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搬斤播两的意思

bānjīnliǎng

搬斤播两



拼音bān jīn bō liǎng

注音ㄅㄢ ㄐ一ㄣ ㄅㄛ ㄌ一ㄤˇ

解释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已,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盘剥克扣。

感情搬斤播两是贬义词。

繁体搬斤播兩

近义盘剥克扣

英语argue about little details(make a fuss over trifl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TEC  五笔98  RTUC  仓颉  QHYE  郑码  DPQX  四角  5704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2289  区位  1665  统一码  642C  笔顺  一丨一ノノフ丶一丶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搬的拼音:bān(ㄅㄢ)  

⒈ 移动,迁移:搬动。搬移。搬迁。搬运。生搬硬套。

⒉ 挑拨离间:搬唆(调唆)。搬弄是非。

统一码

搬字UNICODE编码U+642C,10进制: 25644,UTF-32: 0000642C,UTF-8: E6 90 AC。

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ake away、move、remove

造字法

形声:从扌、般声

English

transfer, move, remove, shif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搬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般声。本义:挪动)

(2) 同本义 [take away;move;remove]

师见僧搬土次,乃以一块土放僧担上。——《五灯会元·文益禅师》

(3) 又如: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货物搬走;他早就搬走了;搬场(迁居)

(4) 套用,移用 [copy]。如:生搬硬套

(5) 搬请;求助 [ask for]。如:搬兵

(6) 挑拨 [sow]。如:搬是非,造谣言;搬嘴(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

(7) 扮演 [play]。如:搬唱(扮唱,演戏);搬戏(演戏)

常用词组

搬兵、搬唇递舌、搬动、搬家、搬口、搬弄、搬弄是非、搬铺、搬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搬唆、搬移、搬用、搬运、搬指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TTH  仓颉  HML  郑码  PD  四角  72221  结构  单一电码  2443  区位  2979  统一码  65A4  笔顺  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斤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斤。斤斤(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如“斤斤计较”)。

⒉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斤。

统一码

斤字UNICODE编码U+65A4,10进制: 26020,UTF-32: 000065A4,UTF-8: E6 96 A4。

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䤺釿

汉英互译

a unit、half a kilogramm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 catty (approximately 500 g); an axe; keen, shrewd; KangXi radical number 69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2) 同本义 [axe]。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釿锯制焉。以釿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4)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small hoe]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词性变化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砍削,砍杀 [cut]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桥赋》

横斤山木。——《南史·宋测传》

(2) 又如:斤削(砍削);斤迹(斧头削砍的痕迹);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如:斤正(斤斧,斤削。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3) 过分计较 [be too calculating]。如:斤斤较量(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量〉

(1) 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catty]

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四十斤金椎。——《史记·魏公子列传》

千余斤。——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肉二斤。——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斤两(计算重量的单位);斤重(重量)

常用词组

斤斗、斤斤、斤斤计较、斤两

基本词义

斤的拼音: jin  

(1) ——如“千斤”( qiānjin  ):起重的工具

(2) 另见 jīn  

  拼音    注音  ㄅㄛ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TOL  仓颉  QHDW  郑码  DPKI  四角  52069  结构  左右电码  2330  区位  1805  统一码  64AD  笔顺  一丨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播的拼音:bō(ㄅㄛ)  

⒈ 撒种:播种(zhóng   )。播种(zhòng   )(用撒布种子的方式种植)。播撒。夏播。春播。

⒉ 传扬,传布:广播。传播。播音。播发。播弄。播扬(①宣扬,传扬;②发动)。播放。播映。

统一码

播字UNICODE编码U+64AD,10进制: 25773,UTF-32: 000064AD,UTF-8: E6 92 AD。

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oadcast、seed、sow

造字法

形声:从扌、番声

English

sow, spread; broadcast; case away, rej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播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2) 同本义 [sow the seeds]

播,种也。——《说文》

其始播百谷。——《诗·豳风 ·七月》

播时百谷,——《书·舜典》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国语·郑语》

(3) 又如:条播;夏播;播田(种田;种植);播植(播种;种植);播谷(播种谷物)

(4) 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 [broadcast;spread]

播于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道大名播。——柳宗元《三戒》

(5) 又如:广播;播音;播名(传扬名声)

(6) 分佈;散布 [be distributed over an area;be dispersed]

又北播为九河。——《书·禹贡》

播余香而莫闻。——张衡《思玄赋》

蒸灵液以播云。——《文选·嵇康·琴赋》

(7) 又如:播糠眯目(撒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外物虽小,加在自己身上,会伤害本性);播洒(洒水喷地);播馨(散布芳香)

(8) 逃亡 [become a fugitive]

身播国屯。——《后汉书·献帝纪》

成公播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流移失所。”

(9) 又如:播越(到处流亡);播奔(奔逃)

(10) 迁徙 [move]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庾信《哀江南赋》

(11) 又如:播迁(迁徙,迁移);播徙(流亡迁移)

(12) 背弃,舍弃 [abandon]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刘向《思古》

(13) 又如:播弃(抛弃,背弃)

(14) 通“簸”。摇动;簸扬 [rock;shake;sway]

播鼗武入于汉。——《论语·微子》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15) 布设 [arrange]。如:播食(布设食物);播授(布置安插)

常用词组

播发、播放、播讲、播弄、播送、播音、播音室、播音员、播映、播种、播种机

  拼音  liǎng   注音  ㄌ一ㄤˇ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MWW  仓颉  MOOB  郑码  ALOO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0357  区位  3329  统一码  4E24  笔顺  一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两(兩)的拼音:liǎng(ㄌ一ㄤˇ)  

⒈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⒉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⒊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⒋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统一码

两字UNICODE编码U+4E24,10进制: 20004,UTF-32: 00004E24,UTF-8: E4 B8 A4。

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兩両㒳

汉英互译

liang、tael、twai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两的拼音:

liǎng  

〈词性:量〉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two]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词性变化

两的拼音:

liǎng  

[数]

(1) 二 [two]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some;a few]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两的拼音:

liǎng  

〈词性:副〉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两的拼音:

兩? liǎng  

〈词性:动〉

(1) 等同;比并 [equal]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常用词组

两败俱伤、两半、两边、两边倒、两便、两曹、两重、两次、两抵、两都、两个时候、两广、两汉、两湖、两虎相斗、两回事、两极、两极分化、两脚规、两节棍、两截门、两可、两口子、两立、两利、两码事、两面、两面光、两面派、两面三刀、两面讨好、两难、两旁、两栖动物,两栖植物、两讫、两清、两情两愿、两全、两全其美、两手空空、两头,两头儿、两下里、两下子、两厢、两小无猜、两性、两性动物,两性花、两袖清风、两眼发黑、两眼一抹黑、两姨、两姨亲、两翼、两造、两着儿

搬斤播两: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