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伴食宰相的意思

bànshízǎixiàng

伴食宰相



拼音bàn shí zǎi xiàng

注音ㄅㄢˋ ㄕˊ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出处《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鱼头参政,鲁宗道秉性骨鲠;伴食宰相,卢怀慎居位无能。”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谜语陪吃官

感情伴食宰相是贬义词。

近义混世魔王、伴食中书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àn   注音  ㄅㄢ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UFH  五笔98  WUGH  仓颉  OFQ  郑码  NUB  四角  29250  结构  左右电码  0133  区位  1673  统一码  4F34  笔顺  ノ丨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伴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伙伴。伴侣。

⒉ 陪同:伴随。陪伴。伴和(  )。伴舞。伴奏。伴读(古代官名,中国宋代有南北院伴读,负责宗室子弟的教学,辽、金至明代,皆为亲王府官)。

统一码

伴字UNICODE编码U+4F34,10进制: 20276,UTF-32: 00004F34,UTF-8: E4 BC B4。

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panion、partn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半声

English

companion, comrade, partner; accompan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伴的拼音: bàn  

〈词性:动〉

(1) 陪同;依随 [accompany]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3) 配合 [fit]。如:伴奏;伴之以说服教育

(4) 相比 [compare]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词性变化

伴的拼音: bàn  

〈词性:名〉

(1) 伴侣;同伴 [companion]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九章·惜诵》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魂(旅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伴等(伙伴);伴佣(伙计。指店员);伴哥(农村中少年的泛称);伴伍(邻里)

(3) 另见 pàn  

  拼音  shí sì yì   
注音  ㄕˊ ㄙˋ 一ˋ   
简体部首  飠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食部  
五笔86  WYVE  五笔98  WYVU  仓颉  OIAV  郑码  OX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7380  区位  4219  统一码  98DF  笔顺  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食的拼音:shí(ㄕˊ)  

⒈ 吃:食肉。食欲。

⒉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⒊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sì(ㄙˋ)  

⒈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yì(一ˋ)  

⒈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中国汉代人)。

统一码

食字UNICODE编码U+98DF,10进制: 39135,UTF-32: 000098DF,UTF-8: E9 A3 9F。

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蝕飠饣飼

汉英互译

eat、eclipse、food、edible、me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4) 粮食 [grains]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6) 食物的通称 [food]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8) 食禄,俸禄 [official's salary]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10)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11)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吃 [eat]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   )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depend on;rely on]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5)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7) 垦耕 [reclaim]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9) 背弃[诺言] [go back on]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10) 又如:食言而肥

(11) 接受,采纳 [accept]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12) 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14) 另见 sì;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词性:动〉

(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feed]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3) 使鬼神享受祭品 [enjoy sacrifice]。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4) 饲养 ;喂养;供养 [raise;rear;feed;make offerings to]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

(5) 又如:食马(喂马)

(6) 引申为喂奶 [suckle]。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7) 宴请 [entertain at a banquet]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8) 另见 shí;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1)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2) 另见 shí,sì  

  拼音  zǎi   注音  ㄗㄞˇ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UJ  仓颉  JYTJ  郑码  WDSE  四角  304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63  区位  5255  统一码  5BB0  笔顺  丶丶フ丶一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宰的拼音:zǎi(ㄗㄞˇ)  

⒈ 杀牲畜:宰杀。屠宰。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⒉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

⒊ 古代官名:宰相(xiàng   )。宰辅。太宰。宰官。

⒋ 主管、主持:主宰。宰制。

统一码

宰字UNICODE编码U+5BB0,10进制: 23472,UTF-32: 00005BB0,UTF-8: E5 AE B0。

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tcher、govern、slaught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宀、从辛

English

to slaughter; to ru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宰的拼音: zǎi  

〈词性:名〉

(1) (会意。从宀( mián  ),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充当家奴的罪人)

(2) 同本义 [slave]

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说文》

(3) 一说古代贵族家中的管家或奴隶总管

宰右执镫,左执盖。——《仪礼》。郑玄注:“宰谓太宰,宰夫之长也。”

(4) 一说宰为手工业奴隶

(5) 古代官吏的通称 [government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宰者,官也。——《周礼·目录》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序官》

宰命司马戒众介。——《仪礼·聘礼》。注:“上卿贰君事者也。诸侯谓司徒为宰。”按,凡周官宰夫,仪礼大射仪宰胥,左襄廿六传宰旅,哀三传宰人,皆谓太宰之属,吏也。

宰者何?官也。——《公羊传》

宰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翼日进宰。

宰见其小。

宰以卓异闻。

(6) 又如: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掌管膳食之官);宰夫(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宰夫衙(太平天国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7) 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 [prime minister]

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谷梁传·僖公九年》

(8) 又如:宰士(宰相的属官);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宰府(宰相办公之所);宰柄(宰相的权柄);宰牧(宰相与州牧的并称)

(9) 屠宰者;厨工 [slaughter]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冢,坟墓 [grave]

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公羊传》

(11) 又如:宰木(坟墓上的树木);宰隧(墓道);宰树(坟墓上的树木)

(12) 姓

词性变化

宰的拼音: zǎi  

〈词性:动〉

(1) 宰杀牲畜并割肉 [butcher;slaughter]

烹羊宰牛且为乐。——李白《将进酒》

宰肉不平而斗。——《唐书·邓处纳传》

(2) 又如:宰夫(宰人。屠宰者;厨工);宰生(屠夫);宰猪;宰鸡;杀猪宰羊

(3) 分割疆土;主宰 [invade;govern]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汉书·陈平传》

(4) 又如:宰世(掌管、治理天下);宰民(掌治民众);宰匠(主宰;掌治);宰肉(未遇时怀有大志;从处理小事中可以看出治理国家的才能);宰摄(主宰);宰总(犹主宰);宰席(主席的地位);宰匠;宰主(主宰者)

常用词组

宰割、宰杀、宰牲节、宰相、宰执、宰制

  拼音  xiāng xiàng   注音  ㄒ一ㄤ ㄒ一ㄤ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HG  仓颉  DBU  郑码  FLVV  四角  46900  结构  左右电码  4161  区位  4764  统一码  76F8  笔顺  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相的拼音:xiāng(ㄒ一ㄤ)  

⒈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⒉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⒊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

⒋ 姓。

其他字义

相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⒉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⒊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⒋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⒌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⒍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⒎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⒏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⒐ 姓。

统一码

相字UNICODE编码U+76F8,10进制: 30456,UTF-32: 000076F8,UTF-8: E7 9B B8。

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ch other、mutually、appearance、looks、look at and appraise、photograph、posture

造字法

会意:从目、从木

English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副〉

(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动〉

(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常用词组

相安无事、相伴、相帮、相比、相差、相称、相承、相乘、相持、相出没、相处、相传、相待如宾、相当、相当、相得、相得益彰、相等、相抵、相对、相对论、相反、相反相成、相仿、相逢、相符、相干、相隔、相跟、相顾失色、相关、相好、相和、相互、相会、相继、相间、相见、相见恨晚、相将、相交、相交有年、相结合、相近、相敬如宾、相距、相看、相看、相克、相连、相邻、相门户、相能、相配、相碰、相亲、相亲相爱、相劝、相让、相认、相容、相若、相商、相生、相识、相视、相熟、相思、相似、相提并论、相通、相同、相投、相托、相望、相向、相像、相信、相形见绌、相依、相依为命、相宜、相应、相应、相与、相遇、相约、相知、相知有素、相撞、相中、相助、相坐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如:照个相

(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phase]。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master of ceremonies]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 xiang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the seventh month]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physiognomy]。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Xiang town]。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blind guide]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常用词组

相册、相公、相国、相机、相机而行、相机行事、相角、相里、相马、相貌、相貌堂堂、相面、相片、相扑、相声、相士、相体裁衣、相图、相位、相纸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