲族、亲嘴

基本词义

亲的拼音:

(1) 親 qìng  

(2) 另见 qīn  

常用词组

亲家、亲家公、亲家母

  拼音  shě shè   注音  ㄕㄜˇ ㄕㄜˋ   繁体    
部首  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FKF  仓颉  OMJR  郑码  ODMI  四角  80604  结构  上下电码  5287  区位  4165  统一码  820D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舍的拼音:shě(ㄕㄜˇ)  

⒈ 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⒉ 施舍:舍粥。舍药。

其他字义

舍的拼音:shè(ㄕㄜˋ)  

⒈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⒉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⒊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⒋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⒌ 姓。

统一码

舍字UNICODE编码U+820D,10进制: 33293,UTF-32: 0000820D,UTF-8: E8 88 8D。

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捨舎

汉英互译

abandon、give alms、give up、house、hut、sh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上边是屋顶,下边是基础

English

house, dwelling; dwell, resi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舍的拼音:

shě  

〈词性:动〉

(1) 放在一边;丢开 [put;put aside]

捨,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捨,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2)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3) 放弃;舍弃 [give up;abandon]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4) 又如:舍己成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舍却(抛开);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东西,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所在);舍拼(舍弃;不顾一切干);舍筏(舍弃渡人的船筏);舍业(放弃学业;舍弃产业);舍己芸人(舍弃自己的田地,去耕耘别人的田地。比喻荒废自己本分内的工作而替他人做事)

(5) 废止、停止 [abolish]

耕者少舍。——《礼记·月令》。注:“止也。”

舍我穑事。——《书·汤誓》。释文:“废也。”

舍药物可也。——《左传·昭公九年》。服注:“止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 又如:舍业(停止学习)

(7) 布施,施舍 [give alms]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儒林外史》

(8) 又如:舍个数(在神佛面前许个愿);舍贫(接济穷人);舍宅(施舍住宅作寺院);舍施(施舍)

(9) 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 [remit]

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荀子·荣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韩诗外传·卷九》

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如:舍禁(解除封山泽的禁令);舍纵(宽赦,放纵);舍眼(睁眼;抬眼)

(11) 发,发射 [launch]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诗·小雅·车攻》

(12) 又如:舍拔(发箭);舍放(发射,放射)

(13) 另见 shè  

常用词组

舍本逐末、舍不得、舍短取长、舍己从人、舍己为人、舍近求远、舍车保帅、舍脸、舍命、舍弃、舍生取义、舍死忘生

基本词义

舍的拼音: shè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2) 同本义 [inn;tavern]

舍,市居曰舍。——《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

天子赐舍。——《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离娄上》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旅舍(旅馆);舍馆(住所;客舍);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4) 房屋(住宅) [house;shed;hut]

将适舍。—《礼记·曲礼》。注:“主人家也。”

舍之上舍。——《战国策·齐策》。注:“甲第也。”

神归其舍。——《鬼谷了·本经阴符》

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庐舍(简陋的房屋);茅舍(茅屋);舍园(宅内庭院);舍中(家中);宿舍;茅舍;牛舍;校舍;舍匿(用房子藏匿。即“窝藏”)

(6) 营寨;营房 [barracks]

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擒庞涓》

(7)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an ancient unit of distance equal to 30 li]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杜预注:“一舍,三十里。”

(8) 公子;少爷 [son of a feudal prince or high official;young master of the house]。如:舍人(公子;少爷)

词性变化

舍的拼音: shè  

〈词性:代〉

(1)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my]

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长生殿·弹词》

(2) 又如: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舍下(谦称自己的居室)

舍的拼音: shè  

〈词性:动〉

(1) 置;安置 [put sth.in a proper place]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匿(窝藏);舍藏(窝藏)

(3) 住宿 [put up]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山木》

(4) 又如:舍次(临时住宿);舍止(停驻,居留)

(5) 休息;止息 [rest;stop]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 安排住宿 [arrange residence]

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聊斋志异·白于玉》

(7) 宿营 [take up quarters]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8) 另见 shě  

常用词组

舍间、舍利、舍利子塔、舍亲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