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n chún dì shé
注音ㄅㄢ ㄔㄨㄣˊ ㄉ一ˋ ㄕㄜˊ
解释挑拔是非。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例子不似你这个两闲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古今杂剧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故意挑拨是非。
感情搬唇递舌是贬义词。
繁体搬脣遞舌
近义搬唇弄舌、拨弄是非
英语tell tal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搬的拼音:bān(ㄅㄢ)
⒈ 移动,迁移:搬动。搬移。搬迁。搬运。生搬硬套。
⒉ 挑拨离间:搬唆(调唆)。搬弄是非。
搬字UNICODE编码U+642C,10进制: 25644,UTF-32: 0000642C,UTF-8: E6 90 AC。
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搫
take away、move、remove
形声:从扌、般声
transfer, move, remove, shift
详细解释◎ 搬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般声。本义:挪动)
(2) 同本义 [take away;move;remove]
师见僧搬土次,乃以一块土放僧担上。——《五灯会元·文益禅师》
(3) 又如: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货物搬走;他早就搬走了;搬场(迁居)
(4) 套用,移用 [copy]。如:生搬硬套
(5) 搬请;求助 [ask for]。如:搬兵
(6) 挑拨 [sow]。如:搬是非,造谣言;搬嘴(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
(7) 扮演 [play]。如:搬唱(扮唱,演戏);搬戏(演戏)
搬兵、搬唇递舌、搬动、搬家、搬口、搬弄、搬弄是非、搬铺、搬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搬唆、搬移、搬用、搬运、搬指
唇的拼音:chún(ㄔㄨㄣˊ)
⒈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唇字UNICODE编码U+5507,10进制: 21767,UTF-32: 00005507,UTF-8: E5 94 87。
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㖘脣䫃
labium、lip
形声:从口、辰声
lips
详细解释◎ 唇的拼音:
脣 c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 同本义 [lip]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4) 边缘 [edge]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唇齿、唇齿相依、唇膏、唇红齿白、唇裂、唇枪舌剑、唇亡齿寒、唇音
递(遞)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传送,传达:传递。投递。递送。递交。递眼色(以目示意)。呈递国书。
⒉ 顺着次序:递补。递变。递增。递减。递升。递降(jiàng )。
⒊ 古代指驿车。
递字UNICODE编码U+9012,10进制: 36882,UTF-32: 00009012,UTF-8: E9 80 92。
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逓遞
give、hand over、pass、in the proper order、successively
形声:从辶、弟声
hand over, deliver; substitute
详细解释◎ 递的拼音:
遞 d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虒( sī )声。本义:轮流;交替)
(2) 同本义 [take turns;do sth.in turn]
递,更易也。——《说文》
国之递甚也。——《战国策·齐策六》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楚辞·招魂》
诈术递用。——《吕氏春秋·先巳》
合场递进。——傅毅《舞赋》
日月递炤(照)。——《荀子·天论》
(3) 又如:递嬗(不断地更迭、变化);递代(互相替换);递衣(轮流换穿同一件衣服);递兴(交替兴起);递迁(更易变化)
(4) 传;传送 [pass;hand over;transmit]。如:恭敬地递上;递钟(传杯,把盏);递传帖(递送帖子);递局(递眼色;示意);递夫(古代在驿站间运送官方货物的役仆);递铺(传送官方文书或货物的驿站);递禀(向上级呈关报告);递盏(传杯饮酒);递盗(转移偷盗之物)
(5) 特指通过驿站传递公文、货物等 [deliver]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如:递运(转运;驿站运输)
(7) 押送 [escort]。如:递解还乡(押送犯人返回原籍);递发(挥送);递流(放逐)
◎ 递的拼音:
遞 dì
〈词性:副〉
(1) 顺次地;一个一个地 [in proper order;successively]
向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如:递加;递减;递相(顺次,一个接一个,各自);递转(依次转动);递演(逐步演变);递毁(依次毁废);递化(顺次改变);递日(一日接一日)
◎ 递的拼音:
遞 dì
〈词性:名〉
(1) 驿站 [post]。如:递铺(驿站,邮局);递卒(驿站的役卒);递角(邮包)
(2) 驿车;驿马 [post carriage]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唐· 白居易《缚戎人》
递补、递归,递推、递加、递减、递降、递交、递解、递进、递嬗、递升、递送、递条子、递眼色、递增
舌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⒉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⒊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⒋ 铃或释中的锤。
⒌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舌字UNICODE编码U+820C,10进制: 33292,UTF-32: 0000820C,UTF-8: E8 88 8C。
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lingua、tongue
象形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详细解释◎ 舌的拼音: shé
〈词性: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language]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sth.resembling a 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hammer;spring]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舌敝唇焦、舌边音、舌根音、舌耕、舌尖音、舌面前音、舌伤、舌苔、舌头、舌战、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