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版筑饭牛的意思

bǎnzhùfànniú

版筑饭牛



拼音bǎn zhù fàn niú

注音ㄅㄢˇ ㄓㄨˋ ㄈㄢˋ ㄋ一ㄡˊ

解释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出处《书 说命上》载: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吕氏春秋 举难》载: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

例子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唐 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

用法作定语;指贤臣的出身。

感情版筑饭牛是中性词。

繁体版築飯牛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ǎn   注音  ㄅㄢˇ   
部首  片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HGC  仓颉  LLHE  郑码  NXPX  四角  22047  结构  左右电码  3652  区位  1670  统一码  7248  笔顺  ノ丨一フ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版的拼音:bǎn(ㄅㄢˇ)  

⒈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版书。活字版。底版。修版。

⒉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版。再版。版本。出版。版权。

⒊ 报纸的一面:头版头条重大新闻。

⒋ 打土墙用的夹板:版筑(筑土墙)。

⒌ 户籍:版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版版辽阔”)。

统一码

版字UNICODE编码U+7248,10进制: 29256,UTF-32: 00007248,UTF-8: E7 89 88。

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板鈑㸞

汉英互译

edition、printing plate

造字法

形声:从片、反声

English

printing blocks; ed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版的拼音: b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片,反声。“片”( piàn  ),意思是破开的木片或草片。从“片”的字大都与木板有关。本义:筑墙的夹板)

(2) 同本义 [slab]

版,判也。——《说文》。按,判木也。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五板(版)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

缩版以载。——《诗·大雅·绵》

(3) 又指版筑的土墙

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4) 又如:版筑

(5) 供建筑或其他使用的木板。后作“板” [board]。如:版障(木板制的屏风);版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

(6) 牍。古时书写用的木简,后也指书籍 [wood chip]

修业不息版。——《管子·宙合》。注:“牍也。”

送版使王[献之]书之。——《世说新语》

(7) 又如:版牍(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8) 名册;户籍 [register]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注:户籍也。”

掌群臣之版。——《周礼司士》。注:“名籍也。”

嗟哉生计一如此,廖入王民版籍论。——梅尧臣《小村》

(9) 又如:版曹(户部的别称。以掌管版籍得名)

(10) 国家的图籍 [domain chart]

式负版者。——《论语》。郑注:“谓邦国籍也。”

凡五部,咸入版籍。——《辽史》

(11) 朝笏,即手板。古代官吏上朝用的笏 [tablet]

投版弃官而去。——《后汉书·范滂传》

(12) 又如:版谒(持名帖进见)

(13)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用木板、石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 [printing plate]。如:制版;版子(用以印刷书刊的底板)

(14) 印刷物印行的次数 [edition]。如:初版;重版书

(15) 报纸的一面 [page]。如:头版新闻;社论版;娱乐版

词性变化

版的拼音: bǎn  

〈词性:动〉

(1) 授职;任命 [appoint]

华版为 秦州刺史。—— 房玄龄《晋书》

(2) 又如:版檄(任命官员的文书);版职(以白版形式授予的职务或封号)

版的拼音: bǎn  

〈词性:量〉

(1) 古代墙计量单位 [Ban]

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史记·赵世家》

(2) 又如:一版长一丈,或八尺,或六尺,高二尺

常用词组

版本、版次、版画、版刻、版口、版面、版权、版权页、版式、版税、版图、版心、版筑

  拼音  zhù zhú   注音  ㄓㄨˋ ㄓㄨˊ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AMY  五笔98  TAWY  仓颉  HMHN  郑码  MBQD  四角  88117  结构  上下电码  4591  区位  5494  统一码  7B51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筑(築)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捣土的杵:“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

⒉ 建造,修盖:修筑。建筑。构筑。

⒊ 居室:“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⒋ 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其他字义

筑(築)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

统一码

筑字UNICODE编码U+7B51,10进制: 31569,UTF-32: 00007B51,UTF-8: E7 AD 91。

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ild、construct

相关字词

建、修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ancient lute; bui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2) 捣土使坚实 [ram earth]

築,捣也。——《说文》

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韩非子·说难》

(3) 又如:筑踏(捣土并以足踏之,使之坚实)

(4) 修建;建造(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build]

曰止曰时,筑垒于兹。——《诗·大雅·绵》

齐人将薛。——《孟子·梁惠王下》

甸人筑坎坎。——《仪礼·既夕礼》

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

北筑长城。——汉· 贾谊《过秦论》

更筑坚垒。——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筑石寨土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筑捺(修筑整治,务使坚实);筑垒(建筑土垒);筑室反耕(建筑房舍,分兵耕田);筑建(兴筑建造)

(6) 打,击[strike]

老孙把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西游记》

(7) 又如:筑球(古代的杖击或以足踢球)

(8) 切断 [cut off]

切脯筑肉。——《古文苑·王褒·僮约》

(9) 捅 [stab]

贼以刀筑其口,使不得言。——《三国志》

(10) 装填 [fill]

筑包于司。——《典故纪闻》

(11) 又如:筑础(犹奠基)

(12) 拾取 [pick up]

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书·金滕》

词性变化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捣土用的杵 [pestle(for raming earth)]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称畚筑,程土物。——《左传·宣公十一年》。孔颖达疏:“畚者,盛土之器;筑者,筑土之杵。”

身自持筑臿。——《史记·秦始皇本纪》

身负板筑。——《史记·黥布传》。注:“杵也。”

破荆和以继築。——《楚辞·离世》。注:“木杵也。”

(2) 又如:筑版(即版筑。谓墙与杵);筑筑(上下摇动。如:筑杵捣物的样子);筑臿(建筑所用的杵与锹)

(3) 指建筑物 [building]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杜甫《畏人》

(4) 又如:筑底巷(一头不通的死胡同)

(5) 量名 [quanty name]。如:筑宾(针灸经穴名);筑鬻(筑香草煮以为鬯)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形声。筑(旧读 zhú  ),会意兼形声。从竹,从巩( gǒng  ),巩亦声。竹是乐器,巩是抱持。表示抱持乐器。“筑”是古代乐器名。)

(2) 古击弦乐器 [zhu,an ancient stringed instrument]。已失传,大体形似筝,颈细而肩圆。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筑,以竹曲五絃之乐也。——《说文》

高祖击筑。——《史记·高祖记》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颜注:筑形如小瑟而细颈,以竹击之。”

渐离击悲筑。—— 陶渊明《咏荆轲》

(3) 水名 [Zhu River]。即今汉水支流南河及其支流马栏河

(4) 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 [Guiyang city]

筑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拾 [pick up]。如:筑拾(拾掇,拾取)

常用词组

筑坝、筑巢、筑城、筑堤、筑路、筑路队、筑墙、筑室道谋、筑室反耕

  拼音  fàn   注音  ㄈㄢˋ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QNRC  仓颉  NVHE  郑码  OXPX  四角  22747  结构  左右电码  7391  区位  2325  统一码  996D  笔顺  ノフフ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饭(飯)的拼音:fàn(ㄈㄢˋ)  

⒈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饭。

⒉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饭。饭菜。饭馆。饭量。酒囊饭袋。

⒊ 吃饭,或给人饭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⒋ 喂牲畜:饭牛。

统一码

饭字UNICODE编码U+996D,10进制: 39277,UTF-32: 0000996D,UTF-8: E9 A5 AD。

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飯飰

汉英互译

meal、rice

English

cooked rice; food, me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饭的拼音:

f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2) 同本义 [eat]

饭,食也。——《说文》

饭飱者三饭也。——《礼记·玉藻》

呼饭饮之。——《汉书·朱买臣传》

饭疏食,饮水。——《论语·述而》

饭糗(干粮)茹草。——《孟子·尽心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尚能饭否;饭粥(吃粥);饭蔬(吃蔬菜)

(4) 给人喂饭或喂牲口 [feed]

有一漂母见信饥,饭 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楚辞·九章·惜往日》

(5) 又如:饭牛(饲牛);饭僧(施舍饭食给僧人)

(6) 含。古代将米贝珠玉之类放入死者口中 [keep in the mouth]

共饭玉。——《周礼·典瑞》。注:“碎玉以杂米也。”

(7) 又如:饭玉(饭含。古时把碎玉杂米放入死者口中);饭腥(把生米填入死人口中);饭米(填入死者口中的米)

词性变化

饭的拼音:

fàn  

〈词性:名〉

(1) 煮熟的谷类食物,多指米饭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

毋抟饭。——《礼记·曲礼上》

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汉· 刘向《列女传》

(2) 又泛指为了满足饥饿或食欲,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吃进的一份食物。如:早饭;中饭;一天三顿饭;饭车(运饭的车);饭肴(丰盛的饭菜);饭头(寺院里的伙食管理人)

(3) 比喻无用之人 [person of good-for-nothing]。如:饭袋(讥讽只会吃饭而不学无术的人);饭袋酒囊(讥人只知吃喝,不学无术)

常用词组

饭菜、饭店、饭馆、饭锅、饭坑酒囊、饭来开口、饭量、饭囊衣架、饭铺、饭蔬饮水、饭堂、饭厅、饭桶、饭碗、饭甑、饭庄、饭桌

  拼音  niú   注音  ㄋ一ㄡˊ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RHK  五笔98  TGK  仓颉  HQ  郑码  MB  四角  25000  结构  单一电码  3662  区位  3703  统一码  725B  笔顺  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牛的拼音:niú(ㄋ一ㄡˊ)  

⒈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⒉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⒊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⒋ 姓。

统一码

牛字UNICODE编码U+725B,10进制: 29275,UTF-32: 0000725B,UTF-8: E7 89 9B。

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ttle、moggy、moo-cow、ox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词性变化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常用词组

牛蒡、牛鼻子、牛鞭、牛车、牛刀小试、牛痘、牛犊,牛犊儿,牛犊子、牛顿、牛轭、牛粪、牛倌,牛倌儿、牛鬼蛇神、牛黄、牛角、牛角尖,牛角尖儿、牛劲、牛栏、牛郎织女、牛马、牛毛、牛毛雨、牛虻、牛奶、牛腩、牛排、牛棚、牛皮、牛皮匠、牛皮癣、牛皮纸、牛脾气、牛气、牛肉、牛溲马勃、牛头刨床、牛头不对马嘴、牛头马面、牛膝、牛性、牛鞅,牛鞅子、牛衣、牛脂、牛仔、牛仔裤、牛仔裤

成语首拼