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班师回俯的意思

bānshīhuí

班师回俯



拼音bān shī huí fǔ

注音ㄅㄢ ㄕ ㄏㄨㄟˊ ㄈㄨˇ

解释见“班师回朝”。

出处

例子我们的球队终于获得了甲A联赛冠军,队员们今天班师回俯。

繁体班師回俯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YTG  仓颉  MGILG  郑码  CUC  四角  11114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803  区位  1664  统一码  73ED  笔顺  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班的拼音:bān(ㄅㄢ)  

⒈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⒉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⒊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⒌ 定时开行(xíng  )的:班车。班机。班期。

⒍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⒎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⒏ 古同“斑”,杂色。

⒐ 姓。

统一码

班字UNICODE编码U+73ED,10进制: 29677,UTF-32: 000073ED,UTF-8: E7 8F AD。

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ass、team、shift、squa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lass, group, grade; squad; jo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2)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divide equally]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3)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4) 分开;离群 [separate;part]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5) 又如:班马

(6) 赏赐;分给 [reward]

晋侯执 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7)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8) 分布;铺开 [distribute;spread]

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9) 又如:班卖(摊开出卖);班荆

(10) 颁布。后作“颁” [promulgate]

周公…制礼乐,班度量,而下大服。——《汉书·翟方进传》

(11) 又如:班政(颁布政令);班论(颁布);班布(犹公布)

(12) 返回 [call back]

请班师。——《左传·襄公十年》。注:“还也。”

(13) 又如:班军(回师,撤军);班旋(犹班师)

(14) 排列 [arrange;put in order]

班位于天下。——《韩非子·存韩》

词性变化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名〉

(1) 职位等次,位次;等级 [order]

班在九人。——《左传·文公六年》。注:“位也。”

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隋书·百官志》

(2) 又如:班秩(官员的品级);班禄(班位和俸禄);班资(官阶和资格)

(3) 序列;排列等级 [sequence]

班,次也。——《小尔雅》

班,列也。——《方言三》

班,序也。——《广雅》

(4) 又如:按部就班;班次(补授或提升官职的先后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5) 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队列 [line]

班朝治军。——《礼记·曲礼》

使鲁为其班。——《左传·桓公六年》

(6) 又如:班部(大臣在朝见时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7) 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 [team;group]。也指旧时对剧团的称呼。如:班首(班头;为首的);班本(指戏文本);戏班;文班;武班

(8) 按时在教员指导之下学习同一学科、听教员讲授或进行有指导的讨论或演习的一群学生的组织 [class]。如:西班牙语班

(9) 现行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squad]。如:三连六班冲上去!

(10) 一天之内按工作时间划分的段落 [duty;shift]。如:三班倒;上夜班

(11) 指妓院 [brothel]。如:班子(方言。指妓院)

(12) 姓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形〉

(1) 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 [varicolored]

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屈原《离骚》

有妇人出于室者,发班白,衣缁布之衣。——《晏子春秋·外篇》

班白者不徒行。——《韩非子·外储说左》

(2) 又如:班衣戏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莱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儿童状以取悦双亲);班驳(杂色,色彩斑斓)

(3) 定时开行的 [regular]。如:班机;班车

班的拼音: bān  

〈词性:量〉

(1) 用于人群 [group]

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儒林外史》

(2) 又如:一班人马

(3) 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 [class] 。如:头班船;二班车

常用词组

班辈,班辈儿、班禅喇嘛、班车、班次、班房、班固《两都》、班机、班级、班荆道故、班马、班门弄斧、班配、班师、班长、班主任、班子、班组

  拼音  shī   注音    繁体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JGMH  仓颉  LLMB  郑码  KDAL  四角  21027  结构  左右电码  1597  区位  4206  统一码  5E08  笔顺  丨ノ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师(師)的拼音:shī(ㄕ)  

⒈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

⒉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⒊ 效法:师法古人。

⒋ 榜样:师范。

⒌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⒍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⒎ 军队:会师。出师。

⒏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⒐ 一国的首都:京师。

⒑ 姓。

统一码

师字UNICODE编码U+5E08,10进制: 24072,UTF-32: 00005E08,UTF-8: E5 B8 88。

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vision、example、master、model、teacher

相关字词

生、徒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师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division]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army;troops]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strategist]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the masses]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teacher;master]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Master]。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leader]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capital]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a person skilled in a certain trade or expert in a certain profession]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musician]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model;fine example]。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词性变化

师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效法;学习 [imitate]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dispatch troops]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常用词组

师表、师承、师出无名、师出有名、师弟、师法、师范、师范学校、师父、师傅、师公、师教、师姐、师老兵疲、师妹、师门、师母、师生、师徒、师事、师团、师心自用、师兄、师训、师爷、师友、师长、师直为壮、师资

  拼音  huí   注音  ㄏㄨㄟˊ   
部首  囗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LKD  仓颉  WR  郑码  JDJ  四角  60600  结构  全包围电码  0932  区位  2756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口  统一码  56DE  笔顺  丨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回(迴)的拼音:huí(ㄏㄨㄟˊ)  

⒈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回家。

⒉ 掉转:回首(回头看)。回顾。回眸。回暧。妙手回春。

⒊ 曲折,环绕,旋转:回旋。回肠。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⒋ 答复,答报:回信。回话。回绝。

⒌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回事。

⒍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回分解。

⒎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回族。回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⒏ 姓。

统一码

回字UNICODE编码U+56DE,10进制: 22238,UTF-32: 000056DE,UTF-8: E5 9B 9E。

回字由两个口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佪囘囬廻徊違韋

汉英互译

answer、circle、return、turn roun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流水回旋之形

English

return, turn around; a ti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回的拼音:

迴、囬 huí  

〈词性:动〉

(1)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 同本义 [whirl;circle]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4) 环绕; 包围 [surround]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5)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6) 掉转 [turn round]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诗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8) 还,返回 [return]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9)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10) 答复;回报 [report back;reply]。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11) 改变 [change]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12)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13) 违背 [go against]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14) 谢绝,推辞不见 [refuse]。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15)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averse]。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16) 转卖,转手卖掉 [resell]。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17) 问 [ask]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词性变化

回的拼音: huí  

〈词性:形〉

(1) 迂曲,曲折 [winding]。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crafty and evil]。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回的拼音: huí  

〈词性:量〉

(1) 次 [times]——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2)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chapter]。如:且听下回分解

(3)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moment]。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4)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number of times]。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occasion]。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回的拼音: huí  

〈词性:名〉

(1) 回族的简称 [the Hui nationality]。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convolution]。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3) 姓

常用词组

回拜、回报、回避、回避、回禀、回波、回驳、回采、回采、回肠、回肠、回肠荡气、回潮、回嗔作喜、回程、回充、回冲、回春、回答、回单,回单儿、回荡、回灯、回电、回跌、回返、回访、回奉、回复、回顾、回顾展、回光反照,回光返照、回光镜、回归、回归年、回归热、回归线、回锅、回航、回耗、回合、回话、回还、回回、回回、回火、回击、回见、回交、回教、回敬、回绝、回空、回口、回扣、回来、回廊、回老家、回礼、回流、回笼、回炉、回禄、回路、回銮、回落、回落、回马枪、回门、回描、回民、回眸、回目、回娘家、回请、回去、回绕、回热、回软、回煞、回闪、回身、回神,回神儿、回升、回生、回声、回师、回收、回手、回首、回书、回述、回水、回思、回溯、回弹、回天之力、回填、回条、回帖,回帖儿、回头、回头路、回头是岸、回弯、回味、回文、回纹、回席、回乡、回响、回销、回心转意、回信、回叙、回叙、回旋、回忆、回忆、回忆录、回音、回应、回游、回赠、回涨、回执、回转、回族、回嘴

  拼音    注音  ㄈㄨ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YWF  五笔98  WOWF  仓颉  OIOI  郑码  NTND  四角  20240  结构  左右电码  0214  区位  2409  统一码  4FEF  笔顺  ノ丨丶一ノノ丨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俯的拼音:fǔ(ㄈㄨˇ)  

⒈ 向下,低头,与“仰”相对:俯身。俯视。俯瞰。俯首。俯临。俯拾即是。俯仰。

⒉ 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

⒊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俯允。俯念。俯恤(请求对方体恤)。俯察。俯顺。

统一码

俯字UNICODE编码U+4FEF,10进制: 20463,UTF-32: 00004FEF,UTF-8: E4 BF AF。

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俛頫

汉英互译

bow、prona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府声

English

bow down, face down, look dow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页( xié  ),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2) 同本义 [bow one's head]

俯而纳屦。——《礼记·曲礼上》

俯而闚其户。——《公羊传·宣公六年》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俯擗(低头捶胸,悲伤之极的样子);俯偻(低头曲背);俯听(俯首而听);俯鉴(低头照视)

(4) 弯腰屈身 [bend]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俯步(俯身而行);俯躬(弯下身子);俯镜(弯身下视照影)

(6) 从上往下看,从高处往下看 [overlook]。如:俯瞩;俯览;俯窥;俯眺

(7) 在蛰伏的状态中的越冬 [hibernate]

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礼记祔》

(8) 上对下行动的敬辞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9) 又如:俯准(敬辞。允准;答应);俯从(敬辞。听从,允许);俯同(敬辞。屈驾;劳驾);俯垂护佑(敬辞。垂怜保佑)

常用词组

俯冲、俯伏、俯就、俯角、俯瞰、俯拍、俯身、俯身、俯视、俯首、俯首贴耳、俯首听命、俯卧撑、俯仰、俯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